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维吾尔族皈依伊斯兰教已一千多年,然而在一元化伊斯兰信仰体系下,建立在巫术逻辑基础上的萨满信仰依然存活于维吾尔民间.如果对维吾尔族当前的萨满信仰进一步了解,维吾尔人的萨满信仰呈现出多元文化、兼容并蓄的特征.本文通过来自田野作业的第一手资料,简单梳理了维吾尔族萨满信仰现状的“混杂状态”,并粗浅地分析了维吾尔萨满文化存活至今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萨满神话是通古斯一满语族传统文化深层的历史沉积和文化痕迹,是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文化。它从古至今一直口头传承于该语族萨满之间,直到当代经一些学者采录、翻译、整理,才公诸于世。萨满神话的传承者和保存者是该语族的萨满。传承特点有二:第一是属于秘密传,上一代萨满传给下一代萨满。如满族萨满神话带有浓重的宗教气息,“只有德高望重的萨满或氏族。部落首领方可传讲,其在严感与神秘性一直保留到近世……以原始文化为基础的萨满教最忌泄漏萨满自身的秘密。”①因此,这些在氏族部落内单传、秘传的萨满神话,在过去一些史书文献中根…  相似文献   

3.
最后的萨满     
萨满教,曾广布于地球北部辽阔的寒土,为北亚、北美、北欧等众多民族所信奉。它保留了相当完整和生动的自然宗教特点,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萨满,是北方氏族部落精神文化的代表,与一般的神汉巫婆相比,他保持了宗教的庄严性与人类童年时代文化传承人的质朴性。今天,聚居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呼玛河流域一带的鄂伦春族人,萨满教的斑斑遗迹依稀可见,最后的萨满尚存。为此,我们向着兴安岭的密林深处进发,开始了对最后的萨满的探寻……“最后的山神”走了 有一位隐居在大兴安岭深处的老萨满,早在1992年就已被尊为“最后的山神”…  相似文献   

4.
试析萨满癫狂术的心理生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萨满的神灵附体现象是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迷狂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不是萨满的发明专利,萨满只不过对这一古老的致幻术掌握的比较熟练罢了.萨满神灵附体和一般人神灵附体的区别在于一般人的神灵附体现象是偶发性的,萨满的神灵附体现象则是经常性的,它是萨满巫术所不能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由于神灵附体现象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生理、心理、文化现象,所以有必要进行多学科、多角度的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5.
“最后的山神”──记述大兴安岭鄂伦春族萨满教文化的传播者关小云萨满教是一种原始宗教。“萨满”是通古斯语的音译,即“巫”的意思。萨满教认为世界分作三层:“天堂”为上界,诸神所居;地面为中界。人类所居;“地狱”为下界,鬼魔所居。萨满是萨满教的专职祭司。他...  相似文献   

6.
傩在中国是一种古老的文化现象,滥觞于史前,盛行于商周,它以顽强的生命力和凝聚力,流传了几千年,成为中国原始文化、古文化的“活化石”。傩学也因此成为中外学者和人们所关注的神秘的“显学”。 先民认为,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草木鸟兽都有生命,都有看不见的精灵。 先民认为,人死后,灵魂并不消亡,它们也会加入这支浩荡的精灵  相似文献   

7.
长白山是世界萨满文化发源地的母源地之一,吉林省具有世界上保留相对完整、内容比较丰富的萨满文化遗存,有着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文章通过对吉林省萨满文化旅游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在总结现阶段吉林省萨满文化旅游开发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萨满文化旅游开发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8.
萨满文化是人类童年时代遗留下来的活的文化层,吉林省满族萨满文化保存得最为完整;萨满文化对满族先民及后代影响深远,体现在饮食、居住、生产生活、信仰与崇拜等多个方面;突出白山黑水的地域文化。吸收国内外发展萨满文化旅游的成功经验、与其他旅游产品进行综合开发、强化市场宣传,满族萨满文化在吉林旅游活动中必将得到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9.
北方民族萨满跳神的原始娱乐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方民族萨满跳神的原始娱乐功能陈伯霖萨滴教是北方民族共同信奉的自然的多神的原始宗教。是北方民族最具特色的文化现象,也是研究西方民族社会文化的“百科全书”。近年来,国内学术界的萨满教的祭祀功能、社会功能和医病功能等多有论述。本文试图探讨萨满跳神的娱乐性...  相似文献   

10.
西伯利亚萨满服饰根据S·沙什科夫近一个世纪前的研究,每一位西伯利亚萨满都必须有:1.上面悬挂着圆铁盘和神话动物形象的卡夫坦式长袍;2.一副面具(在塔迪贝-萨莫耶德人那里是一块手帕,萨满用它蒙上眼睛,这样可以借助自己的灵光进入神灵世界);3.一副铁制的或铜制的胸饰;4.一顶帽子,作者认为它是萨满的主要特征之一。在雅库特人的长袍的背部中央,有代表“太阳”的圆盘,其中有一个穿  相似文献   

11.
自从十七世纪末叶和清代初年,随着中国萨满信仰习俗被介绍到西方,引起西方学者对阿尔泰语系广袤世界同类民俗事象的关注,并在此后的三个世纪中,学者们对萨满世界的考察和研究就从未停止,而且使萨满文化的研究发展成为世界性的课题。 国际上许多学者对萨满习俗的考察和研究,一般归于对“萨满教”(Shamanism)的研究,中国学术界通常也使用“萨满教”一词,但谁都知道,萨满在中国北方诸民族中的传承由来已久,它从形成的时候起,就是一种原始的民间崇拜和信仰的产物,其传承和传播完  相似文献   

12.
对于赫哲族口头说唱文学伊玛堪的文化构成,学术界有两种看法。 一种看法认为:伊玛堪是巫术时代的赫哲先民求救于伊尔木汗(阎王爷),并从这种宗教情绪中创造出来的萨满教文化。 另一种看法认为:伊玛堪从整体上来说并不是萨满文化的一部分,而是赫哲文化的一部分。 笔者赞同萨满文化对伊玛堪的影响和渗透,在某种意义上说,伊玛堪早期是以歌颂萨满  相似文献   

13.
“萨满”一词的词源和词义问题,是萨满教研究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国内外学术界对此多有歧义。本文在批判地借鉴各种说法的基础上,对“萨满”词源和词义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4.
萨满教是一种以口传心授、灵活多变为特征,以“万物有灵”思想为基础的原始宗教。在北方诸民族中流传较广。萨满一词,来源于通古斯语,原意为因兴奋而狂舞的人。满族、锡伯族、赫哲族、鄂伦春族和鄂温克族皆称其巫师为“萨满”,突厥人“呼巫为‘甘’”。而蒙古人称巫师为“奥德根”或“勃额”。对超自然力、超自然生物以及“灵”的崇拜,在蒙古人的思想意识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着深刻的影响。虽然在喇嘛教传入蒙古地区后,曾以行政命令禁止萨满教,称萨满教为“黑教”,然而,蒙古人信奉已久的萨满教  相似文献   

15.
过去,萨满经常由铁匠(дархан)充当。崇尚铁和铁制品是与崇尚锻铁职业直接相关联的。“达尔罕”(дарфан,тарфан)这一词语在中世纪中亚的突厥和蒙古语族诸民族中曾经广为流行。它的意思是:父权制公社的首领,氏族部落领袖,领导者,军事首领,氏族的祭司,其中也包括萨满。按照布里亚特人的宗教观念,铁匠的锻铁技能和工具都是由至上的腾格里赐给的。源于腾格里——铁匠的庇护者——的萨满,叫“达尔罕·乌特哈泰·博”。他被认为具有神奇的能  相似文献   

16.
周维 《中国民族博览》2016,(14):166-167
萨满教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信仰的一种宗教,在萨满教中有一种人是神的代言人,被称为萨满,而萨满需要借助萨满工具来通神祛病消灾,他们通常会穿特制的萨满服饰进行做法,而萨满神帽正是萨满服饰中举足轻重的一项服饰。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吐尔基山辽墓墓主人戴的冠帽、缀挂的铜铃、佩带的流苏与鄂温克族、达斡尔族等的萨满相似,可以确定其身份是契丹萨满。墓主人使用金质神帽,肩上有日月图案的金牌,衣服上有“天”、“朝”等文字,其通神活动与国家命运相关,可能是服务于皇室的大萨满。从萨满在氏族内部继承、墓内有珍贵器物随葬分析,墓主可能来自皇族。  相似文献   

18.
萨满教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信仰的一种宗教,在萨满教中有一种人是神的代言人,被称为萨满,而萨满需要借助萨满工具来通神祛病消灾,他们通常会穿特制的萨满服饰进行做法,而萨满神帽正是萨满服饰中举足轻重的一项服饰。  相似文献   

19.
我国部分北方少数民族文化普遍受萨满文化影响,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衰微,但部分乡村文化多有对萨满文化的传承。本文通过对萨满文化的分析,研究其应用于乡村景观设计中的手法以及我国乡村景观的不足,提出利用萨满文化表达乡村景观中的文化性,凸显乡村的地域文化与景观的文化性,为乡村景观设计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正>9月7日,在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贵州省国际文化科技交流中心的支持下,由国际萨满文化研究会和贵州师范学院共同主办,贵州民族学与人类学高等研究会具体筹办的第11届国际萨满文化研讨会暨世界仪式人类学高级论坛在贵州师范学院召开,这也是国际"萨满"文化研讨会第2次在中国召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