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以农民为主体”的农村改革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原则、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的有力见证。通过对安顺市1951—2022年农村治理变革的考察发现,以农民为主体的农村改革呈现出“以农民需求为导向产生改革动力、以农民利益为根本制定改革目标、以农民参与为核心贯穿改革过程、以农民满意为宗旨形成改革评价”等四个特点。以“农民为主体”的农村改革之所以能有效进行,其治理逻辑在于政府往往以政治吸纳农民关注改革、以情感强化农民认同改革、以授权组织农民参与改革、以利益激励农民支持改革。实现以农民为主体的改革要站在农民的立场,使政府与农民、效率与公平、帮扶与内生的关系更贴合时代发展要求,也更突出农村改革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2.
工业化、城市化已被世界经济发展证明是实现现代化的唯一正确的路径,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是党的16大和“十一五”规划确定的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也是我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战略转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终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但是,近10多年来,由于农村征地、农民安置补偿等制度严重滞后,从而使这一问题变得日益严重和突出。在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土地征用制度的改革已成为当前深化农村改革的一个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遵照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所提出的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奋斗目标的基本要求,有些农业问题专家认为,今后农村改革与经济发展的任务可以表述为:要继续稳定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健全和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积极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再论农村教育的方向——对一种错误观点的澄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金来 《学术论坛》2007,(2):188-191
认为农村基础教育应该定位于农村和农业的观点是错误的。普通的农村学校并不具备成功传授先进农业技术的条件,我们不能要求农村学校去做自身难以完成的任务。农村学校作为农村子弟改变社会身份实现社会流动的重要途径,如果农村教育的改革偏离了当前的教育评价体制,将会使农村孩子通过教育改变命运的路途更为艰辛。农村基础教育既“不能”也“不应该”朝农业技术教育的方向行进。  相似文献   

5.
要实现全社会的小康必须实现农村的小康 ,农村教育是实现农村小康的基础。实现农业现代化 ,繁荣农村经济 ,加快农村的城镇化步伐 ,实现农业人口向更高的文明形态转型 ,最终解决我国“三农”问题都离不开农村教育的大力发展。本文从新疆农村教育发展对全面小康社会的制约与促进的角度 ,分析了新疆农村教育现状及未来发展、改革的方向与途径  相似文献   

6.
中央提出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点任务,并确定把“多予、少取、放活”作为农业工作的指导思想。多予,就是要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扩大退耕还林规模,直接增加农民收入;少取,就是要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让农民休养生息;放活,就是要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把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央把农民收入问题放在了“三农”问题的核心位置,并把解决这一问题的工作侧重点放在了做“减法”上,亦即旨…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为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提高农村自我发展能力和农民生活福利水平,以加强农村生产和生活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农村综合建设计划。其建设任务或内容包括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新社区建设、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新型农民培育、民主政治建设和农村体制改革六大方面。新农村建设在总体上要把握“五个坚持”原则,在具体工作中要把握“五要五不要”原则。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宏观体制改革、县级政府主导、规划先导、资源整合、村庄整治起步、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农村公共产品短缺的制度制约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总量不足 ,且结构不合理。这种局面有其深层次的历史及制度背景。要改变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现状 ,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必须改革城乡二元的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及城乡二元的税负体制 ,改革传统的农村公共产品的制度外供给机制 ,改革传统的农村公共产品的制度外供给机制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指出:“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是农村实现小康的基本条件,千方百计解决好农民增收问题,始终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江总书记最近在海南考察工作时指出,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点,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作为检验“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成效的标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解决了农产品短缺问题。实现了丰衣足食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总思路,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和十七大确定的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这是党中央作出重大战略部署,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再度锁定“三农”。这表明,中央对解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高度重视,积极引导农民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具有极其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金融现状的理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慧 《理论界》2004,(5):234-235
解决农村“三农”问题(农村、农业和农民)是新一届政府施政的一大重点。“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实现途径是培育和完善农村要素市场、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保持农业的稳定、持续发展。然而所有这些都直接或间接依赖于农村金融的发展和支持。各级政府和金融机构要采取各种措施,引导民间借贷向健康的方向发展,使之成为农村正规金融活动的补充,为农村的改革和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刘先江  李德明 《学术研究》2023,(3):58-61+67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解放和发展了农业生产力,但也逐渐显示出其局限性。在新发展阶段,要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走新型合作化道路。新型合作化是与农业生产力相适应的合作化、是出于农民自愿和内在需求的合作化、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的合作化、是面向市场的合作化。当前,生产专业化分工、集约化经营的规模效益以及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现实需求形成了推动新型合作化的内在动力,但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面临的困境、小农意识根深蒂固以及合作化与城镇化的不同步制约了新型合作化的发展。因此,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立足国情,走以土地规模化为基础的“横向”合作化、以服务规模化为核心的“纵向”合作化和以集体经济为支撑的“内驱”型合作化之路。  相似文献   

13.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农村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不仅关系农村的发展稳定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和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全局。包产到户的伟大胜利不等于农村生产力解放和发展问题已经完全解决了。新形势下,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要有新思路。要下决心改变“城乡分治、一国两策”的格局,还农民以“国民待遇”;要用市场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和结构调整;要加快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要改革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14.
计划经济的交易基础是非契约性的,农业集体化是这种非契约性关系的具体体现。今天农村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在公平、自愿、互利的基础上建立真正的契约性交易关系,这样就需要清理人民公社留下的两项“遗产”。只有实现由强制性关系向契约性关系的转变,才能改善农民的交易地位,把农村改革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15.
(一) 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向我们提出了以调整为中心的四项任务。从经济建设角度看,就是在以改善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为目的的思想指导下,遵循有计划按比例的规律,争取一个扎实的速度,求得更多显著的效益。它以“改革”与“整顿”取代六十年代初期八字方针中“巩固”和“充实”的任务,鲜明地显示出当前伟大转折时期的历史特点。这些任务,如果从宏观与微观的不同领域略加区别,又大体可以分为密切联系着的调整改革和整顿提高两大方面。我认为,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不论生产部门或非生产部门,首先都要积极  相似文献   

16.
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不仅影响着农村社会的正常发展,而且影响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和目标的顺利实现。农业税改革在确保为农民减负增收的同时,也势必会对乡镇基层政府公共产品的供给能力造成影响。要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加大中央政府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转移支付;改变乡镇基层政权对农村公共产品“自上而下”的供给模式,充分尊重广大农民意愿;拓展农村公共产品投资渠道;加强对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的监督;推进农民自主创业,努力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7.
魏宣利认为,造成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乱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依附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背景下的社会福利制度的差异性供给,要想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兼顾社会养老保险的“效率”与“公平”、“强制性”与“自愿性”、“多轨并行”与“统一”等原则.赵然芬认为,当前中国实行的城乡二元金融体制存在很多弊端,今后应在“统筹城乡发展”、“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大背景下,推进城乡金融服务一体化建设,引导城市资金反哺农村、促进农村资金回流.耿卫新认为,在中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的大背景下,统筹城乡公共资源,增加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新阶段统筹城乡发展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理应引起高度重视.王春蕊认为,新农村综合体属于一种新事物,它是农村—-小城镇的过渡形式,既有农村的乡土化特色,又具有城镇的现代化功能,是城镇和乡村二者优势的集合,在具体实践中应把握好其建设的内涵与要义,充分发挥其生产和生活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8.
要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今年“1号文件”,我认为应把落实好“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作为长远根本性的战略任务来抓,因为,加快提高农民自身的就业增收能力,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的有效途径。本文试就此谈些粗浅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确立了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根据中央的战略部署,整个九十年代的中心任务就是实施第二战略,即加速小康建设,实现预期目标。到本世纪末要实现小康目标,农村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没有农村的小康,就不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 目前,我市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还落后于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农村人口又居全国城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中指出,“今年农村工作的重点是:在稳定和完善生产责任制的基础上,提高生产力水平,疏理流通渠道,发展商品生产。”要实现这个任务任务,就必须从理论上和认识上解决放手让八亿农民发展商品生产和流通的问题。这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一个大课题,新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