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部组成分, 是关系到国家政权的巩固、经济建设的成败、社会文化的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大问题; 新的历史条件下, 西方敌对势力不断加大对我国的意识形态渗透攻势, 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构成重大威胁; 必须把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提高到国家安全的战略地位来认识, 加强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建设.  相似文献   

2.
美国智库作为国家意识形态治理多端主体中的重要角色,从纵向历史来看,美国智库的意识形态化契合了国家治理的现实需求;从横向视角来看,智库深度参与政治体系运作、构建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促进意识形态大众传播、积极进行对外意识形态渗透、搭建思想共识平台,以及借由"旋转门"机制,积极"影响有影响力的人"等,在意识形态治理中扮演着愈益积极的角色。尽管制度属性有本质差别,但美国智库深度嵌入国家意识形态治理体系的举措,也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以专业化为趋势,政府主导建设特色智库方阵;以职业化为标准,营建智库人才成长和流动机制;以多样化为布局,多管齐下扩展智库的影响力;以专题化为突破,集中攻坚意识形态治理瓶颈。  相似文献   

3.
4.
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新形势下,我国文化软实力在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我们应该加大投入,积极扶持文化产业;强化"文化走出去"战略,争取国际意识形态斗争的主动权;建立健全批判和反对"文化侵袭"的长效机制,开展积极的国际意识形态斗争;提高现代传媒体系的质量和水平,抢占意识形态斗争的制高点;在多样思想文化并存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一元化,从而有效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5.
无论"西方马克思主义"还是国内学界都极其关注意识形态的理论问题,并对此做出了各式各样的阐述和评析。分歧主要集中在意识形态的概念把握和特征描述上。本文认为意识形态是一种客观的存在,是同阶级社会共生的社会现象,其自身随着历史发展而发展,并由此根据特定历史条件具备特定价值目标。意识形态的特征为:历史性、阶级性、相对独立性。意识形态随着国家的出现而出现,它也必然随着国家的灭亡而灭亡。  相似文献   

6.
伴随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大数据的全面普及应用,原本只存在于人工智能领域的算法被推上“前台”,凭借其技术逻辑与技术特性,逐渐僭越其技术中立性,日益同各类意识形态共生共融共进。学界对算法时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研究聚焦在如下层面,即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面临资本逻辑渗透、“受众本位”重塑、“茧房效应”遮蔽、算法“黑箱”操弄等挑战,呈现出方法隐蔽、手段多样、传播面广、破坏性强等新特点,对此应从价值、技术、平台、主体与法治等维度进行有效防治。就研究现状而论,学界深化了研究层次、创新了研究视角、丰富了研究内容与方式,但也存在研究前瞻性欠缺、研究针对性薄弱、研究内容重叠、基础理论研究逊色等不足。今后,我们需要注重经典文本、增强问题意识、补齐理论短板、加强观点创新、增强前瞻意识以及拓展研究思路,为不断深化研究做出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7.
信息时代世界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化,中国文化安全尤其是意识形态安全面临严峻挑战。高校作为促成新生代社会化和塑造价值观的场所历来为各国高度关注。我国高校是传播、弘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阵地,是培养、塑造建设者与接班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战场,是巩固、引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走向新境界的主渠道。高校的文化传承、社会服务以及教育等功能,在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中发挥着基础作用、控制作用以及强化作用。在信息时代,高校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与能力、推进传播内容与手段的现代化,切实担负起意识形态控制与维护的责任与使命。  相似文献   

8.
冷战后,我国学术界对意识形态安全问题日渐重视,并把它上升到理论意义上进行研究,在诸如意识形态安全的概念界定及主要内容、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性、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挑战、意识形态安全的对策和构建意识形态安全体系的路径选择等方面取得了初步的研究。学术界对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的研究逐步深入,正走向系统研究、专门研究,但在意识形态安全的衡量标准、评价指标、保障体系等问题研究上尚待深入。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不断完善,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正面临着各种新的问题和矛盾的挑战与考验。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提升市场经济环境中我国意识形态安全体系的整体防护能力,确保国家安全,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保驾护航是新时期我国意识形态建设所肩负的一项重要且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高校智库是现代智库的重要类型,建设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既是对我国现代智库建设国家战略的积极回应,也是发挥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具体体现和内在要求。当前,我国高校智库建设面临难得的机遇,同时也存在一些现实缺憾,对此高校应从明确目标定位、人才队伍和制度建设等方面入手,积极探索高校智库建设的科学路径。  相似文献   

11.
意识形态是文化的一部分,意识形态一经确立就会对文化发展起到规制作用。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制度选择和意识形态认同上同西方的对抗并未终结,中国是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和颠覆的主要对象。意识形态安全是中国文化安全的必然,也是中国文化安全的核心内容。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主流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基础和灵魂,是保证中国文化安全最重要的思想武器。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维护中国文化安全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2.
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西方文化扩张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主要表现为:利用经济强势植入西方价值观,借助网络传播侵蚀我国意识形态,通过文化殖民颠覆我国意识形态。因此,夯实我国牢固的经济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完善网络保障体系,发挥中国民族文化的世界影响,是成为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3.
意识形态安全在国家安全中具有独特作用,是社会主义国家安全的深层内涵。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深,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强化了对我国的意识形态攻势,导致中国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和社会价值共识的缺失,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凸显。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和价值导向作用,促进中国主流意识形态与价值体系的良性运行,将构筑起一道意识形态安全屏障,有效确保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以来,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扩展了意识形态的生存空间。由于网络自身的虚拟性、开放性、隐蔽性等特点,使得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比传统领域的斗争更加激烈、斗争方式更加隐蔽、更加强调技术的权威、争夺的对象更加年轻化。这些变化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提出了新要求,要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就必须构建一个科学完整的安全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世界政治经济的新特点与安全观念的新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经济出现了许多新变化,从而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改变了传统的安全观念。世纪之交,国家安全观念由过去以军事为主转变为经济、军事并重,政治、科技、文化、环境相辅的综合安全的新时期。新的安全观念的构建,有助于各国协商、合作,建立面向21世纪的新型国家关系。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国家安全思想是邓小平关于国家总体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国家安全思想可归纳为国家利益、经济发展、政治安全、军事安全、国际和平等五个相互关联、逐步递进的逻辑层次,即维护国家安全必须立足于国家利益,要以经济发展、国力增强为固本之源,要努力维护政治安全、实现国内稳定,要提升军事力量、大力反对霸权干涉、维护国际和平。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国家安全思想是邓小平关于国家总体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国家安全思想体现在国家利益、经济发展、政治安全、军事安全、国际和平等相互关联、逐步递进的五个方面,即维护国家安全必须立足于国家利益,要以经济发展、国力增强为固本之源,要努力维护政治安全、实现国内稳定,要提升军事力量、大力反对霸权干涉、维护国际和平。  相似文献   

18.
社会智库正逐渐成为我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效发展将极大促进我国智库的整体发展。通过对我国社会智库发展现状进行归纳分析,梳理出影响社会智库有效发展的内外部因素,构建了我国社会智库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我国社会智库的有效发展给出了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关于国家安全的研究不断丰富和扩大。文化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又是文化安全的根本要求,高校学生的思维易受外界影响,需要重点教育引导。高校国防教育活动作为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主要形式,对于加强国家文化安全有着重要作用。为了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为国家发展做好文化安全保障,高校国防教育应该从国家安全的高度指导教学,改革教育的内容和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