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作为一种市场化机制,主要系污染者和第三方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对污染者和第三方监管的内容应有所不同。鉴于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局限性,在推行第三方治理时应注重监管,实现第三方治理有效规制。  相似文献   

2.
环境污染社会第三方治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污染风险具有流动性、不确定性、跨时空性、不可测量性及难以修复性特征,导致环境污染国家治理机制和环境污染市场治理机制存在制度性局限,亟须建构环境污染社会第三方治理机制。环保社会第三方具有公共性、公益性、专业性、中立性及组织性的特点,环境污染社会第三方治理能够实现利益诉求、利益发展、利益协调及利益保障的制度绩效。针对环境污染社会第三方治理面临的宏观权力结构性失衡、中观机制整体性失调、微观行为系统性失范等瓶颈,优化我国环境污染社会第三方治理的结构性均衡机制、整体性实施机制和系统性规范机制。  相似文献   

3.
社会第三方由于所具有的社会性、独立性和公信力,在旧区改造拆迁工作中具有"润滑剂、粘合剂、清洁剂"的重要作用,有利于保障整个拆迁过程的"公平、公开、公正"。通过完善公信平台的组成机制、全过程参与机制以及个性化服务机制等社会第三方参与城市旧区拆迁改造的机制,有助于平衡拆迁改造利益博弈各相关方的利益,大大降低城市旧区拆迁改造的难度和系统风险,进而有力推进城市的旧区拆迁改造工作。  相似文献   

4.
完善的公众参与对于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良性发展意义重大。以博弈论为分析工具,对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参与主体之间的利益博弈过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公众参与囚徒困境的原因在于政府权威型治理下的逻辑悖论、公众参与环境治理上的权力缺失,以及私人部门引入公众参与的内生动力不足。对此,从利益博弈的角度出发,应推动环境治理向公共治理模式转型,建立公众参与环境利益分配制衡机制的基本框架,同时通过具体制度的设置引导公众、政府、私人部门的利益选择,真正实现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中的公共参与。  相似文献   

5.
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机制是环保市场化的典型实践方式,该机制的建立可把"污染者付费"原则中排污者的直接治理责任转化为间接的经济责任,并带动环境服务业、环保技术、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进步,进而有效缓解目前我国单纯依靠排污者亲力亲为的治污模式与市场经济运行理念之间的不协调性,最终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与社会的持续发展能力。基于该机制的构建尚存在诸多困境,应从积极创造环境污染治理第三方介入及污染治理专业化的现实需求入手,积极培育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机制构建所需的法律政策扶持体系,创造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机制健康运行所需的制度环境和氛围,使污染治理逐步走向专业化、产业化、事业化。  相似文献   

6.
7.
开展第三方评估是精准扶贫实践中一项具有深远影响的政策措施。第三方评估与政府内部绩效评估的约束条件及行为取向存在很大差异,其实际作用也判然有别。第三方的介入改变了分权治理模式之下中央政府的信息劣势,为贫困人口将相关意见有效反馈给中央政府提供了新渠道;同时改变了地方政府的行为逻辑,驱使其主动了解、回应贫困人口的发展诉求。这为贫困人口发挥贫困治理的主体作用开辟了新空间,构成了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贫困问题民主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条件下,住房保障项目相关利益主体的策略行为有其特殊性,以互动公平均衡理论为基点,通过研究住房保障博弈中各利益主体策略选择的公平性和互动性,对其策略行为进行深入分析,进而可得出结论:引入第三方组织可以有效减小相关主体寻租行为的动机,从而实现住房保障项目的整体公平性及社会福利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企业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合同属于民事合同的范畴,应类型化为承揽合同,但受环境保护这一公益目的的限制以及合同当事人所承受的公法义务的影响,又具有自己的特质。法律规制上,可以考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关于有名合同分类的基础上,对此类合同作出专门的类型划分,从合同形式、当事人的缔约行为、合同内容、合同履行、合同变更与解除、违约责任等方面作出有针对性的规定。  相似文献   

10.
李宏卓  马英 《国际公关》2023,(14):86-88
党的二十大提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地位越发凸显。在“小政府、大社会”的格局下,商会等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商会根植于民间,是工商企业及其从业者与政府、社会联系的桥梁纽带,在参与社会治理过程中有效提升了治理效能。本文分析了商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功能定位:以地缘关系为纽带推动社会矛盾化解、助力公共服务体系建构、促进社会秩序稳定。  相似文献   

11.
基于社会治理内涵的解析,分析指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战略布局可采取政府和公办社会组织主导、各种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格局,策略选择上应注重党和政府的引导策略与地区策略,以及社会组织的参与策略。现阶段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具体模式可以采用协同治理模式,强调政府主导下的社会组织参与。  相似文献   

12.
第三方物流反映了社会分工的细化,随着企业战略管理由"单一化"到"多元化"再到"归核化"理念的转变,"非核心业务"外包(OUT-SOURING)已成为企业发展的一种选择,也为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通过对第三方物流的辩正,为发展我国的第三方物流的运作模式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3.
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中的侵权责任界定不能依赖于委托治理模式、托管运营模式、集中治理模式、分散治理模式等类型表达,应从明确排污企业与治污企业间的基础关系展开。以治污设施由排污企业或者治污企业提供为根据,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中排污企业与治污企业间的基础关系可能为环境服务合同法律关系或者承揽合同法律关系;此外,二者间的基础关系也可能为无效合同关系。在环境服务合同法律关系下,治污企业若有过错则与排污企业对外承担连带责任;在承揽合同法律关系下,排污企业若无定作、指示、选任过失,治污企业作为承揽人对外承担侵权责任;在无效合同关系下,排污企业与治污企业应区分共同侵权行为、共同危险行为、存在累积因果关系的分别侵权行为,以及存在共同因果关系的分别侵权行为等行为类型,承担或连带或按份或部分连带加部分按份的侵权责任。排污企业与治污企业间最终责任的承担,应依约定或者法定比例进行分配。  相似文献   

14.
在现阶段农村人口大量进入城市社区生活和工作的城镇化背景下,须积极推动社会组织参与城市社区治理。当前,社会组织已在城市社区治理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仍存在着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不高、力度不大、绩效不理想等问题。对这些问题,须针对性地予以解决,以提升城市社区的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5.
社会组织治理体制改革的核心是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相比碎片主义、全能主义、多元主义,法团主义强调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合作,在政府主导的治理格局中吸纳社会力量,实现协同善治目标,合乎我国国情社情和中国特色社会治理的发展方向。打破政府全能的传统治理格局,构建政府监管-社会监督-行业自律-组织自治"四位一体"的社会组织治理体制,是创新社会治理、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突破口,也是维系国家与社会良性互动、实现长治久安不可或缺的善治思路。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互联网+"时代中,传统的监管方式的局限日益明显,而由互联网衍生出的第三方平台却可能在治理模式的转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分析传统监管方式所面临的困境和原因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第三方网络交易平台的运行状况,探索新的第三方平台监管方式,包括监管理念的革新、信息披露和共享机制的建立、管理模式的改变以及第三方平台责任的明确等,使食品安全监管模式跳出传统模式的局限,实现向合作型治理模式的过渡,从而真正达到食品安全的"社会共治"。  相似文献   

17.
让第三方参与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是未来我国高职院校办学体制机制改革的必然。积极探索构建教育主管部门、企业行业、国外教育机构等利益相关第三方共同参与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逐步打破以教育行政部门评估和学校自我评建为主的局面,推动学校质量保障体系改革与完善。  相似文献   

18.
农业废弃物第三方治理是缓解农业面源污染、提升资源再利用率的重要途径,该模式的稳定运营依赖于农业生产者和第三方治理企业的持续参与。受季节交替影响是农业生产的显著特征,构建季节交替下农业废弃物第三方治理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双方参与策略选择,以江西××环保工程有限公司的两个农业废弃物集中处理项目为例进行案例分析。研究表明,农业废弃物第三方治理稳定性受季节交替影响而存在两种周期性变化规律,但具体表现出何种变化规律取决于农业生产者合规处理废弃物与违规处理废弃物成本之间的大小关系;提高农业生产者违规处理废弃物成本、降低双方的参与成本均能有效提升第三方治理的稳定性。建议政府根据周期性变化规律制定针对性的短期政策并与长期政策相结合,利用组合政策推动农业废弃物第三方治理的长期稳定运营。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中小企业采用新的物流战略提高自己的核心业务对赢得竞争优势有重要意义.第三方物流可以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水平.文章介绍了第三方物流的概念和产生的原因,分析了中小企业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必要性,提出现阶段发展第三方物流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20.
社会组织根植于基层社会,是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和依托。在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下,两岸社会组织被赋予了不同的治理内容和参与范畴,但就治理功能而言,它们都是促进社会福利及有效治理社会的重要力量。特别是两岸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社会治理的基本内核、治理目标和发展空间等方面的共通性,为其破除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禁锢而进行交流借鉴奠定了基础。推进新时代大陆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发展,就必须坚持以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为指向,借鉴和吸收一切优秀成果,加快大陆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