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元代来华高丽僧人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元代高丽国来华僧人的构成类别及其留居中国期间的活动经历作了详细的考察。指出元代是继隋唐之后朝鲜僧人进入中国的又一个高峰期。元朝与高丽两国间异常密切的宗藩关系和蒙元统治者对高丽僧人所提供的宗教服务的特殊需求,是导致大量高丽僧入华的原因所在。而元丽两国僧人能够频繁自由的交往,对元丽佛教文化交流的繁荣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韩国华于雍熙二年出使高丽。宋廷对他出使的预期是使高丽能出兵境外 ,令辽在未来与宋的作战中有后顾之忧 ,起到牵制的作用。韩国华以其出色的外交才能 ,完成宋廷所付使命。因其出使而开创的“联丽抗辽”政策成为宋代对外策略的一个中心议题 ,宋朝每次锐意强国 ,志下燕蓟 ,都伴随有联合周边力量 ,尤其是联丽的呼声。同时韩国华的出使也对高丽历史命运和对外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北宋入蜀文人群体不仅反映了北宋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社会风貌和特征,也体现了他们和巴蜀地域的密切关系。北宋文人以官员身份入蜀,在政治上富有较大的影响力,而且在文化上也具有较高的修养。巴蜀地域文化的特质,影响着他们的文学创作,形成其文学风格的多样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文献记载与碑刻材料为依据,对北宋政府筹措官学经费的主、辅渠道进行了论述,指出财政拨款与民间捐助是其办学经费的主要来源,此外尚有赐田等十多种助学措施。 相似文献
5.
6.
唐末掌管皇命出纳、诏旨宣谕的枢密院,经过五代、宋的发展,成为掌管中国军政的最高机关。宋代枢密院的体制对邻邦高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高丽和中国宋代有着深厚的友谊,在文化和政治制度方面,高丽借鉴宋朝很多,其中,也借鉴和发展了宋代的枢密制度。但是,对于两国的枢密院目前尚缺有机结合的比较研究。因此从宋和高丽两国枢密院的设立目标、组织机构、职能等方面,来分析宋代对高丽产生的具体影响,对于深入研究中韩政治文化交流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高丽贡宦制度是 13— 14世纪伴随蒙元帝国同高丽王国之间宗属关系逐渐确立而形成的一种特殊国家行为关系 ,是中韩文化交流史上在特定历史阶段所产生的一种特殊政治现象和社会现象。高丽王国定期向蒙元帝国献纳宦官 ,使得元朝出现了一个高丽宦官政治势力集团 ,对元朝和高丽王国的社会政治文化均产生了非常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元朝通过在高丽扶植亲元势力、联姻、设立征东行省等手段牢牢控制着高丽政局.高丽忠宣王是元朝与高丽政治关系中的重要人物并遭遇了政治命运上的大起大落,高丽忠宣王一生的政治遭遇表明高丽王或世子在元朝政局中的地位和立场不论对其政治命运还是对于元丽政治关系都有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10.
北燕被北魏灭亡后,高丽接纳了原北燕国主,北魏太武帝朝与高丽的关系一度紧张。此后,双方的关系经历了25年的空白时期。直到文成帝朝,高丽才两番往北魏派遣贡使,但是双方关系依旧冷漠。从献文帝朝起,高丽向北魏遣使进贡的次数显著增多。献文帝当太上皇以后的延兴年间,北魏也对高丽做出积极的回报。由于频繁的使节交往,更因为北魏遵循不介入高丽与百济间矛盾的原则,双方关系的主流一直沿着缓和的轨道发展,这为后来孝文帝朝与高丽的关系进入友好期作了铺垫。不过,延兴末年北魏文明太后要求和亲,却被高丽拒绝,这说明双方关系仍需磨合。 相似文献
11.
李梅花 《延边大学东疆学刊》2007,24(3):34-39
使节往来,是古代东亚国家之间外交关系的重要内容.进入宋代,宋朝和高丽朝廷更加重视所派使节的文学素养和品德情操,所以双方使节在圆满完成政治使命的同时,还以渊博的学识和独特的个人魅力给对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高丽使节还担负着考察和引进宋朝典章制度的任务,他们不仅留心宋朝的政治制度,而且还把大量典籍带回本国,从而促进了文化交流.另外,双方使节在公务之余还撰写了有关对方典章文物和风俗民情的著述,也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12.
13.
北宋新学的兴衰及其理论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安石创立的新学学派。在两宋学术思想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作为官方意识形态,曾占据正统地位长达六十余年。然而,新学在两宋的思想和政治舞台上几经沉浮,终于在南宋时期的学术消长中为理学所取代。尽管如此,王氏新学本身却具有其不可低估的理论价值,值得我们深入挖掘。 相似文献
14.
宋代教坊与民间演剧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民间伎艺人承应内廷演出。宋代教坊凡遇大型节日庆典均要征集民间伎艺人入宫承应演出。第二,教坊伎艺人与民间伎艺人在民间节日期间以及内廷重大庆典时都有同台演出的机会。教坊伎艺人与民间伎艺人同台献艺,对教坊伎艺人来说,是一个极好的博采民间众长的时机。第三,民间伎艺人与教坊伎艺人的互动。这种互动主要表现为:教坊伎艺人因年老、战乱等原因流落至民间;而民间伎艺人因其伎艺精湛而被征入教坊,这都促进了民间与教坊伎艺的交流。另外,宋代教坊乐艺组织对民间的影响也很深远。 相似文献
15.
南宋文人穿越千古时空的界限,将人世沧桑、兴衰成败之感,谱成或悲凉慷慨、或缠绵凄清的怀古词篇。时代背景的不同,咏怀古迹的差异,词人主体的不一,形成同中有异的抒情格调,汇成南宋浩荡激越的怀古情愫。南宋文人诉诸怀古词作的书写,在突出浓厚的主体价值的同时,还渗透着强烈的文人情愫,既有拯救家国的儒家精神,又有隐逸江湖的道家情怀。 相似文献
16.
17.
18.
对于宋代河北书院的研究,从以往的3所扩充到5所,并对5所书院的发展进行了分析,总结了书院师生体现出来的理学家教育理念及方法。对比全国其他区域书院发展的状况,宋代河北的书院发展相对薄弱,与古代后期相较相对滞后,究其原因是战争的影响、行政建制问题以及河北地区遭受的蝗灾、洪灾等方面的影响造成的。 相似文献
19.
北宋建立后,唐末、五代以来社会动乱、政权不断更替的混乱局面得到了彻底改变。太祖兄弟及其继承人使国家趋于稳定之法,既不依靠杀功臣,也不依靠大肆镇压,而是吸取历史上的各种经验和教训,进行制度革新。宋太祖首先为赵宋政权确立了重文抑武的基本国策,在此基础上,针对前朝的各种弊政,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革新。北宋制度革新的意义重大:一是彻底结束了武人政治,保证了宋政权的长治久安;二是有利于统治集团的内部团结和稳定;三是开创了帝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局面,从而极大地巩固了赵宋政权;四是有助于两宋学术思想的繁荣,以民为本的儒家仁政思想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贯彻,从而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和安定。当然,由于受到历史的局限,北宋的许多制度革新还存在着一些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北宋时期,由于陇东地区处于北宋王朝和西夏政权交错的地区,因此,陇东地区受到了北宋王朝的重视。作为边疆地区,宋政府不仅派得力大员驻防,而且大规模修建城池。由于军事上的需要,是陇东地区小城镇大规模兴起的主要原因,故而,许多城镇因军事意义的消失而被废弃。北宋时期,陇东地区的小城镇具有军事、商业、行政管理、教育教化、居住等多个方面的功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