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盖茨比几乎将一切寄托于自己的梦想之中,他梦想自己能够发财致富并步入上层社会,进而获取黛西的芳心,最终寻求到幸福快乐。他所做出的全部努力均围绕着这些梦想而展开,然而除了发财梦之外,他的所有梦想皆化为了泡影。盖茨比的地位梦和爱情梦不可避免地被严酷的现实所击碎,最后,他成了美国社会和自己梦想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2.
3.
王颖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3):34-37
福斯特对完美有着自己的理解,他认为宇宙应是完美而有序的,和协是宇宙与人类世界的核心.但现实却令他失望,他所看到的是国家与种族间的鸿沟;人与人之间的孤立和误解.在<印度之行>中他表达了这种梦想、失望与困惑. 相似文献
4.
张雨洋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141-142
于2015年国庆档上映的电影《港囧》讲述了男主人公徐来同家人及老婆到香港旅游,计划与大学初恋杨伊偷偷会面,完成遗留在青春岁月的梦想。但无奈被小舅子蔡拉拉识破并一路跟随,从而引发了一场欢乐香港游的囧途的故事。本文试从梦想与现实的角度,一方面来看电影主人公徐来的囧港之旅,更重要的是通过《港囧》浅析当代社会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变迁。 相似文献
5.
6.
7.
8.
梦想与现实--对《好人难寻》中主人公的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梦想与现实的角度,对弗兰纳里·奥康纳小说<好人难寻>中的两个主人公老祖母与"不合时宜"进行了角色解读,展现了他们个人梦想与现实的冲突,进而反映了现代社会中梦想与现实的关系梦想与现实如两根矗立的石柱,彼此对立,彼此凝望.梦想衬出了现实的可悲,现实映出了梦想的可叹. 相似文献
9.
沈掌荣’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28(5):13-16,31
发表于1969年的《布鲁洛之梦》是艾丽斯·默多克继续严肃思考柏拉图的爱欲主题的作品。在这部作品中,爱欲与梦想纠缠在一起,不仅困扰着面临死亡的主人公格布鲁洛·林斯利夫,也同时弥漫在小说的整个叙事中,爱欲成为各个层次的人物追逐梦想的驱动力。而其中几位重要人物的梦想世界,反映了他们对爱和生活本质的理解及其道德观。 相似文献
10.
德莱塞是美国自然主义作家中的杰出代表 ,他的作品真实而科学地反映了美国社会的各个方面 ,以及在工业化进程中 ,面对环境和自然的强大压力人类的渺小和无助。在其代表作《嘉莉妹妹》一书中 ,由于对摇椅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道具的成功处理 ,使书中人物的性格得以充分展示并逐渐丰满 ,全书的主题也得以体现和升华 ,嘉莉和赫斯渥所追求的幸福只能是摇椅上的梦想。 相似文献
11.
美国黑人女剧作家洛兰·汉斯贝里的代表作《阳光下的葡萄干》,围绕20世纪50年代居住在美国芝加哥南郊贫民窟的扬格尔一家生活故事展开。探讨了剧中主人公沃尔特及三位女性的梦想和自由,尽管梦想受到当时白人不公平和种族制度的抑制,他们还是执着的在社会中求生存、追寻自己的梦想,体现黑人戏剧文学美国梦的主题。 相似文献
12.
13.
《乡村梦想》是澳大利亚新生代浪漫主义作家琼斯的代表作,小说延续了作家对澳大利亚乡村爱情和社会问题的一贯关注。小说的精妙之处在于在浪漫爱情叙事主线背后还隐含着一条以自闭症为主题的隐性叙事。威尔作为一个有着正常人思维和智力的自闭症患者,其自闭症不仅给家人带来多重影响,也将澳大利亚西部乡村自闭症这一隐性生存群体的艰难生存现状及被社会忽视的严峻现实置于公众视野。威尔的自闭症与蒙蒂的农场梦、威尔的自闭症与菲斯的慈善梦、威尔的自闭症与父母的康复梦是小说建构的三重梦想,与此并行不悖的是小说关于自闭症群体在澳大利亚西部乡村隐性生存之境危害性的深层忧思。作家对澳大利亚西部自闭症的关注体现了作家作为公共知识分子应有的人文担当和社会担当。 相似文献
14.
15.
16.
主位推进模式,是保持句子的连贯与协调,推动整个语篇向前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从分析著名英语演讲《我有一个梦想》的主位推进模式入手,展示主位推进模式怎样推动语篇向前发展,又是如何进行语意层次的推进和保持整个语篇前后照应,以及句与句之间的相互连贯。 相似文献
17.
18.
19.
王虹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2(12):78-80
<铁皮笛>是一部以二战为背景的影片.它以平实的电影语言记述了一个贫民家庭的遭遇,以及他们不断在梦想与现实之间挣扎、徘徊的心路历程.它使我们透过社会现象的外表,接触到了生活的本质,进而达到电影艺术表现形式和价值取向的升华. 相似文献
20.
卜泽艳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4(3):125-127
贫民窟里的残酷人生和印度这个新兴经济国家里人们对于梦想和财富的追求在印度作家维卡斯·史瓦卢普(Vikas Swarup)的笔下被描写得淋漓尽致。作者通过对印度社会底层生活艰辛和苦难的描述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描写,表达出人们对公平、正义和友爱的渴望和想往。经过艰辛和努力,最终将梦想变成了现实。这对于现代人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能起到教育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