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互联网+时代,传播行业的变革正以加速度发展。新的生产力要素、消费场景、商业模式、消费观念不断对内容营销的创新带来全新挑战,也给传播业带来了从底层逻辑重新审视营销链路的必然思考。传播的模式创新决定了内容创新,底层逻辑的战略方向决定了内容营销的战术规划。我们如何建立新的传播逻辑闭环,打造品牌创建和推广的新模式,为新的传播路径创造更具时效性的创新内容?  相似文献   

2.
短视频平台因其强大的营销传播效果,成为企业重要的营销传播媒介。短视频平台营销传播效果生成基础是平台提供的营销传播可能性和平台上活跃的营销传播力量。短视频平台营销传播效果生成路径是精准推荐引发注意、有效观看产生知晓、诉求打动激起欲望、便捷问询形成决策、多种参与促成流行。依据短视频平台提供的数据反馈,营销者能够即时评估营销传播各阶段的效果,定位效果不理想的阶段并迅速改进,保障营销传播效果的生成。  相似文献   

3.
WEB2.0营销传播作为一种新的网络营销传播方式,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的价值:挖掘现实中的“弱连接”,形成扩散传播,从而达到大众传播的效果;通过聚合而产生精准传播,精准传播既有来自消费者的信息定制的一对一精准传播,又有根据消费者主动聚合起来的社区群体精准传播;互动元素和机制的应用,带来了丰富的“象征性”互动体验,企业品牌与形象、产品特点,通过植入到WEB2.0应用中,在消费者互动中再传播,形成互动体验营销传播.企业在实施WEB2.0营销传播活动时,要注重把握创意的互动性、增加媒介接触点、深度参与互动、挖掘群体中的意见领袖、整合传统营销手段等方面,以综合提高传播的深度与广度.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企业界及市场经营者更加意识到网络社区具有极大的营销传播价值并陆续涉足这一领域.据此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法,重点搜集了2005年以后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网络社区营销传播案例,通过对这些案例进行分析,概括了目前网络社区营销传播实践的主要脉络.在此基础上笔者发现,当下利用网络社区进行营销传播的案例几乎都会将议程设置、意见领袖与口碑传播作为三个关键点,但因运作中缺乏科学的管理与控制,因而营销传播活动的系统性、整体性较差,传播效率与效果不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5.
消费者参与数字内容创建与其网络口碑传播意愿具有内在一致性,且消费者参与数字内容创建能促进其网络口碑传播的意愿。企业营销应当在内容、形式和传播渠道上进行拓展创新,为消费者参与创建关于企业的积极的数字内容打下基础,从而实现企业积极的网络口碑传播。  相似文献   

6.
娱乐营销传播拥有传统营销传播手段无法企及的优势和威力,它更易获取注意力资源,更好地进入媒介议程,从而获得更高的营销收益,但其中存在的认知误区和隐含的法律和道德矛盾同样值得我们重视.辩证审视娱乐营销传播,我们认为,企业既要把握营销传播之"术",更要追求营销传播之"道",兼顾经济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娱乐营销传播拥有传统营销传播手段无法企及的优势和威力,它更易获取注意力资源,更好地进入媒介议程,从而获得更高的营销收益,但其中存在的认知误区和隐含的法律和道德矛盾同样值得我们重视。辩证审视娱乐营销传播,我们认为,企业既要把握营销传播之“术”,更要追求营销传播之“道”,兼顾经济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体育营销传播的价值解读与整合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品牌传播渠道日益拥挤和嘈杂的情况下,品牌管理者需要重新寻找有效的传播途径.体育营销作为整合品牌营销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已经被众多实践所证明.在分析中国背景下体育营销传播的受众心理,以及体育营销传播的社会价值和营销价值的基础上,探讨当前中国体育营销的传媒环境,并提出整合框架下的体育营销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9.
顾江 《国际公关》2010,(5):94-94
我们正处在一个数字传播快速变革的时代,对于营销思维的要求也在发生变化:从单项传播管理变成了今天以用户为导向的互动传播。在从传统营销思路到如今的数字营销思路迅速转变的这两年中,对于营销人能力要求也在逐渐明晰。对于新势整合来说,我们在近两年的数字营销传播领域,一直处于学习和探索阶段,和同行一样,业务也逐渐地向此方向进行倾斜。  相似文献   

10.
在文化IP运营的系统性工程中,营销传播举足轻重。在新媒体环境下,与消费者的情感互动是新时代文化IP营销传播的主要方式:借势营销共享情感经济、新媒体互动激活情感能量、内容衍生聚集情感专属、线下活动实现情感转换。在生产者、消费者、传播者共创社会化传播生态圈的过程中,出现了“重营销、轻内容”“重娱乐、轻文化”的现象,文化IP营销传播任重而道远,彰显文化精神、回归真实情感、重视价值传播是文化IP健康发展的突围之路。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作为一种新的营销方式,整合营销传播风靡西方广告界、媒体界、企业界,并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和应用,目前,它已经成为一种新趋势、新理念、新理论和新方法。文章分析了整合营销传播与传统营销传播的不同表现方式,充分体现了整合营销传播的优越性,并重点提出了整合营销传播的推进方式,最后通过对可口可乐公司“酷儿”果汁饮料和惠普公司“6L”激光打印机实施整合营销传播策略取得成功的案例分析,进一步证实了整合营销传播是企业追求最大综合效益的有利武器。  相似文献   

12.
 营销是电影产业链的高附加值环节,电影营销具有不同于一般营销的特点。电影营销的操作过程中定位和传播两个环节尤为关键。常见的近20种电影营销方式,可以借鉴传播要素的理论框架,从传播主体、传播信息、传播方式、传播媒介、传播对象五个维度,加以系统梳理分析。电影整合营销内涵丰富,具有很大的实践价值。大数据可极大地提升电影营销的效率。  相似文献   

13.
整合营销传播中的观念变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整合营销传播以一种新的观察视角为营销及营销传播带来了彻底的变革,从而发展并改变了传统营销传播的基本观念.首先,它超越了以往对营销与传播的认识,其直接表现是把"营销"与"传播"综合成一个完整的概念;其次,营销本身就是传播过程,传播同样也是营销过程;最后,整合营销传播的终极目标指向了品牌资产,而与顾客以及相关利益人之间的关系则成为实现品牌资产的核心价值.在整合营销传播过程中,由于"关系"、"接触"等一系列全新概念的引入,导致了营销传播目的、实施方向以及媒体延伸等方面的根本转变,传统营销传播观念也受到了重新审视并被赋予新的意义,从而使其表现得更加具有张力.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事件营销成为国内十分流行的一种公关传播与市场推广手段.无论是产品展示,还是品牌塑造,成功的事件营销虽然都运用了整合传播的策略.但是侧重点则各有不同,有以广告为主导的耐克之于刘翔退赛的事件营销.有以终端为核心的肯德基三人篮球挑战赛的事件营销.还有以公关为导向的三星奥运火炬传递的事件营销。对于以公关为导向的事件营销而言,事件只是一个道具,传播才是目的,而商业事件的营销传播区别于公共事件或公益事件.为了达到理想的营销效果.企业需要对商业事件的传播进行合理设计。  相似文献   

15.
企业口碑营销管理的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口碑营销作为营销传播的一种有力方式,在新技术的支持下,其日益增强的影响力正在被人们重新认识。口碑营销依靠非正式组织进行传播,具有可信度高、针对性强、容易形成顾客忠诚等特点。为此,企业应通过确立传播主体,利用品牌进行推荐,引导顾客进行体验消费,并做好负面口碑管理来实现口碑营销管理的优化,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威力。  相似文献   

16.
不同的时代产生不同的营销理念。整合营销传播是现代企业营销发展的新趋势,它是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营销观念。通过运用整合营销传播,综合协调使用各种传播手段,同消费者进行集中有效的沟通,有助于企业成功地进行市场开拓。通过分析整合营销传播的内涵及主要作用,着重阐述了它在市场开拓各个阶段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数字营销传播的发展,社会形态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数字营销传播的载体改变了传统的生活方式,让消费和传播变得更加精准,各种各样私人化的定制服务满足了人们个性化的需求.这种新型的营销传播方式让消费者在市场中占据了主导位置.数字技术在改变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认知系统和价值观念.经过数字营销传播的洗礼,社会结构重新部落化,沟通变得更加平等.行业之间开始融合,不同领域的行业边界变得模糊不清.以往的营销传播理念已无法满足当今大变革时代的需求,新型社会形态需要全新的营销传播理论与之相对应.  相似文献   

18.
处方药的品牌营销与传播成为处方药营销的一个新思路。任何品牌都以传播为基础,处方药当然也需要传播,而且传播受众正在跨越医生,向消费者延伸。对于部分具有类OTC性质的处方药,加强产品品牌的宣传力度势在必行。处方药的品牌传播应在一般商品传播理论的基础上有所变通,形成隐性的整合品牌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19.
广告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广告生存形态伴随社会营销环境和传播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数字技术与网络传播已使广告的生存环境发生了诸多变化,"应采用何种方式生存"已成为当前广告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我们认为,传统广告将继续存在并通过创新适应新的媒体环境;专业数据库生存将是网络传播时代广告的一种重要生存形态。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进步、营销理论及传播理论的发展 ,广告传播实现了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消费者为中心”的飞跃。这一飞跃使现代广告逐渐脱离了单纯推销商品的特性 ,朝着人本主义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