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传统与佛教造像散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石雕造像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瑰宝,这种外来的宗教艺术受到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与同化,随着中国佛教的形成而成为汉化的佛教艺术。佛教传入中国后,为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增添了新的成分,同时,它也为具有巨大包容性和同化力的中国传统文化所渗透,经过了佛教汉族化的过程,以其世俗化的形式,为中国传统思想所接纳,与儒、道鼎足而三,佛教的汉化现象,可以从融进了中国本土的艺术形式特征与艺术理想的佛寺石窟造像中得到反映。中国文化传统与佛教造像的融合是多方面的,本文在此仅略述一二。  相似文献   

2.
云冈石窟以其独特的文化艺术价值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雕刻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有机交融的典范;是中原农耕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相得益彰的结合。中外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化在这里融合、升华,创造出中国佛教造像艺术的经典模式——平城模式。这种造像模式对北魏其它地区及后代佛教造像艺术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云冈石窟是中国佛教造像艺术的第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3.
佛教是影响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因素,中国传统艺术审美方式与趣味的演变也就反映了佛教中国化的阶段性进程,其中又以传统山水画创作的表现最为鲜明形象,也就是说,传统山水画中所展现的悟道方式既折射了佛教中国化的历史发展过程,也传递出了佛教,尤其是禅宗思想对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自佛教梵呗音乐传入中国后,凭借它异域的曲调和宗教的涵义征服了中国人。经过了语言、文化、地域、等诸多的变通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色彩"的梵呗艺术表现形式。本文从佛教梵呗的历史传承来探究其发展,进而从有千年历史的佛教梵呗音乐的艺术表现形式来理解与现代社会的关系及其文化影响。从音乐美学角度和社会文化的层面来探讨梵呗音乐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提到中国传统艺术就不得不提到中国的佛教艺术,佛教艺术是以一整套艺术形象和艺术手段为其信仰服务的宗教艺术,它对中国文化艺术发展过程的繁荣昌盛是功不可没的.中国佛教艺术的现代价值包括:审美价值,文物及学术研究价值,商业价值和心灵净化价值.我国的传统佛教艺术价值逐渐被认识和发掘.在日益全球化和竞争激烈的今天,我们更应该重视、借鉴和发展我国的佛教艺术.  相似文献   

6.
试析中国佛教文化的旅游吸引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旅游是一种非常典型的文化经济活动 ,而宗教作为历史文化的一种载体 ,成为旅游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在全面分析中国佛教文化特色的基础上 ,从佛教本身和佛教艺术两个方面 ,论述了中国佛教文化的旅游吸引力 ,并就中国佛教旅游资源的开发意义、开发原则、开发形式以及中国佛教旅游资源的保护等方面提出了初步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吉州窑陶瓷装饰艺术集我国南北名窑之大成,又将民间艺术引入制瓷工艺,充分利用窑变技术,在中国陶瓷史上独树一帜。它独创的釉下彩绘,开辟了中国陶瓷装饰艺术的崭新天地;它的剪纸贴花和木叶纹饰,首创中国陶瓷装饰艺术的民间风格;它将传统人文图样注入瓷艺,强化了中国陶瓷装饰艺术的文化内涵。吉州窑陶瓷装饰艺术为中国瓷艺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8.
<中国陶瓷美学>从中国陶瓷艺术的典型特征人手,并从中国文化的广阔背景出发,探索其独特的美学意蕴,再现了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脉络,从中提炼出独有的艺术价值和美学价值,最终完成对中国陶瓷美学体系的建构,具有较强的实用性、系统性和理论性.  相似文献   

9.
在东汉至南北朝 30 0多年时间里 ,中国的社会形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中原一统天下的格局被打破 ,少数民族政权的产生使中原文化受到冲击 ;佛教艺术随着佛教从西域和印度传入中国 ,中国也产生了具有自己审美特征的佛教艺术。它对中华民族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印度佛教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佛教文化在中国传弘与固有文化碰撞、交融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传道方式是经像并传,石窟寺造像、绘画等,又称"经变相",是文化的载体。印度佛教造像存在不同的艺术特征,受印度固有文化及希腊乃至罗马文化的影响,传入中国又受中国多民族文化的影响。该文对丝路石窟寺像教佛教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以及造像艺术中存在(含有)的中外多元文化进行一些蠡议,以期对石窟寺文化全面研究起到一定的启发和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的历史上,陶瓷艺术一直是以一种"文明载体"的面貌出现.它还具有很广泛的媒介作用,器型、绘画、雕刻、工艺水平等都可以从它的身上找到其发展的历史轨迹.传统陶瓷艺术堪称中华文明的代言人.进入二十一世纪初,中国的陶瓷艺术进入了一个全球文化大融合的时代,"革新、创造"的陶瓷艺术品,拓展了陶瓷艺术语言.  相似文献   

12.
佛教造像碑是一种借鉴汉碑进行改制的特色造像石刻,是佛教中国化在艺术上的体现.与以往从造像碑的外在形制和雕刻艺术入手进行的分析有明显不同,从佛教中国化视角来看待造像碑的特点更侧重于考察造像行为与佛教发展的互动.佛教造像碑有"像碑""碑像"等名称,可见其"像"与"碑"的基本性质.它通过刊刻各式图像和文字的方式实际、快速地辅助宣传佛教、信仰佛教,这种形式强调了造像与追寻真实法身的联系.同时,佛教造像碑还承担了与中国传统石碑相似的歌功颂德、纪念记事用途,更多地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元素.此外,造像碑的特点还具体表现为多样与适用性、调和与融摄性、区域与民族性.造像碑的刊刻基本以结社为组织方式,具有一定的规范性.佛教造像碑的这些特点与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流变、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作为佛教中国化过程中出现的新型造像艺术,它反映了佛教与本土文化相结合向民众生活渗透的进程,也反过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佛教的中国化进程.研究造像碑性质特点有助于我们理解佛教史特别是北朝佛教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将佛教引入到学术中来,是近现代学术的主要特色,禅宗是中国佛教特殊的宗派,它对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如哲学,思想,文化,艺术等。但值得深思的是,禅宗是否属于宗教?这不仅关系到宗教或佛教本身,而且也是超乎了宗教或佛教本身的重大学术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国佛教是印度佛教与中国儒、道思想融合的宗教,其思想在中国古代美学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颜受中外学者的关注.2007年的中国佛教美学思想研究,在延续前人研究内容和方法的基础上,主要以佛教禅宗美学的理论探讨、佛教与文学的审美解读、佛教与艺术的审美观照为中心,进而探讨了不同文化和芙学思想之间的交流、融合与发展,洗涤窠臼,不失新见.  相似文献   

15.
佛教传入日本以后,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和发展,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具有日本特色的文化。即:佛教在日本哲学、日本文学艺术、日本人的伦理道德、日本的科学技术等领域都结出了丰硕的果实。近年来,将佛教作为一种文化,来研究佛教与文化千丝万缕的联系的论文层出不穷,硕果累累。在此以介绍佛教与日本艺术关系的研究成果为主,并以近20年来中国大陆的佛教研究为重点,从佛教与日本音乐、日本建筑、茶道花道等三个方面对研究概况试作评述。  相似文献   

16.
佛教对宋代的学术、文化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已成为学术界的共识。宋代之前,尚没有哪个朝代的文学理论如此广泛而深刻地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而且实现了融会贯通。宋代的佛教已非单纯属于一种外来文化,它已经与中国的儒家、道家、阴阳家等思想融合为一体。宋代佛教是经过文化整合后而形成的中国化的佛教,有着明显的向中国传统文化复归的倾向。儒家深厚的文化根基为中国佛教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无法摆脱也不可超越的文化基因,而佛教博大的思想体系则将这种基因发扬光大,或者赋予其一种全新的内涵。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宋代儒佛能够在深层次上实现贯通的最根本原因在于:唐宋之后的中国大乘佛教将世界根源归之于"心"这一核心概念。"心"的概念始成为儒学理论的重要概念,而宋代儒学最终由"道学"转向"心学"也证明了佛教的这一影响。有关文艺思想,宋代佛教界所作的阐发甚至较之儒家学者更早,对当时整个思想界产生的震动和影响是巨大的,这包括宋代佛教的"思无邪"说、佛教与艺术中和观、清雅艺术观念和风气的形成等等。  相似文献   

17.
中国佛教与审美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作为一般宗教 ,与艺术、审美具有天然亲和关系 ,而东渐后的佛教逐渐为本土文化所同化 ,变异为一种准宗教 ,与儒、道对立互补 ,这在一定程度上又拉近了它与审美的关系。佛教与审美互相渗透 ,审美使中国佛教成为具有美感的宗教 ,中国佛教则带给古代中国诗学、美学一股活泼泼的灵动之气 ,并最终影响了中国古代诗学、美学的风格与走向  相似文献   

18.
大理白族佛教法舞是中国现存少有的佛教法舞科仪之一,它作为佛教与大理白族传统民间歌舞相交叉的边缘艺术类型,既是佛教仪轨与传统民间歌舞相结合的产物,也是佛教艺术本土化的典型案例,是值得学术界重视的宝贵乐舞文化遗产。研究大理白族佛教法舞不仅是对佛教艺术的直白记录,更是对佛教法舞所昭示的宗教意义、文化表征以及在佛教传播与艺术发展规律下的佛教在西南少数民族民间的生存张力的探索。大理白族佛教的生存张力,是大理白族佛教法舞本土化变迁的内在力量与外在环境共同促使下生成的复杂的自我调节能力,这是大理白族佛教乐舞艺术呈现出不同于世界任何地方的佛教艺术形式的重要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19.
石窟艺术起源于印度 ,是依山崖开凿而成的一种佛教寺庙建筑。石窟艺术随佛教东渐而与佛教、佛寺一起传入中国。甘肃是西域通向中原的走廊地带。随着佛教传入河西以至在甘肃全省兴起和发展起来 ,石窟在甘肃得到迅速发展 ,从而使甘肃成为全国石窟最多的省份 ,被誉为“石窟之乡”。甘肃省的石窟文化是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 ,与其他省份的石窟文化相比 ,其石窟文化有着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佛教造像艺术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移植到中国之后就不断地被中华民族本体文化扬弃与创新,至宋代,佛教造像愈益表现出神性的人性化,神道的世俗化特点。这些世俗化的造像艺术使我们能够拨开佛教空寂虚无的迷雾,还佛教美术以人类自身历史的真实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