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要求。如何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目前我们应该重点研究的问题,本文认为,进一步提供学理支撑是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语言表达的通俗化、群众化是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方式,宣传形式的多样化是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途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归宿。  相似文献   

2.
陈莉莉 《河南社会科学》2012,20(9):41-42,108
推广红色文化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隐性教育方式,当前以红色文化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进一步加大红色文化资源的宣传营销力度,不断提高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载体的现实影响力;努力建立红色文化精神产品体系,不断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市场渗透力和感染力;着力开发红色旅游资源,不断增强大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体验性认同。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和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由抽象到具体、由深奥到通俗、由被少数人理解到被广大群众理解掌握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是: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克服宣传教育过程中的娱乐化和庸俗伦倾向;构建通俗化的话语体系,提升理论通俗读物的数量和质量;建设立体化的宣教平台和多样化的宣教载体,提高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广度和深度;创新多元化的教育方法,强化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效性;建立科学的宣教工作机制,确保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长效性。  相似文献   

4.
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烽 《理论界》2010,(4):174-176
高校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阵地,然而当代中国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掌握程度却普遍偏低,这严重影响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本文立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意义及其在高校中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5.
中国依旧是一个农业大国的国情,决定了研究当代中国农村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从而实现中国农村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价值共享,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也在农村。在当代中国,农村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领域,农民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最大群体。没有农村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没有整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当代中国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应该遵循深入了解群众需求,紧紧依靠和发动广大农民,密切结合新农村建设实践,切实关注农民现实利益,以及语言形式的乡土化与传播手段的现代化相结合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阮东彪 《理论界》2010,(6):18-19
党中央提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大任务。为了完成这个任务,我们应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内涵出发,探求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7.
8.
高校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阵地。为了更好的实现在高校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效果,需要对高校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体、对象、内容、方式和环境进行调查分析。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发挥大学生主动性积极性、改进传播方式、创新传播内容和优化传播环境等具体措施,促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9.
杨华 《南方论刊》2013,(11):61-62
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着全新的形势,针对新情况、新问题,文章提出了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立体实现路径的关键是把握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核心,做到"三个有机统一",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入脑入心;其重点是实行"宣传-实践"、"两条腿走路"的模式,全方位、全过程、重实践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取得成效;其标准在于建立反馈、研判、评估机制,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效果得到检验.  相似文献   

11.
《共产党宣言》是一篇经典之作,它对后人的影响是极其深远和广博的。其中关于思想、政治和教育等方面的论述对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具有重要启示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打牢自身的思想理论基础;必须带着情感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转变文风并注重宣传教育形式的多样化和生动活泼化。  相似文献   

12.
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路径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目标和任务,改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效果应重视推进实践路径创新,本研究着眼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存在的问题,遵循教育本质和主客体心理接受规律,通过如红色经典渗透教育、榜样力量示范教育、自创箴言内化教育、班级心理之家融入教育和信仰共建小组互助教育等创新实践路径,切实改善了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的效果。研究采用对比实验研究方法,验证了创新实践路径的推进显著提高了大学生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容体系的掌握程度,增强了大学生的政治理论觉悟水平;改善了大学生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态度,强化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扩展了大学生的人生目标,使大学生的人生观更加积极更有追求。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在不同的视野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着不同的内容,因此必须首先分清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不同角度和不同阶段。从发展阶段的角度,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又可以分为信仰的大众化、理论的大众化和以马克思主义为实践指南的大众化三个阶段。我们只有认清了分析的角度与阶段才能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14.
15.
新世纪的成人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其最终目的是要全面开发人力资源,实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高校的成人教育只有审时度势,积极转变办学理念,结合自身优势学科、优势专业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和培训,逐渐向非学历教育职能转变,才能永葆活力。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及其理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空间很大,问题很多,任务很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群众,使其变成群众的精神和物质力量。要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首先要认真学习、研究、弄懂、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既要防止有人借错解和歪曲马克思主义为私有化提供理论支持,又要破除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僵化观点。  相似文献   

17.
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和重大课题。回顾9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探索,经历了1919-1949年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1949-1978年的延伸与准备、1979年至今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三个发展时期。回顾这一曲折前进的历程,将有利于总结经验教训,为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提供一定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8.
高等学校的评教工作,是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教学工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高校评教应该与时俱进,要有新的理念和新的视角。在多年的评教实践中,我们形成的共识是:要制订科学合理的评教标准,加强对学生的宣传和引导,确立"教—学—管"相互促进的多元化评价主体,既抓评教,又抓培训,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新民主主义论》是毛泽东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中,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而撰写的经典著作。它全面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落后的东方大国怎样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系列问题。《新民主主义论》从形成背景到主要内容再到价值意义均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方法论自觉,对我们新世纪新阶段深化"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