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史伟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88-93
宋末元初 ,江西诗派依然有所传承 ,从作者身份方面讲 ,多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从地域方面讲 ,则以江西和杭州两地为主。其中以方回为代表的诗学大家对于这种传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张朝丽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108-112
李贺诗风宋末即有仿效者,至元初,谢翱、刘辰翁等提倡揄扬,促成了李贺诗风的影响扩大。宋末元初诗人对李贺的接受和学习,一是由于文学观念的影响,更主要的是宋末元初家国巨变的惨痛经历,让他们更能理解李贺,欣赏李贺。 相似文献
3.
4.
论书院教育与宋末元初江南地区的抗元斗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末士风不振,但在江南抗元斗争中产生的忠义之士却超越前代。这与南宋的书院教育有关系。南宋书院勃兴,教育士子要立志成圣成贤;强调“为己之学”,注重道德培养,尤其突出“忠节”教育;强调践履躬行,反对空谈,使书院教育出来的士子勇于投身抗元斗争,面对困境能够从容淡定,百折不回,甚至舍身取义。宋末元初江南地区的抗元斗争之所以波澜壮阔而异常悲烈,从某种角度看,与书院教育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5.
词人周密经历了南宋时期诗意涣涣的审美人生、"地被他人夺去"的苦难人生、异族统治下的虚无人生这样的三段式生命历程,与之对应,词在他生命中分别呈现为雅玩、第三只泪眼和清凉散的功用,周密的生命历程和词之功用在宋末元初具有标本意义. 相似文献
6.
戴表元诗文理论是在对南宋末诗文风气的批评中确立并形成的。在诗歌方面,他提出的宗唐理论有其特定内涵和背景。其核心是在向唐人学习的同时,也要借鉴《诗经》、乐府诗和建安六朝的诗歌资源。宋末元初,戴表元的影响局限于四明、杭州等地;到元大德、延祜年间,其弟子袁桷逐渐在大都发扬、传布其派理论,渐具全国性影响,因而他们的理论主张和诗文实践具有转型性意义。可以说,元人对唐人文学风貌的模仿与推崇风气的形成,戴表元无疑具有先导之功。 相似文献
7.
宋末元初,江西成为两大遗民词人群体聚居地之一。本文勾勒了南宋江西遗民词人群体的基本状况,从江西区域经济、文化角度以及遗民群体心理视角探讨了其形成的原因,并对江西遗民词人的特质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8.
在古代罗马奴隶制鼎盛的时期 ,奴隶广泛地活跃于社会生产的和非生产的各个领域 ,他们的工作性质形形色色 ,生活状况和境遇 ,出路和前途千差万别。本文要描述和讨论的是发生在同一行业里的不同部门或同一部门内的奴隶在地位、境遇、出路等方面的差别及其原因 ,发生这种差别的过程和状态 ,我们称之为分化。在分化过程中 ,少部分奴隶成为了富有者 ,特权者 ,这样的过程和状态我们称之为转化。奴隶内部由于分化和转化发生的差别是深刻的 ,本质性的 ,这是与因行业而异产生的差别最大的不同。一、罗马奴隶分化的诸现象罗马奴隶分化的现象 ,现以奴隶… 相似文献
9.
元代的文人构成具有一些特点,从横向共时的角度来看,主要是民族性问题。民族性主导下的元代文人具有了民族差别特性,而元代文学也具有异族征候。从纵向历时的视角来看,则涉及遗民身份及其所主导的遗民文学。元代文人的身份差别构成了别具特色的身份文学。而关于元代的整体文学风貌,也具有一些特色:一是基于叙事抒情的杂糅多体性,这以元曲为代表,表现为叙事的介入和抒情的自由解放;二是诗文这样的正统文学样式中的抒情呈现出自由之势,并相应地有了个性的突出和心态的平和,平易正大和奇崛的文风都是文人相对自由的存在状态所促成的。 相似文献
10.
在推进实施上海品牌战略过程中,深析上海老品牌衰落原因与再崛起可能,以及加快自主品牌培育和发展的对策,颇值关注与省思。本文在专题调研与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深层次分析了上海品牌衰落的原因,提出了振兴和复苏老品牌的推进思路及现阶段可采取的操作策略。 相似文献
11.
12.
论方文的遗民情结与诗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文是明清之际具有鲜明创作个性和风格的遗民诗人.他的<涂山集>真实地反映了鼎革之际的时代风云、诗坛状况和作者苦闷的人生历程,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首先,他以强烈的遗民情结为诗魂,创作了大量诗篇,体现了人品与诗品的高度统一.其次,他以诗歌为生命之所寄,创作题材丰富,众体皆备,形成了布衣诗人的平易诗风,其创作成就对于认识当时社会和研究明清之际诗风演变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15.
本文略考了宋代百戏的发展演变,对宋代百戏的概念范畴进行了界定,并考证其对元杂剧唱、念、做、打四功中“做”功与“打”功形成的影响,旨在为研究元杂剧表演体制的形成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宋、元、明三朝在香山任职的地方官和香山籍的士大夫的主要活动作为研究的母体材料和观察视野,采用观念史的一些新的研究方法,力图以一种新的观念史的角度构筑这一时段的地域思想史。主要探讨宋代香山行政升格过程中他们起到的作用以及元朝时期深藏在香山民众心目中的汉民族情结,最后探讨明朝黄氏三代在学术思想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李商隐是中国诗歌史上最富艺术独创性的大诗人之一。但长期以来李商隐及其作品受到了不应有的冷落,从李商隐去世到明末的八百年中,竟无一部流传至今的整理研究专著。与千家注杜、五百家注韩的声势相比,显得黯然失色,而且明显滞后于整个唐诗研究。同时期,对李商隐的诗品、人品的评论多倾向于贬低甚至否定。宋元明时期李商隐研究冷落究其原因:一是与宋元明三代力主“存天理,灭人欲”理学盛行的大思想文化背景密切关联;二是李商隐诗的使事用典,朦胧多义,客观上形成了其诗的难解;三是跟宋元明时代诗论家但宗盛唐、忽略中晚的诗学观念有关。 相似文献
18.
19.
宋元明经学或曰宋学的兴起,是经学史上一大标志性事件。宋学批评和否定汉学,从"舍传求经"到"疑经改经",是深入经典内部进行的经学变革。宋儒治经的重心,既在"依经立义",又坚持"以理义去推索",以便进达"圣贤藩墙",凸显了道统论意义的经学主旨。宋明诸儒虽多自出"新义",但实际也吸收了汉学的成果,是"尊经"而重道,为完善经典体系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体现了所在时代的经学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