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船山学报》1986年第一期发表了胡刚、唐泽映同志的《王夫之论诸葛亮》(以下简称胡、唐的论文),文中评论王夫之对诸葛亮在人事方面的几点看法,确实有些新的见解,但我认为亦有其不尽然之处。本文拟就此谈点肤浅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正> 《衡阳师专学报)经上级批准,今年起向全国公开发行。该刊辟有“王船山研究”、“湘南人物风俗”等专栏,今年第1期(总第27期)刊有张岱年、萧萐父先生给该刊的亲笔题词,并发表了《寒梅春在野圹边——序陆复初同志<王船山学案>》(萧萐父)、《从王船山到毛泽东》(彭大成)、(论王夫之的生死观》(王泽应)、《王船山与老子“自然无为”政治观》  相似文献   

3.
《尚书引义》是王夫之的重要哲学代表作之一。该书共分六卷,一二两卷论《虞夏书》,计十三论;三卷论《商书》,计十论;四、五、六卷论《周书》,计三十七论;总计五十篇,约八万余字;在体例上篇与篇之间无甚关联,各自可以独立,且行文洒脱,不拘一格。王夫之在是书中不是正式说经(王夫之对《尚书》的研究下过很大功夫,先后著有《书经稗疏》、《尚书考异》等),而是利用《尚书》诸篇的若干命题来发挥自己“趋时更新”的思想,不仅阐述了他针砭时弊的政治主张,更从哲学与政治的关系上总结了明王朝覆亡的惨痛教训。在他看来,导致明朝败  相似文献   

4.
崔海峰 《船山学刊》2002,(4):35-37,40
后世论清初学术思想者 ,以王夫之与顾炎武、黄宗羲三家并称。但王夫之在中国哲学、美学和诗学史上的地位 ,远较顾、黄两家为高。王夫之的诗学著作主要有《姜斋诗话》、《诗广传》、《古诗评选》、《唐诗评选》和《明诗评选》等。虽然学界早已公认王夫之是伟大的美学家、文学家 ,但在 2 0世纪 80年代以前 ,国内 (主要指大陆 )没有出版过一本王夫之诗学研究的专著 ,各种文学史或文学理论批评史专著中也大都没有王夫之的一席之地 ;各种中国哲学史专著中大多不涉及王夫之的美学思想 ,而明清美学断代史或中国美学通史也未见出版。研究王夫之诗学…  相似文献   

5.
<正> (一)宋应星对王夫之的启发中国人民大学葛荣晋教授等,早已探讨张载、王廷相与王之的思想传承和革新,但是未尝注意宋应星对王夫之的沾溉。武汉大学萧父教授主编《王夫之辩证法思想引论》,载李维武《王夫之论“生”和“死”》,徵引李时珍《本草纲目》与方以智《东西均》科学化的生死观,然而全书亦不涉及宋应星。最先论述宋、王关系的书,是中国科学院潘吉星《宋应星评传》。宋长庚《谈天》首章善用《吕氏春夏·察今》“刻舟求剑”对顽固的教训,形容登东岳泰山看日出时的体会:  相似文献   

6.
王夫之深研医理,精讨岐黄之说。而论医则无不与其哲学认识密切相关,诸如:论仓公与“火齐汤”;论《素问》二火之说;论五行的整体和谐之说,则为其中较为突出的几个问题,显示了王夫之广博的医学知识和独到的哲学见解。  相似文献   

7.
小川晴久先生对船山易学深有造诣,1972年在日本《中国古代研究》(第4期)上发表有《王船山易学——作为周易研究一环》的论文。本文着重从船山实有、主动的道器论、继善成性的人性论、自然生化论的进化史观、面向科学的质测之学眼光、与自然对话的文学世界五个方面,扼要地论述了王夫之的思想,尤其欣赏船山对振兴中华之道的自觉和志向。本刊特择要发表,以飧读者。  相似文献   

8.
《阴山学刊》主编、包头师范学院院长刘振洪发表在《阴山学刊》1999年第 3期的论文《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主权与人权问题》 ,被中国人权研究会 (挂靠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编辑、当代世界出版社出版的《论人权与主权》一书全文收录 ;发表在《阴山学刊》2 0 0 0年第 3期的论文《平等与不平等 :政治参与的困惑》 ,被国家教育部主办、上海师大承办的《中国高校文科学报文摘》2 0 0 0年第 6期“学术卡片”首篇摘编 ;发表在《内蒙古师大学报》2 0 0 0年第 6期的论文《论中国的地缘政治环境与地缘战略选择》 ,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外交》2 0 0 1年第 4期…  相似文献   

9.
诸葛亮夫人及其在民间传说中的形象──兼论诸葛亮的婚姻观戴惠英诸葛亮早已在人们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关于他的夫人,却鲜为人知,历史的记载也只留下寥寥几笔。在《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的裴注及《襄阳耆旧传》中,均有这样的记载:“黄承彦者,高爽开列...  相似文献   

10.
<正> 《双鹤瑞舞赋》在船山研究中是聚讼纷纭的。谭承耕同志写的《关于王夫之双鹤瑞舞赋问题》一文(刊于《文物》一九八三年第六期),对这个问题提出了新的看法, 一九八二年,北京《文物》第六期刊出船山的《双鹤瑞舞赋》并发表了史展同志写的《王夫之双鹤瑞舞赋卷书后》的评论。这篇评论根据赋中有“维我大将军安远公”一语,断定此赋是写给清政府任命讨伐吴三桂的安远清寇大将军多罗贝勒尚善的祝寿词,进而作出结论:船山晚年已向清朝妥协。当年十月在衡阳举行的船山  相似文献   

11.
<正> 《船山学报》1985年第一期发表了黄明同、周穗明两同志合写的《也论船山史观与历史唯物主义》(以下简称《也论》),对徐泰来同志《船山史观与历史唯物主义》(湘潭大学学报》1982年第4期)和拙作《中国朴素唯物史观的历史探索》(《湘潭大学学报》1984年第四期)》提出异议,我们表示欢迎。但该文所提的问题,我觉得仍有商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12.
<正> 中国哲学的不少概念,在王夫之哲学中都有着独到的解释。“中”、“和”即是一例。“中”,作为一个哲学概念,始于《论语》:“中庸之为德也”(《雍也》篇)。以后,“中”成为《中庸》中的重要范畴。什么是中庸?历来说法不一。宋儒把“庸”解释为“平常”,把“中”解释为一种不前不后,不左不右的状态,影响深远。庞朴同志的《中庸评议》,以确凿的材料,证明了这种解释是谬误,所论精辟,分析透彻。只是对王夫之的论述注意不够,本文愿补充一些这方面的材料。  相似文献   

13.
<正> 诸葛亮是中国古代的重要历史人物之一,历来评论很多,见仁见智。我们觉得,在众多的评论中,王夫之的见解较为深刻,是值得注意的。王夫之对诸葛亮作了这样的评价:蜀军“不治而唯公治之,民不理而唯公理之,政不平而唯公平之,财不足而唯公足之”。“先主殂,武侯秉政,务农殖谷,释吴怨以息民,然后天下粗安,蜀汉之祚,武侯延之也”(《读通鉴论》卷十。以下引文未注明出处者,皆见此书卷九、  相似文献   

14.
王夫之与朱熹对《诗经》经文的评价常有异议,正是这些异议体现了王夫之诗教思想的主旨和独特之处。通过对二者经文评论的比较可知,王夫之诗教的主旨在挺立人道。对于《邶风·北门》和《小雅·北山》诗中的大夫,王夫之提出,大夫应该恪尽臣子之职,勤于国事;哀贫怨劳、并缘饰为文章的行为将导致人道之亡。对于《邶风·谷风》、《卫风·硕人》和《卫风·氓》诗中的妇人,王夫之提出,在夫妇人伦中,妇人有其应尽的位分,不能以应尽的位分为挟制之资,求丈夫的相容相合;即使见弃,也有敦笃性情的自处之道。对于《大雅·嵩高》和《大雅·烝民》称美的周宣王,王夫之指出,君王如果以利导臣,会将天下臣民引向趋利之习,习以为然,则天下人以利相接,沉湎于利货食色之中,如此,则人与禽兽相异之几希不保,天子率天下以失人道。  相似文献   

15.
政治·哲学·法律研究《“后哲学文化观”的成长:兼论罗蒂与分析哲学》,作者陈新、原载《阴山学刊》1996年第2期.第52-58页,责任编辑振华。人大复印资料《外国哲学》1996年第8期全文转载。《略论<纲要>对全面系统地把握“特色理论”体系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作者金石,原载《阴山学刊》1996年第1期.第47-53页,责任编辑振华。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主义研究》1996年第5期全文转载。《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对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影响》,作者刘翠芬、李杨,原载《阴山学刊》1996年第2期,第66—72页.责任编辑振华。人大复印资料《毛泽东思想研…  相似文献   

16.
<正> “诚”是王夫之哲学的重要范畴,目前学术界理解也不尽相同.本文据王夫之的具体论述.粗略地区分其对“诚”的不同哲学规定,探讨其“诚”论的逻辑结构。以就教于学术界的老师和同志们.在中国哲学史上,《中庸》最早从天、人、物三个方面对“诚”作出哲学和伦理学的规定.《中庸》而后,许多思想家都谈到“诚”,特别是在宋明哲学中,“诚”作为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被多方面地加以规定和论述.王夫之的“诚”论总结了前此“诚”论的发展而直接继承了张载。张载把“诚”规定为“实”,又释之为“有”,王夫之则把“实”和“有”结合起来规定“诚”。“实有”是对  相似文献   

17.
王夫之以内丹术语注释《楚辞》,为大多数学者所诟病。他们认为,用道家术语来诠释儒者著作有失偏颇。为了更能清楚了解王夫之以丹法释骚的合理性,需从《楚辞》注本内丹法之渊源;王夫之注《离骚》、《远游》内容之丹法体现;以及王夫之"儒体道用"之内丹法等方面来探究其注《楚辞》的意义及思想主旨。  相似文献   

18.
王夫之的思想博大精深 ,见之于文论方面 ,最重要的便是《姜斋诗话》 ;王国维之论文学 ,为世人所推崇 ,典范之作自然要算《人间词话》。船山论诗拈出意象 ,观堂说词标举境界 ,说法虽然不一 ,然而细加探究 ,即可看出二者的联系。本文即从二人论诗境、妙悟、诗法观点的一致性来阐释二者的传承关系。一、诗歌意境诗境是《姜斋诗话》与《人间词话》所论述的核心问题 ,前者论意与象 ,后者论境界 ,但二者都从诗中的情景谈起 ,其中不无关联。王夫之以为诗以“意”为主 ,强调情景的一致性 ;王国维则从“境”入手 ,主张诗中情景的自然融合。说情景一致…  相似文献   

19.
一般初学作诗的人都知道“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两句歌诀,但不知其来历。前人的诗话,很少有提到它的。惟清初王士祯口授、何世璂笔述的《然镫纪闻》及王夫之的《(?)斋诗话》有之。《燃镫纪闻》说:“律句只要辨一三五。俗云‘一三五不论’,怪诞之极,决其终身必无通理”。王士祯但诋斥为怪诞,而下文忽论诗的结尾,没有任何说明。王夫之的《诗  相似文献   

20.
论朱熹哲学在王夫之哲学形成过程中的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朱熹哲学在王夫之哲学形成过程中的历史作用屠承先清朝经学家唐鉴在谈到王夫之的学术思想时曾说过:“其为学也,由关而洛而闽,力诋殊途,归宿正轨。……先生之学宗程、朱于是可见矣。”(《清学案小识》)此语虽并不全面,但却从一个方面道出了王夫之哲学与张载哲学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