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启功(1912.7—2005.6),中国书法家、书画鉴定家。长于古典文学、古文字学的研究,曾在辅仁大学任教。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故宫博物院顾问、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等职。著《古代字体论稿》《诗文声律论稿》《启功丛稿》《论书绝句百首》等,出版《启功书画留影集》以及多种书法选集。在人类文明的星空中,群星璀璨,启功先生无疑是其中光彩夺目的一颗。他在学术和艺术诸领域都卓有成就,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作出杰出贡献,他高尚的文化品格更让人们永远怀念和崇敬。“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启功先生为北京师范大学拟定的校训,也是对他一生成就和高尚品格的精确概括。  相似文献   

2.
“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札。”──《中庸》第二十七章1985年,北京大学培养出了”文革”后的首批博士,沉寂了十几年的中国学术界都在倾听这声婴儿的初啼。陈来有幸成为新中国首批哲学博士。当时参加博士论文答辩的有3人,而陈来是第一个答辩的,于是便被出席答辩会的哈佛大学华人哲学教授杜维明先生冠以“头一个哲学博士”之头衔。与此头衔一同蜚声海内外的是陈来的博士论文《朱熹理气观的形成与演变》。了解中国哲学的人都知道,朱子学是中国哲学中最庞大繁杂的哲学体系,经历复杂…  相似文献   

3.
横堀先生是一位资深传媒人.知名评论家。他从《朝日新闻》记者.国际部主任.《朝日新闻》北京分社社长.到退休后受聘的《人民中国》杂志专家和编委.在中日传媒路上,一路走来……  相似文献   

4.
不了解冯长根的人,常常感叹于他那一长串令人称羡的头衔,以为命运特别垂青于他。确实,在冯长根40岁以前,他已成为北京理工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称号;先后入选“中国青年十大杰出人物”和“世界八大杰出青年”;并被选为党的十四大代表。但是,了解冯长根的人知道,这些接送而至的荣誉并非来自命运的恩宠。恰恰相反,他是在坎坷的命运里艰难跋涉才走到今天的。当他在逆境中拚争几近力不能立时,是一个梦境在支撑着他。那是他儿时就酝酿的、又逐渐发展、变幻的梦——盼…  相似文献   

5.
3月6日下午,我们在国际俱乐部大厅等待采访英国皮尔森集团(Pearson plc)董事长丹尼斯·史蒂文森先生。没过多久,大厅入口处出现一个神采奕奕,头发花白的绅士,步履稳健,朝我们走来。他明亮的眼睛里闪耀着温和的光芒,微笑着和我们一一握手,为几分钟的迟到表示歉意。伴着几史蒂文森对于中国的读者或许相当陌生,但是如果提到“企鹅出版社”(Penguin)、“朗文出版公司”(Longman)、《金融时报》(FinancialTimes)这一长串的名字,恐怕大家都早有耳闻。这三个集团公司都是皮尔森麾下的“大将”。皮尔森是国际媒介巨头,在教育出…  相似文献   

6.
<正>“我的祖父去世后,他的《拉贝日记》才出版。我不想等我走了以后,我的《拉贝与中国》才出版。”托马斯·拉贝在每一场演讲中都会举着《拉贝与中国》的样书笑着调侃。我听了他五场演讲,每次听到这句话都会受到极大触动,当然受到极大触动的不只在他讲这句话的时候。2023年9月5日,德国海德堡大学妇产科教授、德中妇产科学会副主席、德国生殖与妇科内分泌学会前主席、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拉贝日记》作者德国友人约翰·拉贝之孙托马斯·拉贝(Thomas Rabe)先生再次来到中国。  相似文献   

7.
仝小林顶着一串头衔:中国中医药学会博士学术研究会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肾脏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糖尿病分会常务委员,北京医科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第二届全国中青年医学科技之星,北京中日友好医院中医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医学宣传顾问……这些头衔不仅是荣誉的标志,更是他学术成就的象征─-43岁的他,己发表专业论文70余篇,主编和撰写《疑难病中医治疗及研究》《糖尿病最新中西医治疗》、《肾脏病660问》《中老年常见病康复指导》等著作7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  相似文献   

8.
在国贸中心一层的美式咖啡厅.记者与麦博文先生面对面坐下.他讲自己经常来这里坐坐,喜欢咖啡厅的情调。细细端详,麦博文先生确实很英俊,但给人的感觉很亲和。接过他递上来的名片.上面是《中国餐馆》执行制片麦博文。早在1990年就来到中国的他.一不罔神与中国电影、电视结了缘,成了活跃在中国影视圈里的老外。其实,我刚刚上大学时对中国的认识是零。1984年18岁的我上7加州大学学的是政治学。那时,我只知道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的父亲到过日本,为松下公司做娱乐顾问日本的一些著名的硬件公司。都愿意涉足娱乐圈。父亲经常拿…  相似文献   

9.
长期在新闻部门工作、原新闻出版署署长杜导正先生撰写的自传《农民记者》回顾了他曲折而带有传奇色彩的革命经历,真诚率直地袒露了一个中国知识分子探索追求的心路历程。本刊节选该文部分章节,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美国微软公司首席执行官史蒂夫·鲍尔默,是比尔·盖茨聘用的第一个商务经理。对于他的传奇经历,人们总是怀着十分浓厚的兴趣,他究竟有什么过人的才华和胆识,被比尔·盖茨招集麾下,并最终成为微软CEO。有记者采访鲍尔默,问他是如何成为微软CEO的。  相似文献   

11.
从新近出版的《中国古代房内考》和《秘戏图考》中人们知道有个研究中国古代性文化的荷兰人高罗佩,孰不知,他对中国的诗、书、画、金石、琴道、小说亦有很深的造诣。大多数西方汉学家只是把中华文化当作研究客体,高罗佩则连身心都投入其中。1910年,这个不寻常的荷兰人出生于祖芬。他本名叫RobertHansVanGulik,“高罗佩”是他到东方后取的中国名字。高罗佩幼年时曾随其父在荷属东印度住了九年。1923年返荷兰,在尼梅根的一所中学读书。1929年,他进入当时荷兰的汉学中心莱顿大学学习政治与法律,同时接受系统的中文训练。1933年,又进…  相似文献   

12.
一个瘦小的日本老头,手中的剪刀上下挥舞……扔下剪刀,他又拿起条锯,向着小孩胳膊粗细的侧干锯去。人们被这样的大杀大砍吓傻了,仿佛当年日本鬼子的“三光”政策重现眼前。愤怒的藏家庄百姓在那个愤怒的春天的上午,差一点没冲上去把那个可恶的“日本鬼子”狠揍一顿……作家乔迈近期完成的新作《中国之约》,是一部全方位记述我国引进国外智力工作的大型报告文学,全文即将在《当代》杂志发表,本文选自其中一个章节──在“苹果之乡”山东,有一位日本专家管并功先生。时年已届古稀的管井先生和中国的关系非同一般,不仅有文化传统的联…  相似文献   

13.
我们来到庭院里,在草坪边上那张几块原木钉成的小桌旁坐下。我想天气好的时候,这儿可能是弗·奥夫钦尼科夫常来的地方。他的家,他在中国的家就在这庭院周围的公寓里。奥夫钦尼科夫首先在我的笔记本上写下了他的俄文名字和中文名字。他对于在中国时的一切有极为深刻的记忆,一个细节、一个契机都能勾起一连串的回想,许多往事我们年轻一代听来未免股俄久远,而在他,却是钻心刻骨如在眼前。1953年春,26岁的弗·奥夫钦尼科夫作为苏联《真理报》有史以来最年轻的驻外记者来到中国。在北京的外交部新闻司,他领到了鲜红色硬纸皮的《外国记者…  相似文献   

14.
正彼得·海斯勒(Peter Hessler),美国人,牛津大学硕士,曾任《纽约客》驻华记者。这个精通汉语的美国记者却有一个普通的中文名字:何伟。这似乎体现出他的一种平民取向:在他的中国故事中从来没有出现过什么名人。从某种角度来说,也许只有普通人的变化最能说明中国是否变化,以及什么样的改变。何伟1996年来中国当英语老师,那时他27岁;到2007年回美国时,已经成为《纽约客》专栏作家并且娶了一位华裔妻子,那时他38岁。他在中国的10余年正是中国历史上最关键的时期之一。正是在这10年中,中国经济实现了腾飞,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力开始增大。中国巨变  相似文献   

15.
看了山东省诸城市人事局程立蒙主任送来的《一诺千金》,就想能为这写篇文章。正巧,山东省潍坊市电视台邀请潍坊市外国专家局一同录制“外国专家在潍坊”专题片,我就利用这次机会,去拜访《一诺千金》的主人公——在得利斯集团工作的德国肉制品专家利特先生。听说,利特先生是一个难于接近的人,尤其是对于媒体。他常说,“我是来指导肉制品加工的,不是来拍电视的。”所以,我和同行的路军记者格外慎重:预约采访、征求专家意见、尊重专家时间。结果,顺利得出奇。2002年11月18日上午10时,得利斯集团接待室。利特先生和翻译郑思敏如期而…  相似文献   

16.
爱泼斯坦在中国工作生活了半个多世纪,我曾经连续8年为他拍照。从镜头里看爱老,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接近爱老时,我才深深感到,他是那么慈祥,那么普通又那么伟大。一位老记者对年轻记者的肺腑之言2001年在友谊宾馆一次引进国外人才工作座谈会上,《人民日报》、《中国日报》、《中央电视台》、《国际人才交流》的记者,请爱老签名留念的同时,又请爱老对年轻记者提点希望。他语重心长地说:你们赶上祖国的发展时期,也应像战争年代一样,深入到前沿才有感受,要有创新,更要有追求,把它们和谐组合起来就能写出有价值的新闻。我虽然不是年轻人了,但爱…  相似文献   

17.
一部详细,系统反映中国当今著名编辑记者的成果、职业思想、成长经历等内容的大型工具书《中国当代著名编辑记者传集》第二部征稿工作基本结束,已在重庆组织有关专家、学者编纂,今年7月出版发行。著名老作家、中国作协主席巴金,中国记协主席吴冷西、副主席、中央委员,人民日报社社长邵华泽担任本书总顾问。 《中国当代著名编辑记者传集》共五部,档次高、规模大,计划5—6年m齐。第二部约250万字,16开本.硬精装加护  相似文献   

18.
于晓斯 《人才开发》2009,(10):53-54
辜鸿铭何许人也?他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倒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文化,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译到西方。凭三寸不烂之舌,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讲孔学.  相似文献   

19.
“我们陕西不只出大红枣,我们还是国防工业第一大省。中国的第一架民用飞机、第一枚火箭、第一个彩色显象管、第一块集成电路板都是我们陕西出的。中国的资源在西部,中国未来的发展前景在西部。“省长程安东说起陕西省时,带着满脸的自信与豪爽。看得出来,他对西北这块黄土地饱含深情,同时流露出一种不可推卸的使命感。向世界展示我们的闪光点在‘99上海《财富》论坛会议期间,记者在上海浦东程安东省长下榻的宾馆采访了他。陕西省是参加这次论坛的为数不多的省市中的一个,也是积极在会议期间举办记者招待会的省。陕西省踊跃主动的态度…  相似文献   

20.
2015年5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会见俄罗斯专家活动中,有一位目光深邃,气质儒雅的俄罗斯人格外引人注目,他在中国已经生活了20多年,操着一口流利纯正的中文。除去中国政府“友谊奖”专家、“三亚市荣誉市民”等头衔,他还是海南旅游的“先行者”,海南开拓俄罗斯旅游市场的第一人,他就是海南珠江国际旅行社总顾问、三亚神龙国际旅行社总经理安德列·伊万诺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