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屈原《涉江》“余幼好此奇服兮”,王逸《章句》云:“奇,异也。或曰:奇服,好服也。”又道:“言己少好奇伟之服,……”历代学者皆承王氏旧说。笔者认为“奇服”乃“长服”,其内涵是指“长”和“高”的服饰。众所周知,屈原喜欢高冠长剑,且至老不衰。《涉江》谓“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离骚》云“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是其证。下面可从两方面论证:第一、“奇”原有”长”和“高”义。《战国策·秦策》:“辩言伟服”。高诱注:“伟,奇也。”玄应《一切经音义·那先比邱经音义》:“《淮南》曰:“屈奇之服。’许叔重曰:‘奇,长也。”《六韬》:“奇其冠带,伟其衣服。”“奇”“伟”互文,可见“奇”确有“长”和“高”的意思。所以,“奇服”是指“长”和“高”的服饰,亦即下文长铗陆离,切云崔嵬之服。  相似文献   

2.
《离骚》迷离惝恍、不遵矩度的风格特征在“求女”与“远逝”两段文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屈子之父……其最难读者,莫如《离骚》一篇,《离骚》之尤难读者,在中间‘见帝’,‘求女’两段。”而就纵横开合、超逸奇幻来看,似乎“求女”又胜“远逝”一筹。《离骚》向有奇文之称,“求女”可谓奇中之奇。这段文字的含意难于理解,但对全诗来说十分重要,只有正确理解它,才能认识《离骚》的深刻意义,才能“令屈子一片深心,千古共白”,而“不失之背谬侮亵,不流于奇幻,不入于淫靡”。所以,自汉代以来它就成为《楚辞》研究的“热点”,新说层出不穷,至清代以前主要说法有以下几种:1、以求女喻求贤臣、贤土、良辅,此说以王逸《楚辞章句》为代表,从之者有戴震《屈原赋注》、钱杲之《离骚集传》、王邦采《离骚汇订》等;2、以求女喻求贤君,此说朱熹《楚辞集注》主之,从之者有蒋骥《山带阁注  相似文献   

3.
《天问》“舜服厥弟”节确诂龚维英屈赋《天问》:“舜服厥弟,终然为害?何肆犬体(豕),而厥身不危败?”此条两问,王逸《楚辞章句》释之最早,曰:“服,事也。言舜弟象,施行无道,舜犹服而事之,然象终欲害舜也。”又曰:“言象无道,肆其犬豕之心,烧廪填井,欲以...  相似文献   

4.
巫官屈原论     
楚辞是中国古代的奇文。楚辞产生后,以其神奇妙丽的特质赢得了无数读者的喜爱,经久不衰。第一个称楚辞为奇文的人是刘勰,他在《文心雕龙·辨骚》的开端说:“自风雅寝声.莫或抽绪,奇文郁起,其《离骚》哉!”(这里以《离骚》代表楚辞)但是楚辞为什么会“奇”?根本原因在哪里?刘勰并没有说清楚,后来的众多楚辞研究者也没有说清楚。楚辞之奇的原因很多,但根本原因还在于它的作者屈原是一位奇人。何以知道屈原是奇人?不必  相似文献   

5.
袁珂先生以《山海经》为战国时楚人所作,其论据有四:一、楚盛巫风,而《山海经》与巫术有关;二、有楚方言;三、楚辞神话与《山海经》相合者极多;四、楚为黄帝、颛顼之后,而《山海经》于此二神的事迹记述最多。袁说近是,下文将补充七条证据。一,楚辞特有的修辞在《山海经》中时有出现。(1)《北山经》云;蔓联之山有兽,见人则呼,名曰足訾,其鸣自呼,灌题之山有鸟,见人则跃,名曰竦斯,其鸣自呼。郝懿行《山海经笺疏》云:“《楚辞·卜居》云:‘将哫訾傈斯’,王逸注云:‘承颜色也’。哫訾,即足訾,其音同;傈  相似文献   

6.
“山鬼”漫议黄震云,蒋成德《楚辞·九歌》中有《山鬼》一篇,关于“山鬼”,洪兴祖《楚辞补注》说:“《庄子》曰:‘山有,。楚人所饲,岂此类乎?”只是一种猜测。《山带阁注楚辞》卷二干脆说是鬼的一种,颇为省事。王夫之《楚辞通释)卷二以为是孔子说的木客,也就是...  相似文献   

7.
炎帝与楚人     
炎帝是上古传说中的华夏族祖先,楚人则自称是炎帝的后裔,文献中也多有楚人先祖听命和从属于炎帝的记载。炎帝与楚人的关系,也就是华夏族与楚民族的关系;楚人习炎帝的结合,也就是楚民族与华夏族的融合。一、帝高阳之苗裔兮伟大诗人屈原在《离骚》开篇就“上陈氏族,下列祖考”:“帝高阳之南裔兮,联是考日伯庸。”王逸《楚辞章句》;“高阳.新项有天下之号也……伯庸,字也.屈原言我父伯庸……”古往今来,文人学土多从此说,以为屈原所称的“带高阳”即指古帝撷顶、“伯庸”乃指其父。加之《史记·楚世家础文记载“楚之先祖出自帝撷…  相似文献   

8.
荆蛮浅释     
荆蛮,据新《辞海》云:“即楚,周人敌视楚国的称呼。”新《辞源》云:“古代中原地区泛称江南楚地之民。”窃以为皆失之太简。考之史籍,似应有以下三种解释:(一)指楚。《春秋左传·昭公二十六年》:“王子朝奔楚,而其告诸侯曰:‘兹不榖震盈播越,窜在荆蛮,未有攸底。”周人敌视楚国,称为蛮荆,《诗经·采芑》:“蠢尔蛮荆,大邦为仇。”《说苑·尊贤》:“救中国,攘戎狄,卒协荆蛮,以尊周室。”(二)古族名。《史记·吴太伯世家》:“荆蛮义之,纵而归之者千余家。”《史记索隐》云:“荆蛮,南夷之名。”《汉书》谓:“荆蛮之吴子寿梦,盛大称王。”荆蛮为吴越之地的古族称。而朱熹注《诗经·采芑》云:“荆蛮,荆州之蛮也。”为荆州之古族称。荆蛮为古代长江中下游之古民族。(三)指地域。(1)指吴越之地,《史记正义》在注释《史记·周本纪》:“古公有长子太伯奔荆蛮。”一段时说:“而亡荆蛮者,楚灭越,其地属楚,秦灭楚,其地属秦,秦讳楚,故曰荆。故通称吴越之地为荆。及北人书史云蛮,势之然也。”这里说明是长江下游的吴越之地的通称。(2)指长江中游江  相似文献   

9.
检各家有关《楚辞·远游》的研究著作,对“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句的“勤”字,少有确诂。王逸《楚辞章句》于“哀”句下仅云:“伤己命禄多忧患也。”洪兴祖《补注》只曰:“此原忧世之词。”降至后世,若蒋骥《山带阁注楚辞》,尽释“哀”句上下文,独“哀”句无释。而王夫之《楚辞通释》则以“斯既生人之大哀矣”释之。近人谭介甫《屆赋新编》号称賅博,于此竟告阙如。疏通“哀”句,关键在于弄清“勤”字的涵义。  相似文献   

10.
《楚辞·抽思》:“悲夷犹而冀进兮,心怛伤之憺憺。”憺憺”《章句》未加注释,《楚辞补注》说:“安静也”,《楚辞集注》说:“安静”。《补注》《集注》的解释实出《楚辞章句》。因为《章句》在《云中君》“蹇将憺兮寿宫”及《东君》“观者憺忘归”二句中注云:“憺,安也。”我们以为,将《云中君》《东君》中“憺”释为  相似文献   

11.
刘勰《文心雕龙·时序》云:“爰自汉室,迄至成哀,虽世渐百龄,辞人九变,而大抵所归,祖述楚辞,灵均余影,于是乎在。”刘熙载《艺概·赋概》云:“骚为赋之祖。”他们都看到了汉赋之艺术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楚辞特别是《离骚》的影响。后代学者在研究这一问题时也多以《离骚》为例进行分析,对《天问》一篇则涉及不多,而实际上《天问》中的某些特征亦鲜明地显示了由楚辞到汉赋过渡的痕迹。一、“赋家之心”作为赋诗意义上的“赋”,最早当见于《国语》,“赋”本有诵诗之意,即班固《汉书·艺文志》所谓“不歌而诵谓之赋”。“赋”…  相似文献   

12.
楚辞与巫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辞之所以姓“楚”,是因为它具有浓郁的楚民族和地方色彩。这当中,风俗因素是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战国时代的南方楚国,盛行巫风,导致楚辞作品中深深印上了巫风之迹。此论题时人虽已言及,却似嫌语焉不详,兹引述诸材料阐发于下,以就教于读者。楚盛行巫风,始于何时,今已难以确考;今可见载楚巫风之最早材料,当是《诗经》。  相似文献   

13.
《天问》:“舜服厥弟,佟然为害,何肆犬体,而厥身不危败?”言舜、象兄弟间交恶事,本事见《史记·五帝本纪》、刘向《列女传》诸古籍。文有误字。王逸《楚辞章句》于此注云:“言象无道,肆其犬豕之心。”闻一多先生的《楚辞校补》据此,谒“何肆犬体”应作“何肆大豕”,并引刘向《列女传》作释。肆,闻氏训作“?”,复引《广韵》:“?,注也。”闻氏谓,“何?犬豕”即《列女  相似文献   

14.
释“庸态”     
据《史记·屈原列传》,知《怀沙》为诗人绝笔。《怀沙》云: “邑犬群吠兮,吠所怪也; 非俊疑杰兮,固庸态也。”自汉·王逸《楚辞章句》以下,均失解。王逸云:“言邑里之犬群而吠者,怪非常之人而噪之也。以言俗人群聚毁贤智者,亦以其行度异,故群而谤之也。”又云:“庸,厮贱之人也。言众人所谤非杰异之士,斯庸夫恶态之人也。”后世治《楚辞》者多宗其说,无新阐发,实非。  相似文献   

15.
一部《楚辞》,随处关涉到洞庭湖区、湘水流域的民情风俗,为我们研究南楚江湘的历史文化留下了大量的材料。本文试从若干方面举例性地进行一些探讨。一、服饰服饰与地方的风俗文化是密切相关的。《楚辞》中这类描写涉及到穿戴佩饰等各个方面。我在这里注意到的是一些真正属于楚地的、尤其是南楚江湘的东西。《离骚》之“跪敷衽以陈辞兮,耿吾既得此中正。”《招魂》之“衽若交竿,抚案下些。”反  相似文献   

16.
《九歌》新论(一)黄震云《云中君》为雷电之神《云中君》,一般以为是云神,言出王逸《楚辞章句》云:“云神丰隆也,一曰屏翳。”王逸没有说出根据什么,后人只是未加深究相从之。但王逸在《天问》注释说:“屏翳,雨师名也。号,呼也;兴,起也,言雨师号时,则云起而...  相似文献   

17.
蒲松龄所处的时代,儒教由程朱理学演化为陆王心学。《金生色》图解的正是心学家所集中讨论的“格定”(格物定志)。我们以《金生色》和蒲松龄同时代的心学家唐甄《潜书》中的《格定》等篇对照,便可明白地看到这一点。《格定》篇云:“众人之心如木、润之则茂,(?)之则灰。君子之心如金,虽遇冶则流,遇淬则坚,其质固不变也。”《金生色》中之“金姓”喻“君子之心”而“木姓”喻“众人之心”,本源出此。《金生色》中的金生图解的是“君子之心”。何谓“君子之心”?《尊孟》篇云:“君子之心曰仁”。“天下莫强于仁”。“仁之大者,无强不顺,无诈不附。谓仁胜天下,鄙人皆笑。夫愚者见形,智者见心。礼揖不格刃,儒服不御矢,形也;刃不我刺,反为我操,矢不我伤,反为我发,心也”。金生仁者,处穷不苟,能正心诚意以待木女,故木女虽强于行恶,诈于背誓,心终不能不顾不附;  相似文献   

18.
《招魂》:"二八侍宿,射递代些。九侯淑女,多迅众些。"对于这句诗的解读,历来分歧迭出。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射,厌也。《诗》云:服之无射。递,更也。言使好女十六人,侍君宴宿,意有厌倦,则使更相代也。或曰:夕  相似文献   

19.
《九歌》是沅湘地区的祭神曲。所祀十神,以东皇太一为至尊,故云:“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朱熹言:“昔楚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祀,其祀必使巫觋作乐,歌舞以娱神。”(《楚辞集注·九歌序》)说的大致合乎事实。根据上古时代沅湘流域民族(族类)的递嬗、融合和衍变,我曾指出,“《九歌》经历了百越文化→苗蛮文化→荆楚文化的演变三阶段”。①现在,我们打算对东皇太一的性别作出崭新的探索,了解以上情况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通检钟嵘《诗品》,“兴”字出现九处,而从诗学范围来谈的则有七处:“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宏斯三义,酌而用之,斡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着专用比兴,患在意深,意深则词踬。”(《诗品序》)“嵘谓若人兴多才高,寓且辄书.内元乏思,外无遗物,其繁富,宜哉!”(《诗品》卷上)“其源出于王粲.其体华艳.兴  不奇。”(《诗品》卷中)“其源出于应璩,又协左思风力,文体省净,殆无长语。笃意真古,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