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黑水城出土的西夏文医药文献多译自唐宋医籍,主要来源于唐宋时期的名家名方、金元医书以及西夏本民族单验方。这批文献的最大特点为保存了宋代校书前中医药古文献的原貌,同时保存了治疗地方病的本土方药,这些医方反映了当时西夏的医疗水平。  相似文献   

2.
清代学者编写了数量可观的西夏史籍,洪亮吉的《西夏国志》、王昙的《西夏书》、秦恩复的《西夏书》、陈崑的《西夏事略》等原书均已不传,徐松的《西夏地理考》据称国外有传本,沈垚的文章收入其《落帆楼文集》中,周春的《西夏书》有残本传世。吴广成的《西夏书事》、张鉴的《西夏纪事本末》、张澍的《西夏姓氏录》和《西夏纪年》、王仁俊的《西夏文缀》和《西夏艺文志》、无名氏编纂的《西夏志略》等书均完整传世。这些西夏史籍的问世和流传,丰富了中国历史文献的内容,为研究西夏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史料。  相似文献   

3.
西夏文本《碎金》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碎金》为西夏世俗文献中很重要的一种,其编排方法和叙事列名的大致顺序与汉文《千字文》相仿。仅有千言,内容丰富。"番姓名"和具有双关意义的汉姓这两部分最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4.
目前,在我国西夏史研究领域中,吴天墀先生的《西夏史稿》堪称集大成之作。该书搜集资料之宏富、图表目录之翔实、研讨考证之精深,无不令人折服;对于西夏史的后学者,该书已经成为一部案头必备的重要工具书。但是,我在摩挲细读吴先生这一著作时,发现书中所列《西夏蕃官名号表》还有缺误之处,今特撰文补正,望吴先生不吝指教。  相似文献   

5.
论西夏文的形体结构和造字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夏文是西夏王朝创制和使用的一种文字。西夏大庆年间(公元一○三六——一○三七年),统治者李元昊命令他的宠臣野利仁荣创制了西夏字。西夏字产生之后,被定为“国书”,在官方文书中使用。宋景祐四年冬(公元一○三七年),西夏设立蕃汉二字院以教授蕃(即指西夏文)汉文字。《西夏书事》云:“元昊既制蕃书,尊为国字,凡国中艺文诰牒,尽易蕃书,于是立蕃字、汉字二院。汉习正、草,蕃兼篆、隶。”当时,用西夏文翻译了不少汉文典籍以为西夏人诵习之用,如《孝经》、《尔雅》、《贞观政要》等。西夏著名学者斡道冲还曾以西夏文写了《论语小义》和《周易卜筮断》等书。  相似文献   

6.
2020年,《旅顺博物馆藏新疆出土汉文文献》一书出版,影印公布旅顺博物馆所藏新疆出土文献两万余件,才使这批敦煌吐鲁番文献“最后的宝藏”真正地为人所知。经梳理发现,旅顺博物馆所藏新疆出土文献中有医学文献残片40余件,按内容可分为医学著作残片、医方残片及其他三类。其中医学著作残片共5件,经研究判定,分别为《甲乙经》残片、《难经》残片、《明堂经》残片、脉书残片和《百一方》残片。其中除《甲乙经》残片外,其他四件残片存有共同特点:如抄写形制上均为单面抄写、行文疏朗、有行格,质量上乘;抄写字体相近,均为经生体;所抄诸书都在唐代医学教育中所用教材范围内,且所属版本可能都是经过唐代官方组织校订后的版本。故以此为据,推测该四件医学著作残片可能是唐代所使用的医学教材。再以该四件残片的特点为准,推及其他新疆出土医学文献,可能是医学教材残片的,还有Ch.1036+大谷5467(1)《本草经集注》残片和大谷8096《明堂图》残片等。  相似文献   

7.
夏国诸州考     
建立在黄河中,上游一带的夏国,自从元昊嗣立(公元1032),至末主睍为蒙古所灭(1227),立国约二百年。如更上推至拓跋思恭的节度夏,绥,开始割据(881),则共达三个半世纪之久。但元人修史时,未曾为夏国别立专书,只是附载在宋、辽、金三史之后,内容甚为简略。清朝中叶以后所印行的几部西夏史书,如张鑑《西夏纪事本末》(1884年江苏书局印行,但其成书年当在嘉庆,道光间),吴广成《西夏书事》(1825年印行),以及戴锡章《西夏纪》(1924年印行)等,虽然辑集了较多的史料,但是对于夏国地理,仍然没有专志记述。据沈垚(1798——1840)《落帆楼文集》(嘉业堂刊本,卷2)“与徐星伯(松)中书书”所言,徐氏曾有意撰述西夏地理考,但以后不见流传,大约并未成书。近六十年来所发见西夏文经籍,其中亦乏地理方面的专著。  相似文献   

8.
西夏刻书印刷事业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世纪以来,在西夏故地的西北地区,发现了大量西夏文献,计有数千卷之多,还有版画、雕版等,大大丰富了中华古籍的宝库。本文通过已公布的材料和研究成果,对西夏的刻书印刷事业作了概述。西夏重儒兴佛,发展文化教育,大量刻印各种书籍,其中有国家法典、字书辞书、儒家经典等,而以佛经最多;用西夏文刻,还用汉文、藏文刻;不仅官方刻书,私人、寺院也刻;不仅有已经盛行的雕版印刷,还有当时最先进的活字印刷。西夏书籍装帧形式富于变化,版面设计别具特色,反映了西夏的人文形态和文化面貌。西夏后期仁宗时期,是西夏刻书最为繁荣的时期;西夏的刻书印刷中心,在京城兴庆府。  相似文献   

9.
黑水城出土西夏文《官阶封号表》《天盛律令》卷首的"颁律表"与"司次行文门",以及西夏文献款题中出现的职官与封号是了解西夏官制的比较重要的资料,但其中职官和封号之难解也是人所共知的事实。本文利用《掌中珠》以及存世西夏文献中有夏、汉两种文本可资对照的款题,通过对西夏职官和封号的勘同,讨论了西夏人对这些专有名称的翻译原则,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这一原则为指导,对《官阶封号表》《天盛律令》卷首的"颁律表",以及西夏文献款题中出现的职官和封号进行了重译,希望对这些译名的勘同、翻译乃至西夏官制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出版关于西夏学研究的专(译)著5部,发表论文80余篇。研究领域涉及西夏文献史料、历史与地理、社会经济、政治与军事、民族、人物与遗民、文化艺术。语言文字、文物考古等。其中《党项与西夏资料汇编》、《天盛律令》修订本及《俄藏黑水城文献》第六册、《西夏书籍业》中译本等西夏文献史料的整理研究尤其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1.
马加比一书、二书》是继《旧约》之后的两部极为重要的犹太历史和神学著作。本文从文献研究的角度阐述了这两部著作的史学价值及其作为犹太教乃至基督教思想资质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由于历史的原因,流传下来的西夏文献,犹如凤毛麟角,十分稀少。明代《嘉靖宁夏新志》(简称《嘉志》),转录了两篇西夏佚文,《夏国皇太后新建承天寺瘗佛顶骨舍利碑》(简称《承碑》);《大夏国葬舍利碣铭》(简称《碣铭》),甚为难得。这两篇西夏文献,是研究承天专(在宁夏银川市)营建历史的第一手资料,尤其是研究西夏的宗教、文化历史不可多得的资料。  相似文献   

13.
汉语对西夏语的影响,无论语音、语法、词汇都极为深远。西夏人努力仿照汉语编著西夏语字书、词书和韵书。通过对《文海》、《五音切韵》两部西夏官修韵书与汉语韵书的比较分析,探讨西夏人主动学习汉文化,在充分吸收汉语元素的基础上,重构本民族文化典籍的历程。  相似文献   

14.
由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的新版马列著作——《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首批第1、11、30卷和《马克思恩各斯选集》中文第2版、《列宁选集》中文第3版,最近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批著作总计约835万字,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和研究工作的最新成果。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是1986年7月中央决定由中央编译局编译的,计划出60余卷,正文总字数4000万字。  相似文献   

15.
汉文西夏文献,自宋迄清,代有其书。宋朝为其初创积累时期,所成诸书是汉文西夏文献中最具价值的;辽金元三朝是其辑录散佚时期,经过元朝史家的“精心删汰”,大量的西夏原始文献从此都亡佚了;明朝是其重辑创新时期,在编辑汉文西夏文献时所作的有益尝试为清人提供了借鉴;清朝是其辑佚勃兴时期,经过清朝史家的钩沉索隐、重修重著,形成了一批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汉文西夏史籍,为今人研究西夏提供了诸多便利。  相似文献   

16.
日本作为海外西夏文献的主要收藏地之一,全国共有5所大学和1座博物馆收藏有珍贵的西夏文献藏品,龙谷大学则是其中之一。龙谷大学是日本最古老的一所综合性大学,其大宫图书馆收藏有4页手写体的西夏文残片。其中3页为西夏文行书,其内容尚未解明,被定名为“西夏文不明内容论典”。另外1页为西夏文草书,内容被确认为《六祖坛经》。日本西夏学家西田龙雄博士对龙谷大学所藏西夏文书进行了基础性的研究和译注。“西夏文不明内容论典”的内容被认定与佛教相关。《六祖坛经》则被推定为西夏时期最早的文献之一。  相似文献   

17.
吴广成论西夏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广成论西夏 ,主要集中于《西夏书事》的“论赞”和“按语”之中。本文通过对其“论赞”和“按语”的剖析 ,揭示出吴氏论西夏的主要内容、立场观点和方法 ,从而使西夏史学工作者和读者了解吴氏论西夏的概况及其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蒙古青史》原名《青史》,著者不详,据书末所记“录书”时间和书中所述清嘉庆时史事,可知《青史》成书年代约在十九世纪中叶,即清道光、咸丰年间。此书是一部重要的蒙古文历史著作。它继承蒙古历史编纂学传统,不仅同《蒙古秘史》  相似文献   

19.
简论西夏文及其辞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西夏古国的产生、西夏文的创立和使用,以及对西夏文献、西夏文辞书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查考,为这一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了翔实的资料和线索,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论西夏诗     
西夏诗歌主要有诗集五种,除拜寺沟方塔出土的无名氏诗集外,还见于俄藏和英藏黑水城文献,总数近千首,由藏文、汉文、回鹘文、女真文、叙利亚文和西夏文写成,三至七言为主,有自己的章法和规范,其整体建构方式参照《诗经》和汉语格律诗形式.拜寺沟诗集是以西夏学士为主的朝臣写作.《新修太学歌》是政教合一的礼乐作品,可以配乐演唱.大学士梁德养整理的谚语集是我国第一部谚语集,既体现了西周以来谚的古训精神,也发挥了语的成对、说唱、比兴的形式特质.西夏文字的制造得力于佛教的传播,因此关于佛教、民族本源和生存感受记录成为西夏诗歌的主要信息内容.《解释歌义》用牙齿喉舌四音区来考量诗歌合乐规范,明显地继承体现了西周的礼乐制度,也是西夏现存的唯一的以语言为规则的诗学理论著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