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对于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基于2016—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与社会保障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实证检验了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对社会保障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地区新型城镇化进程虽然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较大,但仍需要生态环境、公共服务设施等多方面协调发展。第二,新型城镇化水平对社会保障水平存在正向影响,同时经济水平、地区老年抚养比和人均消费水平也会影响地区社会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镇化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文章从人口城镇化的角度入手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湖北省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相关分析。研究发现: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发展关系紧密,且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互相促进、互为因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贵州统计》2001,(8):9-14
城镇化进程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趋势,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是社会物质文明进步的结果和主要标志。转移农村人口,提高城镇化水平,是我国“十五”计划的重要战略之一。也是发展西部经济,缩小贵州省与东部地区差距的战略性选择,更是贵州省在新世纪寻求新一轮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本课题对贵州省的城镇化进程作一粗浅探讨,以期对省季、省政府和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是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任务之一.运用系统论的思想建立了反映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综合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构建了系统协调状态测度模型.对中国西部地区实证分析发现,西部地区“三化”协调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分布存在一定程度的空间错位,工业与农业发展的不协调是制约西部地区“三化”协调发展的关键因素,西部地区也存在过度城镇化现象,统筹城乡发展对促进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有重要作用.针对西部地区实际情况,提出了提高“三化”协调发展水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是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而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又对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反作用.文章基于31个省份2003-2012年的数据资料,构建新型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时空耦合协调模型,运用熵值法进行指标赋权,测算出各省份2003-2012年新型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并分析各省份的对比类型.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与经济发展之间具有强有力的互补作用;2012年广东省耦合协调水平最高,甘肃省最低,全国各省市耦合协调比为22:9.通过对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对比研究得出:北京、天津、上海三省市属于新型城镇化相对滞后型;2003-2012年间各省市新型城镇化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水平差距不断拉大.  相似文献   

6.
提高我区人口城镇化水平,是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举措。其重要性已引起各界的关注,并逐渐成为各方面的共识。那么,城镇化对我区经济的推动力到底有多大,很有必要对此做一番分析。这里的城镇化水平实质就是国际上通用的城市化水平。城市化水平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构建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探究2004—2019年我国30个省份城镇化、社会保障支出与城乡发展差距之间的动态影响关系,以及在城乡经济发展、社会民生两大维度上的动态影响差异。结果表明:城镇化对社会保障支出的提升不具有可持续性,社会保障支出过大甚至会抑制城镇发展的活力。城镇化与社会保障支出对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社会民生方面,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则集中于初期阶段,农村农业发展表现乏力。城乡社会民生差距是影响当前乃至今后城镇化与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李帆  王振伟 《统计与决策》2016,(19):103-105
城市化是推动我国发展与建设的重要动力,是衡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基本标志,“十八大”中明确提出要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文章以湖北省为例,通过计算2004-2013年间湖北省各市州的新型城镇化综合得分,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全省新型城镇化水平和区域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各市州的新型城镇化得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长,但是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且差距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大.全省的新型城镇化水平可以分为4大类:城镇化水平高的武汉市;城镇化水平较高的鄂州市、随州市、黄石市、襄阳市、宜昌市;城镇化水平中等的十堰市、潜江市、孝感市、咸宁市、荆州市、荆门市;以及城镇化水平低的随州市、仙桃市、恩施州、神农架林区、黄冈市、天门市.  相似文献   

9.
加快城镇化进程 提高经济竞争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志澄 《统计研究》2001,18(5):43-46
一、城镇化与经济竞争力1 城镇化的本质。城镇即城市和集镇 ,城镇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 ,而衡量城镇发展水平的最主要标准是城镇化水平。城镇化水平是以区域内城镇人口占全区城总人口的比重来衡量的。城镇人口指居住在城镇建成区范围内的常住人口 ,包括城镇非农业人口和常住的农村户籍人口。城镇是人类聚居的场所、活动的中心 ,是人类有计划、有目的的利用自然环境而创造出来的高度人工化的生存环境 ,它是受自然—经济—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地域综合体。从本质上来看 ,城镇化不只是形式上将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的过…  相似文献   

10.
张崇辉  李浩 《浙江统计》2013,(12):23-25
摘要:本文在界定城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协调性内涵的基础上,从城镇化建设、经济增长、经济结构、经济效益等方面构建城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城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协调性的动态和静态测度方法。研究结果显示:1995-2012年浙江省城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现扩大趋势;从静态和动态角度看,两者的协调性在1996年、1997年、2003年和2004等年份较差,而在其他年份则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1.
文章运用我国1982~2011年28个省的面板数据,分别通过基于截面的变系数面板回归模型与基于时期的变系数面板回归模型,考察了城镇化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省级地区差异与年度差异。地区差异结果表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发展,对于处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城镇化水平、拥有不同农业劳动力资源与耕地资源的地区来说,其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拉大、缩小与无实质影响三种情况。年度差异结果表明,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在很多年份不显著,城镇化也不是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或缩小的主要因素,只有当城镇化达到一定水平后,才有可能具有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由于历史问题,导致我国存在城乡二元经济,城镇化是缩小城乡二元经济差距的主要途径之一.文章在新常态视角下,利用熵权法对我国31个地区城镇化水平与城镇居民生活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利用综合协调法测度两个子系统的协调发展度.结果表明:在我国城镇化水平—城镇居民生活质量协调发展度也呈现出地域不平衡,据此提出我国各地区城镇化水平与城镇居民生活质量协调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新型城镇化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新世纪以来,嘉兴市大力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全面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网络型田园城市目标奠定良好基础。文章简析了新世纪以来嘉兴城镇化发展特征及其成因,指出了嘉兴城镇化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一些偏差,提出下阶段新型城镇化发展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应用钱纳里模型研究成果比照分析了黑龙江省人口城镇化与其工业化、非农化、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对应关系,研究表明黑龙江省城镇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化发展比全国城镇化发展更加符合钱纳里模型,城镇化发展过程健康,并且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5.
人数社会的发展史充分证明,现代化社会与人类有史以来追求的目标是相吻合的,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唯一有效的综合性手段就是城镇化。因此,城镇化是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明确指出:“展望下世纪,我们的目标是,……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其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据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组最近向新闻界公布的研究成果:“到2050年,中国作为一个国家整体,将全面达到当时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到2060年全国将有27个省、市、自治区实现现代化目标。”但是,有4个省、自治区达不到现代化的即包括有贵州省,据中科院测算,贵州省要到2070年才能实现现代化,仅排西藏自治区之前。这也即是说,贵州省实现现代化要比全国总体水平落后10年,比东部地区的广东和江苏落后49年和37年,这实在是令人惊诧而警觉。推动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引擎”是人口迁移而导致城镇化水平的提高。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人口迁移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在整体上对激发社会活力,加快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作用已是有目共睹的,例如:促进了生产素的优化配置与劳动产出效率的提高,缓和了城镇地区劳动力结构不足的矛盾,满足了经济迅速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抑制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及收入差距的扩大,对控制人口增长,改善区域人口结构,实现人口合理再分布发挥了重要作用。据有关研究资料,从全国来看,80年代人口迁移规模与国民收入,人均国民收入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和0.985,呈高度正相关,几乎每增加100万迁移人口,可使国民收入增加30多亿元,人均国民收入提高20余元,这些事实充分说明,人口迁移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对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推动作用已见其成效。因此,贵州省城镇化水平的滞后发展,是使之迈入现代化的“引擎”牵引力不足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新型城镇化是重塑城乡关系的动力引擎,对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意义重大。文章选取2011—2020年我国20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从空间融合、经济融合、社会融合、生态融合四个维度度量了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分析了新型城镇化试点政策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和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新型城镇化试点政策显著促进了城乡融合发展,且政策效应逐年增大;(2)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试点政策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基础较差和低海拔地区城市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提升作用更大;(3)新型城镇化试点政策可以通过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改善社会就业水平来促进城乡融合。  相似文献   

17.
一、公民健康权与经济发展、基本医疗保障和医疗保险之间的内在关系 (一)公民健康权的实现与经济发展水平、医疗卫生投入之间的关系 公民健康权的实现要依赖于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一般来说,公民的健康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是相适应的.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经济的发展,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增加,人们的健康权利得到实现,健康水平也相应提高.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日渐缩小.但由于中国按计划经济时期的政治经济体制和粗放式发展模式推进城镇化,仍然是一种传统城镇化模式. 城镇化过程中,政府不应该是唯一的推动力.城镇化本身就是现代化的一个表现,是需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如果只由政府作为唯一的推手,很难避免盲目上马、铺张浪费的局面;在资金方面也面临诸多约束的.  相似文献   

19.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目前安康市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初级阶段,市场体系逐步得到完善,经济社会发展逐年加快,实力进一步增强,加快服务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深刻认识安康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把握服务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于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实现“十二五”跨越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我国居住在城镇的人口接近6.66亿人,城镇化率达到49.68%(2011年已达到51.27%)。相关专家指出,50%为城镇化率的临界点,城镇化发展模式应由"增长型"向"民生型"转变,民生型城镇化将成为当前我国城镇化的战略选择。本文以城镇化发展水平较发达地区—石狮市为视角,就当前城镇化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解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走的是一条以农民工大量进城、城市规模快速扩张为主要特征的城镇化道路,这是一种典型的"增长型"城镇化模式,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