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4 毫秒
1.
构建和谐社会与媒介"民生新闻"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生新闻的蓬勃发展和民生新闻栏目火爆,都无法掩饰民生新闻"市民化"、低俗化的倾向.民生新闻要避免在激烈的新闻恶战中迷失方向、实现可持续良性发展,必须借鉴公共新闻理念报道题材的选择要突出公共服务性;强化平民意识的同时,要突出舆论导向和人文关怀主旨.  相似文献   

2.
在采制电视民生新闻时,应该特别注意质疑、发现、追踪这样几个新闻事件作出真伪判断;只有发现,才能从一般的新闻事件中发现非同寻常的新闻价值;只有追踪,才能揭示事物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3.
和时政新闻比,民生新闻在内容上更关注人民生计、关心市民生活、体现人文关怀;在形式上更注重主持人的口语化、平民化,现场调查、跟踪报道、嵌入体验等报道方式的灵活运用,深受普通市民的欢迎.但在这一片叫好声中,民生新闻不可避免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对民生新闻概念与内涵的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新闻是近年来在电视新闻中非常流行的一种新闻形式,也是电视理论界评说的热点话题.民生新闻的概念和内涵该如何理解与界定?文章对"民生"的概念,民生新闻与传统新闻的关系,本土化与民生新闻等方面作了辨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如今,"民生新闻"几乎遍地开花,"老百姓讲述自己的故事"已经成了稀松平常的受众体验.但随着民生新闻的兴盛,其背后的危机也逐渐显现出来,庸俗化、同质化等问题日益明显,这些问题严重困扰着民生新闻的健康发展.本文试图从分析民生新闻的发展危机着手,从而对民生新闻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做一些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2002年1月1日<南京零距离>的开播,被业界认定为是开了国内民生新闻的先河,随后的短短几年间,民生新闻在各大电视台遍地开花,从而引发了全国范围的民生新闻热潮.有人说,民生新闻之所以受欢迎,不是因为叫民生新闻,而是因为它回归了新闻的本质.  相似文献   

7.
民生新闻坚持平民观点,关注民生民情,为百姓排忧解难,将话语权更多的交给平民百姓,符合了传媒的平民化趋势.但是,民生新闻在不断发展的背后,还存在着一些不容乐观的问题.本文笔者试图就民生新闻在采写中的误区进行简单梳理,并尝试着提出自己对其改进策略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民生新闻直播栏目在经历了快速发展和蓬勃繁荣时期之后,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新闻选题、内容表达、话语方式和栏目表现形态的特点,这类新闻栏目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从选题的乏力到内容低俗化,从“1+1”模式的单一化到栏目类型的趋同化.当今民生新闻直播栏目的变革思路:一方面,从观念层面上,媒介人需要对“民生新闻”形成正确的理解,将其视为一种价值理念,而非传统观念中的一档栏目或一种新闻体裁;另一方面,在新闻操作层面上,将包含民生情感、民生视角和民生态度的民生新闻价值理念具体化实践,将栏目的发展方向作为一种对理念的坚守.  相似文献   

9.
民生新闻是采用"平民化"的视角,站在平民的立场上,以百姓作为新闻的主角和表现的对象,以百姓的生活作为表现的内容,所报道的涉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衣食住行无不包括在内.它所采用的报道语言也是朴实的、贴近大众的.较之传统的时政新闻、经济新闻、文化新闻等,民生新闻这一种刚刚兴起的新闻模式具有更大的冲击力.也因为它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普遍受到受众的欢迎.  相似文献   

10.
民生新闻是当下地方电视台的热门节目,节目主持人也大多成为在当地极具影响的"电视名片".要使此类节目及其主持人保持持久的吸引力,必须做到定位准确,主持人要给观众以地位平等之感:要设置公共议程,启迪社区趣味;要扎根民众生活,挖掘情感共鸣;要追求监测与建设的统一,倡导大民生新闻,实现全社会多赢.  相似文献   

11.
新闻与文学历来密不可分,二者起源的一致性表现在对信息的交流和使用上,而协同性则表现在新闻与文学之间对信息交流的依赖、补充和辅助。二者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是互相渗透的,文学的体裁、写作技巧、语言风格是新闻发展的基础,新闻事业的不断进步又对文学作品的创作、篇章结构、语言结构的改革与发展起到促进和创新作用。  相似文献   

12.
冯列山是第一个获得新闻学博士学位的中国人,是新闻学研究德国的源流在中国的代表人物.抗战时期他在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领域颇多建树.不同于当时的留美新闻学者多关注于新闻实践应用领域的探讨,他对新闻学研究更注重对新闻学元问题的学理阐发.但这种德国式的新闻学研究和教育模式,在抗战救亡的大环境下,并不能因应抗战对宣传人才的需求,因此没有形成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在回顾中国新闻教育80多年历史的基础上,总结了中国新闻教育的基本特点,指出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在本土经验与国际经验的交融中,中国新闻教育应顺应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把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发扬中国新闻教育的优良传统结合起来,通过创新形成和确立中国独特的新闻教育体系,培养出更多的优秀新闻人才。  相似文献   

14.
国际新闻在当今世界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作为国际新闻报道的传者身份,国际新闻记者的地位和作用也渐渐凸显。本文从国际新闻的定义说起,分析了国际新闻记者所应具备的素质,如政治素质、专业素质、国际视野、受众意识及身体和心理素质等,并进一步指出了国际新闻记者素质亟需提高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15.
数据新闻不是传统新闻的简单升级,而是一种全新的新闻范式。数据新闻是媒体融合时代传统媒体的重要抓手和切入点,把握数据新闻制作和传播的规律,能够帮助传统媒体找到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数据新闻的产生不是媒体融合的终点,数据新闻只是未来信息产品的雏形,媒体融合时代将会有更加丰富的新闻范式诞生。  相似文献   

16.
新闻写作是新闻学的核心,要求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现实针对性。随着信息全球化的不断加快,处于新闻传播过程中的新闻写作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而作为理论指导和技能培养的新闻教学更是显得有些被动和无助。需要对当前新闻写作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进行调整与修订。  相似文献   

17.
人工智能通过算法和大数据分析已经深刻改变了人类的新闻传播行为,在此背景下的新闻伦理研究处于哲学、法学和新闻传播学的交叉研究区域,其中广义层次的研究聚焦人工智能及其伦理研究,狭义层次的研究聚焦人工智能时代的新闻伦理本体。人工智能及其伦理研究的核心是技术的道德主体地位辨析,而对此问题的回答则呈现极化趋势。分布式道德模型区分了道德问责和道德责任,提供了解决这一哲学难题的新思路。人工智能时代的新闻伦理研究意在回应新技术背景下的新闻实践问题,信息茧房效应、后真相、算法偏见和被遗忘权引发学界广泛的讨论。问题的实质是新媒体技术与社会伦理期待的冲突。其后的研究需要更为细腻的技术问题逻辑描述,更具理论导向的新闻伦理本体研究和更高质量的跨学科研究,从而形成来自人文社科的话语合力。  相似文献   

18.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信息传播不仅在内容,更从传播方式上产生了根本的变化.作为关注信息传播,以培养新闻传播人才为目的的新闻教育领域却常常忽视这一信息传播新格局,造成了新闻教学与新闻实践的脱节,使新闻教学面临巨大的挑战.本文将在现代信息化视野下分析目前新闻教学实践面临的种种问题,分析构建新闻实践教学资源平台的必要性,结合课堂教学实例阐述如何利用新闻实践教学资源平台进行新闻实践能力训练,对新闻实践教学作出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以7种新闻学专业期刊为据,考察了2005年国外新闻学研究状况。力图通过新闻理论、新闻实务、新闻法规、新闻史等方面的具体梳理揭示本年度国内学者对国外新闻学的关注焦点、研究层次及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0.
现代新闻学比较研究在我国学界开展得比较晚,关注的焦点在于中西方新闻学理论与方法比较。进入新世纪之后,学者们开始转向中日、中欧等相关国家与地区新闻传播的比较研究。如果从媒介交互视野中考证比较新闻学,在中国可追溯到孔子编撰的《春秋》,并在历代王朝的媒介中交互相传。到了晚清时代,随着西方报刊媒介传入中国,中外媒介产生剧烈交互,激发了中国资产阶级办报高潮,为辛亥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民主舆论基础。新中国成立初年,中国媒介深受苏联媒介思想影响,直到中苏外交关系破裂而止。改革开放后,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出现了新的语境,媒介的学习与互补进入到了新的交互阶段。中俄"比较新闻学"应运而生,弥补了比较新闻学学科建设中的一个缺憾。《中俄现代新闻理论比较》中许多新论新说,丰富了媒介交互视野下的比较新闻学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