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关于文艺民族化的问题,毛泽东同志有着一系列精辟的论述,形成了一套相当完整的理论主张,这是毛泽东文艺思想宝库中的一份重要精神财富。学习和贯彻毛泽东同志关于文艺民族化的思想,对于在文艺方面实现党的十二大所提出的“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任务,使新时期的文艺沿着马克思主义的轨道健康地向前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现实意义。“应该越搞越中国化”文学艺术要不要走民族化的道路,要不要保持和发扬本民族的风格和特点,本来是不成问题的。我们知道,还在一九三八年十月,毛泽东同志在谈到反对教条主义的时候,就首先  相似文献   

2.
关于文艺民族化的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又越来越为更多的同志所重视。这不是偶然的。我们正面临着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宏伟任务,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要从自己的国情出发;我们党和国家实行对外开放政策,要学习和借鉴外国一切有益于我们建设的经验和成果,要通过正确的方法进行这种学习和借鉴,以便将外国的好东西化而成为我们自己的东西;历史的经验要认真总结,闭关自守和盲目崇洋这两种倾向都是错误的,在纠正一种倾向的时候应注意防止另一种倾向的发展……这几个方面的问题都同样涉及文艺的领域,都和文艺事业能不能很好地发展以及如何发展息息相关。正因为这样,文艺的民族化问题又被大家重视了起来。然而,文艺民族化问题究竟是一个什么性质的问题?它和我们文艺工作的总的指导思想和总的方针有何关系?它涉及到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十分重视文艺的民族化。他不仅从社会功能角度强调了文艺民族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而且还为文艺怎样实现民族化指明了道路 ,这就是“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文艺民族化问题又引起了文坛上的争论,存在着不同的观点。这些观点,涉及到文艺民族化的概念与实质,民族性与开放性,民族性与时代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谈一点个人的粗浅看法。一要探讨文艺民族化问题,首先要弄清楚民族化的概念与实质。  相似文献   

5.
民族经济学研究要有新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族经济研究中的新思路 ,主要是指在具体研究过程中 ,要根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而产生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新关系和新任务 ,来探索新的思维路径、新的认知方法和新的实践对策。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民族问题是个突出的因素。如何处理好工业现代化与民族现代化、国家与民族、高科技与民族化之间的关系 ;如何在工业化基础上实现现代化 ,在现代化过程中融入民族化 ;西部民族地区如何走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等。要研究和解决这些新问题 ,就需要有新的思路 ,并进行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是否应走城市化道路和走什么样的城市化道路?当前我国具备了城市化发展的条件没有?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创建现代化经济新格局的重大课题。本文仅对此作一些初步探讨。一当代世界经济、社会的发展,正经历着一个“城市化”的过程。毫不例外,我国也正在经历这一过程,因为这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当前城市化的最显著特征,就是城镇数量的增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的文艺民族化思想及其现实意义──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贺凤阳时代和人民呼唤加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就需要进一步学习和贯彻毛泽东同志的文艺民族化思想。本文仅就这个问题谈些看法。一、文艺民族化是一个高瞻远瞩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8.
民族之间的差异性与民族自身的独特性是文艺民族化的客观基础。在民族的差别还未消失的历史阶段上,文艺民族化是一个普遍的规律。文艺民族化是使文艺作品具有民族性而言的。民族性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个性特征。文艺的民族性,是民族的个性、特征的反映。别林斯基说过:“文学中的民族性是什么?那是民族特性的烙印,民族精神和民族生活的标记。”①文艺民族化是文艺  相似文献   

9.
焦菊隐创立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北京人艺演剧学派,其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一学派继承并发展了丹钦科、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演剧体系,为现实主义的演剧理论输入了新的血液;揭示了话剧民族化的规律,为话剧民族化开辟了广阔的道路;把话剧艺术恢复和提升到诗的本位和高度。焦菊隐—北京人艺演剧学派的理论体系对中国话剧“现代化”的发展显示出它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化势能"主要由文化的历史积淀程度、文化的拥有人群数量、文化发展的时代水平三方面构成的,文艺的发展往往是在不同的"文化势能"的碰撞和交融的过程中实现的,21世纪文艺能否繁荣并占据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大力提升"文化势能"促进文艺的民族化、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是否应走城市化道路和走什么样的城市化道路?当前我国具备了城市化发展的条件没有?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创建现代化经济新格局的重大课题。本文仅对此作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民族化与现代化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两大方向,新时期文学民族化追求是现代化追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寻根文学的民族化追求是新时期文学民族化意识高涨的结果和表现,对整个新时期文学的民族化发展和建设都有着特殊的意义。寻根文学进行了多方面的民族化努力,体现了新时期文学民族化追求的成就。但寻根文学也是新时期文学民族化追求的顶点和终结。自此,新时期以来中国作家们雄心勃勃的民族化追求,终于走向了瓦解。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对 2 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分析出发 ,认为 ,2 0世纪中国文学的民族化和西方化实践都是失败的。当代中国文学的世界性 ,根基不应从西方拿来 ,也不应从民族传统中继承 ,而应在独立面对中国社会“现代化” ,产生独创的艺术表现图式的基础上产生。就此 ,笔者既不赞同民族化主张 ,也不同意西方化观点 ,中国文学应该走“世界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和不断创新的历史过程。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个发展阶段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实质就是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民族化、现代化则是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精神实质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5.
民族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艺成熟的标志,也是其艺术美的重要因素。中国现代戏剧的民族化特色,是在对中外文艺——尤其是中外戏剧的继承、吸收、革新中逐步形成的;这个过程,也正是中国现代戏剧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国现代戏剧,尤其是话剧、歌剧等剧种,基本上都从外国移植而来。因此,它诞生后就给自己确定了一个民族化的追求目标。 现代戏剧对民族化特色的追求,首先是从内容的民族化开始的。最初的翻译剧,从生活题材、人物形象到社会风俗习惯等都是外国化的,大都缺少民族化内容。但事实上,翻译者在对剧作的选择中,所要求的那种自由平等的呼声及反抗精神,正与当时中国的民族脉膊共振。《黑奴吁天录》、《热泪》等剧,正是这种民族生活制约下的选择。此后,无论在什么情况  相似文献   

16.
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确认的中国式现代化五个特色之一。这一确认是从人类现代化历史比较维度上概括的。这一特色的中国式现代化创新了传统现代化的价值理念与行为方式,为国际发展与世界和平作出了理论与实践贡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长远的历史意义: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拓展了人类现代化的新路径,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了世界经济新发展,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维护了国际和平新格局。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新时期文学在经济全球化与文艺民族化的紧张关系中,由持续的现代化追求导致了文艺民族化身份模糊乃至丧失,并随之产生了民族文化身份认同的焦虑。它源自于汉语文学在"中、西结构"中的位置、在世界文学格局中的地位和在全球化与民族化张力中的特殊处境。当前中国文学现代化运动的必然结果是导致全球化语境把中国作家个体和文学写作带入了一个崭新的时空维度。这个新维度对于文学写作的根本意义在于承受、反抗一种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面对西方的文化霸权主义,采取平视的审美视角,以实现中国文化由"拿来"到"输出"的转化,这将成为中国后现代作家个体自我认同和文学写作的基本动机和主题。  相似文献   

18.
论马克思主义民族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过程 ,是一个世界化与民族化相统一的进程。本文对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化、民族化进行研究 ,探讨马克思主义在俄国、中国的传播及历史发展 ,指出民族化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对 2 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分析出发 ,认为 2 0世纪中国文学的民族化和西方化实践基本上是不成功的。当代中国文学的世界性 ,根基不应从西方拿来 ,也不应从民族传统中继承 ,而应在独立面对中国社会“现代化” ,产生独创的艺术表现图式的基础上产生。就此 ,笔者既不赞同民族化主张 ,也不同意西方化观点 ,中国文学应该走“世界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的文艺民族化理论,是毛泽东文艺思想体系的核心部分.从本土化的对话思维角度来看,毛泽东的文艺民族化理论的精华,大致表现为四种对话关系:创造主体与接受主体的对话关系;创造主体与创造对象的对话关系;文艺传统与现代审美的对话关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对话关系.然而,从今天的全球化的对话思维看,毛泽东的文艺民族化理论有待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