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新加坡的廉政制度主要包括治理官员腐败的廉政制度和治理职业腐败的廉政制度两大方面。新加坡的廉政制度建设一方面注重减少产生腐败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强化对贪腐行为的惩罚力度,其治理官员腐败和职业腐败的一些经验为中国腐败治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中国治理腐败行为,既要加强对贪腐行为的惩治,也要注重对腐败问题的预防,加强源头治理、标本兼治,加快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2.
李杰春 《晋阳学刊》2015,(2):143-145
目前正在建立和形成的领导干部"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反腐机制,主要针对的是"主动式腐败",但实践中还大量存在面对上级领导干预"不敢不腐"的"被动式腐败",对此状况,我们一方面需从源头上完善选人用人、政绩考核等制度,另一方面还需对权力在行使过程坚持"双轨道"进行监督和制约,从而有力地保证反腐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相似文献   

3.
反腐倡廉建设是党的建设中一项重大任务,如何从根本上杜绝腐败现象的发生,治腐败于"未病"之时,需要纪检监察部门探索标本兼治的途径和方法,在保持惩治高压态势、强化权力制约监督、筑牢拒腐思想根基上下功夫,着力构建党员干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在"不敢"不能"的基础上实现"不想"的跨越.  相似文献   

4.
预防和惩治高校腐败,关系科教兴国和民族复兴。高校腐败治理机制应当进一步完善:在惩处上,及时查处高校腐败案件,提高侦破概率,增强惩罚力度,剥夺非法利益,从而警诫潜在的行为人,达致"不敢腐";在制度上,力争消除现存制度弊端,健全权责一致的现代大学制度,建立公平公正的信息公开制度,完善相关的教育法律制度,进而建章立制,实现"不能腐";在思想上,抵制拜金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价值观,巩固思想教育的基础地位,以纪律和法律为重点、以师德教育为突破口来开展腐败治理的主题学习,因而提升抵制腐败的综合素质,达到"不想腐"。  相似文献   

5.
信息不对称是腐败行为发生的重要成因,腐败治理需要充分的信息支撑.当前我国反腐工作面临信息来源碎片化、可信度低、查证成本高、缺乏统一规范、部门间信息共享不畅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腐败治理的效率.区块链作为一种新兴的去中心化、安全性高、开放透明的扁平化的信息传输体系,能够实现价值传输的泛化管控.合理运用区块链,能提高监督效用,打造"不敢腐"的监督利器;充分发挥信息价值,建设"不能腐"的制度笼子;全社会联动,开展"不想腐"的廉政教育.区块链在腐败治理领域中的有效运用还需一系列支撑条件,重点是优化腐败治理体系、健全法规制度保障、清除利益与观念障碍等.  相似文献   

6.
新形势下村官腐败呈现出新的类型和特征。村官腐败的类型主要有:侵吞国家利益;侵占集体利益;侵害村民利益;霸选、贿选干扰民主选举。村官腐败的主要特征有:案件面大量广;扶贫和民生领域案件高发;窝案、串案突出;"苍蝇式"腐败与"虎蝇型"腐败并存;犯罪手段更加隐蔽和多样化。村官腐败有利益诱惑增大的现实原因,也有责任落实不力、监督机制不完善、惩治不力等体制机制原因。治理村官腐败,必须惩防并举。要加强对乡镇责任落实的监督检查,建立和完善村官"不易腐"的责任机制;强化对村官权力运行的监管,建立和完善村官"不能腐"的监督机制;完善法律法规制度,建立村官"不敢腐"的惩治机制。  相似文献   

7.
社会转型时期预防腐败的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构筑严密的"制度防线"用以减少腐败机会,降低腐败"黑数",使人不易腐、不敢腐;也要筑起牢固的"思想道德防线"主动抑制腐败动机,使人不思腐.二者双管齐下,并在道德制度化与制度伦理化的实践中充分实现二者的耦合,形成预防腐败的综合防御工事.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当前腐败易发多发现象产生的制度原因入手,阐述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分析了当前腐败的主要表现形式,提出了防治腐败的治本之策——建立教育、监督、惩治的对策,构建党员干部"不想腐败"、"不敢腐败"、"不能腐败"的机制。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提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腐败是公权力的滥用,是权力失去了应有的监督和约束的必然结果。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不仅使权力拥有者不想腐、不敢腐,更重要的是不能腐。因此,就必须强化制约,合理分解权力,科学配置权力,形成科学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这是权力本质和运行规律的内在规定性,也是建设中国特色廉洁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琼州学院学报》2017,(4):71-75
制度治党乃党建之道,从严治党制度化建设,是党中央从严治党的政治宣示,是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政治生态的逻辑要求和题中之义。描绘从严治党制度化建设的逻辑理路,必须旗帜鲜明地以坚持党的领导为核心,着眼于通过理清从严治党制度化建设的逻辑进路,通过管权、治吏以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等方面的制度优化,以问题为导向探索从严治党制度化建设的实践路径,促进从严治党的制度规范内化为党员干部的思想意识,外化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为。  相似文献   

11.
从“成本——收益”的视角谈权力腐败的产生和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蕾 《东南学术》2001,(6):93-98
本文认为,从经济学视角看,腐败行为的产生乃是基于“成本—收益”的比较分析,腐败的预期成本小于预期收益,是实施腐败的必要条件。因此,提高腐败的预期成本,是根治腐败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试图在学理层面上对政府官员与司法机关之间博弈均衡问题作初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腐败不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事关党的生死存亡.但在现实中,一些人"腐而不败"、"边腐边升"的现象屡有发生.为从根本上杜绝腐败,必须对国家公务人员和党员、领导干部进行有针对性的防腐惩腐教育;完善对干部的任用、管理和监督制度;尽快制定行政程序法,增强行政操作的透明度;制定<行政监督法>,使监督部门有章可循地履行监督职能;加大对财产来源不明罪的刑事惩治力度,提高腐败者的违法乱纪成本等.  相似文献   

13.
国有企业是我国公有制经济重要基础和前提,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在新时期的持续推进,国有企业廉政建设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重大的政治责任.国企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制度建设,为企业发展塑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促进国有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国有供水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开展现状着手,分析国...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九大首次将"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设定为战略目标,实现不敢腐是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不敢腐"是惩治腐败行为而产生的威慑效果,也是我国反腐工作的终极目标。实现不敢腐需要完善反腐机构改革、提高反腐工作执行力、抑制腐败案件增量和去存量、惩治结果要透明和公开。当前我国反腐工作与目标设想还存在不小差距。为此,要着力补足反腐败机构改革和快速去除腐败存量这两个短板,才能实现不敢腐。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始终坚持标本兼治的反腐败思路,经历了从以治标为主、为治本赢得时间,到逐步加大治本力度的过程。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必须清除思想认识上的障碍,防止"标本割裂说"、"制度缺陷论"、"纪法混淆"。当前要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深化标本兼治,强化和完善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6.
所谓高压反腐,要义是指立足"不敢腐",通过严厉惩治腐败,形成强大的震慑力,从而压制腐败的滋生蔓延。十八大以来,高压反腐迈出重要步伐,"不敢腐"取得明显成效。与此同时,滋生腐败的土壤仍然存在,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并呈现出一些新问题、新挑战。从反腐一般规律与我国反腐形势看,高压反腐应成为常态,不能有任何松懈。反腐永远在路上,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也应该永远在路上。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腐败行为的风险、成本和收益等进行分析比较,探求打击腐败的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稳步推进从严治党的各项工作,极大地增强了党心和民心,为了健全监督管理制度,探索性构建了党风廉政建设"五防"监督体系,进一步强化"不敢腐"的震慑,筑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性,进一步完善了大监督格局。  相似文献   

19.
腐败与反腐败的博弈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倪星  王立京 《江汉论坛》2004,(10):10-12
腐败与反腐败活动在特定的制度条件下构成一种博弈关系,研究二者的博弈均衡有助于我们得出最优的反腐败策略。反腐败活动存在着自身的社会成本与收益,其成本包括直接的立法、执法成本和间接的守法成本,其收益就是避免了腐败活动对社会造成的各种负面影响。反腐败必须考虑成本与收益的对比,寻求经济上的合理界限。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反腐败工作走向深入和彻底。  相似文献   

20.
权力与私利的交换可以分为有形化交换与无形化交换两种形式,从而呈现出权力腐败的原生性与衍生性.从原生性权力腐败向衍生性权力腐败的演变,没有改变腐败行为权私交换的本质,而是腐败形式衍变、腐败收益提高、腐败成本下降的过程.衍生性权力腐败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有利于我们从整体性、发展性和预防性的角度认识腐败、遏制腐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