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金融危机后,英、美等西方国家已相继通过金融改革立法。中国在金融立法和监管中较为注重对西方发达国家法律制度的借鉴,由于中国经济、社会处于转型期,西方制度的本土适应是一个法律移植中应较为关注的问题。中国的金融体制、金融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金融政策选择要求我们要认真思量和妥善解决金融法律制度的移植和本土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黄遵宪的《日本国志》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专门研究日本的著作。该书对日本明治维新后法律近代化的客观介绍,为处于改革关口的清末政府进行法律改革提供了现成经验。《日本国志》对清末法制改革的决策发挥了导向的作用。《日本国志》为清末法制改革提供了具体的路径。《日本国志》对清末修律内容的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民事习惯对于民事立法而言,具有补充立法、促进本土法律资源有效利用及推动民事立法顺利实施等价值。民事习惯在我国民事立法中应有合理定位,未来民事立法应确立"凡法律未规定者,应遵循民事习惯"的基本原则,认可习惯的法源地位,并同时对民事习惯的适用条件加以限制,以不违反公序良俗、国家及社会公共利益为限。在民事规则的具体设计中,对民事习惯宜加以鉴别、提炼和加工,将其合理成分归纳、吸收入法。在法律移植和本土法律资源的有效利用上,立法应在结合国情基础上对民事习惯与移植法律制度进行分析比较,合理吸收二者中最适宜我国国情的成分,制定出适合国情的民事规范。  相似文献   

4.
祖伟 《日本研究》2002,(1):80-85
清末修律标志着中华法系的解体 ,开启了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清末修律不同于中国封建历朝历代变法改革的最大特点 ,就是学习和引进了西方的法律学说和法律制度 ,使得中国法律从体例到内容 ,从法律术语到法律观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成为大陆法系的组成部分。日本法作为中国法律与大陆法系法律媒介 ,起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历史是曲折发展的 ,似乎也呈戏剧性 ,但我们必须正视历史 ,因为她的背后依托着不容否认的客观事实。早在公元七世纪 ,当中国的唐朝已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发达时期 ,成为世界强大帝国之时 ,日本则刚刚进入封建社会 (…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思想史的角度梳理了在中国法学界占主导地位的法律移植论,一种就是法律文化论,另一种就是法律现代化理论,作者认为这两种理论形成了"与世界接轨"的法律意识形态,从而对于法律移植的立法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此,本文以知识产权为例,考察了"与国际接轨"的法律移植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法律移植理论的内在缺陷,提出超越法律移植理论,重新回到马克思主义的法律观上,强调国家利益是法律的最高政治原则。在这种理论基础上,法律移植变成了普通的立法活动,从而丧失了其独立的理论意义而告终结。  相似文献   

6.
在清末中国复杂的社会背景下,民事审级制度应运而生,它是近代中国移植西方民事诉讼制度的产物.随后,民事审级制度在继承清末相关制度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演化,甚至复杂化,由"四级三审制"走向"三级三审制",再走向"三级为原则,二审为例外".这种演变是符合历史发展脉络的,也是与社会生活及法律的变迁紧密联系的,时当今民事审级制度的改革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7.
章高荣 《社会》2020,40(1):187-212
寻求法律移植与习俗的有机统一无疑是中国法律现代化最为重要的问题。由于缺乏微观政策过程的分析,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大多停留在宏观层面。本文从法律现代化和法律多元主义的理论视角出发,以《慈善法》中“慈善”概念的形成为例,探讨了法律移植与习俗如何通过立法体制影响法律的形成。研究发现,习俗通过回应性立法的制度安排以及立法者的双重身份被纳入到决策中。法律移植的慈善概念则通过法律专家与立法者的深度互动产生作用。然而,立法过程中提案与审议的分离以及政治官僚制的决策模式使得形式理性法律的建构面临双重消解。因此,促进立法体制的优化才能实现立法中形式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有效融合。  相似文献   

8.
刘前程 《创新》2008,2(1):76-79
信息分析与预测产业化从产品商品化开始,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其商品化引发了一系列产业连带效应,促进其在服务方式、服务内容、管理体制等方面迅速与市场接轨,并整体向产业化进军。依据我国国情与国际惯例,必须吸收其它部门的立法经验与成果,建立整套完善的有中国特色的信息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9.
方勇 《社科纵横》2010,25(6):66-68,72
绵延中国数千年的传统法律文化体系,至清末时,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西方法文化的冲击面前,传统的封建法律及文化体系无法适应变化了的社会政治经济形势,改造和重塑中国法律体系已成为社会有识之士的共识。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作为清末法制变革先导的薛允升,在精研中国固有律例的基础上,融汇外国法律,提出了自己的改法修律思想,并对后来的清末修律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国沿海地区饱受海洋外来物种入侵之痛。传统环境侵权理论无法救济海洋入侵种造成的除人身或财产利益损害之外的生态损害,而中国现有的法律制度又存在管理体制不完善、统一技术标准缺乏、法律责任体系不健全的缺陷,因此有必要通过防治海洋外来物种入侵立法来有效遏制海洋入侵种造成的损失。风险预防原则、扩大化解释的污染者付费原则、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全程管理原则和风险预防原则应成为中国防治海洋外来物种入侵立法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以信息立法为主要内容、信息安全立法为重点、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立法为基础、电子商务和知识产权保护法立法为补充,制定了一系列电子政务相关的法律法规,为美国电子政务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法律环境。借鉴美国的经验,中国应积极营造电子政务发展的法律环境,特别是科学构建中国电子政务立法主体框架,加快电子政府工作创新。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探讨20世纪初英国伦敦《泰晤士报》对于清末北京"新政"的报道,展示北京在"新政"时期社会层面的变革,以及清廷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工商等诸多方面实施改革后的外在体现,这对于今人理解北京"新政"改革史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变通立法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殿军  王静 《创新》2010,4(6):90-95
在详尽地考察我国变通立法的实际需求状况、变通立法的时间分布、地域分布、民族分布、立法的主体、表现形式、修订与废止等问题的基础上,总结我国变通立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开展变通立法专项检查,建立科学的民族法律清理制度,制定《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制定程序条例》,拓展变通立法内容,重视吸收少数民族习惯法,努力提高立法技术水平,及时修订变通立法等对策建议,为完善民族自治地方变通立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清末新政和中国经济与文化的近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近代化是在中国人的一个个“强国”、“富民”梦想的推动下而发展前进的,从一定意义上讲,一部中国近代史,也是一部中国近代化史,它展现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其间,由清朝统治者为推进中国近代化而进行的改革高潮主要有三次,即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而清末新政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诸方面都采取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和内容的措施,进行近代化的改革,它开创了中国的全面近代化。清末新政涉及面广,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也较大,本文只从经济、文化方面着手进行探讨。戊戌维新时期,康有为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纲领和…  相似文献   

15.
论法律文化及其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文化是文化现象在法律上的特殊表现形式和重要内容,从本质上讲,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即技术性法律文化和法律现象精神部分的法律文化。从这两方面认知法律文化,可以使我们更加明确对传统法律文化和外来法律文化的态度,深化对法律文化在法治建设中重要性的认识。法治建设所需要的法律文化的实质内涵体现在立法价值目标体系、法律心理价值体系和法律理想价值体系等方面。对于法律文化的构建,我们既要注重加强法律文化的物质、经济根基建设,坚持正确的原则态度,又要采取有效方式方法,培育优良法律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16.
试论当前中国宏观调控法律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宏观调控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在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中非常重视宏观调控的作用,并不断致力于宏观调控原则和措施的法律化。为了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法治原则的要求,有必要结合中国改革的经验并借鉴国外有关立法的先例,加快构建中国完备的宏观调控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7.
历史上中国法律经历过两次大的转型 ,即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从“礼治”到“法治”的变革 ,最终形成孔子正统和清末礼法之争 ,形成现代意义上的中国法律制度。清末礼法之争之后经过了近一个世纪的历史进程 ,中国经历了艰难的过程 ,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极大影响中国的法律制度。因此 ,入世条件下中国法律的完善 ,即WT0对中国法律诸方面发展造成的影响和完善可以认为是中国法律的又一变革。  相似文献   

18.
历史主义法律移植研究存在着基本缺陷。这种研究实际上不能解决法律移植的根本问题,尤其当这种研究的隐含目的指向未来的时候。为了更好地展开法律移植实践,本文认为,深入理解法律移植的实质也即廓清"法律移植与广义'立法'活动是同质的",非常必要。这一理解,也许能使我们更为深入地理解历史主义法律移植研究的困难,此外,也许能使我们从另外一角度去理解法律移植的未来途径。以此作为基础,本文认为,从"法律与政治"的应然关系入手,在"当下"的社会共识建立中寻找追求,是解决法律移植问题的一个新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9.
付莹 《社科纵横》2005,20(6):95-96
中国《合同法》在承继传统大陆法系不安抗辩权制度的同时,吸收和借鉴了英美法系的预期违约制度,从而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不安抗辩权制度。但在其性质、适用条件、效力和附随义务等方面,学界的观点并不一致,且在司法实践中也往往凸现出立法的某些不足.文章仅就上述内容表述粗浅的看法并提出若干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了适应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日趋紧密的需要,法律国际化构成了一国法律体系架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是,这种法律的国际化既非形成统一化的世界法律,亦非纯粹的外来法律移植,相反,它乃是一国基于本土现实社会条件发展要求的基础上所作出的自主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