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有投入必有回报越来越多的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老板”,将从未有过的对土地的热情、希望、信心,连同倾家巨额贷款一起撒向西部边疆的荒漠。仅仪十余年时间,当地各族农民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民营公司、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已累计投人刀多亿元资金,将新疆的650多万亩荒地开垦成为良田,相当于增加了一个海南省的耕地面积。是什么原因吸引着愈来愈多的有识之士来疆投资于农业呢?答案只有一个:市场看好。中国拥有12亿人口,世界已达57亿人口。民以食为天,人们一日三餐离不开食品似大众消费为主的农副产品其销路自是“皇…  相似文献   

2.
由于“文革”的特殊原因,在我国的邮票发行史上,留下许多有趣的故事。 “一片红”是被新闻媒界介绍得较多的一枚邮票,集邮出版社发行的“邮票目录”列为未发行票,这与事实不符。此枚邮票当时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些大城市均出售过,据闻只发行数小时,即告停售。停售原因有两种说法:一是“文革”后期全  相似文献   

3.
资本主义制度必然为社会主义制度所代替,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而且已经和必将为客观事实所证明。可是,二次大战后,特别是近20多年来,在社会主义国家为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而普遍开展体制改革的情况下,西方资产阶级学者一改往昔赤裸裸地攻击社会主义的手法,以技术和经济因素的改变为由,宣扬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4.
“人日”是什么日子呢?据《荆楚岁时记》载:“按‘西清诗话’载‘方朔占书’谓:岁后八日:一日鸡,二日犬,三日豕,四日羊,五日牛,六日马,七日人,八日谷。其日晴,所主之物育,阴则灾”。又《董勋问礼俗》亦载:“正月初七日为人日。”这里晴育阴灾的  相似文献   

5.
6.
庄子思想的特征可由一个字来表达——“游”。虽然先秦诸子在当时盛行游说之风时谈论“游”必不可免,但谈论得最多的乃是庄子。当时庄子是“游”说之最。但这还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庄子将“游”与“逍遥”联结起来,而“逍遥游”则是货真价实的庄子专利,在先秦诸子典籍中(不包括文学作品)“逍遥”除庄子使用了六次以外,谁也没有使用过。“逍遥游”不仅成为庄子的独创,而且加深了庄子之“游”的内涵蕴意,强化了庄子思想的逍遥性这一特征。  相似文献   

7.
洪琼 《晋阳学刊》2009,(4):65-68
中西对“游”和“游戏说”都有着丰富的理论探讨,且存在诸多的共通性,但两者毕竟植根于两个相距遥远的文化,它们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异,特别是表现在中西不同的人生态度和思维方式上、不同的审美体验方式上、不同的话语体系上。当然,这并不等于说,两者便没有任何对话的可能:(一)思维方式,对于西方的“游戏说”而言,应当淡化主客二分和主体性原则,提倡人物融合的诗化之境;而对于中国的“游”而言,既要引入西方的主客二分和主体性原则,但又不能重蹈西方文化的覆辙,真正的道路或许便是于中西思想的边界处的冒险。(二)审美心态,海德格尔的“诗化之思”或许为中西“游”和“游戏说”之审美心态的融合和对话提供了某些指引。(三)语言,自从“语言转向”以来,西方传统的语言观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其不再是那种表象一工具型的现成性的语言观,而成了一种生成性的语言观,这似乎与我们中国的“道言”观有着某种契合之处。  相似文献   

8.
清朝末年,随着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西方列强在中国开办邮政局,又称“客邮”.在短时间内,“客邮”迅速发展,遍布中国沿海沿江地区,逐渐深入边疆重镇.从形式上看,“客邮”的产生是为了满足西方侨民的通信需求,但实际上,它是列强“远东政策”的一部分.借助“客邮”网络,殖民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城乡内地,更便于侵犯中国政治和经济主权,甚至分割中国领土.“驱除客邮、还我国权”成为其后洋务运动引入近代邮政运行管理模式、建立国家邮政的重要动机.  相似文献   

9.
正接近年关,许多旅行社、旅游网站开始推出低价游项目。低价游虽然年年整治,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该现象依旧没有得到彻底根治。从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来看,低价游的土壤不在于旅行社,也不在导游,而在于广大游客。因此,解决低价游最根本的办法在于让每个游客都清醒地认识到低价游的严重危害,远离低价游。  相似文献   

10.
蔡梅良 《船山学刊》2007,(4):133-135
唐代柳宗元在永州流放期间,写出了不少以旅游景观为特色的佳作名篇,并形成了"观游"可以纯粹身心,"观游"应"以我为主宰","观游"是"为政之具"和独特的"观游"审美思想等.这是一种宝贵的旅游资源,这种资源对于当今永州旅游业的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 《诗经·秦风·蒹葭》三章诗中反复咏唱“溯洄从之”、“溯游从之”,诗人究竟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怎样行动的呢? 《尔雅》云:“逆流而上曰溯洄,顺流而下曰溯游。”《毛传》解释说:溯流而上曰溯洄,顺流而涉曰溯游。”审视诗意,也确乎写寻人者忽而溯流而上,忽而顺流而下。于是自《笺》至《疏》、从宋到清乃及近人治《诗》,都以溯洄为逆流而上,溯游是顺流而下。然而,为什么这样解释,诗人活动的环境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对此先哲们或武断、或屈  相似文献   

12.
吴澄笔下的游主要分为古代与今世、君子与世俗、为道与为利三类。其中,吴澄对于不同行为主体的态度差异,反映出他为游预设的两个条件:即游者应当具有一定的个人修养,并且能正确处理孝亲与远游的关系。通过游历,吴澄希望后辈们增广闻见的同时能反身于己,从而发见心中的德性之知。基于对游的这些认识,吴澄在文章之中明确反对江山之助的说法。  相似文献   

13.
《太平天国文书汇编》的《附录》中载的《洪仁玕自述》(见第五四五页)中有“甲寅由[游]上海,洋人不肯送予进南京,其上海城内红兵不信予为天王之弟,乃在夷馆学习天文历数。”之句,《编辑说明》第九条(第二页)并将原句中的“由”字解作“游”的误字.(有的则在“弟”之下用“。”号。)我认为这都不符合原文本义。“由”字就  相似文献   

14.
“游”──禅宗美学的重要范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皮朝纲  刘方 《天府新论》1997,(1):56-60,63
游"是中国古典美学中一个极重要而又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美学范畴。中国古代美学思想,总是与人学思想有着血脉相关的联系,正如徐复观先生所指出:中国文化特征是"在人的具体生命的心、性中,发掘出艺术的根源,把握到精神自由解放的关键"。[1]中国美学的实质,乃是为了探寻使人美的生活与生存如何成为艺术似的审美创造,它是从一个特殊的层面、特殊的角度,来体现中国人对人生的思考和解决人生根本问题的努力,体现着他们对于人的生存意义、存在价值与人生境界的思考和追寻。而我们以为,这一特质是深契于美学的根本精神的。美学在其实质上…  相似文献   

15.
张荣 《船山学刊》2010,(2):69-71
庄子强调和高扬人的诗意栖居、"游"的审美生存,包含了"游世"的现实社会、"游心"的个体生命和"天地万物与我同一"的自然环境三个审美生存内容,若能"保身、尽年","养形、心养"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就能达到人"诗意的栖居",构建理想的生存家园。  相似文献   

16.
“神与物游”是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篇的精论要语。刘勰的“神与物游”之“游”涵盖并发挥了“游”字的原始义及诸多引申义 ,并深得前人“游心”的妙处 ,发展了庄子的释定 ,把它作为一个文艺范畴的概念来理解和运用 ,将“神与物游”这一主旨自然而牢固地贯穿《神思》全篇 ,同时也展示了其自身特有的灵活而丰富的旨趣  相似文献   

17.
“置邮传命”与政治运转:清代“邮政”的传统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邮政"一词,其涵义在清末制度转型过程中有着明显的转化过程。清代的"邮政",主要以"置邮传命"为宗旨,在朝廷的政治生活中担任传书递命以及作为维系朝政运转、训谕直省督抚及肃清州县吏治的政举。其重心,不在邮递之具体运转,而在于驿传的政治含义,亦即是其与朝政国命之间的密切联系。但在传统的政治体系之中,邮驿之"政"义未能给体制本身的顺利运转提供足够的支持,在清末改革的背景中逐步被"裕国便民"的新式邮政所取代。  相似文献   

18.
“结合”要义探析麻秉华,李业杰(中共济南市委党校)无论毛泽东同志还是邓小平同志,都一再强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具体实践相结合,走自己的路,这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历史经验的基本结论。毛泽东思想,就是这个“结合”的产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  相似文献   

19.
文言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提高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为批判地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打基础。为了完成这项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字词语句的讲析,切实弄清每一句话的意义。如果在讲解中能够有选择地抽绎出一些语言规律来教给学生,那就可以使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得更快、更扎实。汉语没有形态变化,组字成句时,虚词发挥着重大的作用。虚词虽然不多,但是使用频率大,用法复杂多变,比较难于掌握。为了弄清一句话的确切含义,必须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给予充分的注意。本文打算对比地分析一下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中的“其”字,以期有助于该文的讲解。  相似文献   

20.
宏智正觉关于“游”的美学思想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禅宗美学,自六祖慧能奠定根基,洪州宗石头宗大力弘扬与发展,而导致五家七宗的各具形态的美学思想,丰富和发展了禅宗美学。随着禅宗思想开始走向衰微的漫长历程,禅宗美学思想亦陷于停顿状态,大多重复前人而少创新。两宋之际,沩仰、法眼、云门三宗,已相继衰微甚至销声匿迹,而临济、曹洞二宗却各自出现了一位中兴人物,这就是临济宗大慧宗杲禅师与曹洞宗宏智正觉禅师。他们不仅在禅宗思想上有所创新,在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