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柳宗元山水散文的审美特征和审美价值肇始于他经受的那场严酷的政治打击。转移,补偿,升华是他由生活审美向自然审美发展的审美轨迹。浓烈的情感注入山水景物,生活审美理想参与自然审美活动,形成了柳宗元山水散文突出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2.
唐宋八大家之中,柳宗元与“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并称,为历代学者作家所重,其山水散文更被推许为“千古绝调”、“文家绝境”,为后世所景仰。林琴南本来是扬韩抑柳的,但他承认“记山水则子厚为专家,昌黎不能及也”。他说“子厚之文古丽奇峭”“体物既工,造语尤古,读之如在郁林,阳朔间”。①柳宗元山水散文独特的文体风度,早已为历代评家所瞩目,宋代黄震说他“峻洁清奇”,明代王鳌说他“丰褥精绝”,清代李刚己说他“寄兴旷远”,等等。孙梅先生更对他推崇备至,说他“笔力事绝万古,云霄一羽毛,非诸家所敢望尔”。②刘熙载较韩…  相似文献   

3.
论晏欧体     
木斋 《中州学刊》2006,(3):210-215
晏殊、欧阳修所共同构成的晏欧体,是北宋士大夫词人的初祖,晏、欧共同具有“以诗为词”、“诗人之词”的一面,从而保证了词体有别于诗的独特风格;欧阳修首次对柳永实现了接纳,接纳的原因主要在于欧阳修不同于晏殊的人生态度;晏、欧作为北宋士大夫阶层的代表人物,改造艳科之词而为士大夫词。以诗为词的尝试,深致的情感表达,构成了晏欧词体士大夫化的具体内涵。  相似文献   

4.
柳宗元在谪贬永州以后,常“闷即出游”,“无远不至”,创作了大量的山水诗文,他藉此将自己的骚怨情感和对生命的悲剧感悟,融合到了对南楚山水景物的审美与描写之中,在“自我”情感的支配和影响之下,使其笔下的山水风物,流露出一种浓郁的主体自叙性色彩。  相似文献   

5.
柳宗元的《永州八记》是我国山水游记体的奠基之作,历来被誉为散文中的精品,它们善于精微地描写自然景物,“语语指划如画,千载之下”,读之如置身于其际”,(林云铭《古文析义》初编卷五),在艺术表现上,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富有诗一般的韵味和情趣。明代茅坤认为;“愚窃谓公与山川两相遭,非子厚之困且久,不能以搜岩穴之奇;非岩穴之怪且幽,亦无以发子厚之文”(《唐宋八大家文钞·柳柳州文钞》卷七)。《新唐书》本传也说:“(柳)既罹窜斥,地又荒疠,因自放山泽间,其堙厄感郁,一寓诸文”。正是由于作者在流落南荒的孤苦生活中,对自然美获得了深切的感受,从而在山水游记中写出了充满个人生活体验和思想感情,反映了个人审美理想的自然美景,创造了深邃独特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6.
刘飞  赵厚均 《人文杂志》2004,(1):127-130
“清”作为一个重要的审美概念 ,在六朝时已经成为文学创作的自觉审美追求和文学批评的审美标准。之所以如此 ,与人物品藻中盛行的尚“清”之风和对自然清丽山水的发现有关。六朝人审美趣味的改变也促成了尚“清”之风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随着魏晋具有审美意义的旅游之风大开,中国山水景物的审美观念也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并随着历史的推移,以其理论形态,散见在浩如烟海的著作之中,略加整理如次:一、山水审美观照,强调审美主体(人)在旅游中的自由展开,与山水溶为一体崇山伟岳,在旅游中既供人攀登,又引人观赏。尽管《礼记·曲礼上》赫然规劝着所谓“孝子不登高”,却无法阻止古人登高的念头。《诗经》中状述登高之作,有《卷耳》、《陡岵》和《草虫》等篇。由此窥见高山峻岭,对古人的吸引力之大了。《楚辞》中登山远眺者,更是俯拾皆是。比如,“登昆仑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九歌·湘君》)、“登石峦以远望兮,路眇眇之默默”(《九章·悲回风》)、“采山秀兮于山间,石磊兮葛蔓  相似文献   

8.
山水文学作品总是作者以心灵之爱乐,审美观照山水景物之后创作出来的,是作者山水情致的表现.许多山水文学作品之美,即美在情致.但是不同作者的审美情致有各种差异存在,就形成了山水文学作品有不同面貌,甚至被读者以高低优劣去评  相似文献   

9.
1998年10月4日至7日,由中国唐史学会、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山西省社科院、中国柳宗元研究会等单位联合举办的第二届柳宗元学术研讨会在山西省永济市举行,中国唐史学会名誉会长史念海教授、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原副会长霍松林教授等50多名学者参加了研讨会。与会者共提交论文40余篇,展开了热烈讨论。现将研讨的主要内容综述如下:一、祖籍考证柳宗元在《独孤君墓碣》等文章中自称“河东解人”,又在《故殿中侍御史柳公墓表》一文中言其柳氏家族“邑居于虞乡”。以上两种说法是否有矛盾?再者是数十年来的出版物中,把“河东解人”…  相似文献   

10.
徐居正一生创作了与《赤壁赋》相关的诗文作品多达百余篇。这些作品大多呈现出“抚今怀古之追思”“道仙佛禅之认同”“徜徉山水之风流”等共同主题。《赤壁赋》的东传引发了朝鲜古代文人遍学苏诗、吟咏赤壁的文学效应。其宁静隽永、淡泊超然的艺术风格契合了朝鲜朝文人以“深远闲淡”作为诗文品评的标准。《赤壁赋》在朝鲜所引发的文学效应和美学效应是“自我”与“他者”对话交流的产物,朝鲜古代文人创作的一系列《赤壁赋》题诗则是文本生产性活动的回响。  相似文献   

11.
刘克庄《后村诗话》里说:“欧公诗如昌黎,不当以诗论.本朝诗唯宛陵为开山祖师,宛陵出,然后桑濮之淫哇稍熄,风雅之气脉复续,其功不在欧、尹下”.显然,刘克庄是以欧阳修、尹洙和梅尧臣为宋初诗文革新不同方面的代表的.暂且撇开后村以学韩愈“以文为诗”非难欧诗不谈,其“本朝诗”之谓是有深刻含义的.首先,宋初诗歌创作跟唐代相比,显得零乱孱弱,缺少完整意义上的体格之变,到梅尧臣时,才开始唱出一代新声.其次,“本朝诗”不单是一个时间概念,也暗含着对于一代诗风的体认,亦即“本朝诗”的体格与前代诗歌尤其是唐诗判然有别.这样看来,刘克庄是把梅尧臣当作宋诗艺术风格的开创者的,即如许学夷所言“至梅尧臣,才力稍强,始欲自立门户,故多创为奇变.”但是,假如从宋初诗文革新的总体来看,欧阳修诗歌创作虽稍晚于梅,却更富实绩,并且欧诗的“奇变”到后来更是远远超过了梅诗.二人在宋诗初创的路途中颉颃而行,欧阳修从始至终对梅诗风格的发展都有着敏锐的感知和深入的品评,这些品评一方面揭示着梅尧臣这位宋诗“开山祖师”诗风的特点,另一方面也包含了欧阳修自己的理解和解释,以及他对宋诗革新中所出现的一些重要审美特征的把握.这些内容表征着北宋诗学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欧阳修诗歌审美追求与创作效果的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欧阳修在诗歌理论上, 追求并推崇“奇险”、“险怪”, 在诗歌创作上也努力尝试写“奇险”、“险怪”风格的诗歌, 但是诗评家们却大都认为他的诗歌主体风格是平易。奇险和平易是两种完全相反的风格范畴, 欧阳修的诗歌在审美追求和创作效果上之所以会有如此大的差异, 主要是由欧阳修的个性和修养造成的。  相似文献   

13.
中华书局影印本《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八七集部总集类二《文章轨范》 :“是集所录汉、晋、唐、宋之文凡六十九篇。而韩愈之文居三十一 ,柳宗元、欧阳修之文各五 ,苏洵之文四 ,苏轼之文十二。其余诸葛亮、陶潜、杜牧、范仲淹、王安石、李觏、李格非、辛弃疾人各一篇而已。”《总目》所称六十九篇 ,是袭自王守仁序 ,今计所举韩愈以下各家文 ,才得六十五篇。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文章轨范》校之 ,实则韩愈文三十二篇。范仲淹有《严先生祠堂记》、《岳阳楼记》二篇 ,均收在卷六。还有元结《大唐中兴颂序》 ,收在卷六。胡诠《上高宗封事》 ,收…  相似文献   

14.
《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是柳宗元谪居柳州时期唯一纯写柳州山水的散文,他仅用不足五百字的笔墨,记载了近治十多处景物。无论在写作手法还是为文谋篇上,都与永州时期的山水游记有着明显差别。这种差异折射出的正是柳宗元屡屡逢殃的仕宦历程中,在心性人格、处事态度、理想情志等各个方面的坚守或改变,反映出他当时真实的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15.
以描写山水行旅为题材的山水纪行诗,伴随着山水诗的发展,到唐代获得了空前的繁荣。唐以前的山水纪行诗,经历了由客观景物状貌的精工描绘到融情于景的发展过程。山水诗的开创者谢灵运,虽以描写景物的清新、幽美使“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的玄言诗黯然失色,却难免于贵族士大夫流连风景、模山范水之短;继大谢之后,以写山水诗而著名的谢  相似文献   

16.
汤军 《江淮论坛》2004,(6):127-130
柳宗元是一个坚定的儒者、理性的思想家,但其诗文却呈现出浓厚的佛禅意趣。中唐时期佛禅兴盛,柳宗元自幼好佛,永贞革新失败被贬南荒后,更加崇信佛禅。受佛经禅理的浸染使其诗文呈现出超脱尘世的意念、任情山水的意趣和淡泊空灵的意境。本文通过对柳宗元诗文这别样的人生意趣和审美追求的探讨,从而真正认识柳宗元诗文丰赡的思想情志和审美意境。  相似文献   

17.
谢朓山水景物诗的美学特征和艺术匠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緿的山水景物诗,以写真的风格、生动的气韵和优美的意境“清发”于六朝文坛;以突出的美学建构和艺术匠心创作了纯熟的充满艺术情思的诗篇,卓然于中国山水景物诗之林,开唐代诗风之先。  相似文献   

18.
<老残游记>中"山水之游"的审美艺术诉求,首先表现在作品本身描述山水景物独特的艺术彰显和非凡的艺术追求,开放的胸襟、磅礴的意象、声光色等自然元素的渗入,充分展示出作品独有的审美艺术境界;同时,"山水之游"作为<老残游记>的一部分,作者又倾力驾驭,巧妙地将山水景物描写与整部作品情节的发展、结构的韵律、人物的思想情感等因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而构成了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  相似文献   

19.
谢脁的山水景物诗,以写真的风格、生动的气韵和优美的意境“清发”于六朝文坛;以突出的美学建构和艺术匠心创作了纯熟的充满艺术情思的诗篇,卓然于中国山水景物诗之林,开唐代诗风之先。  相似文献   

20.
追求自然、崇尚自然,这是中国传统美学中一种普遍的民族审美趣尚。而在这一富有民族特色的审美趣味的形成过程中,山水作为一种自然对象,不但充当了从老在哲学上的自然之道向艺术审美上的自然之美转化的中介,而且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形成的“自然观”的影响下,启发、促成了自然美审美理论丰富内涵的展开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