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9 毫秒
1.
吴周恒  林峰 《统计研究》2016,33(7):64-70
本文将国内资本市场摩擦和国际资本流动摩擦引入RBC模型,并采用贝叶斯方法校准模拟了中国经常项目的波动轨迹。研究结果表明:(1)国内资本市场摩擦和国际资本流动摩擦是形成中国经常项目波动的重要传导机制,两类资本市场摩擦机制的引入有助于准确拟合中国经常项目波动的波动性、协动性和持续性等各项特征;(2)贝叶斯估计得到的中国的资本调整成本和利率风险利差的参数值反映了中国资本配置效率和国际资本流动程度介于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的水平之间;(3)中国经常项目波动主要由利率变动冲击和偏好冲击等两类结构性外生冲击通过国内资本市场摩擦机制和国际资本流动摩擦机制传导形成。  相似文献   

2.
债券是资本市场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工具,债券收益率曲线也隐含了宏观经济运行信息和货币政策意图。为了准确识别债券利差通过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果,以国债日交易数据刻画债券期限利差、以企业债券日交易数据构建债券信用利差,并选取货币政策、信贷规模、债券利差和经济增长共4类经济变量构建TVP-VAR模型,研究货币政策冲击下债券信用利差、期限利差与经济增长的动态时变关系。结果表明:信用利差和期限利差对于货币政策都存在潜在的传导机制,在短期均可作为研判经济波动的领先指标;但是由于利率作为传导中介的时滞性,信用利差对于通货膨胀的跟踪程度较弱。因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一是充分挖掘信用利差信息,加强货币政策对经济的预调微调;二是进一步完善债券市场自身建设,提升市场信息映射经济预期的准确性;三是加快信用体系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发展和市场建设提供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3.
资本流动对本国货币政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杰 《统计与决策》2005,(20):123-124
货币政策在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自二次大战以来,国际资本流动的发展非常快.无疑,资本流动将对一国的货币政策的制定乃至实施产生重要的影响.一国货币当局在制定货币政策时若不考虑资本流动的影响将使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4.
徐小华  陈正旭  何佳 《统计研究》2006,23(12):62-65
一、引言自从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以来,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利率形成机制,在债券和货币市场已经形成比较市场化的利率,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长期利率与消费,投资等宏观经济变量直接相关,而短期利率则受到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的直接影响。现代中央银行往往通过调控短期利率来引导长期利率,因此,正确理解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另一方面,长短期利差是一个重要的金融指标,被认为对未来经济有指示作用,常被央行、投…  相似文献   

5.
全球经济失衡是经常账户和资本金融账户的双重失衡,经过危机的短暂调整,失衡还将在未来持续下去.金融发展水平差异一方面通过影响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和方向决定了金融失衡,另一方面通过影响一国对储蓄的依赖度引发经常账户失衡.在控制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建立误差修正模型(ECM)分析中美金融发展水平差异对中国经济外部失衡的影响发现,差异的缩小有助于减缓经常账户盈余的迅速增加.  相似文献   

6.
"蒙代尔不可能三角"理论提出货币政策独立性、资本自由流动与汇率稳定这三个政策目标不可能同时达到,只能选择其中两个目标.文章结合金融危机下我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欧美金融市场利率与上海银行问同业拆借利率的测度得出我国货币政策具有较强独立性的结论,同时运用FH检验法推论出我国长期内资本控制是极弱的、资本账户将逐步完全开放.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包括中国在内的12个新兴市场国家1996-2014年的年度面板数据,对这些国家在开放条件下的数量型货币政策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一个共同的规律:一国的经济开放度越高,则该国数量型货币政策对产出的影响越小,但对物价的影响则越大.据此认为,在我国经济开放度不断增大的情况下,不应该继续依靠数量型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而应通过实现利率及汇率的市场化,使我国过渡到主要依靠价格型货币政策来调节宏观经济.  相似文献   

8.
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考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认为,固定汇率制下,一国货币政策不影响产出,只影响储备水平的变化;浮动汇率制下,一国货币政策能够有效地影响产出.克鲁格曼则提出了开放经济下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完全稳定与资本自由流动三者不可兼得的"三元冲突".针对这种情况,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论述了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客观基础,分析了货币政策有效发挥作用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9.
利率变动对股价指数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景 《上海统计》2001,(8):28-32
利率是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证券市场也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率变动能否有效地影响证券市场,进而把货币政策传导给资本市场以至整个经济,发挥货币政策的效用?  相似文献   

10.
贺胜兵 《统计研究》2008,25(8):45-49
 本文首次采用面板平滑转换模型对我国地区间资本流动能力进行了检验,考察了经济增长率、开放度和经济规模对资本流动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各省FH系数具有明显的异质性,投资率和储蓄率具有显著的非线性关系。经济增长越快,FH系数越高,表明收入增长促进了本地投资;地区经济规模越大,FH系数越低,说明经济发达地区的资本流动性更大;开放度的影响不显著。本文估计出了我国各省历年的FH系数,由于受到宏观因素的冲击,各省的FH系数表现出共同变动的特征,表明宏观政策对国内资本流动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汇率预期、国际资本流动与风险溢价纳入到扩展的开放型泰勒规则汇率模型之中,从理论上阐释了人民币汇率动态变化的成因,并结合非线性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NARDL)展开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扩展型泰勒规则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具有显著的非对称性,且在长期与短期内相异。具体而言,中美息差、产出缺口差、物价差及汇率预期(特别是在贬值预期的环境下)能够对人民币即期汇率产生较强的“叠加”影响。在扩展的泰勒规则汇率模型中,国际资本流动影响作用较大,其次是汇率预期,投资者的逆向选择使得风险溢价波动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特征。因此,货币当局应建立可预期的货币政策框架以及有效监管资本流动和降低风险溢价,避免公众形成对人民币汇率的贬值预期并以此维持人民币汇率在合意、均衡的区间内波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Chinese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 2016,CSNA2016)修订了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核算范围和核算分类,将能为所有者带来经济利益的研究与开发(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D)支出纳入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核算范围。基于《2008国民账户体系》(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 2008,SNA2008)的GDP核算平台,本文构建了制造业R&D支出的资本化核算框架,测算了中国1990-2016年26个制造业行业的R&D投资与资本存量,为进一步探究制造业无形资产的资本回报率、生产率等经济问题提供了数据支撑。测算结果显示:○1R&D投资是测算R&D资本存量的准确指标。直接使用各行业R&D经费内部支出作为R&D投资,将高估各行业R&D资本存量;○2本文构造的R&D投资价格指数通过了稳健性检验,说明使用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作为R&D工资支出的价格缩减指数是有效的;○3中国制造业研发实力不断增强。制造业R&D资本存量占全国R&D资本存量的比例从1990年的35.33%增长到2016年的67.75%;高技术制造业的R&D资本存量年均增长率高达20%~22%,对中国经济实现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起到重要的支撑和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借助大数据时代下获得的海量数据,本文分析了长三角城市群的经济网络特征,重点研究了城市群经济网络的增长效应。首先,构建了长三角城市群的人口流动网络、企业组织网络与电子商务网络,对其各自的网络结构特征进行了对比。其次,将网络分析方法与空间计量模型结合起来,使用扩展的J检验方法对不同网络结构下的模型设定方法进行了识别,考察了经济网络带来的溢出效应对于城市群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三种经济网络下长三角城市群均呈现出了“中心-外围”的网络结构,其中上海、杭州、苏州、南京及无锡位于城市群经济网络的核心圈层。对网络结构的模型识别结果显示,中心城市在长三角城市群经济网络的溢出效应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具体而言,在人口流动网络下,资本、政府行为存在显著为负的网络溢出效应;在企业组织网络下,人口规模、对外开放呈现出显著为正的网络溢出效应;在电子商务网络下,政府行为存在显著为负的网络溢出效应,对外开放呈现出显著为正的网络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4.
通过梳理资本核算理论框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测量了1981-2014年资本服务流量。资本分类、组合役龄效率-退役剖面计算、资本回报率确定和初始单位效率生产性资本存量估计等方面与既有研究有所不同。测量结果表明:按照1990年不变价格,各类资本服务流量呈增加趋势,其中无形资产服务流量前期较为波动;设备类服务流量增速最高;总资本服务增长率前期呈V型后期呈倒U型,与GDP增速变动不一致,整体来看前者高于后者;比较发现测量结果高于其它研究,差距先收敛后扩大。  相似文献   

15.
周英章  李义超  金戈 《统计研究》2001,18(11):17-22
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收入流程出现了由政府主导型向居民主导型的巨大转化 ,居民已成为我国总储蓄的最重要主体。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的巨大潜力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之一 ,进入“储蓄推进”的经济增长阶段是我国的必然[1] 。因此近年许多学者对中国居民储蓄进行了大量研究 ,形成了许多重要成果。但现有文献在两个方面值得注意。一是研究的样本区间。现有研究文献大多是基于改革开放以来甚至是建国以来的。但在 90年代影响中国居民储蓄的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如资本市场迅速发展、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加快、消费信贷措施出台…  相似文献   

16.
通过构建VAR模型,实证分析中国货币政策利率工具调控的数量效应和价格效应。结论显示:在市场流动性过剩的金融环境下,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对利率政策的敏感性增强,货币政策利率工具调控的数量效应有所扩大;由于短期"费雪效应"的存在,弱化了货币政策利率工具调控的价格效应;货币政策的数量型工具对抑制通货膨胀见效相对更快。因此,货币当局在金融调控中,需要根据经济发展的不同周期阶段和金融环境,合理搭配运用价格型和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提高货币政策的调控效率和预期效应。  相似文献   

17.
戴艳娟 《统计研究》2010,27(3):94-100
 本文用投入产出的分析模型,将中日价格差异用中间投入生产率、劳动价格、劳动生产率、固定资本价格、资本生产率和“其他”等6个要素进行解释,并推算出这些要素在整个中日价格差异中所占的比重,从而对中日国际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从分析结果可以得出,中国各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是低廉的劳动成本和资本价格,而日本则具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和中间投入生产率。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力资本水平再估算:1995——2005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人力资本水平的估算问题已备受关注,本文论证了永续盘存法估算人力资本存量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遵循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在估算思路、前提假设、计算依据等方面一致可比的原则,系统讨论了永续盘存法框架下人力资本存量的估算技术,有效解决了人力资本折旧确定问题、人力资本投资价格指数编制问题,从而形成了人力资本存量水平估算的整体方案。并讨论了人力资本效率分解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本文就中国1995-2005年人力资本存量水平和效率水平做了估算。  相似文献   

19.
孟庆斌  荣晨 《统计研究》2014,31(6):25-32
本文将购房者、房产商与中央银行纳入统一的模型当中,对房价的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建模,然后拓展了传统的向量自回归模型长短期分解技术,研究了利率、通货膨胀率、汇率、土地价格以及经济增长率对房价的长期和短期影响。研究表明,利率上升对房价具有长期的负向效应,短期内会加剧房价的波动;通胀预期在长期内促使资金流入房地产行业,对房价会产生推动作用,短期内,通胀促使房地产企业加快投资速度,房屋供给增加预期引起房价下降的冲击;人民币升值在长短期内均与房价上涨存在正向作用;在当前的经济和房地产发展阶段,经济增速提高时,对房地产业的投资和投机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土地价格长期来看推动房价上涨,短期内对房价影响的传导较慢。  相似文献   

20.
基于成本方法的中国人力资本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部分学者应用永续盘存法来估算人力资本存量忽略了折旧和价格的问题,采集和并估算了中国1952-2003年间的人力资本形成量序列数据,并与物质资本形成流量进行比较。估算方法倾向于低估人力资本投资流量,这种低估在前期误差较小,在近期误差较大,且有上升趋势。但就纳入估算的内容和时期来看,较中国已有的成本法估算有较大的扩展,而且其估计有一定的可靠性,可以将此作为今后进一步估算的基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