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言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与发展,已成为当代社会所关注的重大课题。世界人口的迅猛增长,给资源与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在许多地区,人口—经济—环境系统实际上已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或者出现了恶性循环,“民以食为天”,人类的生存需要食物的供给,  相似文献   

2.
土地承载力与中国人口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早在1935年,著名人口学家胡焕庸先生根据对1933年全国各省、县人口数的分析,提出了爱辉——腾冲线,用以描述中国人口分布的东西格局。当时,该线以东部分面积占全国的36%,而人口则占全国的96%;该线以西(包含今蒙古人民共和国)部分面积占全国的64%,人口仅4%(见表1)。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中国人口的东西分布有什么变化呢?由表1我们看到,在近60年的历  相似文献   

3.
土地承载力与我国人口的合理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一般的理解,土地人口承载力是指土地对人口的负荷能力,但这种理解是不全面的,它没有体现出以生产力发展水平为背景的综合概念。土地承载力以农业生产力为基础,是相对人口压力而言,与人口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的矛盾。土地人口承载力涉及当  相似文献   

4.
系统观下的土地承载力与人口容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言近年,关于土地承载力与人口容量的问题已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广泛地讨论和研究.从不同学者讨论和研究的内容看,大都从系统论观点全面论述土地承载力与人口容量这两个概念的区别。虽然有部分学者认为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  相似文献   

5.
基于人口与资源环境关系紧张的现实,特别是进入21世纪,我国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追求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围绕人口承载力的研究成果不断出现。本文通过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福建省人口、资源、环境所决定的人口承载力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福建省提升人口承载力、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1985年9月,我们曾就高明县的人口生态和人口经济问题,进行过短期的调查考察。我们发现,面积不足一千平方公里的高明县,生态系统多种多样。山地、丘陵、平原之间,生产发展比较平衡,人均收入差距不大,1984年均在500元以上,虽然水平不高,但都温饱有余,主要是靠农业收入。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境内仍然山青水秀。虽然仍有大量荒山还没绿化和经营,但植被生长仍属良好。没有出现梅县地区、部分粤北山  相似文献   

7.
一、现状——低水平的高负荷1987年,我国平均人口密度已达每平方公里111人。按1980年187个国家和地区的统计资料,我国的平均人口密度列居第58位,属中偏高的水平。但是,平均人口密度高于我国的国家和地区基本上都是散布于世界各洲的小块人口甯集区,而我国的东南半壁则是世界上其它地区所难以比拟的一整块大面积的高密集人口分布区。同时,我国西北半壁的人口密度也不低于世界上可比环境的发达国家。例如,我国的青藏区(高寒)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人,  相似文献   

8.
人口承载力预警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考察我国各个地区人口区域分布的合理性,我们改变了仅用人口密度来衡量人口分布的通常做法,通过引用适度人口指标考察了我国各省市经济人口承载容量和资源环境人口承载容量。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我国各省市人口承载力预警系统,为决策者制定人口发展战略提供了较好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省总人口数为459 662 39人,规模巨大,而且16个州市的总人口区域分布极不平衡。昆明市是人口高度聚集的区域,总人口643.2万人,迪庆藏族自治州40.0万人,昆明总人口比迪庆藏族自治州16倍还多。本文以整个云南省的粮食产量、国内生产总值(GDP)来代表影响人口地理区域分布最大的两个因子:即种植业产量产值以及人均收入水平,并用云南省粮食的产量和人均GDP两个指标分别计算出云南各县(市、区)的抚养能力,也就是用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力来代表区域的自然人口容量、用GDP的人口容量代表经济人口容量。然后评价了云南省129个县(市、区)的人口承载情况,目的在于优化云南省人口区域分布结构,以实现云南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人口亏损问题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炜 《南方人口》2001,16(4):52-58
伴随着婚姻家庭领域出现的一系列不健康趋势 ,从 1992年开始 ,俄罗斯总人口数量逐年下降。俄罗斯家庭人口领域不良状况的出现 ,除文化方面的原因外 ,与国家经济状况的日下和不考虑家庭利益而实施的社会经济改革有直接关系。俄罗斯急待出台一套行之有效的家庭人口政策。本文介绍了俄罗斯目前的家庭人口状况 ,对人口亏损出现的原因做出分析 ,并提出改善方向  相似文献   

11.
<正> 人口城市化问题是一个涉及到社会、经济各方面的综合性问题,而更重要的是一个经济问题。经济发展水平是人口城市化的前提和基础。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人口城市化进程必须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二者要协调、稳妥地发展。城市是一个社会经济统一体,它是以一定的空间和自然环境为依托,高度集中了生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人口约十亿,其中百分之八十几在农村。据一九七八年底的统计,农业人口达八亿二千多万。解放后,从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七八年,人口总数增长百分之七十六点九,平均每年增加一千四百三十五万人,自然增加的人口百分之八十还是在农村。据调查统计,农村的多胎率要比城市高出百分之二十。一九七一年以后,有部分省市相继实行计划生育,但全国农村的出生率比城市的还要高百分之四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定性、定量分析各种食物生产现状、预测未来产出总量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生活标准人均所需食物消费量,模拟测算出不同方案下黄河三角洲人口承载力。  相似文献   

14.
文盲,通常是指15岁及15岁以上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文盲是一个历史范畴,它的内含与外延都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文盲作为劳动力,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社会,其价值较高。本文利用甘肃省白银市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和有关统计资料,在分析文盲人口状况和成因的基础上,指出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几条措施。  相似文献   

15.
我国人口与经济—资源承载力关系区域模式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一、问题的提出在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环境条件下,一国一地区的人口承载能力客观上是有一定的合理限度或适度范围的。目前,国内关于人口承载量或承载力的研究正在从定性与定量的结合上逐步引向深化。这方面最值得重视的是国家农业区划委员会委托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承担完成的《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与人口承载量研究》。该项研究认为,从现状近期和中期人口需求与当地资源及粮食生产能力的关系看,全国可分为三类地区:即富余地区、临界地区和超载地区。然而,仅从资源角度研究人口承载力及其与人口的关系不免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因为,资源承载力相对富余的地区其经济承载力未必富余,而资源承载力相对不足地区经济承载力却有可能是相对富余的。事实上,仅从经济或资源角度出发研究问题都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综合考  相似文献   

16.
人口计生网站建设管理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计生网站是政府网站群的重要组成部份。一般来说,人口计生网站是指由人口计生部门主办,综合运用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办公自动化技术等现代手段,集成构建起来的一个向其他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和公众提供人口统计数据、计划生育政策、在线办事、互动交流等信息和服务的网络平台。  相似文献   

17.
人口与经济的内容极为丰富,人口与经济发展的比较方法颇多,本文仅就总人口与工农业总产值的比较方法作些初浅探讨。 一、人口与经济发展比较方法的必要性 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两种生产的原理,人类自身生产和物质资料的生产,存在着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比例关系。这种比例关系要求人的生产与物的生产,在发展速度、发  相似文献   

18.
人口出生性别比又称活产婴儿性别比,通常指的是活产男婴数与活产女婴数之比。一般认为:人口出生性别比属于人口的自然属性,在大数法则下具有一定的统计规律性,表现出相对稳定的特点。因此,多年来在人口学界对出生性别比的研究较少。近年来,尤其是通过  相似文献   

19.
童效前  尉威 《人口研究》2002,26(2):76-78
1 问题的提出表 1  1995~ 1998年宝鸡市出生人口性别比变化情况年 度 1995 19961997 1998  出生总性别比 118.911912 0 130其中 :一孩性别比 10 2 10 19910 1 二孩性别比 195 187 2 132 33  资料来源 :计划生育报表表 2  1995~ 1998年全市分县区出生性别比 (四年平均值 )县 区 总出生 (人 )男女 平均性别比金台区渭滨区宝鸡县凤翔县岐山县扶风县眉 县陇 县千阳县凤 县麟 游太 白5 39667412 2 74714 3951330 2134 70786080 4837492 6162 2 1812 0 5495 56170187451192 010 82 910 0 2 164 676319332 12 3662 0 4410 9410 8 …  相似文献   

20.
一、别具特色的城市钟摆式人口流动 变更空间地理位置的人口流动是人类的一个重要社会现象。除了改换住所的永久性的人口移居外,经常地大量地是返回原地的人口流动。如月球探险、太空遨游、极地考察、出国访问、外地旅游、出差办事、探亲访友、上班工作、到校学习、集市贸易、市场采购、户外活动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