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概念整合理论与翻译认知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概念整合理论为研究语言运用背后的认知活动搭建了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翻译是一种特殊的语言使用活动,即语际交际活动,必然也与人的认知分不开。文章试图用认知语言学中Fauconnier的概念整合理论来分析翻译中译者的思维认知活动,即译者转换意义时的心理运作过程。  相似文献   

2.
隐喻是极普遍的语言现象,与人类认知、思维关系密切。本文阐释了概念隐喻理论的基本原理,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其在英语教学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分别回顾了Lakoff和Johnson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以及由Fauconnnier和Turner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的主要观点。通过对比,总结出这两种理论具有相似认知过程的联系和对隐喻现象的有区别的理解,由此得出两者在解释隐喻现象时是互补的结论。最后指出了这两个理论存在的缺陷,为发展和完善概念隐喻理论与概念整合理论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揭示了隐喻的本质: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这给隐喻的翻译提供了全新的视角,隐喻的翻译也应以认知为取向。依据概念隐喻理论,在明确隐喻翻译实质的基础上,指出隐喻翻译中应把握两大关键问题即转换喻体意象和保留隐喻特征,并提出了有效的翻译策略,以使译文准确传递原文信息,使译文读者与原文读者的认知反应一致。  相似文献   

5.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修辞手段,还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重要的认知工具。本文阐释了概念隐喻理论的基本原理,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其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6.
歇后语是汉语中较常见也很独特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在日常生活对话和文学作品中,这种表达方式屡见不鲜。概念整合理论是近些年才兴起的认知语言学理论,此文试图通过概念整合理论来分析歇后语的表达。运用概念整合理论,歇后语的文字这一输入空间和人类认知常识的认知空间相结合和相互作用能更好的被人们所认知。而且这种分析可以清楚地再现人类的认知机构是如何理解语言现象的,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人类对语言理解的认知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7.
8.
概念隐喻翻译的文化适应性探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作为认知的一种方式,其概念系统蕴藏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概念隐喻翻译的核心是恰当处理好原文和译文的文化意象转接问题。文化适应性是文化翻译的一个重要概念,文章从隐喻的理解实质和隐喻模式对翻译思维的启发谈起,从文化与认知的层面对概念隐喻翻译的文化适应性问题提出了三个原则:(1)把隐喻翻译看作是一个双重认知过程,传达准确的文化意义;(2)在译语中找到概念和形式的统一,考虑译文读者的接受程度,促进文化融合;(3)保持隐喻特征,达到适境的审美判断。  相似文献   

9.
翻译是一种涉及语际信息转换的过程。在该过程中,为保证信息的对等传译而进行概念迁移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汉英翻译中,因为母语译者必然受到汉语的思维特点和概念体系的制约和影响,单纯从语言形式和意义层面关注语言迁移不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关联理论可以"最大限度"地将语言层面的负迁移转化为概念层面的正迁移,确保信息的对等翻译。  相似文献   

10.
概念隐喻,以认知理论为基础,讨论了Were-条件下虚拟语气句时间距离的认知解读,分别从真实距离、情态距离和人际距离角度探讨了虚拟语气的认知解释,从句子情感、句子细微意义以及知识重构等方面做了具体分析,这种虚拟语气体现人类在认知世界过程中的成就,对更好地理解这一语法现象有着重大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1.
概念合成理论对翻译过程的多维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念合成理论是由Gilles Fauconnier在心理空间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的。该理论模式包括四个空间:两个输入空间、一个类属空间和一个合成空间。这四个空间形成一个概念网络。翻译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多维、认知过程。本文应用概念合成理论对翻译过程、翻译方法以及翻译过程中各要素间的关系做动态分析和多维解读。  相似文献   

12.
概念整合模式下没有直译和意译之分。不论是直译还是意译都是概念整合过程中主观取舍的结果,他们之间的界线是不确定的,因此,没有必要人为地将它们割裂开来,以致使其成为永恒的矛盾。  相似文献   

13.
隐喻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 ,是新的语言意义产生的根源。Fauconnier提出的概念合成理论 ,将心理空间的建立、映射与合成机制作为研究的核心问题 ,弥补了Lakoff概念隐喻理论的不足。当前有关概念合成模式的四个观点是张力论、冲突论、变异论和语义变则论。语言的隐喻化可通过组构、选择、推理、延伸等手段来实现 ,以填补词汇空缺 ,增加表达的精确度和形象性  相似文献   

14.
概念合成理论是由Fauconnier提出的心理空间理论(Mental Spaces Theory)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而来。该理论主要用于研究语言运用背后的认知活动,成为解释语言现象过程中重要的理论原则。研究该理论的发展过程和研究成果,介绍该理论的理论解释特征和语言解释力。  相似文献   

15.
语义识解是涉及知觉、记忆、推理等一系列心理活动在内的认知行为。在这一系列心理活动中,话语交际者需要运用语言基本知识及由生活体验而来的各种概念框架对相关内容的语义进行动态地分析识解。概念整合理论作为认知语言学的代表性理论,对词语和句子的意义识解有着重要作用:①概念整合理论反映了概念和心智活动之间的关系;②两个或多个心智空间的信息映射是激活词汇语境意义的预设条件;⑧概念整合的认知机制能够合理解释隐喻、习语等语言现象的形成,为隐含义的理解提供理论依据。基于概念整合在语义识解过程中的重要意义,二语习得者在整合模式的形成过程中首先需要注重联想能力的培养,以此扩展延伸词汇认识;其次要强调文化意识的培养,用文化与语言的关联性指导二语学习;再次,还需要构建全面的学科框架并积累百科常识,为语义理解提供认知库。  相似文献   

16.
现代汉语供用句由“(数量+供用对象)+V+(数量+供用物)”和“(数量+供用物)+供+(数量+供用对象)”概念空间整合,该句式具有“一定数量的物质供一定数量的人或物使用”浮现意义。供用句产生的关键在于能否建立输入空间,并选择性地将输入空间概念投射到整合空间,根据整合机制整合出该浮现意义。  相似文献   

17.
概念整合理论正在成为我国语言学界研究的热点。目前,众多的文章尚处于推介、解析、评价这一理论阶段。对如何运用它来推动交际话语的创新,此类文章还不多见。本文旨在探讨概念整合和与人的认知能力以及认知语境的关系,力图说明人的认知能力是概念整合的原动力;而认知语境又是在解释交际语境时的一把钥匙。概念整合、认知能力、认知语境各自独立又密不可分,在阐释话语中形成了互相连接的一条认知模式链。  相似文献   

18.
概念整合理论是阐述两个心智空间中的信息相互映射整合、从而得出新创意义的理论。针对概念整合理论在诗词领域的研究现状,本文提出概念整合理论对陆游的《钗头凤》一词主旨的表达具有独特的解释力的假说。文章运用概念整合网络、关系压缩、映射、构建认知模型等方法,为《钗头凤》一词的情感及主旨的领悟打开新的视窗,为该词的欣赏与翻译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以概念隐喻理论和认知翻译观为基础,研究美国总统George W.Bush 2003年3月17日至5月1日美国发动对伊战争前后发表的五篇重要演讲中的隐喻的翻译,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概念隐喻理论和认知翻译说对隐喻的翻译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政治演讲中结构隐喻的可译性高于本体隐喻(容器隐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