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历史上,云南回族经历了封建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三种社会发展形态。与此相适应,回族教育亦经历了经堂教育、“新式回民教育”和社会主义社会回族教育三个发展阶段。“新式回民教育”是近代云南回族通过对经堂教育(伊斯兰教宗教教育)进行改革而产生、发展起来的回族教育。这次回族教育史上的改革,从教育观念、教育内容和教育目的等方面突破了传统经堂教育模式,顺应时代要求确立了有利于回族发展的新的回族教育。对近现代云南“新式回民教育”这一典型进行研究和总结,无疑对发展云南的民族教育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近代北京回族报刊为实现民族振兴与发展,在"以教兴族"、"以民兴族"、"以国兴族"三个问题上做出了积极探索。其初始着力于翻译伊斯兰教经典,为教义传播和教理研究提供平台。后随时代发展大力提倡新式教育,倡兴近代实业,解决"救愚"和"救贫"问题。当中国遭受日帝侵略之际,回族报刊投身于抗战救国的动员中,将国家命运与民族命运紧密结合,实现了民族振兴意识的升华,从而为民族的发展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3.
文永林 《船山学刊》2011,(1):165-168
从古到今,中国一直重视历史和历史教育。以此,结合清末时期历史教育中近代历史教育产生、新式学堂兴起、“癸卯学制”与历史教科书编撰等内容逐一进行剖析。指出清末时期历史教育在继承与借鉴过程中补订、校正,促使历史教育教学标准逐步完善与合理,将给今天历史教育的发展与创新提供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4.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群的产生和形成是中国古老的知识界在经过巨大的震裂以后急骤转变的结果.洋务运动时期,中国知识分子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欧风美雨的冲击,一大批封建文人、学者官僚在洋务运动的浪潮中,挺身冲出封建营垒,接受洋务新式教育或直接投身于近代的工商业、近代的政治、军事和科技文化事业中,由此产生了新的知识分子群体,他们中有洋务派官僚、洋务派知识分子、洋务学堂培养的生员和早期的维新思想家等各类人物.本文旨在通过对洋务运动时期中国新式知识分子群体的产生及其社会环境和条件的研究,阐述近代新式知识分子群体在形成过程中的历史特征和地位,力求揭示近代历史转折关头新式知识分子群产生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5.
马红霞  张帆  陈悦 《江汉论坛》2004,(1):125-127
洋务运动的兴起导致中国近代新式学堂的诞生,新式学堂的诞生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传统教育模式,并促进了西方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但是,由于洋务派所创办的新式学堂在教育理念、教学目的等方面与当时西方国家的学校有本质差异,因此它是不可能真正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通过对近代教育的反思,无疑有助于我们对科学技术教育的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教育现代化是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现实转化,其核心是人的素质的现代化,它与科技现代化、经齐现代化等互为支撑而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目前,以教育现代化为基础来推动经济、科技发展的思路和模式已被各国认同并付诸实施。本文将回族教育现代化置于历史、经济、社会等宏观发展脉络中,通过呈现其近代现代化教育和当代教育实践,尝试性地解析其背后的多种因素,以期提供一个中国社会中回族教育现代化的成功案例,并为当代回族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教会大学与中国教育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正平 《文史哲》2007,(3):127-134
教会大学作为受到不平等条约保护、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出现的中外教育交流的载体,在中国大陆存在了70多年。而这一时期正是中国教育从传统向现代转换的重要时期。70多年间,教会大学为中国教育现代化培养了一批人才,促进了近代女子教育的发展。在传统封建教育衰败、瓦解直至被废除的历史过程中,教会大学所起的作用,总的来看,是加速而不是延缓了这个过程。对于近代新式教育的产生发展而言,教会大学以多种方式为推进这个过程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张艳 《兰州学刊》2010,(7):196-199
洋务运动时期,清廷为应对新式人才极度匮乏的状况,被迫调整教育政策,设立新式学堂,培养新式人才。从而迈出了中国传统教育走向近代的第一步。文章拟从政策角度探讨该时期新式学堂的发展状况,包括教习选择、学生招收、学生管理、学生的就业发展等。  相似文献   

9.
粤港澳相互毗邻、语言相通,三地的教育有着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保留着渊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血脉。在19世纪的教育发展进程中,呈现出源于广东的中国传统教育日渐式微,由澳门、香港传播至广东的新式教育日渐繁荣,并不断浸润、扩大其阵地的强劲发展态势。东方的传统教育和西方的新式教育两大世界教育源流在粤港澳的融合交流,使之呈现出多元性、适应性与融合性的特色。彼此间的教育发展与交流,对三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乃至中国的教育近代化进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甘宁青地区回族近代教育事业成长的历程中,回族社会上层人士曾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他们的大力提倡和支持下,甘宁青地区回族近代教育事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回族社会上层人士的率先垂范,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回族以宗教习惯不同而自处于近代教育之外的局面,有力地提高了本民族的文化素质,也为促进本地区民族团结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1.
浅析京师同文馆的办学模式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师同文馆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洋务派所创办的最早的新式学校,其办学模式及特点对中国新教育乃至外语教育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侯强 《云南社会科学》2007,2(1):108-112
近代中国法律教育是在中西法律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中发展起来的,经历了一个由传统向现代的历史转型。这种转型一方面体现了以西方法律教育模式为范本的政策创新和文化借鉴,培养了大批法律人才;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对新式法律教育人才培养认知上的扭曲与错位。  相似文献   

13.
袁野  韩芳 《兰州学刊》2010,(1):207-209
清末是中国近代农业教育兴起、发展的重要阶段。其时,农业教育师资主要由外聘农学教习、农科留学生、新式学堂毕业生、传统教育出身者四部分构成。对这一时期农业教育师资构成情况进行分析,有助于今人厘清中国近代农业教育由外源一内外并进一本土化的复杂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14.
近代中国教会女子教育与妇女解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慧 《北方论丛》2002,(6):71-74
近代伊始,西方教会势力在中国所兴办的女子教育,首开中国女子学校教育的先河.它倡导天赋人权和男女平等观念,培养了第一代新式知识女性和妇女运动骨干,推动了中国女界的觉醒和社会风气的转变,因而在妇女解放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鸭绿江流域地处偏僻,开发较晚,文化教育落后。该地区受晚清"新政",尤其是受奉天省近代教育的影响,开始走上教育近代化之路。但其近代教育水平远低于奉天省其它地区,呈现出新式学堂与旧私塾并存的特点,且新式教育在该区域内的发展也呈现不平衡性。新式教育的兴起使该区域社会面貌焕然一新,为后来教育的振兴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清朝末年乃中国千古变局之关键时期,兴办新式教育、培养新式人才实系政府的基本国策和新政枢纽所在.兴学育才效果如何,握有地方实权的督抚有无作为至关重要.清末著名总督岑春煊以教育为政治之先务,所到任处重教不遗余力,开创的新式教育具有层级多、类型全、开风气等特点.在高等、师范、留学、军事、法政、实业、农林、女子等教育方面均有贡献,并与近代中国一批名校的创办,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他在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定向培养、多方宽筹经费、重用新式教育专才等制度建设上,更是多有创举,不失为中国近代教育史,尤其是近代教育行政管理方面的杰出先驱者之一.  相似文献   

17.
清末新政期间,宁夏涌现出一批新式学堂,透过这一时期宁夏创办新式教育的背景和实际情况,可进一步探究宁夏近代教育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18.
曹金祥 《学术论坛》2007,30(12):158-161
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基于对洋务人才的迫切需求,萌发了派遣学生出洋学习的想法.美国政府为了加强对中国的文化影响和商业渗透积极响应.在容闳的促动下,经曾国藩等人奏请清政府批准,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官派留学计划付诸实施.尽管由于诸多历史原因,幼童留美计划中途夭折,但它的实施,培养了一批近代新式人才,对推动中国教育近代化转型,进而推动中国的早期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早期公司发展史论宫玉松鸦片战争后,海禁大开,欧风东渐。公司制度亦随同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由西往东移植于近代中国新式工商企业,从而开启了企业制度创新之路。但创新路程十分艰难,几经起落,凸现出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与不发展。一中国人自办公司始于19世...  相似文献   

20.
清末回族留日学生的进步活动和思想,既是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进步活动和思想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近代回族历史上的一个光辉篇章。清末甲午之役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为了寻求自强的途径,纷纷负笈东渡,留学日本。据日本学者实滕惠秀氏研究,至一九○六年,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已达八千名左右。在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影响下,不少青年学生积极组织团体,创办刊物,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成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运动的一支有生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