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浙江的现代化进程与发展模式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经济现代化是国家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前提和核心内容。以市场化为特征的资源配置方式的变革,是推动浙江经济近二十年来高速增长的最大动力。工业化和城市化是这一资源配置优化动态过程的两个主要表现。在现代化进程中形成的浙江经济发展模式,是浙东北地区与浙东南沿海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农村工业化进程中相互交融的结果;而“温州模式”是其典型代表,也是中国现阶段一个最富生命力和最有前途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城市化进程滞后于工业化进程,是当前浙江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改革政府机构、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理顺企业、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孙晓翔 《理论界》2010,(4):118-120
本文试图从原因和外在特征两方面阐释俄罗斯的现代化发展模式。现代化进程就其本质而言是一次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的生存方式向工业文明的生存方式的大转换。在世界的许多国家,现代化是在其它国家的外在压力逼迫下,被迫产生的。俄国正是一个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3.
文化选择是现代化的深层难题,也是理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条主线,它要回答的是文化建设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朝什么方向发展的问题。文化选择实质上是对现代化发展道路和模式的选择;先进文化引领现代化发展;坚持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正确把握文化选择与现代化之间的关系,对推进先进文化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世界性的现代化浪潮中,社会主义国家的现代化是令世人瞩目、也是我们最为关切的一个问题。天津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荣长海教授主编的《重铸辉煌——经济文化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模式研究》一书,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对这个问题作了有益的探索。这本书从以下几方面给我留下了较深印象: 1.概念明确,视野开阔。绪论从现代化这个概念切入,指出现代化是一个始于17世纪的具有全球性趋势的社会整体的变迁过程,这个过程以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社会化)为基本特征。在世界范围内,现代化是从发达国家开始实现,并逐步向不发达国家转移的历史过程。在不同的国家,由于历史条件、文化传统、社会制度的差别,会出现不同的现代化模式。绪论简要回顾了世界现代化进程三次大的推进浪潮中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所作出的明显反应,从中揭示了现代化道路多元化的趋势。这就很自然地把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模式的研究引入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广阔背景之中。 2.思路清晰,观点鲜明。这本书紧紧抓住经济文化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模式转换的现实,首先  相似文献   

5.
英国传统文化对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新颖  龙献忠 《江淮论坛》2004,1(5):141-144
任何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都会受到该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本文对文化、传统文化、文化传统的概念以及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关系进行了辨析,并以英国作为个案,分析了其传统文化的特点以及对其现代化进程的消极和积极影响,以供其它国家作为借鉴。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全球化浪潮的快速推进以及现代化进程的蓬勃发展,传统的现代化模式逐渐暴露出缺陷和弊病,并最终演变成一场危机和风险,以贝克为代表的风险社会理论家和以科恩为代表的生态现代化理论家分别站在各自的立场,提出了如何处理生态环境风险。在中国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我国应当如何解决环境和发展之间的矛盾,以促使我国经济、文化、生态与社会的协调发展进而实现现代化的顺利转型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7.
就世界历史发展进程而论,西方市民社会及其主体中产阶层既是民主政治产生的重要前提,也是法治文化产生的根基。然而西方语境中的市民社会理论将国家与社会作为一个分离的二元对立结构,强调个人自由与独立和社会的自治性等与当前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国模式并不匹配。在全球化与后发型现代化背景下,中国法治现代化道路的发展方向,必须立足于国情,走自主型道路;必须选择政府推导的制度先行、法治优先模式;必须选择由政府推导国家与社会的共同发育、良性互动和关系形塑,从而达到制度均衡的法治秩序的基本路径;必须以制度引导促进公民法治文化,夯实法治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8.
能否探索发现一条适合国情特点的城镇化道路,对于稳步推进城镇化,促进国家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城乡关系是城镇化发展模式的重要内容,集约、和谐、健康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总体要求.建议以城乡统筹为主线,建立完善多元驱动的城镇化动力机制和调节机制,以人为本开展劳动力转移和人口流动的政策设计,这样有助于有序推进城镇化进程以及促进国家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以反思中国后发式现代化实践而形成的科学发展观契合战略思维的整体性、目标性和创新性特征,成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的主导思维范式.战略思维与发展观异源同流,科学发展观表载战略思维,中国后发式现代化战略思维内蕴着重要的实践指向.  相似文献   

10.
吕伟俊  董宝训 《文史哲》2002,(4):161-166
山东区域现代化的进程是一个由浅入深 ,由低层次到高层次的演化过程 ,即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精神文化层面转变的过程。这个过程既体现了山东区域现代化自身的一些特点 ,也反映了外源型现代化国家或地区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些共同规律。在现代化的模式选择上 ,经历了从旧王朝体制下的探索资本主义发展趋向的自上而下的改革时期 ,到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政体的创立时期 ,再到抗日战争爆发后资本主义发展模式与以社会主义为方向的新民主主义发展模式的激烈竞争时期 ,最后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 ,最终得以确立了新民主主义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