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7(2):F0002-F0002,F0004
研究所介绍同济大学国际政治研究所成立于2003年,是一个依托同济大学传统优势学科,体现同济大学对外交流特色,致力于同济大学文、理、工交叉渗透的综合性国际问题研究机构。  相似文献   

2.
为了加快发展同济大学的人文社会科学 ,把同济大学建设成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一流的大学 ,学校最近批准成立同济大学国际政治研究所。同济大学国际政治研究所以研究国际政治理论为主要方向 ,同时关注冷战以来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的若干重大问题研究。研究所将结合同济大学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专业研究生、本科生的科研和教学工作 ,组织研究生和本科生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同济大学国际政治研究所将体现同济特色 ,努力寻找同济大学自身发展的内在潜力和优势。结合同济大学在上海城市发展战略研究中的地位 ,将上海的国际大都市建设与…  相似文献   

3.
为了深入探讨图们江开发合作问题,开阔视野,增进交流,1992年11月4日延边大学东北亚国际政治研究所邀请州政府付秘书长尹协力同志和校内有关部门的教师、学者及部分学生在延边大学校主楼会议室召开了“图们江开放开发座谈会”。会议由延边大学东北亚国际政治研究所所长金东和教授主持。会上州政府付秘书长尹协力同志首先介绍了图们江开发合作会议  相似文献   

4.
2009年11月13日-14日,由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中国世界经济学会联合主办的”世界经济与中国:危机后的全球经济金融格局”国际研讨会在北京港澳中心举行。辽宁大学校长程伟应邀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5.
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欧美强国发展势头衰减,一批新兴国家特别是体量庞大的中国开始从国际体系的边缘逐渐走向中心,国际秩序处于加速转型中.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中国外交,面临各种现实问题和矛盾,如走和平发展之路与维护国家利益的平衡问题、全球化与反全球化的矛盾、守成大国与崛起大国的博奕、制度参与与制度创设、韬光养晦与奋发有为、大国责任与量力而为等一系列发展问题和矛盾.这要求中国外交具备驾驭各种复杂现实问题和平衡解决矛盾的艺术.对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恰当定位的基础上,中国外交需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理念,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原则,妥善处理各类矛盾,给出解决现实问题和矛盾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6.
国际行为主体特别是大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是决定当今世界格局的两个最核心因素。“一超多强”仅仅是力量对比的现状,而不是世界格局的准确描述。国际行为主体特别是大国之间的相互关系才是决定世界格局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当今世界格局的准确概括应当是“一超多强,多边共生”。应当说在这种格局下,每个“边”的国际战略都会影响国际秩序的构建。但真正能对国际秩序构建产生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少数的大国。当今世界,美国无疑是对构建国际秩序影响最大的国家。为了建立良好的国际秩序,中国提出了建设和谐世界的主张。  相似文献   

7.
同济大学传播与艺术学院在同济大学建设综合型、研究型、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目标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院依托同济大学这所国际百年名校的区位优势和学科优势,紧密追随当代国际市场前沿,牢牢把握“艺术”与“传播”日益融合的大趋势,在全国同类高校中率先打通这两大学科门类的  相似文献   

8.
由同济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和日本日中关系学会共同主办,日本国际交流基金协办的“亚太地区与中日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1年9月22日~23日在同济大学举行,日本前驻华大使、日本日中关系学会会长、同济大学名誉教授中江要介先生率日本学者访问团一行专  相似文献   

9.
论国际关系中的均势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文balance of power一词,中文通常译作“均势”,或者译作“力量平衡”、“势力均衡”、“实力均衡”、“权力平衡”等。均势是国际关系理论即国际政治学的一个重要范畴。中世纪晚期以来,西方许多哲学家、历史学家、国际法学家和国际政治学家,都曾对均势有所论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欧美学者和政治家研究均势的论著,更是多得不可胜计。我国学者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研究国际关系中的均势问题,目前基本上还局限在历  相似文献   

10.
在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中,欧盟与美国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存在政策分歧。欧美矛盾的根源在于它们之间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冲突。由于一些新的形势和因素的出现,欧盟与美国的气候政策也会随之作出调整,这可能导致双方矛盾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发展中国家应当对欧美矛盾的本质及其发展趋势有着清醒的认识,以免被它们的"绿色面纱"所蒙蔽。此外,还应当充分利用欧美矛盾,灵活运用外交策略,积极引导国际舆论,加大对未来国际气候制度的影响和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