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世纪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讨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华 《兰州学刊》2001,(4):24-25
近几十年来 ,对于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 ,著述颇丰 ,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了长足的进展。然而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 ,世纪伊始 ,我国农村地区仍然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 ,不论是对社会结构的调整还是城乡差距的缩小都有着严重的阻碍作用 ,因此 ,新时期再次研究这个问题就显得极为迫切和重要了 ,本文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两个视角探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性 ,同时也指出制约其合理流动的限制因子不容忽视 ,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一、现状自从我国实行经济改革以来 ,农村劳动力突破了传统体制的束缚 ,从农业转移…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农业过剩劳动力转移与农民收入增长结构变化》为2002年度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研究成果,于2005年获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优秀成果奖二等奖。课题组以严谨、求实的态度,通过大量翔实而权威的资料,从农业过剩劳动力与二元经济结构、河北省农民收入的增长与变迁过程、农业过剩劳动力转移与农民收入增长、实现农民收入增长的对策四个方面,深入研究了农业过剩劳动力转移与农民收入增长的问题。该成果研究体系结构合理、论述精辟,同国内多数以定性分析为主的研究相比,运用相关经济学理论和经济统计方法进行了大量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重点不在于转移模式的设计、转移道路的选择,而是运用发展经济学原理和分析方法,以实证分析为主,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特别是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关系,即收人效应分析。一、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经济学定义与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阶段性特征(-)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经济学定义目前流行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定义有以下几种:一种观点认为,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指超过农业生产需求量的劳动力的转移。其实,劳动力需求量是一定社会经济…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区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区域差异研究□陶水莲农业劳动力出现剩余现象是社会经济(尤其是农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应与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及其水平相适应。我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平衡,存在明显的差异,因...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发展史证明,经济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劳动力供求量平衡和就业结构协调的过程。在劳动力充分供给条件下的中国,均衡则特殊地表现为农业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并有效地配置于现代化部门。劳动力就业结构转换和劳动力供求总量平衡问题反映了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成功与否。   我国农村拥有 9亿多人口, 4亿多劳动力,其中农业剩余劳动力达 30%以上,即有 1亿多农业剩余劳动力。因此,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模式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方式选择   农业劳动力转移按其经营的产业种类可以…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进程中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社会学解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学家认为 ,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聚集的过程。按照西方发展经济学家的观点 ,城市化就是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过程。他们在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问题时得出一种解释 ,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主要是解决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问题。在这一方案下 ,现代化与城市化是同一过程。然而 ,当今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是一个不同文化、不同社会制度的急进化过程。因此 ,在城市化进程中 ,农业劳动力转移不仅仅是一个经济现象 ,有必要针对“理性选择”等问题对其进行社会学意义上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结构随着同民经济的发展处于变革过程中,并影响劳动力的转移。研究经济结构变来对劳动力转移的影响,这在劳动力供求矛盾突出的我同,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农业就业结构转换严重滞后于产值结构转换经济结构包括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两个方面。产值结构指农业产值与非农产业产值在社会总产值中的份额。就业结构指农业劳动力与非农产业劳动力在社会总劳动中的份额。经济结构变革的核心是农业产值份额下降,非农产业产值份额提高,即产值结构转换和农业劳动力份额下降,而非农产业劳动力份额提高。我国经济…  相似文献   

8.
二元结构和我国投资结构的非农业化安合祥配第一克拉克定理指出,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劳动力会由农业向工业,然后又向第三次产业顺次转移。结构经济学的前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蒙·库兹涅茨的研究,证明了劳动力转移过程与各产业创造的国民收入转移过程...  相似文献   

9.
要实现农业的良性循环,必须依照生态经济学的原理来指导农业生产,建立合理的农业生态经济结构,以使农业生产既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又同时取得较好的生态效益。本文试图对建立合理的农业生态经济结构问题进行探讨。一所谓农业生态经济结构,实质上就是由农业经济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复合而成的农业经济生态系统(或称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下同)的结构的简称。因此,研究建立合理的农业生态经济结构问题,不仅对指导农业生产有重要意义,它本身也是农业生态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①  相似文献   

10.
一、农村发展动力原理 动力,作为事物运动和发展的基本作用力是普遍存在的。农村发展动力,包括了经济学和社会学的意义。它主要指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各种内在的、本质的力量,包括人们对其生理需要和心里需要的满足程度的追求,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以及农村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等等。  相似文献   

11.
土地流转的动力机制及模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过改革开放后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结构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制度优势逐渐释放完毕,农业生产的规模经济、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成为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四大动力,在土地流转的实践中形成了集体组织主导型、民间自发型以及资本主导型三种土地流转模式,从理论高度认识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动力机制,从实践层面大力推动土地经营权流转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农业生产制度的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农业是当前我国经济最薄弱的环节,“三农”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瓶颈。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城镇化、工业化步伐,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城乡共同富裕,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大思路。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三农"问题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因而成为我国当前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从改变二元经济结构入手,从优化产业结构、调整生产关系、强化工业援助、加强科技教育、转换经营模式、加大开放力度、促进劳动力转移、转变政府职能等方面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大,就业和转移十分困难,是我国就业中的头等大事。它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总结我国40年来的历史经验,我国域镇失业人口的劳动就业和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就业与转移,应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实行统一计划管理。并从农业剩余劳动力就业与转移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就业与转移的方向选择原则,就业与转移的调控管理,农业剩余劳动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经济社会学研究的最新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现代西方经济学研究领域中,出现了这样一种趋势,即经济学的“社会学化”趋势,具体地说,就是表现为把社会学的视角引入经济学,重视社会体系、经济结构、社会制度、人际关系、文化与意识形态等社会因素与经济的相互作用,而经济社会学正是在其推动之下出现了.那么近年来中西方经济社会学研究的状况如何?我国目前的探索是否能跟上世界学术潮流?本文正是从这里入手进行阐述的,在考察中我们得出了结论,并对我国经济社会学研究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前瞻.  相似文献   

16.
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否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农业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并导致从根本上难以解决农民收入的增加问题.因此,有必要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研究和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具体形势,探究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劳动力转化和农村城镇化之间的关系问题.在实证研究邯郸区县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础上,获取不同的转移类型,为进一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提供对策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变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业劳动力的转移方式问题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农业劳动力转移方式问题,既是一个经济问题,同时又是一个人口地域上的迁移问题。在当前农业有愈来愈多的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的情况下,如何迁?怎样移?通过调查发现,临时性迁移是目前农村人口中较为流行的一种迁移形式,它较适合当前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从经济学、经济社会学等科学角度看,1981~2005年这一阶段的经济发展是否有利于社会和谐是经济政策决策的科学性、经济行为与价值观的一致性、雇佣一劳资关系下劳动力属性以及社会问题成本这四种变量的函数.这些变量同时又是政府功能定位、行为特征和运行效益的函数.实证分析与对比分析的结果表明,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之间没有简单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一、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一般概说农业剩余劳动力主要是指种植业劳动力由于人口的过快增长,耕地面积的逐渐减少,特别是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带来的劳力过剩和闲置。真正意义上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特指农业剩余劳动力向种植业以外的一、二、三产业的流动和再就业。它既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分工及专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是一个国家迈向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和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是所有发展中国家由二元的落后经济迈向城乡一体化的现代经济的必由之路和重要动力。从世界各国的经验和我国的实践综合考察,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战…  相似文献   

20.
胡景北 《学术界》2012,(9):5-15,263,269
中国经济与发达国家的区别在于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规模大、农业劳动力转移与中国经济增长、通货膨胀的短期波动有关联.中国经济的这些特点尚未体现在以发达国家为背景的宏观经济学中.以中国为背景的宏观经济学的中心概念将是农业劳动力转移率,该指标等同于农业劳动力比重下降的瞬时速度;中国背景的宏观经济学的中心问题是均衡瞬时速度及其实现机制.这样的宏观经济学同时是对人类从农业经济向现代经济转变过程的经济学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