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北方地区发现的东周时期腰带饰是"胡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作为带扣的动物纹饰牌和联珠形带饰、S形带饰的发展演变大致分为三期五段,反映出其自东向西由内蒙古东部传播至内蒙古西部和宁夏等地的过程。S形带饰主要见于男性墓葬中,联珠形带饰则主要见于女性墓葬,并由实用趋向象征意义。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东周时期中国北方腰带饰的传播也反映了中国北方对欧亚草原的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2.
1981年10月,内蒙古达茂联合旗西河子公社前河大队社员何凤生,在修整场面挖土时,距地表50公分深处,挖出金器五件,计金龙饰一件,金牛头鹿角饰二件,金马头鹿角饰二件,总重量为531克。出土时金龙缠着这四件头饰,卷裹成一团,正好托在一张锹板上被挖了出来。 1、金龙形体瘦长,一个身体、首尾均作龙头,屈曲伸展128厘米。龙头是用金片卷包镶嵌成的,眼珠、双眉、鼻孔或耳朵,点缀匀称,细巧精致;鼻羽两侧弧卷的龙须和倒向背部的龙角,刚劲有力,如疾驰飞腾时贴在鳃膀和后项上的姿式。龙身是用金丝编缀成的,环环相套,似细鳞片片相叠,盘曲自如。龙身上还有七件附加装饰,盾二、戟二、钺、梳二。因躯体可以自由缭绕,两个龙头也就可以对合在一起,一个龙嘴中衔环,另一个衔勾(金勾已失),勾环挂连,便是二龙戏珠。  相似文献   

3.
萨满教的宇宙观对一部分考古遗存现象解读具有重要的意义.女真墓葬出土的腰带镂孔牌饰、契丹墓葬出土的金帽、红山文化的筒形器、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青铜神树以及悬棺葬等考古发现都可以用萨满教宇宙观得到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博物馆10月12日举办大窑文化遗址发现20周年纪念活动。 为“大窑文化遗址”的发现和研究工作做出重大贡献的汪宇平先生对此作了回顾与展望。 大窑文化遗址的发现,把我区古人类活动的历史提前到了距今70多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首次发现的旧石器时代的早期的石器制造场,填补了我国考古学上的一项空白,对研究  相似文献   

5.
根据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1988-2012年的统计资料,计算耕地资源变动情况,准格尔旗耕地总面积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1988年到2000年耕地面积呈增长趋势,年增加耕地面积为361.08hm2,2000年至2012年期间,准格尔旗耕地面积呈逐年减少趋势,年平均减少312.92hm2,人均耕地面积呈减少趋势,年均减少19.05 hm2/人。利用主成分方法,分析影响准格尔旗耕地变化的驱动因子,将其概括为人口经济、产业和农业科技因子,取三个因子变量的方差贡献率为权重,计算得到耕地利用变化的综合得分为:F=0.7311*F1+0.1784*F2+0.0905*F3。将耕地面积标准化处理,作为因变量(Y),三大驱动力因子作为自变量,得到的回归方程为:Y=0.71F1+0.629F2+0.38F3+0.285。  相似文献   

6.
主席副主席陈望道(以姓氏笔划为序)平海浦李亚农李培南孟宪承周谷城金仲华曹漫之胡少喘〔有*者为常务副卞席〕陈其五*彭康秘害长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  相似文献   

7.
椅饫饰饕ΩI?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0中国编辑Chinese Editors Journal79-81K825.42F098;331;F;I;F098_331;姚福申;77-79为出版科研作出贡献的开拓者——深切怀念边春光同志方厚枢;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0中国编辑Chinese Editors Journal82-84K825.42F098;331;F;I;F098_331;方厚枢;80-82新版《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答疑段明莲;王友富;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教授2005年3月,《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相似文献   

8.
出土了青铜面饰的西周早期燕侯墓位于北京房山琉璃河西周燕国墓地,墓号为1193号,该墓随葬的青铜面饰有4件人面饰与5件兽面饰,该墓还出土了青铜重器克罍、克盉,其上面都发现了重要的铭文。这些青铜面饰曾被认为是用做盾饰,该说法至今仍有一定的影响。本文通过对该墓地出土的同类青铜面饰的考察,并结合边疆民族学调查资料来论证该西周早期燕侯墓所出土青铜面饰实际是用做面具的,应是墓主生前主持祭祀礼仪所使用。周初最高统治集团的迷信程度十分严重,甚至直到春秋时期,祭祀仍为国家的重要规制。西周早期燕侯墓随葬的青铜面具既是艺术珍品,也是神权之象征。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包括新疆巴里坤东黑沟遗址在内的欧亚草原地区发现的钩喙有角蹄足动物母题牌饰,认为在草原游牧文化中,这一题材常见且有重要地位,至少战国时代已出现于我国北方草原地带,汉代大为流行,这种题材的牌饰部分出自中原工匠之手,亦为汉代上层贵族所喜爱.此母题中的虚幻动物宜用"有角神兽"命名.  相似文献   

10.
西周蟠龙罍     
一九七三年春,在辽宁西部山区喀左北洞村孤山,先后发现了两坑窖藏的商周青铜器,这件蟠龙罍是第二号坑出土的。蟠龙罍通高44.5、口径15.3、底径16.5厘米、重8.2公斤。全器高耸,体形轻巧为平口、圆肩、高圈足。通体饰以繁缛的花纹,上腹饰以两两相对的卷体怪兽纹,突目利爪、尖齿,下腹饰兽面纹,近底及圈足饰夔纹皆以雷纹衬地。耳鼻作牛首状、耳衔圆环。覆盆式盖,盖饰立体昂首蟠龙,前足蹲踞盖面,周沿以长尾夔纹盘绕。造型端庄,雕铸精细,是一件罕见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发现汉代古城墙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郊区榆林镇境内一段保存极为完整的汉代夯筑城墙,最近经内蒙古文物考古工作者挖掘清理出土。同时发掘出土的还有带有铭文的空心砖,以及铜钱、盔甲片、陶钵、陶壶等珍贵文物30余件。内蒙古发现汉代古城墙...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专刊》1994年第1期发表杨鲁安先生《内蒙古新出西域钱探微》,研究刊布了一枚1987年发现于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北11公里处后单于都护府故址的古代钱币。钱为青铜质,呈漆黑色。钱径2.65、穿径0.55、厚0.22厘米,重6.8克。正面镌汉文"日月光金"①四字,楷书,右旋读;背面携少数民族古文字,漫漶不清。此钱与《中国历代货币大系》第3卷所收2280、2281号钱拓的铭文相同,只是钱径、重量微有差异。刊布者采用货币史专家彭信威先生之说,均称其为"吐蕃钱",甚至考订其为吐蕃进献唐朝之贡品。1979-198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  相似文献   

13.
“成周邦父”壶盖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2年11月间,千阳县崔家头公社社员挖土时,发现一铜壶盖,内有一铜斧(见封三图片)。据出土情况,我们认为这两件器物是出自墓葬中。此墓早年被盗,只剩两件残器,从器物的形制和纹饰看,属西周中期后段。 铜壶盖高十五厘米,口径十四厘米,盖冠作圈状,盖顶中心饰圆涡纹,圆涡纹外一周饰重环纹,盖冠外一周饰鳞纹,盖口沿上部饰窃曲纹,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长城     
被称为中古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中国万里长城,今天已被列入中国国家保护的重点文物,并列入了世界人类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项目.内蒙古长城在修建历史和规模上都可以称得上是全国之首.就长度来说,我国各时代的长城总计十万里,内蒙古就占三万多里,约占十六个有长城的省市自治区的三分之一;就修建历史来说,除早期的长城外,秦、汉、辽、金、明各代长城的遗址都有保存,各时代不同结构的长城也都有遗物可寻.总之,长城是中华各  相似文献   

15.
不久前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的“内蒙古辽金考古队” ,对位于内蒙古巴林左旗的辽上京遗址进行了测绘和发掘 ,取得一系列新成果。考古专家运用先进的仪器对辽上京遗址进行全面勘测 ,完成“辽上京遗址等高线画”。同时考古人员在辽上京城南北大街的路面堆积厚达十层 ,每层都有文物出土 :有人面塑像、骑马俑饰件和各种建筑构件 ,有唐、宋、辽、金时期的货币 ,还有围棋子、扑满 (储钱罐 )、纺轮、梳子、镰刀等许多生产、生活用品。经考古发现 ,这条大街宽约 9— 10米 ,用“三合土”修筑 ,十分坚硬。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我国北方商周墓葬出土的11件"弓形饰"或"月牙形饰",做了初步的考察,认为它们是用作"胸饰"或"项饰"的,均是某种身份的标识物。  相似文献   

17.
一千多年前 ,契丹民族崛起于内蒙古东部草原 ,于 916年建立了雄踞北方二百余载的辽王朝 ,遗留至今的辽代文化遗产的光辉依然璀璨夺目 ,动人心魄。为了让更多的人们能目睹辽代文物的风采 ,了解内蒙古大草原的辉煌历史 ,经中国历史博物馆与内蒙古文化厅协商 ,将于 2 0 0 2年 6月至 9月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举办《辽代文物精华展 (暂定名 )》。这次辽代文物展览 ,调集了内蒙古自治区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博物馆以及赤峰、通辽、呼和浩特地区的 2 0 0余件辽代文物 ,是内蒙古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辽代文物精品“大聚会” ,也是内蒙古辽代文物首次在中国历…  相似文献   

18.
本译文是以海涅什本为底本,并参考了以下三种版本:《诸籍会要宝金史纲》,收藏在内蒙古社科院图书馆蒙文部,收藏号:0043.《罕统宝鉴》,本版最早从鄂尔多斯发现.《蒙古源流》,本是蒙古国学者查·那顺巴拉珠于1961年为出版准备的四种《蒙古源流》手抄本的核校本,收藏在蒙古国社科院图书馆.本译文的段落是根据版本取用的,即从第1段到89段是取自海涅什本,第90段是取自《诸籍会要宝金史纲》.  相似文献   

19.
由王叔磐、旭江主编的《北方民族文化遗产研究》一书,新近由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继“北方民族文学艺术与中华文化”课题组与内蒙古社会科学杂志社合作,于1989年出版《北方民族文学与中化文化》之后的又一部成果.本书共收入19篇研究论文,涉及我国先秦及南北朝、辽、金、元、清代北方民族文化和文学艺术方面的内容.这些文章主题一致,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考古是中国考古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内蒙古的文物考古除却其在研究人类及人类社会发展历程及其规律上的创史、补史和证史的重要作用之外,亦是研究我国北方以及全国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依据。已发现的许多史前时期的考古学文化,构成了中国考古学文化谱系中的重要组成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