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往对茅盾小说的评论,存在着一种先在的理念:即作为左翼作家的茅盾,其创作必然只强调政治性、阶级性,对"人"的透视,不会有人性、人道视角,从而影响其创作对人的丰富复杂性的表现.这种简单地只局限于一种模式,缺乏对文本认真细读情况下所作出的评价,显然是有失偏颇的.事实上,从茅盾的创作思想和理论、茅盾创作对"人性复杂性"的审视、对人性本真探求的意义和价值三个层面展开分析,不难挖掘茅盾创作对人性本真探求的内涵,从而对茅盾创作成就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回眸历史:对茅盾创作模式的理性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位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声望卓著的作家,茅盾的文学创作及其为代表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曾在中国新文学史上产生过深刻影响,而数十年来对其评价产生严重倾斜,不利于文学历史经验的总结。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的评论中,争议最大的是对茅盾创作"模式"的评价,其中虽褒贬不一,但质疑之声不绝于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茅盾成就的估价,也影响了对现实主义文学的科学评价。返观现实,回眸历史,对茅盾创作"模式"作理性审视就非常必要。历史地看,茅盾作为中国现代作家中接受"欧洲正宗现实主义"的典型代表,从理论自觉性和创作实践自觉性两个层面把握现实主义,对中国现实主义创作模式的建构起到了别人无可替代的作用;而其创作模式中最遭非议的坚持用社会科学理论指导创作,也有着复杂情状,不可予以简单否定。对《子夜》等作品的评价,因受到特定时代语境的影响,总是摆不定,连茅盾本人也未能免俗,这是值得深入探究的。  相似文献   

3.
鲁迅与茅盾在走向左翼文学的过程中,文学取向明显不同:鲁迅的创作经历了由"很认真"到"油滑"的变化,"油滑"是鲁迅"左联"时期创作上的一大特点;茅盾的创作则经历了由"写实"向"理论"的转化,强调运用革命"理论"来分析现实,获得主题,是茅盾"左联"时期形成并支配了他此后创作的主导性思维。  相似文献   

4.
"五四"时期,由于契合文化思想重建的时代要求,尼采学说盛极一时.据不完全统计,陈独秀、蔡元培、胡适、傅斯年、田汉、茅盾、郁达夫、周作人、李石岑等人都曾是尼采的热情崇拜者、大力宣扬者和热心翻译者.在文学上,尼采学说的闪光,同样为现代中国作家带来了新的思想资源,新的创作灵感和激情,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创期留下了一批尼采印痕的文学作品.这是尼采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贡献.在诸多现代作家中,鲁迅、郭沫若虽然不是最早接触尼采哲学的人,但尼采对他们思想观念、文学创作的影响最为明显、最为典型.因此,比较两者对尼采接受、契合、疏离历程的异同,就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郁达夫、茅盾、巴金的小说创作为例,认为"五四"文化高潮过后,鲁迅式纯粹雅化的写作事实上已很难做到.写作者须顾及以青年为主的读者圈的阅读反应,化用读者关注的恋爱小说等叙述套式,但作者又不被套式所约束,于不经意问超越"俗"套,化俗为雅.郁达夫、茅盾、巴金的小说走的正是这条路子.这种创作方式,连同鲁迅的"纯粹雅化"、施蛰存的"脱俗求雅"和张爱玲的"以俗写雅"几种创作方式,已经构成中国新文艺创作可资借鉴的新传统.  相似文献   

6.
近年出版的一些《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作,在论及茅盾的文学创作时,有编著者认定茅盾创作于一九二七年九月至一九二八年六月的处女作、成名作《蚀》,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个三部曲,并给予历史的评价。比如黄修己主编的中央电大教本《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中国青年出版社一九八四年六月出版)认为:“他(茅盾)不仅开了‘幻灭’主题的先河,而且还是三部曲形式的首创者。”(见该书第二百二十二页)专门研究茅盾的叶子铭在他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专门从事历史小说创作的作家是没有的,但现代历史小说作为一个文学品种却在"五四"时期就出现了.1922年鲁迅的《补天》便是现代历史小说的一篇发轫之作.自此以后,一些著名的现代作家如郭沫若、郁达夫、王统照等也先后开始了历史小说的创作.到了三十年代,茅盾也秉笔创作历史小说,鲁迅则在这个时期又连续写下了五篇历史小说.除鲁迅、茅盾而外,郭沫若、巴金、郑振铎、严敦易、施蛰存、宋云彬等均有历史小  相似文献   

8.
1950年代,茅盾经历了曲折、漫长而痛楚的思想改造历程,遭际了尴尬的人生境遇。这表现在四个方面:一、作为文艺界的领导者,茅盾在工作中处于尴尬的境地;二、作为文学评论家,茅盾多次陷入"因文罹祸"的尴尬;三、作为文艺政策的解说者,茅盾往往言不由衷、自相矛盾;四、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作家,茅盾1950年代创作的多次尝试都半途而废。  相似文献   

9.
《天津社会科学》2014,(3):116-121,131
对中国现代文学大家茅盾的评价,长期以来因其创作中显露的政治化倾向而存在分歧,这意味着从政治文化视阈对茅盾作理性审视十分必要。茅盾形成"矛盾"人生和独特的作家角色定位,在文学和政治的交错中创作,并作出自己的相应建树。这些都需要将其置于20世纪中国文化语境中考量,作出准确估价。  相似文献   

10.
茅盾是建树中国现代文学功绩卓著的文学巨匠。他在文艺战线上战斗了半个多世纪,给我们的文学宝库创造了极为珍贵的财富。他的著作最突出的当然是小说创作,“这些作品刻画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艰苦历程,绘制了规模宏大的历史画卷”对提高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水平产生了很大影响。杰出的作家往往也是见解精深的批评家。在茅盾的著作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商品经济学的观点来分析广告的效果,提出“阅听人”这一重要概念,并指出“阅听人”与广告、广告主、媒体之间实际上存在的是一种买卖关系,而这种关系告诉我们广告创意人员只有以一种出售的态度来完成广告的创意和表现,才能达到广告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三个世界”理论是中国外交理念的重大转折 ,也是中国外交政策转型的开始。邓小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 ,从而实现了中国外交的彻底转型。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是对毛泽东外交思想的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思想历史地位的变迁历经从被贬为“农民意识”到确立为指导思想 ,从“不提”到“大树特树”,从推倒“两个凡是”到坚持和发展的轨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两次伟大革命 ,是毛泽东思想历史地位变迁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4.
房地产营销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的发展,社会消费需求结构和品质的提升,使房地产产品成为阶段性的消费重点之一,相应地也就带来了房地产产业发展的高潮。与此同时,产业利益的诱惑使产业竞争在同行与供需双方作用的推动下日趋激烈,也使房地产营销成为产业发展中尤为突出值得关注的环节。文章就房地产营销、地位作用、存在的问题、面临的环境因素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房地产营销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倪宪章 《北方论丛》2002,3(2):122-124
从新中国成立到六十年代,毛泽东对中国工业化道路进行了探索.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工业化道路选择以苏联模式为榜样,即以重工业为重点的工业化道路,重工业是农业、轻工业的基础,它决定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存在和发展.五十年代中期毛泽东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最终走出了一条以"农业为基础"的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16.
五四运动从西方引进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国革命具体实践,两者的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延安颂》经典系列影视生动阐释了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代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中国化的根本价值取向。经典影视阐析了军民鱼水情,歌曲《歌唱延安》唱出了人民群众的心声。《延安颂》等影视彰显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毛泽东思想获得活力与动力。中共七大胜利召开,标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毛泽东思想的最终确立。  相似文献   

17.
闻丽 《兰州学刊》2005,(3):246-248,208
"革命"在亨廷顿那里是作为政治现代化和政治发展的基本单位出现的,毛泽东则将其作为构建意识形态战略的基本理念.由于二者完全迥异的东西方背景和时代背景,以及世界观和价值取向的不同,使二者的革命观有很大差异,但是相同的研究领域又使得他们的革命观表现出诸多共同点.  相似文献   

18.
汉代研究《诗经》的鲁、韩、齐、毛四家都曾提出过“四始”说,但它们的内涵不尽相同。其中《毛诗》“四始”说强调了《诗经》风、雅、颂的讽谕美刺功效,而《齐诗》“四始”说则出自纬学,《诗纬》以“阴阳五行”之说解释《诗经》中《大明》等四篇诗作。刘勰的《文心雕龙》中也有“四始”说,其来源于《毛诗》,并影响了《文心雕龙》的诗歌理论。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伦理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思想道德与中华民族传统伦理的有机结合。毛泽东伦理思想的主要内涵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集体主义为基本原则,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一核心,以“五爱”为具体行为规范,以革命功利主义为评价标准,以做“五种人”为道德目标。毛泽东伦理思想是一本历久弥新的人生教科书,在今天仍具有其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