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波普艺术是20世纪60年代在英美等西方国家发展起来的一场艺术运动,它代表60年代工业设计追求形式上的异化及娱乐化的表现主义倾向。依据《美国传统辞典》的定义,波普艺术是以商用艺术及通俗插图艺术的技巧来描绘日常生活的物体与景观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与大众文化、大众传媒、消费社会密切相关。勃兴的大众文化、电子传媒所造就的新的文化形态与审美经验以及充斥着工业化消费品的日常生活,是波普艺术得以确立和兴盛的依据。这些事物所带来的文化嬗变,被波普艺术家敏锐地感知并予以回应。这样的文化嬗变可以归纳为三种  相似文献   

2.
阿瑟·丹托是当代美国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哲学家和评论家之一,他与美国艺术界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并且对后现代艺术流派例如波普艺术和达达艺术进行了哲学层次的阐释,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和影响了当代西方艺术的发展.他认为艺术品是在艺术界之中获得艺术品的地位.他提出,在当代艺术被哲学化了,从而导致了艺术的终结.他的艺术终结观对于国内外的美学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他的"艺术的哲学化与终结"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3.
波普艺术是20世纪60年代西方艺术的典型风格,被认为是充分发展了的并且能够在世界范围内持续发展并形成连贯的艺术,为西方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它强调实用化、更具商业性,是一种流行艺术。波普艺术挑战传统的艺术定义,利用传媒、依靠复制技术进行创作,更为贴近日常生活,赢得了市场并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使艺术创造朝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也为艺术超越市场打造出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波普艺术是20世纪60年代在英美等西方国家发展起来的一场艺术运动,它代表60年代工业设计追求形式上的异化及娱乐化的表现主义倾向。依据《美国传统辞典》的定义,波普艺术是以商用艺术及通俗插图艺术的技巧来描绘日常生活的物体与景观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与大众文化、大众传媒、消费社会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波普艺术产生于50年代后期的英国。当时英国作为一个消费社会逐渐形成,波普艺术正是应运而生的一种通俗文化。本文尝试分析波普艺术如何与它所存在的环境之间产生的互动关联。  相似文献   

6.
西方后现代艺术的转型以波普艺术为标志。波普艺术完全跳出了现代形式主义美学的封闭发展,用实物置换了形式媒介,使西方艺术重新开始了与社会政治文化的沟通。结合杜尚的现成品艺术和沃霍尔的波普艺术,勾勒出西方后现代艺术观念的三大越界:高级艺术向日常生活的越界,有形艺术向抽象观念的越界,美的艺术向反美的艺术的越界。最终,艺术走向后历史时期的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7.
冯博一:我是冯博一,不是美院系统,我老说我是江湖策展人。我今天邀请了几位重要的艺术嘉宾加上我,进行一次对话。我希望今天的对话除了我们之间的聊天和交流之外,还有一个比较互动的方式,观众不必拘泥于讲座,大家有任何问题都可以站起来提问,或者可以跟在坐某一位嘉宾进行对话。我刚才开了一个玩笑,所谓学院艺术家,这个概念是不是成立,或者该怎么样界定。讨论这次讲座主题的时候,实际上最主要还是谈当代艺术与学院艺术,学院艺术在整个中国当代艺术平台当中是不是一个现象或者是不是一个问题,或者有没有学院艺术,它跟所谓非学院艺术是什么样的关系?学院艺术跟当代艺术之间又是怎么样的一种关系,其实我们今天的对话是围绕着这样一个问题来讨论  相似文献   

8.
波普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史并不长,却经历了一个从起步到高潮又到低沉的过程。曾经的波普大气候在当下已成为过去,但波普式的文化态度与思维方式却依然在许多艺术家那里延伸。青年油画家常乐就是这群坚守波普阵地的艺术家中的一员。她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油画系,现工作生活在北京。她的作品曾在北京、南京等国内各大城市参展,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相似文献   

9.
沃霍尔是波普艺术的倡导者,他在探索绘画作品表现的可能性时,突破传统手绘的单一模式,以重复母题元素的风格来表达大众趣味特征;其特点主要有:用热点传播符号表达流行文化,重复构成产生的拓展与延伸,色调的分离,运用重叠的图底建立空间等。沃霍尔对波普艺术的革新、开拓促进了现代艺术的多元化和互融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摄影艺术的发展,平面艺术的许多新元素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商业摄影中,摄影术已不再仅仅是一种记录手段。波普艺术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平面艺术,以夸张、复制、商业化为标志。文章研究了平面艺术中的波普元素与人像摄影结合的实例,从多方面展现新摄影有别于传统摄影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1.
当下对于艺术的理解还存在着无知和误解,因此对于艺术一词的概念以及追问艺术的方式仍然有待深入思考。从海德格尔的现象学思想与当下审美文化思潮的特性来看,当下艺术是一种生活方式,在此当代艺术的边界也就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12.
数字时代的技术发展不仅带来了生活的高效与便捷,而且引发了艺术的激变与震荡,我们应辩证地看待艺术与技术关系在当代的意义。当前,艺术与技术之间存在技术“褫夺”艺术、艺术“统驭”技术、艺术“融合”技术的复杂关系。这种既对峙又融合的关系受二者自身内在本质、价值目标、功能特征等方面的深刻影响。与技术结盟既是当代艺术发展的危机,也是当代艺术发展的契机,需要不断反思才能找寻当代艺术的“超越之路”。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非洲原始艺术的基本概况,分析了它吸引现代大众的原因,并对一些向非洲原始艺术借鉴的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进行实证分析,从而揭示出非洲原始艺术对西方现代艺术的深刻影响,这对于理解西方现代艺术和推动我国当代艺术的创新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艺术衍生品是从原创艺术品中派生出来的类工艺品,源于艺术原作却又区别于原作,是具有艺术家个人艺术符号的一种实用性产品。影响艺术衍生品产生的因素有社会经济、审美经济、艺术价值与平民化的价格、波普艺术等。艺术衍生品主要包括原创艺术复制品、艺术家衍生产品、品牌艺术定制产品、影音艺术衍生品、动漫艺术衍生品等类型。艺术衍生品具有经济性、传播性、大众性、审美性等特征。艺术衍生品能促进人们对艺术的认知和理解,使艺术走向生活、走向大众,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增添艺术元素,满足大众对精神享受的需要。发展艺术衍生品市场,对推动艺术消费有着深刻的时代意义。艺术从业者应积极投身艺术衍生品创作,推动艺术衍生品产业的发展,为大众的生活增添艺术气息。  相似文献   

15.
艺术精神的本体论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人们对艺术的本质进行各种形式的批判和消解,但是这些都是在认识论意义上展开的,并且没有相应的理论建构。本文从生命本体论出发对艺术精神和艺术本质进行了区别性的阐释,认为艺术本质与生命无缘,只有艺术精神才能成为生命意义的承担者。笔者试图将艺术精神作为本体的承诺,集中阐释"艺术精神应当何为"的问题,试图为当代艺术的发展提供本体论的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16.
现实主义油画自五四运动时期传入中国后,由于对国情的适应,很快便生根发芽,成为中国当代油画发展的基础,而其所蕴含的现实主义精神也深化成一种民族的精神。新中国的艺术在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在世界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冲击下,出现了各种形式风格的流派,具象写实绘画已不再是当代油画的唯一语言。然而在中国当代艺术中,现实主义作为一种精神却始终存在。因此拥有了现实主义精神的中国当代油画艺术,具有更高的社会价值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当代艺术的美国化早就木已成舟。对理解与塑造这个现实,美国当代艺术写作产生了多种回应,如“艺术机制”“艺术界”“艺术终结”“领域的扩展”等,其中,亚瑟·丹托的“艺术终结论”广为流布。但仔细研读、比对、鉴别,“艺术终结论”并不是此时美国最有价值的观点。同期出现的以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罗萨琳德·克劳斯为旗手的“十月主义者”介入美国当代艺术的策展、对话,长期致力于对前卫艺术的理解,提出“领域的扩展”等观点,界定了当代艺术批评的秩序。通过对“十月主义”批评的分析,在艺术批评与美学发展的新进程中,可以还原被遮蔽的“另类景观”,以改变国内学术界对域外学术思潮长期存在的单一、独断、遵从式的做法,消解“艺术终结”论的遮蔽,为构建自身艺术理论提供参考与铺垫。  相似文献   

18.
当代西方艺术家虽然实现了叙述题材的日常化,并且希望通过日常化策略使艺术在更大程度上走向大众,实现艺术的大众性和通俗化,从而祛所谓高雅艺术之魅,但是,实际上,当代西方艺术日常化的历程,在相当大程度上变成了一种艺术赋魅(返魅)的历程。当代艺术向大众的敞开性,变成了一种空想。  相似文献   

19.
无论从美学史还是艺术史上看,美学与艺术始终保持着紧密联系。但是,当代艺术的骤变却走向了一条反对美学的道路。观念艺术和批判艺术均以推翻艺术自律为己任,颠覆了艺术与美学的基本关联。然而,1990年以来的艺术批评又开始呼唤回归美学。于是,在当代艺术批评领域形成了反对美学与回归美学分庭抗礼的局面。  相似文献   

20.
新艺术运动是艺术设计从古典走向现代的重要一环,在现代设计长河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在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对民族性和地域性的强调、多元文化的继承、内容的朦胧性和多义性等层面上展示了与当代艺术设计相吻合的特征;在对艺术设计传承和艺术设计创新两个方面对当代艺术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