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六大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居民财产性收入逐步增加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对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缩小居民收入差距、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实现社会公平、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我国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呈现绝对值增大和增速提高、收入构成趋于多样化、基数小且所占比重低、收入差距拉大、收入来源结构不合理、收入增长能力有限等六大特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青海农村居民的收入状况出发,对青海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行了对比,分析了青海城乡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缩小青海城乡收入差距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当前一个突出问题,是农民收入增速减缓,导致农村市场需求不旺,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减弱。究其原因,不仅是农村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在买方市场条件下不能适应市场变化,造成增产不增收;而且同农产品流通领域的积弊,乡镇企业增速回落,农业劳动力转移受阻,农业投入不足,负担居高不下有直接关系。这些问题已经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应该从提高乡镇企业质量,完善市场体系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等方面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4.
张立冬  刘远 《南京社会科学》2012,(9):144-149,156
利用1989-2009年间CHNS调查数据,对江苏省居民个人的收入流动性进行了经验分析,研究发现:(1)尽管在1997-2000年间居民个人收入流动性略有上升,但是整体上考察期内江苏省居民个人的收入流动性呈现出不断下降且趋于稳定的趋势特征;(2)中间阶层的居民较最穷和最富两个收入阶层具有更高的收入流动性;(3)农村居民个人收入流动性始终大于同时段城镇居民个人收入流动性;(4)1993年以后收入流动性不利于江苏省居民个人收入地位的改善,收入顶层居民的收入地位固定化趋势较为明显,同时江苏省尚未形成一个较为稳定的中等收入阶层.最后,本文指出江苏省应将提高居民收入流动性和培育中等收入阶层作为政策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5.
收入差异的产生和解决途径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热点。居民收入由劳动报酬、资产收入和其他一些收入构成,不同的收入来源因其特性不同而对收入差异产生不同的影响。其中,劳动报酬对居民和家庭的收入、福利水平和收入差异有较大影响;而资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与其对收入差异的贡献相关但并不一致,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特定收入来源对收入差异的贡献也不一致。  相似文献   

6.
根据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可以将劳动者收入划分为持久性收入与暂时性收入两种类型。两种不同收入类型对于我国居民的消费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当前我国劳动者持久性收入过低以及持久性收入的不稳定性、预防性特征抑制了居民消费需求的增长;劳动者暂时性收入的不确定性特征降低了居民的消费需求。为此,应在提高我国劳动者持久性收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方面做出以下努力:大幅度提高工资性收入比重,稳定劳动者收入预期;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增加劳动者的转移性收入;建立严格的金融监管市场,创新金融工具,让劳动者拥有更多金融投资理财产品,提高财产性收入。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的非税收入呈现出过度膨胀和严重无序的格局.在当前地方财政日显窘迫的情况下,如何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已成为我国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收费的膨胀和无序是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的大背景下产生、伴随着财政体制改革而加剧的,因此,必须从制度变革入手,借鉴发达国家在税费选择及非税收入管理上的成功经验,从税费改革、规范非税收入管理体系以及采取相关的配套措施这几个方面,解决非税收入管理混乱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收入分配差距的研究,经济思想史上可以找出两条研究主线:一条源于帕累托的规模收入分配,一条是李嘉图的功能收入分配.本文沿着这两条主线对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研究的最新进展予以述评.从规模收入分配看,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无论从总体上看还是从结构上看都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从功能收入分配研究看,劳动要素所得逐年下降、财产收入过度集中以及教育不平等是造成差距扩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十八大以来,收入倍增成为社会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十八大提出,“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并以此作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这就是所谓的收入倍增计划.居民收入倍增目标明确纳入党的报告在我国还是第一次.收入倍增需要分析我国收入分配问题,以及怎样设计收入倍增的制度构建与制度安排.基于收入倍增问题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我刊特组织“收入分配与收入倍增专题研究”,本期专题邀请北京大学李国平教授、刘世定教授、周阳敏副教授就上述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收入分配改革提供些许借鉴,也期望引起更多学者对此问题的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中国收入优先增长中的结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后,实施收入优先增长是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展战略。这个战略既要从总量增长角度进行考虑,还要从结构优化方面进行分析,即中国的收入优先增长主要是应该通过工资性收入的增加来实现,还是应该通过提高财产性收入或经营性收入来实现。考察典型的高收入国家美国的居民收入结构,其长期运行规律和发展趋势应能对中国从中等收入国家迈向高收入国家提供某些参考和借鉴。从中国居民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的自身特征和运行规律来看,在中国实施收入优先增长的过程中,大幅度提高工资收入在短期是应该的,但难以作为长期举措。财产性收入增加是收入优先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能放任财产性收入过度膨胀,而经营性收入的提高应该成为中国收入优先战略实施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1.
一直以来收入分配是一个谈论的焦点,同时也是一个国家的核心和脊梁。它不仅关系到国家的命运,也关系到中国大地上千千万万个老百姓的命运。认真的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不仅是国家领导的任务,也是我们每个炎黄子的孙责任。  相似文献   

12.
十八大以来,收入倍增成为社会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十八大提出,“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并以此作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这就是所谓的收入倍增计划.居民收入倍增目标明确纳入党的报告在我国还是第一次.收入倍增需要分析我国收入分配问题,以及怎样设计收入倍增的制度构建与制度安排.基于收入倍增问题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我刊特组织“收入分配与收入倍增专题研究”,本期专题邀请北京大学李国平教授、刘世定教授、周阳敏副教授就上述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收入分配改革提供些许借鉴,也期望引起更多学者对此问题的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十八大以来,收入倍增成为社会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十八大提出,“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并以此作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这就是所谓的收入倍增计划.居民收入倍增目标明确纳入党的报告在我国还是第一次.收入倍增需要分析我国收入分配问题,以及怎样设计收入倍增的制度构建与制度安排.基于收入倍增问题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我刊特组织“收入分配与收入倍增专题研究”,本期专题邀请北京大学李国平教授、刘世定教授、周阳敏副教授就上述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收入分配改革提供些许借鉴,也期望引起更多学者对此问题的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投资收入既包括非劳动收入 ,也包括经营管理劳动的收入 ,不等于非劳动收入。从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现实出发来分析 ,绝大部分非劳动收入不是剥削收入 ,只有很少一部分可称之剥削收入 ,即使是这部分剥削收入 ,在公有经济的阳光普照下 ,也有了新的功能和意义。至于收入是否合理 ,要看是否合乎效率标准、民意标准和公平标准 ,从这个意义上看 ,现阶段的剥削收入在一定范围内也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5.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是构建合理有序收入分配格局的战略选择。中等收入水平是一个区间而非绝对值,具有动态性和地区差异性,不宜采用全国统一的标准来界定。使用居民可支配收入作为划分标准的计算结果显示,省级地区间中等收入水平上下限差距较大,东、中、西部地区中等收入水平上下限均依次递减。我国潜在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约为2.6亿,其中在东部地区就业的中青年是首先"挤入"中等收入群体的主力。应通过加快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形成良好的制度环境,推动潜在中等收入群体成为现实的中等收入群体。  相似文献   

16.
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将劳动者收入划分为持久性收入与暂时性收入两种类型。经济增长模式转型背景下,我国劳动者收入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果能够通过大幅增加劳动者的持久性收入使劳动者形成对未来收入的稳定性预期,便可对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和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在提高我国劳动者收入方面可以考虑增加工资收入比重,缩小行业收入差距;强化政府的收入再分配调节能力;让劳动者拥有更多金融投资理财产品等手段。  相似文献   

17.
(一)新疆城镇居民不同收入阶层收入差距明显扩大 1.收入总量大幅增加,收入来源多元化。改革开放近30年来,新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80年的427元增加到2006年的8871元,年人均增加收入325元。2006年与1980年相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19.8倍,26年中平均每年递增12.4%。同时,收入渠道拓宽,收入来源多元化。  相似文献   

18.
以实证研究方法探究收入差距对财产性收入的影响.以城镇居民为视角,选取我国30个省份2000~2013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对收入差距与财产性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得出的结论为:全国总体、东部地区、中部地区收入差距对财产性收入均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然而西部地区收入差距对财产性收入的影响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特点及原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入分配关系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高.然而,与此同时,社会弱势群体进一步扩大,居民收入差距已非常不合理.这些差距也进一步呈现以下特点:政府积累的财富比重越来越大;行业问收入差距与不同群体间收入差距过大情况呈加速化倾向;富人相对越来越富,贫困者相对越来越贫困,中间阶层负担沉重;资源要素分配不公.当前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既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因素,也有市场化程度不高因素;既有自然条件、历史条件因素,也有政策导向、行业垄断因素;既有宏观调控失灵因素,也有规则缺失因素.适度收入差距的存在,有利于鼓励人们勤劳致富,能对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但是,收入差距过大会引发诸多危害,尤其是不合理因素引起的收入差距,会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与社会公平正义的目标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20.
居民财产性收入逐步增加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创造条件让更多居民拥有财产性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现阶段的首要任务是稳步发展经济,提高居民收入,让居民拥有更多财产。同时还要通过稳定物价、规范资本市场等途径保证居民财产性收入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