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组织信任文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多年来,信任文化尤其是组织中信任文化的研究已逐渐成为管理心理学的研究热点。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梳理,可以发现已有研究的主题涉及了组织信任的涵义、测量、特点,组织文化的概念、结构、测量.以及组织信任文化的涵义、测量等方面。依据综述可以看到,总体来说国内外关于组织信任文化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的方面,主要表现在:组织信任的研究更多地关注了组织内部信任方面。而且相当多的研究是针对组织内部的人际信任方面;没有开发出有效的组织信任文化问卷;缺乏关于中国文化背景下组织信任文化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是在生产力不发达,物质条件极度落后的条件下进行的。革命和建设的成功,从组织管理的角度看,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就是组织文化的成功塑造。毛泽东组织文化集中的表述是思想统一,行动一致,个人服从组织。毛泽东培育了优良的组织文化,形成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组织氛围,极大地调动了成员的积极性,形成一个高凝聚力的群体,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保证。  相似文献   

3.
实现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的良性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是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企业文化同社会文化的互动会造成积极和消极的双重效应。中国的人情文化使企业注重“感情投资” ,注重人本管理 ,但也造成关系网、任人唯亲等副作用 ;家族主义文化培养职工对企业的忠诚 ,但也助长家长作风和盲目服从意识 ;缺乏个性的文化造成企业文化的无个性 ;形式主义文化使企业文化表面化 ;泛政治主义文化虽保证企业文化正确的政治方向 ,也使之政治色彩过浓。企业文化既给社会带来“竞争—合作文化”、充满活力的大众文化、优质的产品文化 ,但也使一些人孳生投机心理、拜金观念、虚伪作风、享乐主义等。为了促使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的良性互动 ,就必须确定企业文化和社会文化的合理目标体系 ,促使企业领导和员工树立文化责任意识 ,宣传和推广企业精英人物 ,加大对企业物质文化的投入 ,构建合理的文化选择和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4.
方真 《学术研究》2007,(5):13-16
生态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人与生态环境一体的认识、生态观内化成主体的思维习惯并在行为中得到体现,以及形成一定生态文化的社会氛围。注重人与自然内在统一、根源于人与社会的矛盾以及养生和避世等是中国农业社会生态文化的主要特点;而在当代中国,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是生态文化形成和发展最重要的动力,它所围绕的核心没有真正脱离“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取向,生态文化在当代中国文化体系中日益占据重要的地位,但其发展的基础还相当脆弱。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管理已经成为一个热点话题。知识管理相对于传统的管理,更强调组织中知识的核心作用和人的因素;体现了把知识当成有机的人性化因素的管理思想;注重人与知识的共同成长。根据社会交换理论,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营造有利于知识分享的组织文化。依据在知识分享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不同,将其"知识个性"分为"享用者""连接者""创新者""传道者"四类。知识共享的前提是四者之间良好的转化,而教育在这一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孙少博  张体勤 《东岳论丛》2012,33(4):168-171
组织文化测量是组织文化建设的基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组织文化评价量表(OCAI)作为一个有效的测量工具,在国外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本文运用文化对等翻译法对英文版组织文化评价量表进行了严谨的翻译,得到了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中文版组织文化评价量表.本文还通过大样本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发现四种文化类型之间有些是显著相关的,有些则不相关;层级文化是事业单位样本的主导文化,层级文化和市场文化是企业样本的主导文化.本文对研究结果进行了认真思考和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7.
延边多民族的族源记忆与多元文化形态,随着长期不同民族文化间的接触交流及相互杂糅的历史变迁,产生了独特的“文化涵化”现象,并带来了多元共存和谐发展的文化氛围,凸显着共生效应,促进着社会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8.
冯婷 《学术论坛》2001,(4):124-127
在社会学研究中,文化一直被当作结构的"配角",但是当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却使文化获得了自主,甚至凌驾于结构之上,这引起了当代社会学家们对文化研究的高度重视,也导致了他们对文化内涵的重新理解,从而推动了当代文化社会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论组织文化视角下的大学文化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组织文化是基于组织文化的一种文化形态,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逐渐形成.从组织文化的视角来解读大学文化,大学文化结构有四要素:物质要素;行为要素;制度要素;精神要素.构建现代大学文化要实现人文与理性的充分融合.  相似文献   

10.
丁旭东 《兰州学刊》2011,(10):183-185
人的行为体现意识,如文化消费行为是人在文化价值观念的比较、选择、认同的基础上,把需要冲动转化为购买行动的过程。所以,我们从人们的文化行为的状况中便可推演出社会价值观念,继而推导出社会文化心态。社会文化心态建设是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是决定社会文化建设成效的重要因子。笔者采用定量和定性研究结合的方法,对当代某种文化消费等行为中体现出的社会心态进行了分析,认为如何引导人们从过多倚重物态文化的现实转向更广阔的精神文化消费,提高文化市场的服务水平、消费内容,提高社会文化消费内需,促进社会文化的大发展,是当今我国进行社会文化建设和发展重要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11.
在公共管理改革进程中,传统官僚制文化与新公共管理运动所倡导的团队型、发展型和创新型的后官僚主义文化发生激烈撞击,公共部门组织文化引起了公共管理研究者的关注。本文在阐释公共部门组织文化内涵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与分析了澳大利亚公共部门组织文化研究的进展,指出我国公共部门组织文化研究应借鉴国外相关测量模型,从论证方法、理论依据和研究对象上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2.
执政党建设问题是中国政治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中国共产党自身文化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括了观念文化体系、制度文化体系、行为文化体系、物质文化体系四个子系统,因此,对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的基本架构设计,就是要以先进观念文化体系为核心;以科学的制度体系文化为关键;以优秀的行为文化体系为落脚点;建构丰富的物质文化体系为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在公共管理改革进程中,传统官僚制文化与新公共管理运动所倡导的团队型、发展型和创新型的后官僚主义文化发生激烈撞击,公共部门组织文化引起了公共管理研究者的关注.本文在阐释公共部门组织文化内涵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与分析了澳大利亚公共部门组织文化研究的进展,指出我国公共部门组织文化研究应借鉴国外相关测量模型,从论证方法、理论依据和研究对象上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4.
自从乌尔里希.贝克首次提出“风险社会”的概念以来,拉什、道格拉斯等从“风险文化”角度进行探讨,令人耳目一新。本文试从文化的价值、规范与信仰的视角,透视“风险”这个多面体,以期突破学界对“风险”概念的“技术—科学”的理解,构建应对风险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5.
张莉 《中文信息》2022,(3):293-295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民群众的生活物质水平日益提高,基层群众不再是物质上的谋生,转而开始注意自身的精神生活的发展,而在当前社会下具有的各式各样的基层群众活动则是精神生活发展的重要表现之一.其实,为引导人民群众发展自身精神生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科学合理地开展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随着科学社...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化哲学对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特别的意义,它有助于解决文化与经济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现代文化哲学的建设离不开文化批判和文化创构。文化批判包括对中国的和西方的两种文化的批判。文化创构离不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实践是根本的文化批判力量和创构力量。  相似文献   

17.
边缘文化的文化功能和中国朝鲜族社会的文化优势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边缘文化和边缘文化区域,其前者是从普遍的意义上对三合性文化特质进行归纳,后者是从特定的形态上表现边缘文化的双向开放的特点。边缘文化三种转换功能为解读功能、文化发展趋势的把握与选择功能和情报传递功能,还有边缘文化的创新功能,这就是中日朝鲜族社会的文化功能的优势所在。  相似文献   

18.
社会文化批判:大学文化不应缺失的品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文化对社会文化的批判品格是大学文化的本真品格.在经济全球化、市场化,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等新的背景下,彰显大学文化对社会文化批判品格的有效策略主要包括:守护学术自由,激发大学文化对社会文化批判的动力;维护大学自治,强化大学文化对社会文化批判的权力;融合多元文化,拓宽大学文化对社会文化批判的视力;尊重大学教师的主体地位,发挥大学文化对社会文化批判的主导力.  相似文献   

19.
文化是历史的产物 ,文化的发展依靠的是融合和濡化 ,而不是铲除和革命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 ,五四文化启蒙运动由于受其时代局限 ,是一次未完成的运动  相似文献   

20.
彝族是一个缺少文字史料记载的民族。目前,彝族文学创作仍主要是口头流传的民间文学形态,其民间文学作品中大量的史诗、歌谣和尔比是了解彝族社会和文化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