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赫哲、鄂伦春、鄂温克族桦皮制品异同初探张敏杰在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里收藏和展示了许多赫哲、鄂伦春、鄂温克族桦树皮制品。那或古朴、或精致、或宏大、或小巧的桦皮文物,既体现了东北地区诸民族,尤以赫哲、鄂伦春、鄂温克族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岁月里顽强地生存...  相似文献   

2.
民间信仰与鄂温克民族造型艺术是相辅相生的。一方面,造型艺术为鄂温克民间信仰服务,它的图案、装饰纹样和立体造型提为民间信仰供了一系列可视化的视觉形象;另一方面,信仰文化是鄂温克民族的精神内核,为鄂温克民间造型艺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载体。鄂温克民间造型艺术的精华集中体现于神衣及神偶的造型和装饰,从整体上反映了鄂温克民族的审美意识。鄂温克民间造型艺术与民间信仰紧密结合,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民俗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黑龙江少数民族濒危建筑文化传承与保护策略研究为目标,从产生、构成要素和特征3个方面,对嫩江流域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这3个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居住文化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析,在肯定了自然环境是决定这些少数民族居住文化形成的主要因素基础上,强调了民族融合在这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建筑为载体的少数民族居住文化,同时又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综合反映,因此,对建筑的研究成为居住文化研究的核心。本文把CIS(整体识别系统)概念引入少数民族濒危建筑文化,从理念(MI)、行为(BI)和视觉(VI)3个要素阐述了这些少数民族居住文化的外延,进而分析了该文化的面貌及特征,通过综合设计,形成少数民族文化整体识别系统,为这些少数民族濒危建筑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人名学和语言文化接融学的角度,以我国东北地区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三个少数民族人名史中出现的不同民族语人名为据,论述了在不同历史时期这三个民族不同程度地接触外来语言文化的现象,指出了这些外来语言文化对其各自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产生的不同形响。  相似文献   

5.
赵薇 《中国民族博览》2016,(10):129-130
达翰尔族是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族人能歌善舞,乐于音乐.达翰尔民族的民间传统音乐也是我国音乐史上的一座瑰宝.达翰尔民族虽然没有他们自己的语言,但是他们能够将自己的思想情意通过曼妙的歌曲委婉动听地表达出来,并且这些歌曲的取材完全来自他们所生活的环境,包括农间耕地、江边捕鱼,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达翰尔民族将他们民间传统音乐发展得非常具有感染性,对每一个聆听者都有强有力的亲和力,这样的音乐风格正符合达翰尔民族待人亲和、宽容的民族特点.  相似文献   

6.
达翰尔族是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族人能歌善舞,乐于音乐。达翰尔民族的民间传统音乐也是我国音乐史上的一座瑰宝。达翰尔民族虽然没有他们自己的语言,但是他们能够将自己的思想情意通过曼妙的歌曲委婉动听地表达出来,并且这些歌曲的取材完全来自他们所生活的环境,包括农间耕地、江边捕鱼,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达翰尔民族将他们民间传统音乐发展得非常具有感染性,对每一个聆听者都有强有力的亲和力,这样的音乐风格正符合达翰尔民族待人亲和、宽容的民族特点。  相似文献   

7.
荷包作为传统民间工艺品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汉族与少数民族文化不断融合,为荷包提供了极大的发展空间。中国的少数民族运用独特的工艺和材料制作出的荷包与汉族相比更具实用性。本文以北方少数民族达斡尔族的荷包为例,结合达斡尔族的历史及荷包自身的发展,介绍与汉民族不同的达斡尔族荷包。  相似文献   

8.
清代达斡尔族贸易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达斡尔族在原始的物物交换基础上,形成并参与了独具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民间贸易,比较有名的像楚勒罕、北关集市、齐齐哈尔市场、甘珠尔庙会和"谙达"贸易等;清代达斡尔族贸易对调整该民族的产业结构,拓展多元经济发展空间,提高族人生活水平以及促进与周边各族的经济文化交流起到了纽带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介绍了达斡尔族的基本概况,阐释了达斡尔族传统民居的落位选址、建筑布局、建筑特色及成因,探究了达斡尔族传统民居鲜明的民族特色及其浓郁的地方风格。  相似文献   

10.
民国初年鄂伦春猎民暴动初探刘金明鄂伦春族是我国北方著名的狩猎民族,素以淳朴、刚直、善战闻名于世。民国初年,大兴安岭库玛尔路鄂伦春猎民不堪忍受封建奸商的欺凌,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猎民暴动(史称“刚通事件”,其规模之大令黑龙江省府震惊,影响之深也是鄂伦春历...  相似文献   

11.
达斡尔族民间音乐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艺术表现形式多样.它记载了该民族生存、繁衍的历史,反映了达斡尔族人勤劳质朴的品质和勇敢无畏的性格,展现了该民族生生不息的发展血脉;对达斡尔族民间音乐的继承与发扬,有利于展现中华民族音乐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有利于促进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流与传导,更有利于拓展达斡尔族自身文化的发展空间,具...  相似文献   

12.
达斡尔族是一个比较重视教育的民族,早在解放初,达斡尔族平均每千人中就有1.5个大学生,到1982年,达斡尔族每千人拥有大学生已有15.84人,比解放初增加十倍多,文盲率相对也比较低,文盲数占12岁及以上人口总数的17.82%。1990年达斡尔族每万人中拥有大中小学生人数已仅次于朝鲜族位居第二。当然,衡量一个民族的教育发展程度,不能只看学生人数,本文拟就解放前达斡尔族教育及其发展原因谈几点看法: 清朝时期。达斡尔族学校,始建于十七世纪八十年代的墨尔根城,墨尔根城是当时黑龙江将军衙门所在地。1695年黑龙江将军萨布素上疏朝廷要求创办八旗学堂,并得到理藩院的同意,《清实录》载:“礼部议复,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等疏言,墨尔根地方两翼,应各立学,设教官一员。新满洲诸佐领下,每岁各选幼童一名,教习书艺。应如所请,从之。”①这是达斡尔族子弟接受教育的最早记录。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人类学的角度对达斡尔人的求雨作了研究和探讨。文章从达斡尔人求雨中折射出的宇宙观和社会观上去认识这一民族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并进一步揭示求雨仪式在达斡尔社区中的社会功能。在认识求雨与现代化农业之间的关系中,指出二者并非对立,并从该意义上反思了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的鄂伦春自治旗,在绵延的大兴安岭之中。我从滨洲铁路线的牙克石站,转乘火车向东北行,走十六个小时,就来到了这个旗政府的所在地——阿里河镇。以后,我花了四十天的功夫,骑马、坐船、徒步,爬山越岭,赤足涉过河  相似文献   

15.
解放后,鄂温克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和全国各兄弟民族的热情帮助下,从保有父系家族公社的原始社会形态残余,一跃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虽然部分鄂温克人在几百年前已经走出森林,从事半牧半猎或以牧业为主的生产,但是,在他们的思想意识中仍然保留着大量的原始社会末期的意识和心理素质。这是因为一种民族文化或民族心理素质一经形成,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比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具有更大的持久性,所以鄂温克民族所经历的特殊的社会形态,决定了鄂温克民族的这种独特的民族心理素质和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16.
游猎在大兴安岭额尔古纳河畔的鄂温克人,他们的婚姻习俗具有初民社会的一些遗风,但它又有其不同的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变化,传统的婚姻习俗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它仍保留着不少的民族色彩。鄂温克人现在是严格地实行一夫一妻的氏族外婚制。在婚姻结合上,一般是同辈婚配,但过去曾有错辈婚配的现象,只要年龄适当,舅父也可娶外甥女为妻,这在习惯上并不受到任何限制和非议。尤其是间接的错辈婚配更是如此。从前,鄂温克人还通行“夫兄弟婚”、“妻姐妹婚”,即同一氏族的女子为同一氏族男子的妻,而同一氏族的男子则为同一氏族女子的夫。现在这种习俗已发生变化:妻死后可续娶其妹为妻,但不  相似文献   

17.
婚姻 鄂温克族实行一夫一妻制。直到解放前,婚姻形态还保持着原始社会遗留下来的“氏族外婚制”和“姑舅表婚”的风俗。所谓“氏族外婚制”,即一个姓氏的鄂温克人只能寻找另外氏族的异性为婚配对象,严禁在同一氏族内部通婚。如果同姓之间婚配,将会受到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姑舅表婚”指的是表姐妹在选择配偶时,必须首先征求表兄弟的意见,若对方不  相似文献   

18.
鄂温克族世居祖国东北的高寒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和从事渔猎经济,使鄂温克族的大多数人形成有吸食烟的习俗,他们认为吸烟不仅可以提神、解乏,而且还具有驱蚊虫、防寒冷的作用。 一、烟的生产与加工 居住在农区的鄂温克人,从长期生产实践中学会了种植烟草的一套细密的管理方法。为了确保烟叶丰收,在每年寒气未退的早春,他们便把选好的优良烟籽撒种在室内特设的盆或  相似文献   

19.
20.
用实事求是的观点探讨和分析鄂伦春民族“价值观”的变化 ,离不开鄂伦春民族的历史发展和社会背景 ,用历史的、辩证的、客观的眼光看待其变化的过程 ,有利于提高鄂伦春民族对自身的认识 ,对鄂伦春民族今后乃至将来的发展 ,都具有重大的意义。鄂伦春民族传统的价值观念一切观念形态“归根结底都是从他们的经济生活条件 ,从他们的生产方式和产品交换方式中引导出来的。”有史以来直至新中国成立 ,鄂伦春民族在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中 ,从事原始的狩猎生产 ,辅之以采集、捕鱼 ,过着与世隔绝的森林游居生活。历史学家认定 ,解放初期鄂伦春民族是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