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组团式"教育援藏是对口援藏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相比过去的教育援藏方式,"组团式"教育援藏更加重视援助机制的创新。"组团式"教育援藏突破性创新包括"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的统筹协调机制、对口帮扶机制和保障机制3个方面。这些机制创新是经过较长实践的探索,特别是江苏、北京对口援助拉萨的实践中"实验"出来的,最后上升为国家在教育领域实施对口援藏的政策创新。"组团式"教育援藏绩效是显著的,其创新带来的不仅仅是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带来了西藏各族对"五个认同"的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得以增强,同时,也启示机制突破性创新是提升对口援藏有效性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共先后在1980、1984、1994、2001年专门召开了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尤其是第四次座谈会对西藏支持力度最大,对整个西藏经济发展的影响最大,也最具代表性.本文以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为例,通过单因素分析,考察西藏的各项经济指校在会议前后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西藏工作座谈会的效果尚不显著,其结论是实行大力度强化援藏政等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中央给予西藏一系列的金融优惠政策,包括在满足基本条件的基础上优先安排西藏企业上市,这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拟就资本市场对西藏企业发展的支持、西藏上市公司的整体发展状况及其问题、西藏上市公司推动经济发展和有关政策建议进行初步分析.通过分析发现,上市公司对西藏经济增长有巨大贡献,西藏上市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上市对企业发展意义重大但上市企业的经营状况不佳.必须加快上市公司自身建设,提高盈利能力.  相似文献   

4.
自西藏和平解放以来,中央政府一直对西藏采取持续援助的政策,并创造性地形成了中央关心、全国援助的全国援藏机制.中央政府的目标在全国援藏决策过程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全国援藏的政治目标是为了社会稳定与民族团结,经济目标是为了缩小差距,实现西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中央4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是全国援藏政策形成并演化完善的标志.坚持推进"全国援藏"是治藏的基本国策,加大全国援藏的力度和深度,提高援藏效率是我们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自西藏和平解放以来的援藏工作,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和中央援藏政策的调整,经历了西藏和平解放至文革结束之初的持续援藏、十一届三中全会至1989年的重点援藏和1990年至2002年的对口援藏三个阶段,并延续至今。无疑,中共中央的援藏工作,对促进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改善西藏各族人民的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体现了中共中央对西藏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西藏各族人民生活的关心与爱护,是党的民族政策、民族理论在西藏的一个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6.
21世纪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社会经济发展开创了新局面,同时西藏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发生深刻的变化。为了进一步推动西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保护青藏高原生态、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必须创新思路,另辟蹊径。本文经过调研认为,建设西藏经济飞地,是目前解决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一项最佳选择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7.
自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以来,中央就对西藏进行了持续不断的干部援藏,只是形式发生了数次转换。而今"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干部援藏模式已经运行了20多年,有些内容已不适应时代的需要,亟需予以调整。  相似文献   

8.
影响西藏学前教育发展的两个关键事件:一个是民主改革;另一个是改革开放。西藏的民主改革使西藏产生了正规的学前教育机构,随后虽然经历了人民公社时期的曲折发展,但在改革开放后,西藏的学前教育又走向了现代化发展。从整个过程看,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是影响西藏学前教育发展的外在因素。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和西藏自治区制订的农牧业政策进行归类和分析,可以发现各不同阶段的农牧业政策,是西藏农牧业不断由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变的重要因素.这些政策措施体现了中央政府和全国人民对西藏的关注和支持,也是西藏自治区农牧业在新世纪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动因.  相似文献   

10.
[提要]央企援藏起源于计划经济时代,而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得到发展和完善。相对于省市援藏,中央期待央企也能发挥“政府”作用,同时在“经济援藏”上发挥特殊作用。央企加入对口援藏实际上可以被理解是“责任分担”即央企承接从中央政府转移而来的均衡区域发展的“责任”,其逻辑是特有的政企关系。在“分片负责”的前提下,央企也按照援藏省市的办法,在援藏项目、资金上实行“对口支援”,在援藏干部上实行“定期轮换”,央企建立结对关系,由此央企对口援藏的任务体系、投入体系也建立起来。由于建立起激励兼容的运作机制,这种“责任分担”具有较大的正向激励效应,央企对口援藏的绩效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11.
弱势群体是社会上在经济收入、社会地位、权益维护、竞争能力等多方面处于不利与困难境地的人群,他们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他们合法权益的维护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法律援助是保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有效方法,应当进一步提高立法层次,制定《法律援助法》,强化政府责任意识,完善对弱势群体法律援助的制度体系,充分保障弱势群体的自由和权利,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哈罗德-多马的经济增长模型的框架下,主要运用"贫困恶性循环"理论和新增长理论,分析了对口支援与散杂居民族地区小康建设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实践中,江西省直部门对口支援散杂居民族地区的显著成绩也证实了这种内在逻辑联系.基于理论与经验分析,本文的结论是,对口支援是民族经济走出贫困恶性循环、经济发展和小康建设的第一推动力和不可超越的阶段,江西的经验值得散杂居民族地区的省份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13.
实现政治和经济的统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个重大的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50年的实践提示我们,实现政治和经济的统一,必须坚持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政治为经济服务,坚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正确处理政治决策与客观经济运动规律的关系,坚持社会主义改革。  相似文献   

14.
论和谐社会构建中对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弱势群体是社会上在经济收入、社会地位、权益维护、竞争能力等多方面处于不利的人群,他们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他们合法权益的维护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法律援助是保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有效方法,应当进一步提高立法层次,制定《法律援助法》,强化政府责任意识,完善对弱势群体法律援助的制度体系,充分保障弱势群体的自由和权利,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5.
节水型社会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节水型社会的提出背景出发,对节水型社会的制度建设和指标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思考和分析,提出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对策,建立政府调控市场调节和大众参与的水资源运行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水价机制推行城乡一体化水资源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以经济的和谐发展为前提,经济的和谐发展又可以更好地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探讨了经济的和谐发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性,分析了我国经济和谐发展的基本状况,并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发展和谐经济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7.
工业文明以来,石油危机、海啸等一系列生态危机就人类对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问题敲响了警钟。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2004年初,我国政府正式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使资源得到节约使用,环境得到保护,人民生活更加文明、健康、科学,经济与社会持续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可持续发展不可分割的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是中国现代化的根本出路,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与长期发展,也关系到全人类的幸福与明天。本文主要研究节约型社会作为节约系统工程的评价及体系构建,以期更好地建设节约型社会。  相似文献   

18.
进入21世纪,海洋经济正在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态势良好,海洋经济总量大增,主要海洋产业发展迅速,新兴海洋产业发展喜人,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对此,我们要有高瞻远瞩的战略思考,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开发利用海洋资源,进一步调整海洋产业结构、布局,努力提高科技开发水平,大力发展新兴海洋经济并扩大产业群,促进海洋经济健康持续地发展,以增强综合国力,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 40 年来农村集体经济的变迁和未来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 40 年以来,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框架体系和发展模式纷繁复杂,城乡关系的变动塑造了集体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资源条件和发展空间。 文章从中国独特的土地制度和集体经济发展重要政策的视角,以城乡关系的四个发展阶段对比,分析集体经济的发展轨迹。 集体经济的发展也经历了四个阶段,并在每一阶段都具有各自的形式与特征。 2012 年至今的新发展阶段,集体经济再发展的制度和政策基础逐步具备,未来发展需要进一步进行制度和组织创新。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文化产业的勃兴和知识经济的繁荣,文化与经济之间的联系与互动更加紧密。文化与经济水乳交融,相互渗透,互为依存。文化的基因、底蕴和特色是以地域划分为单位的,文化具有地域性。地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和文化传延的载体,研究地域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意义重大。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决定地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而地域文化则是促进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创新、促成消费形态转移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