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黄炎培与宪政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炎培与宪政运动尚丁1今天,我们正站在跨世纪的门槛上。回顾20世纪之初,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1900年,义和团以“扶清灭洋”为口号,打击帝国主义在华势力。6月,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攻陷北京。清政府在帝国主义逼迫下,签订了丧权...  相似文献   

2.
试论日本移民中国东北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日本移民中国东北及其影响沈阳航空学院王秀华,李莹日本帝国主义自九·一八事变以来,除了进行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侵略外,还进行了大规模移民侵略,其目的是想把东北变为“纯粹日本”,这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国策,也是向中国扩张的一项重要措施。它给东北...  相似文献   

3.
从一八四○年鸦片战争起,中国开始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深渊。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统治下,国家坏到了极点,社会黑暗到了极点,人民痛苦到了极点。“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伟大的中国人民为了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求得中国的独立和富强,进行了不屈不挠、再接再厉的英勇斗争。一批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寻找救国的道路,在黑暗中进行了艰难、痛苦的摸索。为了“为症下药”,他们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4.
战争与晚清灾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战争与晚清灾荒康沛竹晚清,战争频繁,兵连祸结。帝国主义为了打开中国的大门,对中国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与此同时,国内也发生了几次大规模的战争,其中,持续时间最长、破坏也较为严重的是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战争。值得注意的是,晚清重大灾荒大多也都是发生在...  相似文献   

5.
近代甘肃,如同全国一样,走过了一段苦难的历程。不但封建主义残酷地统治和压迫,而且资本主义帝国主义肆意掠夺和欺侮,各族人民饱经忧患,备受凌辱。但是:“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在这段历史时期内,甘肃各族人民从来不曾停止过反抗斗争,其爱国精神值得我们认真地加以总结。  相似文献   

6.
榊原农场事件始末辽宁大学王雅文,陈崇桥在中国近代史上,日本帝国主义为侵略中国曾接二连三地制造事端,给中国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原农场事件,也是日本侵略者制造的重要事件之一。当年日本驻沈阳总领事馆领事森岛守人曾说过;原农场事件,不但在中日两国引起震动,就...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五十周年,也是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的五十周年的日子,每一个中国人民,都在为之欢欣鼓舞。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国人眼中实际是从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入我国东北开始,而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结束,这场牵涉到60多个国家和地区,几十亿人民安危的战争,中国战场负担了最重要的任务。江泽民同志今年在莫斯科时说过,仅仅八年抗战中,我国的伤亡人数,就达三千五百多万,这等于现在三个上海市的市民总数,这不能不引起我们严重注意的。日本之侵略中国,筹划已久,很早以前就是他们的既定方…  相似文献   

8.
一九○○年震撼世界的义和团运动,是以农民为主体的反帝爱国运动。黑龙江也是义和团反帝运动的重要地区之一。富于反侵略斗争传统的黑龙江人民,纷纷聚集在义和团的旗帜下,向着帝国主义,首先是沙俄帝国主义展开了浴血奋战,并在这场伟大的反帝斗争中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黑龙江义和团运动是沙皇俄国侵略引起的 十九世纪末,世界资本主义已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中日甲午战后,帝国主义在中国展开了争夺投资,攫取“租借地”和“势力范围”的激烈斗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一九○○年,列宁指出:“欧洲各国政府(最先恐怕是俄国政府)已经开始瓜分中国…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是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不屈不挠地奋斗了一生。在他的领导下,腐败的清王朝在辛亥革命的炮火中崩溃了。然而,革命的果实却为帝国主义勾结封建顽固势力篡夺了。反动势力疯狂地扑灭革命,而有些革命党人也在强大的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面前妥协退让,说孙中山“ 理想太高”,“不合中国之国情”。他们捧出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知之非艰,行之惟艰”的说教,抵制孙中山建立民主共和国的主张。孙中山则认为:“中国近代之积弱不振,奄奄待毙者,实为知之非艰,行之惟艰一说误之也。”①因此,要革命,就必…  相似文献   

10.
九一八事变后 ,日本帝国主义逐步把中国东北变成了扩大侵略战争的军事基地。出于侵略扩张的需要 ,从 193 4年至 1945年 ,日军先后三个时期在东北边境构筑了一系列军事要塞。这些要塞的构筑是日本帝国主义殖民扩张的直接产物 ,它不但见证了日本侵略中国的真实历史 ,也深刻揭露了日军的侵略行径  相似文献   

11.
日本关东军和满铁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东北的两个最重要的角色。关东军挥舞军刀,以武力和阴谋成为日本帝国义侵华的急先锋,满铁则以“文装”的面孔推行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主要从经济方面进行殖民侵略和资源掠夺。两者在侵华的总目标上完全一致,相互勾结,狼狈为奸。但在“权力的统一”上又有所矛盾,相互争夺。本文拟以“九·一八”事迹前后为历史时期,揭露关东军和满铁相互勾结的侵华罪行,并阐述两者之间关系的变化。一  日俄战争后,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东北设立了若干侵略机关。主要有关东都督府(前身为关东总督府)、南…  相似文献   

12.
从满州移民政策看日本的侵略本质徐业滨满洲移民政策是20世纪初期,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地区采取的一种殖民政策,是日本帝国主义制定并实施的一种企图永久性地霸占满洲、吞并中国,称霸亚洲乃至世界的一种侵略政策。这种政策从其产生、发展直至贯彻实施无不体现着日...  相似文献   

13.
幸德秋水是日本早期社会主义思想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不仅发表过揭露帝国主义罪恶的《二十世纪的怪物——帝国主义》和宣传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神髓》,还与界利彦合译成《共产党宣言》的最初日文译本,对社会主义思想在日本的传播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幸德秋水还十分同情中国革命,与当时留学日本的中国革命青年建立过亲密的友谊。幸德秋水的主要著作《二十世纪的怪物—帝国主义》、《社会主义神髓》、《长广舌》、《基督抹杀论》在20世纪初期曾被译成中文先后出版,《共产党宣言》的早期中译本也是根据幸德秋水的日译本转译的,这些对中国革命也曾产生积极影响。不过,幸德秋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初,日本因在日俄战争(1904~1905)中获胜,国际地位得以提高,并增强了对国际政治的发言权,加入了西方列强的帝国主义行列,成为维护帝国主义国际秩序的重要角色。国民中的强国意识也趋激昂。与此同时,反对日俄讲和条约运动的民众势力,也以此为契机而抬头,经第一次护宪运动(1912~1913),最终发展成为在政治、经济、社会各领域要求民主改革的大正民主主义潮流。  这种强国意识和民主主义潮流,究竟有何种结构联系呢?原本思想上的“对外帝国主义,对内立宪主义”的结构联系,随着立宪主义的民本化,帝国…  相似文献   

15.
广东是中国近现代史上风云际会的地方。近现代中国发生的太平天国革命、辛亥革命及大革命时期的国共合作、北伐战争和广州起义等许多重要事件,都源于广东或以广东地区最为活跃。在这些风起云涌的斗争中,也孕育出许多英雄的群体。这些事件和人物曾有力地影响过中国社会近代化的进程,使广东在近现代中国革命史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一、广东是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前沿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在广东爆发,英国殖民者用大炮轰开了中国国门。随后,列强接踵而来,广东成为中国遭受帝国主义侵略最早的地方,从而也历史性地…  相似文献   

16.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及其随之而来的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长达十四年的殖民统治,是日本侵华史上一个特别重大的事件,也是日本侵华史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问题。然而,我们在研究这个问题时,一直是着眼于当时日本的统治者、当权者的所作所为,关  相似文献   

17.
王中江 《浙江学刊》2002,6(4):30-44
一般把严复看成是中国“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但是,如果我们真正进入到梁启超的思想世界中,我们有更多的理由把梁启超看成是西方“社会达尔文主义”在中国的最合适代理人。梁启超通过把进化主义设定为普遍的公理和普遍的价值,建构起了他的合群民族主义和强权主义世界秩序观,建构起了他的社会政治变革观和社会历史进步观。梁启超的思想以多变著称,但他对进化主义原理和价值的信奉,前后基本上保持了连续性。处在民族和国家危机中的梁启超,不仅用进化主义来解释中国的困境,而且也用进化主义来促进中国的富强。他把进化主义与强权主义结合在一起,目的是急于使中国用物质力量迅速武装起来,同帝国主义展开生死竞争,但这同时也把帝国主义的掠夺正当化,他本身从而也失去了“人道”和“公理”的立场。进化主义使梁启超焦虑,但它也使梁启超具有了期望未来伟大进步的乐观主义态度。这样,中国一时的危机,似乎又成了加强梁启超未来快乐的催化剂。以上的这些看法,是本文对以往关注不够的梁启超的进化主义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全面考察之后所得出的。由此我们揭示和展现了梁启超精神世界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的帝国主义理论,特别是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问世以后,受到全世界进步人士和学者的推崇,并以此为研究帝国主义问题的指导。西方资产阶级学者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帝国主义理论也十分重视,同时又多方面地提出了质疑和挑战,主要集中在:(1) 帝国主义的扩张动力问题;(2) 帝国主义殖民地与经济不发达的关系问题;(3) 帝国主义扩张机制问题;(4) 帝国主义的连续性问题等。本文作者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实事求是的评论,批驳了他们的唯心主义的谬论,也肯定了其中的一些合理因素。  相似文献   

19.
1922—1927年,在中国的青年学生和知识阶层中,曾开展了一场“非基督教”运动(以下简称非基运动)。这场运动由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领导,以青年学生为主体,以理论批判为主要方式,其矛头直接指向帝国主义及其控制利用的基督教,持续时间长达六年,影响波及全国城乡。它不仅打击了帝国主义,也冲击了当时中国的基督教会。时隔半个多世纪,不  相似文献   

20.
《学问》2015,(6)
日本学者在个人著述或历史教科书中论述日俄战争的作用时,往往把本质上是两个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中国东北权益的帝国主义战争谬说为日本为中国争取权益的战争,说成是由于日本在日俄战争中的胜利,成功地阻止了东北的俄罗斯化,保住了东北,并且提高了黄种人反抗白种人的信心的结论,美化日本对东北的侵略。关捷先生近著《日俄战争灾难纪实》一书1,系统地叙述了日俄战争给东北地区和中国人民所带来的灾难,用历史事实证明,日俄战争不过是日俄两个帝国主义国家为了瓜分中国东北而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并不存在维护中国国家利益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