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要:在汉语延绵不绝的发展过程中,既有日新月异的自身充实,又有永不停滞的对外来语吸纳。一些外来语随着时间的流逝,已逐渐失去所谓的“外来的身份”,很多已被汉化,成为汉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日语的影响极为深刻,日源汉语已经是现代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基本概念,其使用频率之高,造词能力之强,使我们不得不承认日源汉语对近、现代汉语的深远影响。我们可将在日本产生的汉语词汇称之为“和制汉语”。  相似文献   

2.
汉语词汇的理据性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瑞士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曾经指出,汉语中无理据的词占绝对的优势.这种说法并不符合汉语的实际.首先汉语中尤其是现代汉语中存在着大量的合成词,合成词的理据是显而易见的.其次,汉语单纯词中有大量的派生词,派生词的音义来源于它的源词,因而也是有理据的.而作为派生词的源词的原生词则是我们的祖先通过用发音器官摹拟事物的声音、外部形状、动作行为等方式创造出来的,也是有理据的.  相似文献   

3.
汉语词源研究近年来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汉语词源学的基础理论得到了系统的清理,有关基本概念得到了科学的阐释;在形声字声符示源功能的研究、汉语同族词的整理方面也卓有成效;汉语同源词中的特殊现象、汉语词源学史也给予了充分的关注;汉语词源的研究方法不断拓展,汉语词源研究的应用性探讨得到加强。今后,有关汉语词源的理论研究还要不断地深化和系统化,有关术语还要进一步的清理与阐释;研究方法上要多形式、多学科结合;汉语词源的应用研究也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4.
冯赫 《东岳论丛》2014,(2):80-86
汉译佛经不仅是丰富的佛学资源,而且是研究汉语历史语言及语言接触的重要材料。汉译佛经特有的"何所"不见于本土汉语,与汉语来源于"何所V"结构的"何所"不存在历史演变的关系。译经这类"何所"及其变体"何许"可以解释为"所/许"脱离空间范畴后与疑问词"何"的组合,不属于汉语本身的自然演变。汉译佛经特有的"诸所"的源形式与汉语里固有的"诸所V"结构有关,但又不是"诸所V"结构内"诸所"直接词汇化的结果,而是形成于"诸所V"结构中"诸所有(N)"的特殊变异。  相似文献   

5.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说之逻辑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说之逻辑验证曹念明汉字定义再探索之源起与必要80年代以来,重新认识汉字的学术思潮勃然兴起。汉字的特点、性质、功能、前途,又成为学术界注目的课题,引发了热烈的争论。在有关讨论中,汉字的定义成了争论的热点之一。有人不拘陈说,大胆提...  相似文献   

6.
亓文香 《人文杂志》2012,(4):187-189
汉语典故文化源远流长,典故词语数量繁多,本文基于对《汉语大词典》中所有典故词语的统计和整理,从典故词语本体研究出发,从结构形式、形成方法、蕴含意义和典源文献等不同的视角对典故词语体现的中国文化内涵进行了关注和思索。  相似文献   

7.
杨启光 《学术研究》2000,(6):124-128
汉语短语是汉语句子修辞的重要“板块”。本文认为,今后不仅有必要深入汉语短语的静态研究,以进一步弄清汉语句子构建的真实面貌,而且有必要开拓汉语短语的动态研究,以把握汉语句子修辞建构的又一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维吾尔族的族源及其先民的西迁钱伯泉关于维吾尔族的族源问题,我国的学者已经写过不少文章,他们都只局限于应用我国的汉文史料。由于维吾尔族的祖先使用的是突厥语,与汉语绝然不同,有关他们的历史事实必须经过翻译。我们知道,汉语的古音和今音变化很大,古人在写作古...  相似文献   

9.
从文化语境顺应看外来词翻译中汉语字词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当代汉语中出现的常用英源外来词为对象,探讨了文化语境顺应在外来词翻译中对汉语字词选择的作用,研究发现外来词翻译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是否顺应中国文化语境,其中中华民族文化心理、思维方式以及汉字文化意义双层因素对外来词翻译中汉字词的选择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汉语介词的研究中,现代汉语介词研究得比较充分,古代汉语介词的研究则相对不足,其中又以中古汉语介词的研究最为薄弱。到目前为止,还未见到对中古汉语时间介词进行专题研究的论著,这方面的研究零散地分布在各类论著中:1、汉语史类专著。如王力的《汉语史稿》,潘允中的《汉语语法史概要》,杨树达的《高等国文法》,史存直《汉语语法史纲要》,太田辰夫的《汉语史通考》,向熹的《简明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思想,"中国梦"的生成有其特定的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从与自由主义的比较视野来看,"中国梦"生发的逻辑起点为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它谋求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其基本依靠力量是广大人民群众."中国梦"建构的理论支柱为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立场,它强调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有规律可循,并坚持历史决定论与历史选择论、个人与集体的辩证统一.近代中国自由主义"救国梦"的破灭则为"中国梦"的生成提供了重要历史经验,历史已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而当下只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国梦".  相似文献   

12.
"天下观"与"文化中国"的历史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永吉  徐长安 《河北学刊》2002,22(6):140-144
自中华文明产生之初 ,它就逐步形成了一种融宇宙观、政治观和文化观于一体的“天下思想”。“天”与“礼”是中国古代“天下观”中的两个核心理念。在中华文化发展历程中 ,“天”被构建成为王朝政权合法性的来源 ,“礼”则成为“夷夏”之间相分相融的主要标准。正是对“天”的推崇和对“礼”的主动认同 ,使中原之“中国”和周边之“四夷”都以正统的中华自居 ,从而共同构建了一个“文化中国”。在近代以前 ,“文化中国”真实地反映了不同民族间的交往与融合 ,最终促成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爽"是近年来在青少年中较为流行的时尚词语.这个词最早在香港广为流行,是想表达痛快之意,后扩大到其它地区.在流行口语中,青少年往往不用"痛快"、"舒服"等词去表情达意,脱口而出"爽--!"为了加强语言的表现力度,常常在其后增加"呆了"、"死了"、"惨了"、"透了"、"毙了"等作补语.  相似文献   

14.
"将"是一个用法比较复杂的词,它的语法功能可分属不同的类.<老残游记>中使用 "将"字的句子共有168句,其中共有181个"将"字,可以作为"将"在近代汉语中进行断代描写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甲骨文“禽”的名词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清词义发展演变的线索是汉语史研究的一个重要任务,在甲骨文中"禽"已经具有了名词"猎物"的意思,但有关辞书对这一问题似未提及,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禽"在甲骨文中的名词用法,理清其词义发展的演变规律,为辞书编纂提供材料,借以说明出土文献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当今,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但人与自然关系失和、人与人关系疏离.在世界并不太平、人世关系紧张的语境下,本文之所以要重新解读"和"这一中国美学中十分重要的范畴,是因为它"有适合于现代人的生活和需要的内容".它可为"人心的安顿、心灵的慰藉和滋养"、人文精神的提升、"家园的建构"乃至消泯紧张,提供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和人文智慧.  相似文献   

17.
佛典汉译是中国文学、文化史上的重大事件,汉译佛经给东方文化及文学带来巨大的影响.佛教的传播借助于佛经的翻译,而佛经中又包含着大量的故事,"高僧与美女"故事,就是佛经中重要的故事类型之一.探讨中韩两国"高僧与美女故事"的佛经渊源,并阐释佛经故事与中韩两国民间故事的关联,这对梳理和探索佛经文学,以及研究佛经对中朝两国民间故事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英民族文化不同于汉民族文化,因而动物名称“鸡”在英汉语言中存在国俗语义同异并存现象。本文主要围绕动物词语“鸡”在英语和汉语中语义相同、语义为一语独有以及喻义相似动物名称不同等方面作一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代政治语境下,"共和"不止是一种政体,其话语精髓在于它对政治生活"公共性"的由衷关切,即:对于制度构架,注重"治道的多元共谋";对于社会生活,强调彰显公民美德、消除怨恨、崇尚宽容、相互协商、达成妥协,营造和谐公民文化氛围。这在"民主"已取得话语霸权的后革命时代,是真正实施"大国善治"的强力助推器。  相似文献   

20.
浅析德阳黄许话中的"咖"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阳黄许镇及邻近乡镇方言中常用词"咖"不同于城区的西南官话,具有丰富的语法功能和独特的语法特征,本文对其体现出的多种时体特征、作为结构助词和语气词的用法、以及在比较句当中的作用分别进行了语法分析.结合黄许的湖广移民史,从"咖"的历史演变我们可以看到黄许方言同西南官话、湘语及客家话等方言的一些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