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九月 《新天地》2012,(9):32-33
说到著名歌唱家姜嘉锵和夫人金家勤走在外面总是牵着手的习惯,朋友曾非常羡慕地说:"你们真幸福,像恋爱中的情侣一样。"金家勤说:姜老师色盲,过马路时,我要拉着他过红绿灯,我才放心。姜嘉锵却说:没办法,我的夫人总是不记得路……一1960年初,作为中央民族乐  相似文献   

2.
《新天地》2016,(2)
出生在温州的姜嘉锵对于乐曲“过耳不忘”、“过耳能唱”,上小学时就学会了《松花江上》等许多革命歌曲.1957年,进入中央歌舞团的民歌合唱队仅半年,姜嘉锵就作为领唱参加了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此后他演唱了大量的古典诗词歌曲,被称为“国宝级演唱家”.  相似文献   

3.
正2016年10月1日上午,央视音乐频道《音乐人生》播出《为人民而歌唱——姜嘉锵》报道,当我看到胞兄姜嘉锵叙述在故乡瑞安玉海楼玩耍时,勾起我少年时受到他作弄的回忆:玉海楼的周边有一条‘护城河’,河上搁着一只小木船,他常带着我上船玩耍。我生怕掉进水里就紧抓住船沿,这时他就跳到船头跨开两腿使劲摇晃,吓得我呼天喊地……我家五兄弟,大哥嘉铭,二哥嘉鍼,三哥嘉锵,我第四,他们之间依次只隔一  相似文献   

4.
谁是谁的谁这个世界上,谁也不是谁的谁,同样,谁都可能是谁的谁。一直不喜欢肥肥。但,她突然就死了,然后娱乐频道里满天飞着她的生平过往。你不想关心她都不行。娱乐圈的人,连死,都具有娱乐性。实在可悲。她的情史被重提。揪出一负心汉:郑秋官。肥肥与秋官,当初也算是两情相悦,厮混了十年,后来分开了,男的一去不回头,女的恋恋不舍,说的想的恨的骂的全是他。对于这个肥女人,说什么好呢,一声叹息吧。她与秋官离婚,二十年后,重逢,当着几千几万人的面,她问他:  相似文献   

5.
爱在教师节     
《源流》2011,(17):88-91
有一种付出,叫耕耘。播种的是知识,收获的是成长。有一种职业,叫园丁。挥洒的是辛勤汗水,换来的是桃李芬芳。有一种比喻,叫红烛。照亮的是别人,燃烧的是自己。有一种恩情,叫培养。送走的是千万学子,留下的是岁月悠长。对每个人来说,在我们从顽皮稚童到  相似文献   

6.
心是一颗晶莹剔透的心。《菜根谭》有云,心虚则性现。心静下来,就如同一面镜子,万物都可以朗照,万物即纳胸怀。平是平静如砥的平。风来不起波澜,云去不剥不拣。八风吹不动,我自岿然如钟。心灵安宁如禅定,声色犬马全不听。气是气定神闲的气。不疾不徐,不张不弛,恰到好处,呼吸之间皆是梵唱,吐纳之间皆为菩提。和是温暖谦和的和。如春风拂面,如夕阳斜照,如温泉濯足,如稻香扑面。一抬头、一俯首都礼节清明,儒雅有道。平和的心灵仿佛给人生穿针引线,串接起生命的温情段落,补足灵魂的精气神。和平是心灵不争不逐,不纷不扰,不卑不亢,不惊不惧。一派和暖的气息,一种沉稳的格调,一腔如水的旷达,一份如山的巍峨。  相似文献   

7.
一年一年又一年。这不,又是一个中秋节。一个在中国极其重要的节日。家家都在吃着团圆饭,都在享受团聚的喜悦。当然,我家也不例外。按照每年的惯例,聚在一起的一家人,在一起吃顿饭,饭后聊聊家常,赏赏月。  相似文献   

8.
女儿的同学都管她叫"23号"。她的班里总共有50个人,每每考试,女儿都排名23。久而久之,便有了这个雅号,她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中等生。我们觉得这外号刺耳,女儿却欣然接受。老公发愁地说,一碰到公司活动或者老同学聚会,别人都对自家的"小超人"赞不绝口,他却只能扮深沉。人家的孩子,不仅成绩出类拔萃,而且特长多多。唯有我们家的"23号",没有一样值得炫耀的地方。因此,他一看到那些才艺非凡的孩子,就羡慕得两眼放光。中秋节,亲友相聚,坐满了一个宽大的包间。众人的话题,也渐渐转向各家的小儿女。趁着酒兴,大人们要孩子们说说将来要做什么。钢琴家、明星、政界要人,孩子们毫不怯场,连那个四岁半的女孩,也会说将来要做央视的主持人,她的回答赢得一阵赞叹。12岁的女儿,正为身边的小弟弟小妹妹剔蟹剥虾,盛汤揩嘴,忙得不亦乐乎。人们忽然想起,只剩她没说了。在众人的催促下,她认真地回答:"长大了,我的第一志愿是当幼儿园老师,领着孩子们唱歌跳舞,做游戏。”众人礼貌地表示赞许,紧接着追问她的第二志愿。她大大方方地说:“我想做妈妈,穿着印有叮嗤猫的围裙,在厨房里做晚餐,然后给我的孩子讲故事,领着他在阳台上看星星。”亲友愕然,面面相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老公的神情,极为尴尬。  相似文献   

9.
私人的享受,我们能从很多途径获得,比如,你可以独自坐在家里读一本书,独自去享用一壶好茶,独自去做个新发型,或者独自去旅行。这个时候的感觉,大概只有你自己最清楚。它所带来的享受,更是难于表达。有时候,甚至无需表达,别人就能从你安稳平和的神态中,看出端倪。这都是私享带来的。私享,是属于一个人的盛宴。本文的两位主人,就是懂得享受的人们,让我们一起听听他们的私享故事。  相似文献   

10.
幸福,很难。有时候,它像一块打散的拼图,只有每一块都回到正确的位置上,才会出现完美的构图。因此,生命中有些不可或缺,我们常常缺失。而女人,最需要的,不过是男人。  相似文献   

11.
一日,同学向我诉苦,说跟老婆再也过不下去了。我很感到意外。当初两人的恋爱可是轰轰烈烈,在同学间传为佳话。没想到,才结婚两年,突然亮起红灯。第一感觉,是可能出现了婚外情,彼此不再相爱。然而同学的解释颇让我感到意外,是因为他们过于看重这份情感了。原来,同学由于工作关系,两地分居,成了名副其实的周末夫妻。正是同学的久而不归,让空守家中的老婆,开始对他疑神疑鬼。  相似文献   

12.
远离吸烟     
李捷 《社区》2002,(20):26-26
最近,江苏一位读者魏丽丽来信说:“我和丈夫关系一向很好,结婚以来,相敬如宾。没有发生过大的争吵。互相都比较宽容。但最近我对丈夫吸烟的习惯,越来越不能容忍,提醒过他多次,他毫不在乎。前些日子,我大动肝火,没想到他毫不相让。我们俩已经连续一个多月不说话了,我很苦恼。”魏丽丽女士,你好。吸烟确实不是一个好习惯,形容吸烟是二十一世纪的“鼠疫”,一点也不过分,它不仅害自己也殃及无辜。但是,你劝诫老公的方法不太对头。一个人的习惯一但形成,想在一天之内戒掉,可能性很小,凡事要有一个过程。你用生硬的态度、过激的办法改变丈夫的习惯,我看不仅不会奏效,反而还会影响夫妻之间的感情,“夫妻结合是缘分,千年难遇这一回”,望你俩珍惜。俗话说,“锅勺哪有不碰锅沿的”,夫妻俩在同一空间共度岁月,难免有冲冲撞撞,难免有争争吵吵。为了帮助你使丈夫戒烟,我们讨论这一期的题目是:  相似文献   

13.
岁月感怀     
阿辉 《山西老年》2013,(5):47-47
岁月,一个充满辛酸和幸福的词汇。世事沧桑,人情冷暖,或深或浅,或浓或淡,慢慢地将我心灵的空间布满。岁月,一种情怀,一种感念。生命的脚步,从最初的啼哭开始。沿着理想的航线,一步一步地向前。坚强过,懦弱过;幸运过,不幸过;成功过,失败过。一路走过的风景,有精彩,也有平庸。少年的壮志,青年的  相似文献   

14.
抚摸那条船     
那条船,是河上的精灵。老李用那条船将河东河西连接起来,然后通往不远处的古镇。在日月的轮回中,老李孑然一身。只有那船、那河、远远近近的山,和那些永远的过客,是他的欢乐。有一天,最后一趟乘客离船而去,四周又归于寂寞。一个装得满满的背篼,静静地依在船头。老李揭开遮布,竟看到了一双眼睛,一双明亮而对世界陌生的眼睛。老李忙打开包被,抱出了这小小  相似文献   

15.
年轻与年老     
年轻时,有着极好的胃口,时常望着油腻腻的红烧肉,唾液直流。然而,花费很多钱去美食一顿,又不舍得,只能偶尔为之。年老时,花费再多的钱,购得再可口菜肴,可却没有了好的胃口,只能望菜兴叹,徒唤奈何。年轻时,脚健眼明,全身充满活力,想四处走走看看。有的是时间,却没有金钱。只能陷于一隅,憧  相似文献   

16.
美丽的黄昏     
黎明是美丽的,黄昏也是美丽的。天际消失了最后一抹晚霞,夜幕缓缓降临,远处亮起了最早的几颗星星。白天的喧嚣、嘈杂、熙攘渐渐退隐,那沁人的安逸,正在寂寞的黄昏中无声地涌来。黄昏满溢着温情,是全家宁馨的归宿。黄昏多情,是最令人情愫激动的时刻。古今中外,多少浪漫的故事,多少感人的恋情,是在这朦朦变幻中令人迷醉的黄昏后上演。"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黄昏勾起了多  相似文献   

17.
人生新感悟     
正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样的前人,是有远见的前人,也是高尚的前人。乘凉的后人,如果只知乘凉,那就枉费了前人的一片苦心。乘凉的后人,在乘凉的时候,不仅要对栽树的前人感恩,还要为自己的后人栽树。只乘凉不感恩的后人,是不肖的后人;只乘凉不栽树的后人,是自私的后人。人在屋檐下,哪能不低头。的确,你无法改变屋檐的高度,但你可以改变自己的姿态。硬是要昂首挺胸与既成事实的屋檐硬碰硬,碰得头破血流就在所难免。而且,这不能叫做骨气,只能算  相似文献   

18.
我们向前走了很远,才回头。旧时光是个美人,温软娴静,眼深如潭水。我们追溯的时候,就为她画眉。她的眉太淡,面容太模糊,如何敌得过岁月稀释,情爱的挥发。有一段梦游:我们逆走来时路,转几个风口,终于聚在往事的老宅。于是我们给她画眉。旧时  相似文献   

19.
正方成与侯宝林轶事爱听相声的人都知道侯宝林,大师。爱看漫画的人都知道方成,也是大师。相声和漫画的核心是幽默,诙谐滑稽。听着看着,笑容可掬。无论开心大笑,会心微笑,懊心苦笑,反正笑了。有益健康之外,还能悟出些东西,所以人们喜闻乐见。侯大  相似文献   

20.
郑图丽 《社区》2012,(7):50
我二十几岁那年,突然相中一块少语讷言的"榆木疙瘩"。老妈不同意,闷嘴葫芦的日子没法过。无奈我心比铁坚,坚持己见。事实证明,我当初的决定是正确的,因为我现在的小日子过得那个欢乐啊,每天都开心无比。若问我有什么法宝,无他,唯一个"斗"字。别误解,是斗嘴。在你来我往的"斗"中,那块榆木疙瘩早变成了懂幽默的风趣男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