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作为德国古典哲学阵营中的唯一一位唯物主义哲学家,为恢复唯物主义的权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费尔巴哈并不是一位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当他涉足于社会领域时,他便陷入了历史唯心主义,正象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指出的:“当费尔巴哈是一个唯物主义者的时候,历史在他的视野之外;当他去探讨社会历史的时候,他决不是一个唯物主义者。”特别是在他的宗教伦理学说中充满了唯心主义观点。  相似文献   

2.
陈炎认为,放眼西方美学史的整体演变过程会发现,席勒的《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更为集中地体现席勒美学思想的时代感与现代性。前所未有的历史感、鲜明的现代性特征、深刻的哲学意味,足以使《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被载入西方美学的学术史册。刘士林认为,对《审美教育书简》仔细解读,不难发现他在许多方面都突破了康德的体系与原则,表达出了美学史上前所未有的“思想”与“智慧”。席勒美学思想的全部精髓即在于“人是审美教育的产物”,这个天才思想与光辉预言,直接指向了人的自由生存与全面发展的最高理想目标。  相似文献   

3.
超越之维的后现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现代性精神的生成、嬗变和超越现代性精神的角度出发论述了后现代性的思想特质。通过对现代性在历史(时间)与现实(空间)的生成和嬗变的理论分析,论证了现代性精神囿于其“工具理性主义”的倾向而意识形态化。认为后现代则力图打破被固化的意识形态的束缚,渴望对“超越性”的无限追求,它追求的不是彼岸世界的美好图景,而是那种还超越的意识形态于人本身。后现代性实际上是一种基于人本质内部对自由的追求,对既有前提和框架进行的反思和超越。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性”语境下对于汉语的反思,实质上是对于一百多年来中国文化现代性问题的反思。文学创作界对于衔接汉语传统的努力,实际上昭示着人们对于现代汉语中“恶性西化”的不满和批评,昭示着文化界对于汉语精神的深刻醒悟和孜孜追求。“汉语精神”不是一个凝固不变的实体,而是一个流动的系统和过程。提倡“汉语精神”,并不是一味地反对“西化”,而是要提倡“善性西化”,反对“恶性西化”,其核心是处理好现代性与古典性、科学性与人文性、中华性与西方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论浮士德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涅告诉一位青年人说,要了解歌德就如同要了解整个时代一样,歌德本身就是一个“大世界”。别林斯基指出:歌德他活在一切里面,一切活在他里面;他象大自然一样方面众多。是的,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有的一个人就代表了一个时代,包含了  相似文献   

6.
广义言之,自然法思想是指实在的人定法之外还有一种真正的、永恒正义的法律,即自然法.《不列颠百科全书》释义道:自然法“含义常常不是很精确的.就一般意义来说,它指整个人类所共同维护的一整套权利或正义.作为普遍承认的正当行为的原则来说,它往往是‘实在法’的对称,就是和经过国家正式颁布并利用一定的制裁强制执行的那些法规对比而言”.德国著名法史学家祁克说,“不朽的自然法精神永远不可能被熄灭.如果它被拒绝进入实在法的机体,它会象一个幽灵飘荡在房间周围,并威胁要变成一个吸血蝙蝠去吸吮法机体的血液.”祁克此说,已被人类法律理论和实践的历史发展所证实.既然如是,考察人类自然法精神的滥觞——古希腊罗马的自然法思想,实系人类法学难以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仰视历史与把持历史的概念不同,仰视意味着悟性可以来自天然,把持则需要对既得利益的专心.敦煌对艺术是一块试金石.在范例之间的徘徊、歌颂,把他们引向了学究而不是艺术.在大漠深处,谢成水领悟了“复兴”一词的内涵.一个中国画中罕见的色彩新系列,表达着他对“复兴”一词的全面又现代的理解.伟大的传统如何在新历史中获得尊严,这不是一个浮躁的人所能回答的.毅力和禀赋是找到问题的关节,获得答案的前提.当优雅、亲情逸志被原始、热烈的色块玷污时,那些线条中的智慧,迫使旷远的沉思和醒悟恰如晚钟的来临和回应.10年,他就从敦煌艺术表面一个最细节的地方出发,将到达一架大山.一种颜色启发了另一种颜色,一种基调篡改了另一种基调.这样的色彩世界象一个宝藏被打开,被发现.这条中国画中罕见的色彩线索将为许多人提供想象、肆情的  相似文献   

8.
斥“独”     
旧社会走江湖卖狗皮膏药的骗子,为广开销路,招徕主顾,往往面对众人,赌咒发誓,“天南海北独一家”,“祖传秘方独一份”!这个“独”字便成了他大吹大擂的“绝招”,大致上当的人,不少吃亏在这个“独”字上——物以稀为“贵”嘛。但一经细细观察,方知这“独一家”、“独一份”,并没一样值钱的东西,于是  相似文献   

9.
在西方思想史上,本雅明是把“游荡”上升为观察和体验现代性社会的身体实践方式并加以研究的第一人。通过深入考察作为现代性产儿的“游荡者”意象,本雅明把人的身体行为与现代性批判紧密结合起来,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运行机制中揭示出游荡者身陷资本主义社会商品化力量整合的生存境遇,并逐渐被同化为“行走的商品”形象的同时,从身体政治学的角度展示出他们具备的现代性英雄素质、现代性批判与人类救赎的“现代英雄”形象。游荡者的辩证形象正是本雅明自己对现代性批判与抗争的最好注脚,不仅展示了他开掘无产阶级革命火种与实现人类彻底救赎的顽强信念,而且表明了他坚决批判和抗争资本主义现代性的鲜明政治立场,更为我们研究和反思资本主义现代性提供了独特的路径和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帝国主义时代虽然已经终结,但其现代主义的文化却再一次引发了人们的兴趣。后殖民阶段新的力量布局让人们思考现代主义非西方历史的可能性及意义所在。随着新的“当代”概念的应运而生,后殖民批评为新的“当代”认识论构建了基础,“多元现代性”的宏伟蓝图被描画出来,现代主义被称为“没有国界的艺术”。恩维泽用黑格尔式的逻辑证明非洲当代艺术不是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的拒绝,而是现代性“目的论延展”的结果。现代性不能被否定,只能被完成。   相似文献   

11.
解读白求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方人》2006,(10)
诺尔曼·白求恩并不只是一个政治人物,他是一个不属于任何国家或族群的世界人,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仅仅从政治历史的角度是无法全面了解像白求恩一样的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这种属于世界的国际主义志愿者,从来不是孤独的。他们存在于白求恩时代,也存在于我们当代。他们为处于战乱、贫困或者灾难阴影下的地方带去支援和帮助。然而,这样没有归属的个体,也会给他们的家庭等原本的“社会组织”带来困惑,这就是为什么白求恩被—些加拿大人(特别是其亲属)视作“异类”,却被更多的人们视作“英雄”。  相似文献   

12.
陈炎认为,放眼西方美学史的整体演变过程会发现,席勒的<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更为集中地体现席勒美学思想的时代感与现代性.前所未有的历史感、鲜明的现代性特征、深刻的哲学意味,足以使<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被载入西方美学的学术史册.刘士林认为,对<审美教育书简>仔细解读,不难发现他在许多方面都突破了康德的体系与原则,表达出了美学史上前所未有的"思想"与"智慧".席勒美学思想的全部精髓即在于"人是审美教育的产物",这个天才思想与光辉预言,直接指向了人的自由生存与全面发展的最高理想目标.  相似文献   

13.
陈炎认为,放眼西方美学史的整体演变过程会发现,席勒的<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更为集中地体现席勒美学思想的时代感与现代性.前所未有的历史感、鲜明的现代性特征、深刻的哲学意味,足以使<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被载入西方美学的学术史册.刘士林认为,对<审美教育书简>仔细解读,不难发现他在许多方面都突破了康德的体系与原则,表达出了美学史上前所未有的"思想"与"智慧".席勒美学思想的全部精髓即在于"人是审美教育的产物",这个天才思想与光辉预言,直接指向了人的自由生存与全面发展的最高理想目标.  相似文献   

14.
屈原与中华民族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影响,可以说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 简单,是对影响有无的判定而言。 无论何时何地,屈原对于绝大多数炎黄子孙来说,都是一个熟悉的名字。他是我们全民族唯一至今还用传统节日纪念的诗人,而这节日又是一年中的三大佳节之一。每当“端五”来临,人们热热闹闹地赛龙舟、包粽子的时候,屈原的名字就会在全中国的上空响起。 更重要的是,这个纪念并不得力于统治阶级的提倡。屈原没有象孔子那样被封为“大成至圣先师”,也没有象孟子那样被封为“亚圣”,汉武帝仅仅只是“喜欢”楚辞而已。纪念屈原是人民自发的行动,是历代劳动人民和知识分子真挚感情的体现。屈原的声誉和人们对他的崇敬之情、赞誉之词,不是随着历史的演进、岁月的流逝而减弱减少下去,反而越来越高、越来越强、越来越大。近世以来,诗人、画家、雕塑家常以“国魂”、“民族魂”赞誉屈原,大家自然而然如此,并没人来统一口径、统一称谓,由此足以看出:屈原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影响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5.
关于人文主义(Humanus)的几点思考——从“人文奥运”谈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奥林匹克精神实质即人文精神切入 ,对人文精神的核心内涵及其历史发展 ,作出简要的评述。强调在反对不把人当人以及摆脱人身依附等奴役方面 ,发扬人文主义精神 ,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今世界许多弊病 ,都与由人文主义所孕育的“现代性”的异化直接相关。后现代思潮批判这种异化 ,具有重要价值。但不能把合理的“现代性”与异化的“现代性”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6.
“现代性”是一个百家争鸣的理论领域,其中马克思和吉登斯的观点具有重要代表性.尽管马克思并没有明确提出“现代性”概念,但却代表着现代性批判的根本方向,因为现代性悖论产生的内在动因正是被马克思持续批判的资本逻辑;尽管生态批判不可能成为马克思和其所处时代的主要任务,但他却在对资本、工具理性和异化劳动的现代性批判中,经意不经意间展露出深刻的生态思想.发展到20世纪,吉登斯的现代性思想亦是在“资本主义”这一历史语境下展开的,自然离不开马克思,他的现代性批判中的生态思想对马克思有着微妙的“继承”.对于二者深刻的生态批判思想,有必要结合实际实现“中国解读”,进而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能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7.
胡风是中国现代文坛一个独异的存在.要全面理解胡风理论的这种独异性,须深入探究胡风与黑格尔的深层精神关联.胡风在理解和阐释文学的本质、文学创作的主体、创作中主客体的关系及文学范畴等方面,都或显或隐地有着黑格尔美学的影响.认真梳理和辨析两人思想之间的渊源和流变,有助于我们深刻地理解胡风文艺理论的独特内涵和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8.
海日寒是内蒙古自治区第四代诗人的杰出代表,他的诗风秉承中国古典诗学的传统,兼具西方现代主义诗学精神,将词与韵,物与境,意与象优美地结合起来,并从历史和现实中建构“自我”的诗。本文围绕《一个人的穿越》《空山集》两部诗集,从中国古典诗学、西方现代主义诗学、古典与现代的融合三个方面出发探究其诗学来源,并探讨独属于海日寒诗学文化疆域中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9.
禹字案平议     
从来没有人象顾颉刚先生那样周密、透彻地梳理、分析大禹的史料。当顾先生为他创立的“层累的造成的中国古史观”寻觅依据时,很自然就想到了大禹。他发现几千年来公认为圣王的大禹原本是神不是人:“(禹)起初是一个天神,后来变成一个人王,以后又变成一个夏后,最后作了舜的臣子而受禅让”。这就是说,人们对于大禹的认识,有一个逐渐堆砌、变异的过程。顾颉刚先生这一发现成了他创立的古史辨派理论的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   

20.
唐代诗人王翰《凉州词》云:“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千百年来,这首诗一直被人们传颂不衰。但它究竟是一首“反战诗”,还是一首“赞歌”;其情调是“高昂”、“豪放”的,还是“忧郁”、“感伤”的,历来众说纷纭。现在主要有三种代表性说法:一说,“诗中流露出了一种深沉的忧郁感伤。”二说,全诗的情调是“豪放”,而“不是伤感的。”刘大杰先生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中把王翰归入“高岑诗派”,认为“作者人生观是乐观的”,“情调高昂”。说《凉州词》和王昌龄、王之涣的《出塞》一样,“呈现出无比雄伟的气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