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从价值的涵义看价值理论的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明 《江汉论坛》2004,(1):33-35
本文着重阐明经济学理论中价值应有的涵义,价值是对效用(使用价值)的抽象,反映的是商品的一种社会效用,而非个别效用;价值量的大小反映了社会财富的多少,两者成正比关系。进而分析价值的源泉,说明生产要素价值论、劳动价值论和知识价值论三者之间并不矛盾,劳动价值论和知识价值论本质上也是一种要素价值论,即劳动要素主体价值论和知识要素主体价值论,但最全面也是最有说服力的还是生产要素价值理论。理论界应当解放思想,承认和坚持生产要素价值论,同时对传统劳动价值论的理论缺陷作了一些说明。  相似文献   

2.
一、我国现阶段存在的影响政治体制改革的两种个人价值观念(一)排我价值论排我价值论也叫抑我,止我价值论、核心是排除自我意识,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无价值论、权力价值论和贡献价值论。1、排我价值论的表现及其政治基础(1)无价值论。无价值论根本否定自我价值、无自我意识,无独立人格,周而无所谓个人价值判断。在现实生活中突出表现为奴隶主义或奴性,他们对领导的尊敬达到崇拜的地步,信任达到迷信地步,服从达到盲从地步,如文革中的现代迷信。这种与封建贵族宗法制相适应的个人价值观念随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价值问题研究在我国兴起,并出现了“价值热”。怎样看待价值热的兴起?价值问题研究的现状如何?如何把价值论的研究引向深入?王玉梁先生主编的《价值和价值观》(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对这些问题作了系统的探讨和回答。这部著作集中国内二十多位价值论研究者的智慧,对我国价值论研究兴起的时代背景,研究的历程和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对价值论研究中提出的问题和存在的意见分歧作了探讨和讨论,并且开拓了我国价值论研究的一些新领域。可以说,它既是我国过去价值论研究的总结,又是继续深入研究的基点和前沿,从中可以了解价值论的历史和现状,窥视我国价值研究的发展趋势,实乃推动我国价值论研究深入的一部有价值的学术著作。  相似文献   

4.
舒也 《浙江社会科学》2012,(1):93-102,158
对于美的理解,大致有认识论美学和价值论美学两种路径.价值论美学是对认识论美学的挑战.与将美认识论化的倾向不同,价值论美学主张美是客体相对于主体的一种审美价值属性.价值论美学主张美是主客体关系的统一,认为审美价值是人类在长期的主客体审美活动当中确立起来的事物属性之一,作为主客体统一论美学,价值论美学是一种相对论美学,只有在确定的审美关系、审美活动、审美实践当中,审美价值属性才表现为有条件的客观性.价值论美学主张,审美价值并非是与功利价值、道德价值、宗教价值等其它价值完全割裂的,而是一个开放性的复合价值构造,它主张审美价值是一个开放的、融合了多方面要素的综合性价值构造,需要从具体的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出发综合各方面要素来探讨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5.
刘冠军 《齐鲁学刊》2006,1(1):83-90
从“科学理论”的视域来审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中外理论界众多价值、价格学说中的一种,而且在我国是影响颇大的一种。在此之外,中外理论界还提出了各种“非劳动价值论”学说,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包括生产费用价值论、生产要素价值论、效应价值论、边际效应价值论、供求决定价值论、均衡价格论、物化劳动价值论和知识价值论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作为建立在“劳动”这个人类本质活动基础上的价值论研究的结晶,它与各种非劳动价值论相比较,是更为深刻的理论,是在科学地区分和严格地定义了使用价值和价值、价值和价值形式、价值和价格、物化劳动和劳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价值决定和价值实现、价值决定和价值分配等诸对范畴的基础上,达到了形式和内容、现象和本质的有机统一的宏大理论体系;而各种“非劳动价值论”的学说,基本上都是在现象层面上对价值或价格的考察,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们远没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那样深刻。  相似文献   

6.
价值哲学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为独立的哲学学科。到20世纪30年代,价值哲学形成了两种类型的见解,一种是主观主义价值论,另一种是客观主义价值论。两种类型的见解均未能科学理解价值的本质。牧口常三郎既反对主观主义价值论,又反对客观主义价值论,坚持以主客体相互作用为基础,从主客体相互作用产生的功能出发去理解价值。他的这种观点有助于科学地理解价值的本质,是对价值哲学发展的重要贡献。他还深入研究了价值与真理、价值与评价等问题。牧口对价值哲学的研究也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杜运辉  邵军永 《文史哲》2013,(1):50-56,166
张岱年既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现代价值哲学的重要创立者,也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价值热"思潮的重要参与者。张岱年价值哲学包括一般价值论和人生价值论,其"形性功能"价值范畴体现了辩证唯物论与中国古典价值论的融合,内外价值论开现代生态伦理学之先河。张岱年价值哲学为世界价值哲学提供了一种宝贵的本土化理论资源,这有助于我们从价值哲学的角度重新评价张岱年在中国哲学史和世界哲学史上的卓越地位。  相似文献   

8.
我国价值哲学理论中,有的学者持人道价值论,持此观点的学者认为,价值是人或价值是人本身。人道价值论,重视人的主体价值,即人道价值,重视人的生命存在,尊严、自由、权利的价值,批评主体价值关系论重视人的客体价值,忽视人的主体价值的缺点,有一定积极意义。但人道价值论否定主客体关系论,认为价值是人,是一种唯主体论的单极思维;这种观点从需要出发,从评价结果出发理解价值,实质上是一种西方流行的主观主义价值论和脱离实践的理论价值哲学观点,这是其局限。  相似文献   

9.
盛庆 《人文杂志》2005,(6):21-26
在价值论中,至少有下列四种理论:(1)价值是主观的;(2)价值是客观的;(3)价值是非主观的,又非客观的,而是关系的;(4)价值既是主观的,又是客观的。本文认为,这四种学说,都不够周延,所以提出一种新的主观主义价值论,即认为价值是主观的,因为价值必须有一个主体,但我们都在追求对许多价值的共识,如果对某一价值的共识度很高,那么主观的价值看起来像是客观的,这样的价值称为“准客观”;同时认为价值具有统计性。文中论述了价值与效用、评价、幸福等名词有区别,并批评了客观主义价值论、关系价值论等非主观主义价值论。  相似文献   

10.
论劳动价值论与其他四种价值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价值理论是一种与静态资源配置、产权关系、财富分配和经济发展等研究都有关的经济学基础理论。除了劳动价值论以外,西方经济学界还存在四种其他价值理论,它们是货币价值论、使用价值价值论、生产要素价值论、供求价值论。作者试图结合对其他四种价值理论的评析,就劳动价值论的创新发展问题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价值论与土地价值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价值问题是土地经济学的基本问题,时此理论界还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作者认真分析了西方经济学的10种价值论及其土地价值观,初步认为有些价值理论可以作为经济分析的方法,但这些理论还不能成为科学的价值论和土地价值观,唯有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科学的价值论,也是科学的土地价值论形成的理论基础。作者以劳动价值为尺度,发展了土地价值二元性理论,并对我国理论界几种价值论或土地价值的观点进行了商榷。  相似文献   

12.
经济学界长期来流行着一种不妥当的观点,把价值的本质说成是劳动对效用的关系,这是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重大误解,混同了劳动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以及供求价值论,因此有必要进行深入的讨论。一、价值的本质是物化的抽象劳动,不是劳动对效用的关系正确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要了解价值的本质是什么。凡是初学过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人,都会认识到价值的本质是物化的抽象劳动,它本身没有丝毫的物的因素,从而没有丝毫的效用因素。我们不能够认为社会必要劳动只是一个量的概念,它不能表达出价值这个概念的质的方面,只有社会必要劳动对效用的关系才是价值概念  相似文献   

13.
一、评价问题在价值论中的地位 评价,顾名思义,就是对价值的评估、评定、评判、比较、预测;总之,是对价值的观念把握活动,是人们把握价值的一种形式。评价作为把握价值的对象性活动,必然涉及到它与对象即价值是什么关系这个问题。评价与价值的关系问题可以说就是价值论的基本问题。 众所周知,价值主观论和客观论是西方价值论中长期争论至今仍未停止的论战,透过他们的各种观点和论据,我们看到,根本的分歧是对评价和价值的关系作如何的回答,认为价值评  相似文献   

14.
一、分配论是否一定以价值论为理论依据 ?从生产决定分配的关系来讲 ,产品的分配要以产品的生产为基础 ,价值的分配要以价值的生产为基础 ,剩余价值生产与剩余价值的分配也是密切相关的。但这里讨论价值论和分配论的关系 ,是指分配制度或分配方式与价值理论即价值源泉理论的关系而言。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 ,是否以劳动价值论即劳动是价值的源泉为依据 ?资本主义实行以按资分配为核心的按要素分配 ,是否必然要以资本价值论或要素价值论即资本和一切要素都创造价值为依据 ?我持否定的见解。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并不是以劳动价值论为依据。理…  相似文献   

15.
哲学价值范畴和主体客体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价值范畴和主体客体理论高齐云作为哲学范畴的价值一般的本质、涵义,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的基石和核心。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的其它原理都是在价值一般的基础上和围绕着价值一般而展开论述的。所以,科学地理解哲学价值范畴,对于理解、阐述马克思主义价值论问题具有重要...  相似文献   

16.
义利问题是中国传统思想的价值论特别是道德价值论,为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确立了价值导向。义利范畴的内涵是义利问题的理论基础,可以从多方面着手探讨。本文对此从古文字学、价值、伦理三方面作一点探索。 一、古文字学考察  相似文献   

17.
价值——实践论──价值系统论稿之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践论,并不仅仅属于认识论,更应当属于价值论;同样,价值论,也不应当仅仅从属或平列于认识论,而更应当属于实践论;实际上,价值关系与认识关系、实践关系之间存在着既相对独立又密不可分的联系,完整的认识论、价值论、实践论都应当是“认识-价值-实践”统一论。这也是认识论、实践论和价值论所共同面临的理论建设任务。鉴于人类价值关系与实践关系本身又有着复杂的性质差异①,这一理论建设任务是非常艰巨的。本文只是笔者在文化实践范畴中,从文化价值两重性内涵出发,将认识论与“价值-实践论”兼容的理论尝试。上篇理论阐释“…  相似文献   

18.
当代哲学中的价值论转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以来 ,由于生活实践中价值问题的突显 ,“拟科学”的传统哲学本身也面临困境 ,当代哲学、特别是西方哲学中已经或正在出现所谓“价值论转向”。价值论转向并不仅仅意味着价值论的出现 ,它还将导致哲学观、哲学研究视角、哲学思维方式 ,以及哲学精神等的革命。当然 ,在价值论转向过程中 ,一方面 ,如何在科学的实践基础上 ,冲破原来的认知、真理体系 ,按照事实 (真理 )与价值对立统一的思路构造全部哲学 ;另一方面 ,如何把握认识论与价值论的根本差异 ,寻求恰当的、专属于价值论的哲学思路和方法 ,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19.
泛价值论     
非劳动要素不能创造价值是价值理论创新的瓶颈。本文分别论述了机器设备、土地为什么能创造价值的原理及其本质,论述了资本家的管理活动的价值生产属性及新的剥削形式,重新评价了各种价值论的局部真理性,整合出了包容多种价值论的泛价值论。文章最后要求人们按照恩格斯建立广义政治经济学的要求,突破狭义的劳动价值论,建立广义的价值论。  相似文献   

20.
我国哲学界对价值论的研究是从八十年代开始的。王玉樑先生是我国最早研究价值论的学者之一,1989年王先生即出版了专著《价值哲学》。最近,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他的另一本专著《价值哲学新探》(以下简称《新探》)。综观新著,感到王先生在价值领域里确实进行了一次可喜的新探索,这种新探索尤其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建构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价值本体论体系。《新探》共15章,分为四篇。在第一篇《价值的存在与本质》里,作者从本体论角度对价值作了多方位研究。国内有关价值论的专著已有奸几本,据笔者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