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胡锦涛同志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1]我们怎样面对和思考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试图从中国传统哲学、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三个角度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决策是我们党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的科学判断和理性抉择。要从社会有机体的理论视角阐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和谐社会的"四位一体"建设;要不断认识和把握和谐社会建设的特点和规律;要以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为科学的理论指导,深入调查研究,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崇尚和谐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意。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区域和谐、城乡和谐发展,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社会主义国家与其他国家的和谐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4.
新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现阶段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理论。这一理论的提出,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是我们党在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刻理解和科学运用。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新理念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的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设想不仅彰显出鲜明的时代特征,而且还具有丰富的哲学意蕴——普遍联系观、对立统一观、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发展的统一、历史发展规律与历史创造主体的统一等。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内涵,对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它包括三个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哲学基础;中国传统哲学的精华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哲学依据;当代西方文化哲学中的合理因素,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和谐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是以“和”这一范畴出现的,和即适合,即聚集不同事物而取得平衡。平衡即统一,所以,和亦即合“多”为“一”。和谐就是对立面的统一。和谐是相对的,不和谐是绝对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涵中的三句话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特征的六个方面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的关系、发展经济与安民富民的关系、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这是我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愿望。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从三方面论证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及基本特征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针对和谐社会这一问题,从人与自然关系、人际关系、人与心的关系等方面说明和谐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和要义;论证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唯物辩证法的必然要求;指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对唯物史观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面对中国当前的社会现状,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决定,这既是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考验,也是社会发展的一个趋势。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决定》的内涵,就有必要从和谐社会的哲学渊源、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与人的和谐三个方面进行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1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就是要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殷实,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体现出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相似文献   

12.
农村的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提出社会主义和谐农村的含义,分析当前农村不和谐的主要表现,并认为必须夯实社会主义和谐农村的“五个基础”。  相似文献   

13.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从实际出发,不能脱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脱离改革开放的现实基础,否则,容易陷入空想。只有牢牢抓住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深化体制改革,才能清醒地观察和把握社会矛盾的全局,有效地促进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有利于实现社会和谐。坚持体制改革与创新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社会和谐是中国共产党永恒的价值追求,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当代中国的新主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丰富的内涵,其中,“以民为本”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价值诉求;利益多元化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价值目标;普遍幸福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终极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依据人类社会是一个发展着的活的有机体和社会基本矛盾关系原理,该理论的哲学基础可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论四个层面去分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社会主义本质基础上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公平正义,最终达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有一定的环境,文章从空间层面、时间层面和社会整体结构三方面对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环境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创建这些环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人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蕴着深厚的人学实践目标诉求。目前学术界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和谐社会的主要人学实践目标,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极端简单化、片面化以及程式化的理论阐释,是不准确的。事实上,人的可持续发展而非仅仅是人的全面发展构成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人学实践目标诉求,而且这一人的可持续发展恰恰就是在扬弃极端化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理论归省与实践目标。  相似文献   

18.
坚持共同理想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而且必须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和支柱,又是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用实现共同理想阶段性的物质成果,来解决当前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用共同理想的精神力量,来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增强信心,凝聚力量,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