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统计》2013,(11):5-5
复兴丝绸之路是推动新型区域经济合作的新契机 共建从太平洋到波罗的海的“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未来区域经济合作的先导和基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未来,共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在交通、能源和金融等领域都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环渤海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2000—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薪酬水平、异质型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全样本、环渤海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范围内提高薪酬水平均可促进区域内经济高质量发展,人力资本产生了正向的中介效应;进一步考虑人力资本异质性发现,高级人力资本在薪酬水平影响两个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中皆发挥了积极的中介作用,但初级和中级人力资本在两个区域中发挥中介作用的方式不同。  相似文献   

3.
文章借助DEA方法和空间杜宾模型,比较分析全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沿线地区硬软性基础设施投资绩效及其对经济增长集约化的空间效应.研究显示:丝绸之路经济带硬性基础设施投资处于较高的技术效率水平;区域经济增长集约化呈明显的空间相关性;与全国比较,硬性基础设施投资绩效对经济带的效应明显,尤其是对西北地区产生的本地和溢出效应最大;软性基础设施投资绩效虽然明显提高整个经济带的集约化水平,但对西北地区产生负向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2006-2015年长江经济带126个主要地区的经济统计数据,采用泰尔系数与GIS-ESDA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差异与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差异明显,但呈现减弱趋势,各城市间差异大于城市群际之间差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州城市群,正相关集聚效应显著;中游城市群地区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经济联系度不强;西部成渝城市群地区、滇中、滇南城市群区缺乏高水平地区,低低水平集聚关系较为显著;长江经济带经济空间组织特征呈现多核心与单核心边缘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5.
王丽洁 《统计与决策》2016,(16):142-144
从区域创新能力投入指标和产出两个角度出发,选取2014年国务院提出的“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区域,利用长江经济带所覆盖的11省市2000-2013年的统计数据,对区域创新能力(投入和产出)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动态均衡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区域创新能力对经济增长的长期动态关系影响依次为中部区域最明显,西部区域次之,东部区域最小.  相似文献   

6.
一、长江经济带农业区域布局的特征 (一)西部地区农业布局的特征 西部地区包括川、渝两省市,农业发展水平低,人均农村经济收入不及长江经济带平均水平的1/2.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长江经济带区域的自主创新绩效为实证分析对象,采用支持向量回归机方法,计算了2014年长江经济带及其内部36个城市的自主创新投入、自主创新产出和综合得分值,分析了区域整体和内部城市的自主创新绩效发展水平,得出结论,长江经济带整体的自主创新绩效发展水平不高,核心城市发展水平较高,区域内部城市间协调发展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8.
推动长三角经济带经济体互动合作和协同发展,对优化资源配置,发挥经济辐射作用,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运用古典贸易理论、“最优货币区”理论分析要素流动的经济意义,构建博弈模型对长三角经济带参与主体安徽和江苏两省要素流动、产业互动的内在机理进行阐述.研究结论表明:要素流动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重要途径,现实中江苏、安徽两省要素流动较多表现为单向输入与接受的过程,安徽省存在明显劣势.  相似文献   

9.
长江经济带是长江流域最发达的地区2005年其GDP占全国总量的18%。因此对这个区域竞争力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和现实的意义。《长江三角洲一长江经济带区域竞争力研究》一文以长江经济带七省=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这地域国际竞争力的总体情况、优势、劣势和国际比较揭示了长江经济带各省区竞争力水平的三阶梯度特征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中国的基础设施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以巴罗增长模型为基础使用面板数据,分析了中国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将增长差距进行分解有力地解释了中国经济增长差距的影响因素及区域分布…  相似文献   

10.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对于解决新时代下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以及畅通国内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理论分析科技创新对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采用2007—2018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拓展分析政府干预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科技创新能够有效提升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水平,但科技创新对区域资源环境系统的促进作用比对区域经济系统更大,对区域生活系统的协调发展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科技创新对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城市区域协调发展的促进效应存在递减规律。政府干预对科技创新驱动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具有正向的调节作用,且存在双门槛效应。为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的驱动作用,应正确认识政府干预在不同发展水平地区的差异化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丁如曦等 《统计研究》2020,37(11):93-105
本文从集聚外部性和网络外部性相结合的视角探讨多中心城市网络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驱动影响,并以长江经济带这一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板块的典型区域为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全域城市网络多中心程度与其经济协调发展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在控制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等经典生产要素后,非中心城市通过嵌入多中心城市网络过程中相对节点中心度的提升,缩小了其与中心城市人均收入水平的差距并产生正向空间溢出影响,并且整体上通过中小城市获得节点集聚增长效应、中等城市发挥正向溢出效应以及节点中心大城市突破地理近邻的长波辐射效应的叠加互锁来实现;加快区域要素流动集散、促进区域产业竞合协作,是多中心城市网络驱动区域板块融合互动和经济协调发展水平提升的主要作用机制,而地理邻近城市间因节点中心度提升在制造业发展等方面展开的过度竞争,则不利于区域地域功能的整合提升和经济协调发展。因此,在长江经济带等区域范围内应统筹推进中心城市与城市网络建设,培育多中心网络化发展格局,以更加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计算2006-2014年丝绸之路经济带9省(市、区)的区域创新及信息化评价指数,构建耦合协调模型,算出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并考察推动二者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得到如下结论:(1)丝绸之路经济带各地区的区域创新水平与信息化水平整体不高,且区域创新要滞后于区域信息化;(2)各地区的区域创新与区域信息化耦合协调发展程度虽然逐年向好,但发展状况参差不齐,考察期内尚未达到优质协调状态;(3)地区城镇化水平与教育水平显著促进区域创新与信息化协调发展,而基础设施建设与地区开放度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统计与信息论坛》2018,(3):108-113
一带一路经济带逐步成为中国与中亚五国经济合作的重要平台,通过构建贸易合作潜力模型,分析国家之间的贸易流量、交通便利性、收益分配公平和合作默契性等多元因素对国家之间跨境贸易合作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适时调节贸易收益分配公平度和合作默契度,能够拓展和增强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合作合作潜力,加快一带一路经济带沿线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2011—2020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采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方法、核密度估计、马尔科夫链分析、空间计量模型等方法,考察长江经济带数字普惠金融水平的区域差异、动态演进与收敛性。研究发现:在样本期内,长江经济带整体和上、中、下游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水平都呈现逐年上升趋势;长江经济带数字普惠金融水平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其中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且区域差异在逐年缩小;长江经济带数字普惠金融各水平状态未来发生向上或向下转移的概率较小,稳定性较强;长江经济带数字普惠金融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集聚效应,整体和上、中、下游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水平均存在σ收敛、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法,通过对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人均产出序列的单位根和协整检验,从另一个角度来考察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问题。实证结果表明:东部和西部二大经济带的内部存在收敛趋势,而中部经济带内的收敛趋势却不太明显。三大经济带之间的经济增长不存在收敛趋势,在长期内受到两个共同冲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三阶段DEA-Tobit模型,对长江经济带11省市金融支持技术转移效率进行测度,并与其他典型区域进行对比,对金融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判识。研究表明:(1)长江经济带技术转移的金融支持效率为0.343,远低于京津冀的效率水平;(2)在长江经济带内部,受区域经济、金融发展水平、政府科技创新支持等环境因素影响,不同省市效率差异明显,效率最高的湖北省为0.514,而最低的贵州省只有0.08;(3)通过Tobit分析发现,在同一外部环境下,高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技术转移机构占比是影响金融支持技术转移效率差异的主要原因。因此,要提高长江经济带技术转移的金融支持效率,应进一步优化区域金融要素投入,强化高技术企业研发需求,完善技术转移市场体系,提升技术转移机构的技术管理效率与专业化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2007—2019年我国26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通过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研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剖析其影响的区域差异性和作用机制异质性。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整体上显著促进了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作用效应为4.8%,并通过了稳健性检验;分区域来看,其对长江经济带中下游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对中游地区的促进作用大于下游地区,而对于上游地区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分区域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其主要通过科技创新、出口开放程度、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及教育投入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显著影响,其中,科技创新对各区域均起到促进作用,但出口开放程度、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及教育投入对各区域产生了差异化影响,从而导致战略的作用机制具有异质性。  相似文献   

18.
文章构建了长江经济带工业发展与交通基础设施耦合系统指标体系,运用系统耦合研究法对该区域两系统相互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论显示:长江经济带工业发展水平总体滞后于交通基础设施水平;东部省市相对于西部省市处于更高级别耦合阶段,且更为稳定;沪、浙、苏三地耦合协调度最高,黔最低;此外,长江经济带所有省市的“工业发展一交通基础设施”系统整体功效为系统均带来负协同效应,耦合关系亟待优化.  相似文献   

19.
基于人工智能产业的典型特征对传统钻石理论模型进行了修正,以修正的钻石理论模型六要素为依据,构建了长江经济带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基于决策试行与评价实验室法和熵值法的主客观组合评价方法,以及改进的TOPSIS模型和协调度模型,对2012—2016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进行了动态评价和系统协调度分析。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人工智能产业整体发展水平虽稳中有升,但缺乏要素支撑,产业核心技术空心化问题严重;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人工智能产业区域协同性差,亟需构建区域整体多元化协同机制;长江经济带人工智能产业系统协调水平不显著,区域间系统协调度异质性凸显,产业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系统协调度也越高。  相似文献   

20.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习近平总书记访问中亚四国时提出的战略构想,表明中国以更宽广的视野参与世界经济竞争,凸显了向西开放的政策方向,意在挖掘西部这块发展潜力巨大的经济板块.兰州作为西北区域中心城市,要抢抓历史机遇,及时准确定位,发挥区位优势,超前谋划、内合外联,着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节点城市,实现兰州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