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2 毫秒
1.
弗洛斯特是20世纪一位富于乡土色彩的美国诗人.他的诗质朴清新,寓意深长.弗洛斯特诗歌内在的深沉含蓄往往寓于轻松幽默或表面的矛盾之中.以弗洛斯特的几首小诗为例,解读诗人矛盾的世界观,了解他诗歌中展现的意象的对立与统一.  相似文献   

2.
罗伯特·弗洛斯特是一个单纯写农事的诗人,还是一个通过写农事表达其它寓意的诗人?他用暗喻和提喻遮掩了他诗歌语言后面的真实含义。在探讨他诗歌的真实含义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掘其独特的诗歌创作思想和他的诗歌的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3.
当一个日益开放世界不断逼视我们,使我们再也无法把心灵和视野封闭,当一个诗人有可能选择以一个崭新的面目弄潮于诗坛时,当现代科学的发展越来越普遍地改变着我们的生存方式,从而改变我们精神世界的构成时,我们无疑会有多种选择,而选择往往意味着困惑.土家族诗人冉庄便是怀着一种矛盾与骚动的心理踯躅于诗歌世界里的,一方面他擅长于中国传统诗歌艺术的表现,但另一方面他又对诗歌艺术的现代传达进行了不少尝试和探索,这构成了诗人十分矛盾的创作心理机制,既想固守传统,又试图超越自我,冉庄诗歌创作的艺术传达正是在这种两难选择中矛盾与困惑的结果.我们研究冉庄的诗作,如果不深入剖析他创作的心理机制,仅从现象上分析他对传统诗歌艺术表现形式的继承,将难以把握冉庄诗歌创作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罗伯特.弗洛斯特诗歌主题、诗学理念及美学探索中展现出的伦理为"平衡伦理"。这种"平衡伦理"不仅决定着其诗歌作品的伦理立场,同时也打造了其独特的诗学认识论和诗歌美学。一方面,"平衡伦理"是弗洛斯特在传统伦理和现代伦理之间缔造的中庸理念,提供给现代人遭遇存在困境和价值抉择时的多种伦理选择,从而为理解和解决现代人多重的存在问题构建出多元化的选择策略体系;另一方面,弗洛斯特在传达其复杂的诗学理念和满足大众读者的需求之间也遵循着"平衡伦理"。弗洛斯特的艺术成就与其诗歌的普及程度相得益彰,这也恰恰展现了诗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对现代人生存问题的不凡探索。  相似文献   

5.
这是国内首次以论文的形式向中国读者介绍美国当代诗人里查·维尔伯。本文从历史的角度, 对美国诗歌中格律的回归进行了分析, 并探讨了在这一趋势中居于首要地位的诗人维尔伯的诗歌艺术特征。文章还针对他与弗洛斯特的关系, 讨论了这两位不同时代的大诗人之间的异同之处。  相似文献   

6.
罗伯特·弗洛斯特的自然诗以早年美国新英格兰地区的农村为背景,描写劳动,表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既真实地反映了农村生活,又与现代工业社会城布的各种弊端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诗人的人生理想、价值取向及对社会的批判,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弗洛斯特诗歌十分口语化,强调用喻,具有音乐美和哲理性;而他的“用诗教育”、“诗歌始于快乐,止于智慧”等诗歌理论和创作方法,则表明他是美国重要的现代诗人。  相似文献   

7.
威廉·布莱克是英国诗歌史上最重要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中充满了用近似孩童般的简单语言表达的复杂思想.文章主要从威廉·布莱克作品中的声音系统和视觉系统两方面着手,试图找出他对英语中已有的表达可能性的创新,以便使人们更好地理解他的诗歌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8.
罗伯特·弗洛斯特是当代美国著名的诗人。与他同时代的其他诗人不同,弗洛斯特极力反对激进的革命的诗体。他喜欢采用传统的诗歌创作方法,在这基础上,不断加以润饰从而形成一种新颖的,具有独特性的“弗洛斯特诗体”。 在弗洛斯特看来,宇宙万物都是一个隐蔽的含义,也就是附着在可见的事物上的看不见的事物;大自然犹如一座符号和形式的储藏所,一座“象征之林”。诗人这种颇有见地的看法在他的短诗《雪片》中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9.
华兹华斯的情感论是其诗歌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观点"诗歌是诗人强烈情感的自然流溢"给人的印象是诗是诗人情感的直接结果,然而,华兹华斯又说诗人具有一种气质,比别人更容易被不在眼前的事物所感动,言外之意就是诗歌是诗人回忆的结果。前后说法似乎有所矛盾。如果从现象学的角度认识这一问题,它们并不矛盾,因为诗人的回忆也是情感不断积聚的过程,这正像情感现象学所说的,在任何可能的世界图像的形成过程中,该图像的各要素的内涵、结构和联系取决于爱和旨趣行动的建构、方向和联系。像现象学一样,华兹华斯也是在爱的"问询"中,让世界不断"吐露"自身。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华兹华斯情感论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0.
沦陷区诗人南星于20世纪40年代创作的诗歌具有很强的共性,它们具有浓厚的古典主义情调,和谐宁静.而"庭院"一词,作为他诗歌中的常用意象,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它象征着这些诗歌内部空间的自足与封闭.而作为这一时期诗歌创作特例的<沉忧>则象征着对"庭院内的世界"的突围.它和南星其他诗歌一起,反映着诗人的创作心态和时代语境耐人寻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弗洛斯特的很多叙事诗都探索了女性的欲望与诗歌创作关系的主题。这些叙事诗不但反映了弗洛斯特独特的女性观和欲望观,更在隐喻的层面上折射出弗洛斯特的"平衡诗学",即将女性所代表的激情与创作力与男性所代表的理性与形式完美结合的诗歌理念。弗洛斯特在其叙事诗中通过反讽、隐喻等叙事策略和修辞手法,巧妙地将诗歌的主题在故事和隐喻的双重层面上表现出来。文章从叙事学和女性主义的视角探索了弗洛斯特一组叙事诗的主题构成,并在此分析基础上挖掘弗洛斯特独特的女性观、欲望观和辩证平衡的诗学理念。  相似文献   

12.
弗罗斯特诗歌的魅力在于它貌似自然、直接、简单,而实际上根本就不像其表面上看的那么自然、直接、简单。人说他的诗歌清新明了,但诗人似乎存心让天真的读者迷恋于他那明朗透亮的外衣,以至无法透视诗人所配戴的微妙假面。在弗罗斯特看来,诗歌创作的最高境界在于其形式的简单而内容的深邃。在追求诗歌创作艺术中这种简单深邃的“隐秘性”过程中,弗罗斯特筑起了一座在美国诗歌史上风格瑰异的艺术大厦。  相似文献   

13.
一直以来,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在《王制》中提出的"诗与哲学之争"问题,都是西方政治哲学与文教传统中的核心问题之一。要理解苏格拉底提出的这一问题,首先要考察其被提出的语境,即《王制》中的苏格拉底对诗的两次批评。通过分析这两次批评,我们可以看到,苏格拉底对诗的讨论与灵魂的教育问题密切相关。鉴于古典意义上的诗人和哲人都是灵魂的教育者,对诗与哲学之争意义的考察就必须从灵魂教化的古典视野出发,才能得到如其所是的理解,超越纯粹思辨的哲学辩护和单纯的诗学研究。  相似文献   

14.
美国现代诗人罗伯特.弗洛斯特以其诗歌作品实现了对"诗意栖居"生态美学内涵的独特讨论,从"家园意识""、位置感""、诗歌创造与艺术想象"等多个维度展现了英格兰人实现"重新栖居"的现实和美学途径。同时",重新栖居"的诗歌展演构建出较为完整的"栖居"理论体系,达成了对当代生态美学的有效阐发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弗罗斯特对爱默生自然观的继承和背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罗斯特和爱默生是很有渊源的两位诗人,尤其在自然观上。爱默生的自然是精神化的自然,主张自然的法则和人心灵的法则一致。弗罗斯特的自然也是精神化的自然,但是并不主张自然的法则和人心灵的法则一致。他后期的自然观更多地关注自然的阴暗面。同时,弗罗斯特的诗歌主要以阴暗为基调,这跟爱默生后期的自然思考接近。  相似文献   

16.
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大部分以抒情诗歌为主,不仅对新英格兰地区的田园风光和风俗人情进行了描写,更为主要的是他在诗歌中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摘取弗罗斯特的抒情诗歌进行简要的分析和评论,以对其诗歌的了解和更深的分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罗伯特.福斯特是20世纪美国文学史上的—位杰出的诗人。在他的诗歌创作中,栩栩如生地描绘了乡村自然风情,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并用丰富的象征手法将自己对人生、对人与社会的情感与思考寓于看似简洁的诗句当中。罗伯特.福斯特文中的自然美、文体美、象征手法的运用及隐喻当中蕴藏的哲理美构成了罗伯特.福斯特的诗歌风格。  相似文献   

18.
罗伯特·弗罗斯特是偏爱于自然诗创作的诗人。通过他的自然诗,弗罗斯特展示了大自然的价值,唤起人们对大自然的爱与关注,并促使人们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寻求包括人类内部自然在内的地球生态平衡。所有这些都表明,弗罗斯特的自然诗是极具价值的生态文学,是闪耀着生态智慧光芒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9.
在近代美国诗歌的发展史中,罗伯特.弗罗斯特占有一席之地。在由惠特曼滥觞的近代自由诗写作大潮中,弗罗斯特诗歌的形式备受争议。文本细读表明,在多元化文论趋于更理性的现当代,弗氏诗歌在形式和内容上既继承传统,又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