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构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王金平自从党的十四大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问题,理论界众说纷坛。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勾画了我国社会主...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纲领性文件,这个文件也写进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实行劳动人事制度改革,促进人才“平等竞争”和“合理流动”等内容,这就把建立和完善人才市场,作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人才市场的关系,是一个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大意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这是改革理论认识上的重大突破,也是改革新阶段上具有重大意义的第一步。本文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内涵、提出的历史过程、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及其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抓住的几个重要环节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设计了继续深化改革的总体蓝图,这是对党的十四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众目标的系统化、具体化,是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相应配套改革的行动纲领.在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如何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城市规模管理运行机制,已成为目前我国城市规划工作者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就此谈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新探索──简评《中国宏观经济管理》常延廷当前,我国正在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需要的市场经济体制。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所描绘的宏伟蓝图和所提出的要求,国家必...  相似文献   

6.
关于产权制度改革问题王启生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标志着...  相似文献   

7.
论县域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接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县域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接轨刘景林,宋保华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又作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这必将引起整个经济基础和上...  相似文献   

8.
广州电力工业局在迈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坚持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职工群众,结合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反腐保廉的要求,将行业作风建设放在极重要位置,认真抓好.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加强廉政建设、反对腐败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证.”广州电力工业局党委和行政领导班子通过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学习江泽民同志的重要讲话和中央国务院关于反腐败斗争的一系列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把党的十四大确立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加以系统化、具体化,从而勾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制订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蓝图。认真学习和全面贯彻落实这一纲领性文件是全党在新形势下一项重大任务。本文就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应作的正确选择谈一些初步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是实现从旧经济体制向新经济体制过渡的宏伟蓝图,是指引全党和全国人民不失时机地加快改革、加快发展的行动纲领。这个决定把党的十四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目标和原则具体化、系统化,勾画了新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对有关的重大问题,都做出了明确的原则规定,有比较完整的总体设想,便于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有很强的指导性。《决定》明确提  相似文献   

11.
新一轮金融改革与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夏和坤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不仅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了高度的理论概括和科学的总结,同时规划了构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和总体设想。《决定》所提出的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的重...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为什么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是如何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的?对这一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王世梅、唐延二同志编著的《大变革中的中国经济走向》一书给我们做了回答。此书着重描述了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之后到党的十四大召开前后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在走向市场经济过程中波澜壮阔的改革场景,作者首先生动而又客观地介绍了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股份制改革,在以往试点基础上,正在由扩大试点走向逐步推开的阶段。在业已明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目标的今天,把股份制改革同确立市场经济体制联系起来,对研究股份制和推进股份制改革,都将具有重要的意义。一、股份制改革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是与培育市场体系以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转换企业机制以搞活企业,转变政府职能以改善宏观调控等多方面的变革相联系的。而股份制改革,则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从股份制改革与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关联来看,其将从以下几方面促成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1.股份制对于重塑社会主义企业的运行机制,从而为再造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具有活力的微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的提出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市场经济问题,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的第二部分做了明确的阐述,并概括性地提出和使用了新概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新命题“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报告指出:“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要求我们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报告在第二部分的最后提出和使用了“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命题,即:“我们相信,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应当也完全可能比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注意,这里没有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市场  相似文献   

15.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要求广播电视必须面向市场、走向市场,进入市场。 存在决定意识,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态势中,广播电视是不能成为“市”外桃源的。作为意识形态部门的广播电视,它是人们进行社会活动的工具,相对于人类社会活动的不同范畴而具有不同的社会属性,它必须为自己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服务。我们的广播电视既姓“党”又姓“民”,是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不仅不能削弱甚至取消广播电视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功能,相反的还应高度重视和加强这种功能。这是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是  相似文献   

16.
评《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江世银党的十四大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定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术界和实际工作部门开展了广泛的探讨和研究,理论随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地深化,对市场经济的研究著述之广、论述之深是前所未有的。然而,许多理论...  相似文献   

17.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健全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西方发达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与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比较与借鉴达蕃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有健全的宏观调控体系。这是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而建立与之...  相似文献   

18.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党的十四大提出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的英明举措。作为林业企业,贯彻十四大精神,当前重要的是加快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培育林区市场,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林区市场经济体制。大兴安岭林区是国家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有林地面积762万公顷,活立木蓄积5.6亿立米。开发建设20多年来,为国家生产商品材7500万立米,产值240亿万元,上缴利税11.8亿元。但是,由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束缚,使林区的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商品经济优势,限制了林区经济的发展。因此。大兴安岭林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势在必行。目前,林区在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主要应解决好这样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高级阶段和实现形式。它是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来配置社会资源的一种经济方式和手段,属于衣、食、住、行的生活资料,属于生产要素的资本、劳动力、技术、信息、土地等,基本上通过市场的竞争机制、价格机制、利益机制来实现自由流动,从而达到资源的配置,实现各个企业生产需要和最终利润,并实现社会需求的总平衡。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市场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为主体和按劳分配的基础上,需要将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与国家宏观调控这只“看得见的手”相结合,也就是说,既利用市场的资源配置中的向导作用,同时也结合计划等多种调节手段,使各个企业独立自主地参与市场的公平竞争,实现全社会资源的最优化配置,达到带有自觉性、公益性的良性循环,共同发展,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四大已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这一总体目标下,金融作为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调节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杠杆,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尽快构建新的金融体制和运行机制,已成为金融、经济界人士注目的焦点,也是以市场经济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拟就此做一些粗浅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