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正> 文学都是有地区性的.三、四十年代就有东北沦陷区文学、重庆大后方文学、上海孤岛文学、陕北根据地文学,现时又有中国西部文学、北大荒文学,等等.岭南,即五岭之南的地区,这里主要指广东而言.举凡一个地区的文学,必须有本地区一批成熟的作家和作品,否则,就很难构成这一地区的文学.岭南文学并非岭南人的文学.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文献和考古材料论述岭南地区是荔枝的原产地;发展到汉代时,岭南荔枝已相当丰富,并移植长安上林苑;是岭南进贡皇帝的珍贵物品;上林苑是享誉世界的园林艺术;荔枝是皇帝赏赐使臣的珍品.荔枝栽培是岭南人民的伟大创造,荔枝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文献和考古材料论述岭南地区是荔枝的原产地;发展到汉代时,岭南荔枝已相当丰富,并移植长安上林苑;是岭南进贡皇帝的珍贵物品;上林苑是享誉世界的园林艺术;荔枝是皇帝赏赐使臣的珍品.荔枝栽培是岭南人民的伟大创造,荔枝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岭南是中国中央王朝的一个部分,中原的社会性质对岭南起过重要影响。但中国是一个幅员广大的国家,生产力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有着很大的差异。就岭南地区而言,何时进入封建社会,其封建化的过程和道路怎样,都是有待探讨的课题。本文的任务就是对这些问题试作回答。一、先秦时期的岭南社会性质要认识岭南的封建化过程,首先要正确了解封建化前的岭南社会。春秋战国时期,岭南部分地区已进入奴隶社会。广东的清远、德庆、肇庆、四  相似文献   

5.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中国社会学快速发展的时代,以国立中山大学和私立岭南大学为代表的岭南地区院校进行了大量社会学的知识实践,嵌入早期社会学社会调查和平民化、大众化取向的浪潮中,形成“到民间去”的研究风格,是学术日常化的建构,与知识社会学“回到社会”的理念契合。本文在知识社会学的建构主义视角下展开分析:岭南地区的社会学构建一方面是社会学本土化的一部分,从课程教学到调查研究,嵌入在社会学本土化进程中;另一方面建立在岭南地区强烈的“现代”城市/社区特点基础上。由此,岭南社会学形成社区和群体两方面的重要研究实践,彰显了岭南地区的民间社会学调查风格。  相似文献   

6.
中国岭南地区,自战国晚期以来,一般被中原人泛称为越地。因之许多治学者都认为古代的岭南各族全属于越人系统。位处岭南的骆越被人们视作越人,亦是难免。看起来,定骆越为越人系统一支,于史有据,所证亦有所本。但若细检史籍,详察骆越的历史文化,骆越为越说则颇有疑义。本文不避谫陋,试对骆越族属作一新探,以求证于大家。  相似文献   

7.
岭南人物传记片论柯可粤桂琼港澳地区史称岭南。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艺术家的努力,这一地区已成为中国现代影视艺术十分发达,实绩较为显著的地区。岭南人物传记片,是岭南影视艺术家以其独特的审美视点,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创作环境,对中华大地尤其是岭南沃土孕育的杰出历史...  相似文献   

8.
丁宝兰教授主编的《岭南历代思想家评传》(以下简称《评传》)已由广东人民出版社于1985年1月出版。《评传》涉及了从唐代的惠能到近代的刘思复等二十一位思想家,在三十多万字的篇幅里,为我们展现了一千多年以来岭南思想发展的缩影,刻画了栩栩如生的岭南思想家的群像,这对于我们了解岭南地区的思想文化,进而把握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热爱乡土,热爱祖国,促进中华文明的发扬光大,都有积极的作用。概括起来,《评传》有以下四个特点:第一,立足岭南,通观全国。岭南思想文化是中国思想文化的一部分。这就要求人们:一方面,研究中国思想史不能不研究岭南思想家;另一方面,研究岭南思想家不能不放在中国思想史的总体中来把握。《评传》的编  相似文献   

9.
蔡平 《齐鲁学刊》2012,(3):46-52
岭南作为中国历史地理的一个重要单元,自秦平百越置三郡起而归于中原统一王朝版图。战国以前,今桂东北、粤北、粤东部分地区分属古九州之荆、扬二州。战国时期,岭南政区和民族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今广东潮、梅二州部分地区属闽越,韶关、清远、河源大部分地区属楚国,广西贺州、桂林大部分地区属楚国,两广其它地区为传统的百越之地,分为杨越(南越)人、西瓯人、骆越人所属。  相似文献   

10.
自唐玄宗开元十九年(731)起,唐开始采用直接编纂皇帝制敕的方式,使之法律化,制定成格后敕,用以调整变化了的社会关系.唐后期修纂的格后敕,条文体例与唐格不同,乃取适宜普遍和长久使用的敕,按照二十四司分门别类,直接修纂成一种独立于格的新法典.对收载的敕文通常不再进行大幅度改写加工,最大程度地保持了诏敕的原貌,并保留了当初皇帝颁布制敕的日期,每条末尾署有年月日.在格后敕外,唐五代并不存在独立的以"节文"命名的法典.  相似文献   

11.
粤词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岭南地区的文化,是我国源远流长而又丰富多采的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岭南的词,也是随着各代词运的发展而发展的。由于岭南地处僻远,唐五代。北宋时期,文献散佚,词作流传极少。岭南词人见于载籍最早的是五代连州(今广东连县)人黄损,现存的词仅有《望江南》(“平生愿”)一首;又有南汉曲江人何成裕,史称其“尤工小词”,但词已不传。其余的词人词作俱已湮没无传了。直至南宋时期,岭南词家才稍著称于世。南宋光宗时的名臣广州人崔与之,向被称为“粤词之祖”,他的名作《水调歌头·题剑阁》词云:万里云间戍,立马剑门关.乱山极目无际,直北是长安。人苦百年涂炭,鬼哭三边锋镝,天道久应还。手写留屯奏,炯炯寸心丹。对青灯,搔白首,漏声残。老来勋业未就,妨却一身闲。蒲涧清泉白石,梅  相似文献   

12.
岭南是我国一个独立的地理区域,位于我国大陆的最南部。秦汉时代是岭南地区历史地理发展的重要时代,也是岭南城镇形成和发展的时代。由于政治、经济和交通的发展,城镇开始形成,并得到迅速的发展。在沿江、沿海及重要的交通沿线形成了为数众多的政治、经济中心城镇,以及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在地区分布上,形成了三个明显的城镇密集区;北部湾沿岸区;西江及其支流桂、贺两江沿岸区;东、北两江流域区。城镇分布的这种格局,与岭南地区水陆交通网的基本格局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3.
不少人误认为岭南古代科学技术落后,尤是一些学者断言唐宋以前岭南“很落后”,为中国“最落后的地区”。①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下面笔者从农业、铸造业、纺织业、航海业、造船业、医学、海洋开发等领域或方面作一初探,诚盼学界同仁给予批评指教。一岭南古代农业和农业科技较为发展。首先,农产品较多,丰富多样,现代岭南人食用的粮食作物、果蔬、禽畜和水产品,在古代大多已经种植或养殖,成于东汉初期的杨孚所著《异物志》所记载两汉之世岭南的果类就有荔枝、橄榄、龙眼、甘蔗、梅、柑橘等10余种;考古发现,岭南秦汉墓葬中已有农…  相似文献   

14.
刘圣宜 《学术研究》2001,4(7):126-132
广东学术界对鸦片战争后几十年间岭南文化形态是封闭还是开放的问题存在不同意见.本文发掘并考察了1874年在香港创刊的中文报纸<循环日报>的早期存报,对其创办的背景、办报的宗旨、内容和社会影响进行了初步的分析,说明这一时段西学在岭南传播的情况和特点.本文认为,岭南地区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以及商业的发展,文化形态不是单一的而是复杂的,官方封闭的意识阻止不住商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西方文化的冲击.就民间而言,鸦片战争后西学在岭南的传播并未停止,而是潜滋暗长.在经过港、澳输入的西方文化的直接熏陶下,岭南终于成为维新和革命领袖辈出之地.  相似文献   

15.
唐代岭南地区的贬流之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贬流,指贬谪与流放。贬谪限于仕宦阶层,秦汉时已见端倪;流放则包括了所有阶层的人犯。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惩罚罪人的强制性手段,二者虽不尽相同,但性质类似,故人们往往将其相提并论。唐代为中国历史上贬流之人产生的高峰时期,而岭南,①则系唐代发遣贬流者的主要地区...  相似文献   

16.
秦汉时期岭南越人与外界的交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岭南越人与中原、长江流域、云贵高原各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往来。这种交往,在赵氏政权统治的南越王国时期,达到了一个高潮阶段。岭南越人吸收了先进的中原文化,并积极地与周邻地区相互往来,同时还利用地处海滨之优势,进行海上开拓,为岭南越人在西汉中后期更进一步地与汉民族相互融汇,为日后的广州作为东方第一人港,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发展创造了良好基础.广州象岗南越文王墓,则以出土数千件精美绝伦的文物、雄辩的事实向世人宣称,它是相互传播交流的结果,是南北文化、中外文化、少数民族与汉民族文化交沈的结果,没有这多种形式的交流,就不会行南越王墓丰富多彩、风格各异的美妙绝伦之作,也不会有日后岭南地区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 秦代和西汉在岭南地区设立并巩固了封建性的行政建制——郡县制,开创了中原人民“与越杂处”的时代.汉越两族人民在这近两个半世纪的和平环境下所进行的早期开发,为岭南社会的初步封建化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条件.本文从三个方面对东汉时期本地区的情况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8.
朱元璋统一岭南 ,是岭南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本文通过对朱元璋用兵策略的分析 ,探讨其成功之因素。对于朱元璋为何南征北伐同时并举作了必要的辨析。文章除对岭南统一进程作了较详尽的论述外 ,还对岭南统一后促进北伐中原、西定川蜀的胜利 ;以及两广政区的重大变革 ,促进岭南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进行了相应的论证。强调明清时期岭南地区出现“度越中原”之势 ,实与岭南统一后省制变革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梧州是一座有着2100多年建城历史的岭南名城,汉代以来即作为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是中国佛教在岭南地区最早的传播与兴盛地。中国两位著名的佛教人物--牟子与契嵩即诞生于梧州。东汉时期的佛学家牟子,为苍梧郡广信(今梧州一带)人,他所著的《理惑论》,是中国第一部佛教理论专著。牟子及其《理惑论》迄今在中国乃至世界佛教界都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为了加快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打造“珠江—西江佛禅文化带”,推动广西和广东文化旅游经济的发展,本刊与梧州学院、广东珠江文化研究会联合举办纪念牟子诞辰千年暨梧州作为岭南古代佛城地位学术研讨会,借助研讨会打响梧州特色文化品牌,论证梧州是岭南古代佛城,给梧州市一个新的有国际意义的品牌。  相似文献   

20.
岭南地域文化环境中的唐诗意象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大批文人士子由中原核心文化区移入处于汉文化边缘的岭南地区,造成了其身份和心态的巨大落差,这种落差感与岭南特殊的地域文化环境相作用,使唐人岭南诗歌在意象的特征和体系发生了明显的异变,形成了一个特色鲜明的、以"岭海和瘴疠"、"客和囚"、"虞翻和尉佗"三种形态为标志的岭南诗歌意象群落;这一意象群文化心理内涵丰富,普遍表现为"去中原化"审美倾向,有着突出的悲惧感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