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现代森林文化特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了自20世纪初至今100多年以来森林文明史观的演变,分析了现代的森林资源特征,森林锐减而造成的环境与社会影响,森林经营理论与技术,人类对森林的认识的4个阶段,人类对森林的政策变化等5个文化特征,并分别从公众层次、技术层次、政策与法制层次、管理层次总结了伦理、认知、行动,分析了现代森林文化特性。  相似文献   

2.
现行森林价值核算通常对林地、林木和环境资源分别根据成本或收益进行价值计量,然后加总为森林价值总量,这会造成重复计算。该文通过区别成本与收益、劳动价值论与边际效用价值论等经济学概念指出:从成本角度核算森林价值,应包括土地价值和正算法的立木价值,环境价值不应记入,它属于收益;从收益角度核算森林价值,如果是一次性木材利用,应包括土地价值和倒算法的立木价值,环境功能没有被利用,不创造价值;如果是永续利用,应包括贴现后的木材采伐和环境服务价值,土地价值不应计入,它属于成本,该价值已经体现在了木材和环境产品上,由于永续利用,土地价值不能单独实现。  相似文献   

3.
自然现象的背后隐含着人类活动的影响.黄河水患和水土流失与黄河中游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黄土高原古代有森林生长,曾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周秦时期过度的耕垦和砍伐造成了目前地表支流破碎、沟壑纵横难以治理的景观.沙漠化这一自然现象也是社会现象,是人类作用于自然的结果.森林的人为破坏是造成降雨量减少的重要原因.环境史研究应立足于纵观人类与自然的角度,去探索自然现象背后的人类活动.  相似文献   

4.
我国林业工作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如人工纯林问题、天然林保护不力、绿化中大面积铺设草皮等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指导下人们只关注森林的工具价值,而忽视森林的内在价值尤其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价值。罗尔斯顿"生态整体论"为人类认识森林问题和森林价值提供了新视角,对林业实践具有指导意义。为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必须扭转人类中心主义观念,实现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转变,注重维护森林系统整体性、保护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克隆技术是20世纪人类社会的突破性技术革命成果之一,这种技术的出现使得人们在传统两性生殖方式外多了一种选择,即无性生殖方式。这种技术一旦运用于人类社会就会打破人类几千年来形成的伦理观念和法律制度,会引发众多的伦理和法律问题:生殖性克隆会打破传统生育模式,造成社会关系的混乱,损害人的尊严,造成对人和社会的伤害。因此从伦理和法律上否定生殖性克隆技术的运用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生态伦理与绿色消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深层意义上说,生态危机源于人类的心态危机,即人类日益膨胀的物质欲望,因而环境保护在本质上是一个道德伦理问题.解除生态危机,一个很重要的途径是从生态伦理层次上转变人们的消费道德观念,而绿色消费则是人类对自身消费行为进行深刻反思后的理性选择,它将人类的消费行为限定在不破坏生物圈的良性循环之内,因而包含着深刻的生态伦理意蕴.它一方面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伦理价值取向,有利于提高生命质量,促进生态环境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促进全球范围内的消费公正,体现更广泛意义的人类大同理想.  相似文献   

7.
日本是世界上少有的人口高密度国家之一,因而木材消费需求巨大。在日本林业发展的历程中,600—1670年,是日本上千年的森林采伐期。其中,600—850年,被称为日本古代森林掠夺性采伐期,也是日本千余年森林采伐史的开端。该文在简要介绍日本古代森林发展阶段的基础上,概括了日本古代森林掠夺性采伐期中,造成森林破坏的主要原因及森林采伐带来的后果,以求对我国的林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生物、水、土壤等)与不可再生资源(煤、石油、天然气等)。当前,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对动物乱捕滥杀,对森林乱砍溢伐,过度放牧破坏绿色植被;对不可再生资源实行破坏性、掠夺性开采……,已造成严重后果。人类的行为已直接、间接破坏了生物圈的繁荣和稳定,自然环境向人类发出了"黄牌"警告--生态危机!  相似文献   

9.
森林可持续经营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提高人的伦理认识水平可以促进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对南京居民的调查研究表明,森林管理、森林采伐、森林再造是森林可持续经营过程中融合伦理意识的重要环节,加强法制监督、提高国民素质是解决伦理意识问题的关键,人们对森林资源状况、森林政策信息、林业发展水平、森林多元价值的了解和认识是影响人们对森林可持续经营伦理意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生态环境问题是当今人类共同关心的世界性问题。为了解决好环境问题,必须从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和道德伦理入手,在全民中树立生态意识,以生态价值观念取代传统的人类价值观念;提倡环境道德,把人类道德规范扩展到生态环境中去,从而在人类与环境之间建立起和谐共存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11.
商品林不同于生态公益林,其具有商品资源属性,以利益最大化为经营目标.商品林林权具有私权基本属性,权利人追求的是商品林的使用价值,但同时,由于商品林的森林资源属性,商品林林权也受到了政府基于生态要求的行政干预和调整,具有公权内容.商品林林权人在权利行使过程中,面临着经济利益和生态利益的冲突,有关商品林采伐制度、商品林流转制度、商品林景观开发利用制度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文章针对商品林林权行使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确立商品林林权自由行使与政府适度干预相结合的原则,建议加强森林经营方案的指导作用、取消采伐限额制度、加强政府监管,逐步放权于商品林林权人.  相似文献   

12.
全球气候变化主要源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人为排放累积产生的温室效应,而森林在生长过程中能起到减少温室气体累积的作用。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在发展低碳经济的今天,森林的吸碳功能越来越吸引人们的青睐和重视。黑龙江省具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在低碳经济转型期间,应把握林业对气候变化发展大局的重要影响,努力探索如何发展碳汇林业,将绿色能源转化为发展的动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林业带动地区环境、经济及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论森林资源生态效益补偿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可持续经营的理念,森林资源在发挥三大效益的过程中,其价值消耗应该得到补偿,提供生态服务是森林资源的重要功能之一,森林生态价值补偿就是解决森林生态功能再生产的价值补偿问题。补偿主体、补偿对象和补偿标准及资金筹措都是建立森林生态价值补偿制度时应予充分考虑的因素。进一步明晰生态公益林产权是进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前提和基础,促进生态公益林的扩大和恢复是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根本目的,加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监管则是程序层面的保障条件。  相似文献   

14.
除了科学技术我们还需要什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古以来,人们对科学技术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一直就有不同的看法.人类进入新世纪以后,科学技术在给人类带来更多实惠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困惑.世界是变得更美好了,还是更危险了?这使我们不得不认真思考.除了科学技术,我们还需要不断呼唤人类的良知和理性,不断进行社会的变革.  相似文献   

15.
建立生态示范区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林业建设是生态示范区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在生态示范区建设实践中,应按照森林主导作用的不同,把林业划分为经济林和生态公益林进行分类经营。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建立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和林业二次交易流转机制,提高林业的效益,调动生态示范区的人们合理发展林业的积极性,从而使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局面得到根本改变,使我国的生态示范区建设工作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6.
无论历史、现实或未来中,人始终是作为主体性存在的,这是由人的本质特性决定的,并在人的活动中得到充分的确证。现实中人遭遇到了生态失衡、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一系列问题,人类中心主义、非人类中心主义、动物解放论、生物中心论、生态价值论等观点纷纷扬扬、莫衷一是,其实,问题最终将由人加以解决,即解决人的知识、理性的作用加以解决。人的主体性存在是解决所面临的生态问题的基础和核心。  相似文献   

17.
科学地认识和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效率与公平统一观,是新世纪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一个十分重大而迫切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效率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公平观是辩证的有机统一,只有做到“注重效率与维护公平相统一”,才能够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才能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18.
城市森林效益与可持续性研究展望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正确认识城市森林的功能和效益 ,探索不同管理措施对城市森林效益的影响 ,对实现城市森林的可持续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城市森林对生态环境和生态过程产生的影响及生态和社会效益 ;分析了城市森林可持续性的内涵及特征 ;对城市森林可持续性模式及评价标准、城市森林生态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归纳分析。在分析目前我国城市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 ,进一步提出城市森林是构建城市绿色空间的主体。建设可持续城市森林是实现城市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之中,国有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发展与国有林区的经济社会进步既迎来了重大机遇,又面临许多问题。社会转型推进制度变革,从而必然要求国有林管理创新。当前国有林管理创新的核心问题是准确把握和清楚认识我国社会转型期中什么是国有林?谁来管理国有林?怎样管理国有林?在此基础上,通过健全和完善国有林管理立法,解决国有林管理中的瓶颈性问题,开创国有林管理新局面,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天然林保护涉及到林业资源、水资源、野生动物保护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我国现有的天然林保护工程主要是由政府集中管理,这种管理模式易出现不同主体之间利益划分的不一致性,不能从根源上解决天然林保护与保护地经济发展的矛盾,因而呈现出无效化特征。本研究提出改变现存问题的突破点在于构建基于不同利益主体环境权益的管理制度,让第三方参与天然林管理的多级治理模式,从而实现我国天然林资源保护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