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山水画家须从新的审美角度观察生活、表现生活,以走出传统古典的封建牧歌式的世外桃源,从构图上突破,恢复绘画艺术所具有的绘画性。  相似文献   

2.
二十世纪后半期山水画将现实主义推向高峰,画家们利用写生这一手段深人生活,体会生活,表现生活,使作品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同时写生在绘画中地位的提高也使得绘画题材空前的丰富。本文通过介绍写生观的形成与发展,分析在二十世纪后半期山水写生观如何与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对接,同时将二十世纪后半期典型的山水画家加以分析,阐明写生对于二十世纪后半期山水画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元代绘画作为中国绘画的分水岭,“宁静淡泊,超然物外”思想意识成为元代绘画的精髓,文人画成为画坛的主流。以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元四家”为首的山水画家弘扬文人画风气,以寄兴托志为旨,极大地推动了当时绘画艺术的发展,其中吴镇以画隐选题材著称,在元代绘画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对吴镇的山水画进行初步的探究分析,来了解和揭示其山水画的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4.
中国山水画中所蕴含的空间意识不仅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所秉承的时空观的直接体现,也是中国哲学的自然观在艺术领域中的直观体现。山水画把作为造化的自然和具有创造性的心灵结合在一起,通过水墨的方式构造一种虚境,而且使得空间节奏化、音乐化了。山水画为达到这种表现而使用的方法是“以大观小”“三远法”和空间的诗化。但是近代以来,传统山水画的价值及空间技法受到了挑战。傅抱石对于传统山水画既有继承又有创新,但他把写实主义作为山水画的基础,并且用近代的透视法和比例关系来解释传统技法,尚存在诸多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图从探寻近现代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轨迹,来研究近现代山水画的发展走向。现代山水画的观念变化,一是趋向抽象性,减弱情节性.二是更新绘画材料技法。三是回归自然,回归生活。在当代山水画的变革中,新的山水画视角的出现成为可能;山水画的探索还应从绘画以外的音乐、文学、建筑、书法、摄影、视幻、电脑等更为广阔的领域寻找绘画语言,并向西方寻求一切可用之物,使中国绘画走向真正的辉煌。  相似文献   

6.
为了把握中国山水画美学传统与发展规律,立足中西绘画艺术比较.通过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发现两宋时期山水画有着一个由再现自然转向表现自然的重大嬗变,特别是呈现了将以往山水画中所常见的严密空间构成和细密性作自觉简略化表现的倾向,指出该倾向演化的内在理路是"从真境到诗意的转换",主要有"真实山水"."程式山水"和"写意山水"等发展阶段,认为它既有历史进步与升华的一面,也有自身难以克服的缺点。  相似文献   

7.
中国山水画创作至宋代趋于成熟并达到鼎盛,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山水景象,画家通过对自然的感受来描绘自然景物,寄托情感与理想。充分体现出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对后世山水画产生了极深远的影响。山水画包括人与山水两大因素,这两者在山水画中体现出作者期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本文拟从宋代著名画家存世画作中,分析宋代山水画中所体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国山水画由传统走向现代。现代很多画家都选择了写生这条路来探索山水画的现代表现语言。经过了长期的写生实践,画家从题材、和笔墨语言等方面对现代山水画表现语言进行探索,表现语言呈现出多元化特点。山水画发展呈现出新趋势。  相似文献   

9.
把现代工业设计理论带入到古典山水画理论中进行解析,即以功能、方法、材料为线索对山水画创作进行整理。笔者先从魏晋南北朝至清代的山水画理论中整理出山水画的创作意图,进而总结出山水画的功能。其中,魏晋南北朝时期以"悟道而乐"、"借景抒情"为特点;隋唐时期风格多样,文化气息浓厚;两宋时期尤为注重真情实感的表达,将山水画视为个人文化修养水平的体现;元代山水画成为文人抒发情思的特殊语言;明代山水画理论和技法都得到了系统整理;清代注重绘画技巧的总结与发展,还结合西洋绘画方法进行了对比性的研究和总结。通过对各个时期的山水画理论总结发现,古典山水画创作中有四项基本功能值得当代园林艺术创作借鉴,它们分别是引导人们观察自然、从中学习自然规律和提高认知水平的功能;表达生活理念和情感的功能;陶冶情操的功能;倡导理想人居环境的功能。这些功能带有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把这些功能带入到当代园林设计过程中,会产生带有鲜明传统特色的设计方法和成果。以实现这些功能为目标,进一步探索实现这些目标的关键点,将这些关键点转化为园林艺术可操作的要素,再运用园林设计方法去组织这些要素,这样得到的艺术成果将具有典型的东方传统文化特征,而形式不会受限于任何时代或风格。这就是由古典山水画艺术指导下的属于当代的园林艺术创作。  相似文献   

10.
山水画皴法是中国山水画重要语言之一,经过一代又一代画家的继承和发展,山水画皴法不断成熟、丰富和完善,成为山水画一个完备的绘画语言体系。为更好地继承和发展山水画艺术,系统掌握山水画语言,本文通过对山水画皴法的面目和特点进行条理归纳,以达到"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的目的,使我们在师造化中能入能出、能承能变,不断丰富和发展传统山水画艺术形式,创造出具有当代精神内涵的山水画作品。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中国画史上,张大千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大师。他的才华,不仅表现在绘画题材上,山水、花鸟、人物、走兽、神佛,几乎无所不能,无所不精;而且表现在他善于吸收历史上各家各派的艺术营养,“曾经我眼即我有”,他不仅说到,也确实做到了学谁像谁,可以乱真;难能可贵的是,还表现在他能集传统之大成,又能跳出传统,以西方抽象绘画技法创泼墨泼色之新风。 张大千尽管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全能画家,但是能代表他最高艺术水平的作品,应该说,还是山水  相似文献   

12.
李可染是通过山水写生来改造中国画的实践者,是古典山水画向现代山水画过渡的大师.他创立了一套现代山水写生方法并形成独特的山水画风格,在六十年代渐渐完善了自己的山水画艺术.李可染山水画,从写生到创作的发展过程中的成果和经验,是学习和研究中国画所必需的,也是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史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写生对学习中国山水画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从传统写生方法到现代写生方法,山水写生有了很大的变化。现代山水写生包括对景写生和对景创作由低到高的两个阶段。现代山水写生方法与传统的“目识心记,勾其大要”的写生有了明显的区别,它吸收了西方的造型技巧,能准确反映客观形象,同时又进一步继承发展了传统的笔墨表现方法,使写生作品更具生动性、真实感、和时代感,促进了当代山水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山水画是中国艺术中特有的、蕴含中国古人独特精神气韵的绘画形式。中国传统木刻中山水题材的作品相对较少,但对山水文化的表达也有其发展脉络和独特之处。该文以中国山水画与山水文化的渊源为背景,梳理了中国传统木刻与山水画的联系与发展变化,着重分析了木刻表现山水意蕴的特点以及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思想观念,是中国哲学思想的基本精神,它以整体性和辩证性的思维方式来理解宇宙及万物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注重对人的生存命运和生存状态的关怀与把握,其中蕴含看浓郁的生态意识和人文精神,对中国传统绘画美学特别是山水画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这在山水画中主要表现为生命意识、人本意识和境界追求。  相似文献   

16.
在自然山水成为绘画的主要内容之前,绘画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远远低于诗歌,其原因在于绘画的直观形象性致使绘画在发挥教化功能时缺乏含蓄委婉的特性。提升绘画地位的关键是赋予绘画含蓄委婉的品格,其措施就是将山水作为绘画的主要内容,将水墨作为山水画的物质表现媒介。  相似文献   

17.
沈从文的小说在审美传承、审美倾向和审美表述上,具有强烈的中国传统绘画意味。他常以宋元绘画的取景框来摄取现世人文景观,用中国山水画的远视方式来审视所感的自然山水。他不仅嗜好以青绿色彩精心营造小说意境,而且善于以水墨写意传人物之神、造山水之景,更擅长于运用中国传统绘画手法来经营小说结构,从而确立了中国现代小说新的样式——“组画式”小说。  相似文献   

18.
董源对中国水墨山水画发展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山水画有设色较重青绿山水,还有就是水墨淋漓山水.董源开创了水墨山水画的新形式,创造了表现江南水墨山水的"披麻皴".宋代的沈括、苏轼、米芾对此给予高度的评价,由此可以看出,董源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9.
青绿山水是中国山水画成熟最早的一种样式,宋代以后,青绿山水画逐渐退出了中国山水画的主流。青绿山水画的色彩观源自南齐谢赫“六法”中的“随类赋彩”。在今天看来.青绿山水画的设色仍然有着较大的探索空间。随心、随情、随境赋彩,让色彩走出随类的局限,对青绿山水色彩的重新审视将有利于现代青绿山水画的深远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从绘画语言的演变来观照,山水画发展达到的几个高峰同样符合马克思提出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不平衡规律,文章以唐末至宋初、元代、清末民初三个代表性历史阶段的社会状况和当时主要山水画家的笔墨为依据,分析其中的原因与特殊性,旨在探讨山水画语言的演变规律以及当代山水画发展的相关问题,提出山水画艺术创作也应该尊重规律,在继承中积累与逐步突破,不宜盲目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