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闲暇时,我爱逛书店或书摊,这就如同女人爱逛商店一样,算是多年不变的一种习惯罢。每次逛书店的程序也是不变  相似文献   

2.
购书辛苦记     
礼贤 《老年人》2009,(9):50-50
喜欢读书的人,自然喜欢买书。比如我一向爱读孙犁的书,可谓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每每逛书店,见到他的书便买,所以他在“文革”前写的所有作品,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便陆续买齐了。  相似文献   

3.
杨里昂 《老年人》2009,(6):50-50
在地摊上淘书比起在书店中购书来别有一番情致。前人有句云:“冷摊负手对残书”,一个“冷”字一个“残”字道尽了其中况味。地摊上出售的旧书,远不如书店中那样品种齐全,数量众多,书品也一般不高,有的是某一丛书中的一个单本,有的有上册缺下册,有的甚至缺页,书面也常常不洁。但从这里间常也有所得,能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我是经常逛冷摊的人,曾经从那里配齐了好几册书。最有趣的是我还两度与自家散失的书籍相逢。  相似文献   

4.
一肩长发一肩梦文/言情小说图/马子玉如果不是那次路过新华书店时突牛买本诗集的念头,那么一切或许又将是另一个样子了。好久没逛书店,一进门才发觉里面早已改变了模样。原来要拼命睁大瞳孔才能看清书题作者的隔柜已荡然无存,替代它的是一排排新书架。开架选书,再不...  相似文献   

5.
我的书柜     
少小喜静不爱动,读书成了我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闲暇时光,我便会钻进书店,买书藏书。买书买到一定程度,多数是见了喜欢的就想买,其实有很多书根本是来不及读的。结婚时,家里老人要我分门另住,我什么也不喜欢要,就要了书柜。那书柜上下两节,上节有两层,下节有一层,都可以放书。搬家时二节三层的书橱里,装满了我的书,是家里一件像样的物件。  相似文献   

6.
读书之乐     
何立伟 《老年人》2009,(2):48-49
我读书向无计划,到书店里逛,要买什么书,亦是无主题,只碰到与当时心情合拍的,就买下。若心情还在,又有闲暇,就一卷在手,叼根烟,翘个二郎腿,把手指头一行行移着看下去。若心情不在,或者买来的书竟束之高阁亦未可料。有些书买来四五年,翻都未去翻的情形也不是没有的。总之,我是个由兴趣的鞭子抽着向前走的人,在读书这件事情上尤是如此。  相似文献   

7.
芙蓉城     
燕京城像一个武士,虽是极尽雄壮与尊严,但不免有几分粗鲁与呆板;芙蓉城像一个文人,说不尽的温文,数不完的雅趣。芙蓉城的地基相传是西王母大发慈悲,用香灰在水面炼成的:城中从来不敲五更,因为敲了便会沉没;不信,掘地三尺便可见水,好像历城一样到处都是水源。这城在一个高原的盆地中央,四围环绕着“蓊郁千山峰”。  相似文献   

8.
假如你有较深的资历或是不错的业绩,可久久还没有得到晋升,而比你逊色的同事已在步步前进时,你常常会产生不平衡的心理。这里面也许存在着客观的原因,可总是抱怨决非良策,我们是不是分析一下是否有自身的因素?行为专家们从众多的员工身上查出了以下常见的三种“病症”,并提出了诊治的办法,你不妨对照一下,有的话及早防治,避免因此耽误了你的前程。“红眼病”其症状是看到别人比自己出色或是晋升得快,甚至得到的小利多些,便在心里嘀咕,滋生不满的情绪,进而形成一股怨气,在职场上过分宣泄出来,比如对别人或冷嘲热讽,尽挖苦之能事,或是到处…  相似文献   

9.
正在澳大利亚,有一个无人看管的书店,书店名为"逻辑书店",24小时营业,想买书看着给钱就行。书店没有店员看管,更没有监控,顾客可以随时去买书看书。而书店最特别的是,能治疗患忧郁症的患者。书店的主人叫詹金斯,开店已经3年。詹金斯开"无人书店"纯粹是他的懒惰使然,詹金斯不想天天来书店看着,又不愿意把书店关掉,所以干脆办成"无人书店",而书店能治忧郁症也是一件小事触发了他的灵感。  相似文献   

10.
就我个人而言,走了这么多国家之后,我比较相信基于自己经验和知识积累所形成的判断。我这里选了15个国家的六个项目来打自己的主观印象分。最高为5分,最低为1分。这六个项目分别是:(一)计程车,(二)贫民窟,(三)书店,(四)军人,(五)闲人,(六)排队。  相似文献   

11.
俞平伯一生不爱看病吃药.在亲友中是出了名的:“平日偶患小病,他便蒙头大睡,只吃粥和咸菜,暂不吸烟,一两日便好了。”俞平伯活到九十岁。记得《红楼梦》中好像就说过:“小病素,大病饿。”我们扬州也有俗语说:“要得小儿安,常带三分饥和寒。”看来素和饿,确是养生祛病良方也。  相似文献   

12.
感悟小语     
《炎黄世界》2011,(6):30-30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应试教育“主题曲”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克罗齐与柯林伍德论“历史的反思” 一个国家,乃是一种或数种人民集合起来,占据一块土地,假定的名称;若除去人民,单剩一块土地,便不见国家在哪里,便不知国家是什么。——陈独秀“以人为本”名言  相似文献   

13.
BP机,从哪里来?走到中学校园,只要稍加留心,便可发现一些中学生的腰间挎着BP机,还可时常听到一声“有事呼我”,那份深洒劲儿真是难以形容。在中学校园里,最先持上BP机的,是一些城市的学生。或是父母有两台,匀出一台给孩子;或是哥姐发了笔小财,送给弟妹一台。总之,B  相似文献   

14.
老来好读书     
谭炳德 《老年人》2003,(5):22-23
退休后,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适应那种一天只管三餐饭的空闲生活。一天,手捧书本,看到了这样一句话:“不必喟叹岁月如梭、光阴易逝,重要的是珍惜每一个平常的日子。珍惜,是对生命最好的热爱和尊重。”思索良久,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触动,决心振作起来,珍惜时间,珍惜生命,把每一天当作一生来过,使自己的退休生活丰富多彩起来。在儿女的眼里,我是个“老古板”,不会唱歌,不会跳舞,也不会打牌搓麻将,唯一的爱好是读书、买书。我在1960年参加工作,由于经常逛书店,买了不少的好书,还有缘找了个在书店工作的妻子。几十年过去了,家里的藏书越积…  相似文献   

15.
几年前,网购只是网络时代衍生的时髦品,偶尔点点鼠标闲逛一下以打发时间。而今天,网购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生活方式,它也大刀阔斧地改变了我们的购买、消费习惯。想逛就逛,要逛得痛快!高档商场里,光是看看标签就让你意兴阑珊;或是好不容  相似文献   

16.
刚开通的武广高铁,广州和深圳便有“好事者”专门乘坐这趟列车北上到武昌,在武汉逛了一圈,饮了长江水,又吃了武昌鱼,到晚上七八点钟又优哉游哉地回到了广州。有记者问他们搭高铁有什么感受的时候,他们诙谐地说“呵,我们搭了一回‘铁的'”。这就给人们透出一个信息,高铁将要像半导体的产生改变世界那样地改变我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7.
一个是年轻貌美的大学生,一个是年近花甲的退体门卫,年龄相差一倍,地位相差甚远。然而,他们却冲破重重阻力,幸福地走到了一起──安徽钢城马鞍山市杨家山一栋普通板楼宿舍里.有一个特殊的家庭:丈夫叫宋祖群,马钢一烧结厂的门卫,57岁,现已退休在家办“法制书社”;妻子叫阎丽,现年29岁,是一个身材苗条、清秀漂亮的大学生;儿子叫来理理,18岁。这个幸福而温馨的家吸引了我”““““’相识于“法制书社”阎丽大学毕业后,自愿回到钢城,在最基层的街道工作。她业余时间特别喜欢逛书店。一天,她发现马鞍山街头一个叫“法制书社”…  相似文献   

18.
《炎黄世界》2013,(2):19-19
1937年,江苏太仓人陈汝言被淞沪炮声所迫,流亡到了山城重庆。他看到沙坪坝高等学府林立,学生万千,却没有一家像样的书店,便决心开一家好书店及出版社。但他没有开办经费,当时那些支持他开书店的知名教授均度日维艰,爱莫能助。多亏江苏老乡李公朴给他出了个点子:要钱只有找徐悲鸿,他画一匹马就是500元。  相似文献   

19.
钱国宏 《老年人》2010,(5):41-41
闲来无事,喜欢逛逛古玩地摊。每逛一次,我总会有些意外收获甚至惊喜。 之所以喜欢逛古玩地摊,是因为到古董店淘宝不适合我这样的“工薪一族”。一般来说,古董店大多是“业内人士”或行家开的,价格高得令人咋舌,我等穷人既无“漏”可捡,也无底气“大盘杀价”。阮囊羞涩,让人少了许多“淘宝”、“捡漏”的乐趣。  相似文献   

20.
古保祥 《职业》2014,(34):38-38
一家小型书店,开在耐克公司的对面,书店老板足个弱不禁风的女生,她的名字叫梦迪。她在学校时就喜欢读书,刚刚大学毕业,工作久觅无获,因此,便租用了对面街上一家门面房,开起了一家叫“梦迪”的小书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