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坚  邝小平 《职业》2005,(2):40-41
引言:为诚信筑一道坚固的防波堤 诚信,市场经济与社会交往的基石,成为近年来国人热切期盼、呼唤与寄望所在.诚信靠什么?一靠道德自律,二靠法规制约.  相似文献   

2.
刘群秀 《职业》2012,(23):54
养成教育在技工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们要结合他律和自律来搞好技校养成教育,实现他律与自律的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养成技校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一、养成教育的重要性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这样一句话:"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养成教育是技校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3.
吴刚 《职业》2010,(12)
对于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不少任课教师感觉"难讲",其原因无外乎内容较抽象、空泛、说教味较浓等等.同时,很多学生也时常反映教学效果欠佳,说服力差,感到"不爱听".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调整之后,课时缩短,更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如何解决好"教"与"学"两方面的矛盾,切实达到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的教学目的呢?笔者通过近两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将案例教学运用于"思修课"的教学中,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理论水平和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4.
李军 《职业》2010,(32)
职业学校英语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切实提升英语教学的实效性,才能帮助学生在面试、就业中加重成功的砝码. 一、渗透德育,塑造人格 1. 诚信--思想道德的核心 诚信是什么?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从古到今,它历来是人们所奉行的做人原则.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所以笔者在进行英语教学时,经常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比如:在教中专英语第二册第五单元中阅读第二部分时,首先让学生讨论"I won't be happy without honesty",你们是赞成还是不赞成,为什么?然后让学生阅读这篇文章找出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什么样的一个人?  相似文献   

5.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怎样才能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呢?以下是笔者几年来物理教学的一些体会. 一、从创设情境入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与课文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6.
陈回凤 《职业》2008,(2):94
一、创设良好的情境 情境,又称教学情境或学习情境,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具体现实环境.具体的、充满情感和理智的教学情境,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根本保证.因此,在"文字处理"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力求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而又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用知识的学习情境.  相似文献   

7.
以我的经历而言,高考向来都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严肃得让一些心理素质不好的人经常临场发挥失常。因此我实在不敢相信,居然还有地方是这样高考的:高三教师主动向学生出售作弊器材获利;有门路的人可以花钱"买场",即事先买通监考老师和同一考场的其他考生;监考老师怕事后挨揍对作弊行为"不敢太深管";不仅场外作弊生意红火,考场上居然可以抢劫一样直接把好学生的试卷抢来抄,以至于好学生答不完题……  相似文献   

8.
笔者依据职业技术教育的特殊性,结合学生诚信现状,分析开展职业技术院校学生诚信教育的特点在于:创建良好的育人氛围、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自律、家庭的配合.同时,笔者提出在职业技术院校学生中开展诚信教育的有效措施在于:创建良好的校园风气和育人氛围,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完善现代诚信教育机制在制度上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袁娟 《职业》2012,(26):72-73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新教育》一文中指出:"学生,‘学’字的意义,是要自己去学,不是坐而受教;教员,不重在教,重在引导学生怎样去学."进入21世纪后,更应提倡这种理念,教学工作要做到教学合一,教师不仅要教授课本知识,更要教授学习方法;学生不仅要学会课本知识,更要学会如何学习. 笔者是一名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师,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教会职校生英语学习方法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名言.爱因斯坦说过: "在学校里和生活中,学习的最重要的动机是学习中的乐趣,是学习获得优秀时的乐趣."西方教育理论研究的先驱霍尔巴特和杜威,也十分重视兴趣在知识的获得、保持和应用中的重要作用. "成功的教学不是靠强迫,而是要激发兴趣".那么如何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  相似文献   

11.
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引起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求知欲,是增强教学效果和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有效途径.针对学生的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恰当运用"愉快教学"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根据教学经验,在此对教学情境的创设和运用作如下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发现和提出问题是从事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前提.问题教学是教师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明确问题、阐述问题、组织问题和输出解决问题方案的过程中,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要根据反馈信息,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笔者在职业中专的计算机教学中采用了问题情境教学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公民道德建设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在这二十个宇的公民道德建设方针中,已经把礼仪教育的内容融进了公民道德建设的系统工程.同时<纲要>中还明确指出:"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活动,对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职业学校,加强对学生的礼仪教育,既是时代、社会的要求,又是提高学生道德修养水平和完善人格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袁小梅 《职业》2012,(26):158
普通话是交际的媒介,培养职校学生的普通话能力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有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自信心的增长,也增加了学生就业的机率.作为一名中职语文教师,笔者深感普通话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海南虽说是一个小岛,但方言种类多而杂,对普通话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如何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成为开展普通话教学工作的着力点.根据日常的教学,笔者总结出在教学中通过语音训练,尤其是"看听读说"教学方法,能较好地解决学生普通话矫正的难题.  相似文献   

15.
梁茵 《职业》2010,(18)
数学是什么?自古以来,人们受教育的最低要求是:会写信,会算账.这算账便是数学.但是,人们却总觉得数学离自己很远,数学很神秘,数学很难学,数学没有用……这种观念在中职学校学生中更为普遍.据测算,全国大约有80万的中职学生为数学学习"困难户".他们大多是中考考场上的"失败者",学习自信心较差,自制力较小,自我认识定位模糊.要为这些"困难户"解困,笔者认为在数学教学活动中除了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探究式和启发式等方法外,还应引入情感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言技能的提高要靠学生个人的积极参与和反复不断的实践才能实现。这需要老师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把学生看成能动的主体,促进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那么如何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本文中,笔者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7.
菅毅 《职业》2010,(30)
职校培养的是生产和服务一线的技能型人才,"以就业为导向"是职校的办学方针,但是一些职校在办学中,过于重视对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对德育的渗透.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教育的唯一工作和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中职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让学生树立"做事先做人"的观念;确立"立德强技"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有爱心、讲诚信、负责任"的职业道德教育.笔者所带的<基础会计>课程,是与经济息息相关的,更应重视德育在课程中的渗透,以此加强学生对会计工作在经济建设中重要地位的教育,激发他们把个人的理想同会计职业的发展结合起来.在多年的会计教学实践中,笔者注重将德育寓于教学之中,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三年级作文要求是共性化的即命题作文,但是学生的情况千差万别,这就出现作文时,三年级学生经常要写些自己不理解的东西,造成学生对作文丧失兴趣.依据美国社会学家威廉?托马斯在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中对情境的定义,结合情境教学在中国小学作文教学中的运用,本人认为创设情境是激发三年级学生作文兴趣的有效途径.威廉·托马斯认为情境可以分为真实的情境、想象的情境和暗含的情境三大类.本人认为教师在作文教学时,为了激发三年级学生作文兴趣,在为学生创设最佳场合的时候,可以从这三类情境入手.张化万、周小兰、钟铃老师分别从真实的情境、想象的情境和暗含的情境着手,在创设集体情境,激发学生理性思考的路上做出了实质性贡献,给我们很大的启示.由于时间有限,对于真实情境、想象情境和暗含情境都没有进行细分.写作此文的目的在于与希冀改善目前三年级学生写作现状的老师共勉.  相似文献   

19.
项宏志 《职业时空》2008,4(4):28-28
在我国,政治思想品德教育是通过国家制定的方针、目的、内容,以任务形式传达,并根据国家具体政治、经济、法律要求确定的一种国家意识。其教育目标的实现必须通过施教者(他律)和受教育者(自律)的有机地结合,即良好的自律精神必须坚持长期的教育、引导来进行培养。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强化大学生自律精神的培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胡洁 《职业》2008,(33):81-82
<正>哲学道理抽象深奥,学生怕学,老师难教,在教学实践中,常有政治老师发出感叹:"这个哲学问题,我讲了好几遍,学生还是理解不好。"怎样才能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怎样让"苦"的哲学课"甜"起来,让学生欣然接受呢?不妨给它穿上"糖衣"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