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通过揭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蕴涵的深刻哲理 ,从而有助于我们完整准确地理解、把握“三个代表”的理论内涵与精神实质 ,正确地阐述它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党建学说的坚持、丰富和发展 ,充分发挥其在新世纪党建工作中的纲领性指导作用 ,提高我们实践“三个代表”的坚定性和自觉性。  相似文献   

2.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执政为民,这是我们不断增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所必须牢牢把握的根本要求。这个根本要求深刻地揭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反复理解这个实质,成为我们准确领会并坚决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3.
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是主观目的与客观效果的统一 ,这是由实践的主观性与客观性、理论与实践、世界观与方法论、人活动的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性所决定的 ,是由中国共产党 80年奋斗历程所证明的。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 ,要做到主观目的与客观效果的统一 ,必须要有正确的思想目的和实际效果 ;必须从我做起 ,从现在做起 ;必须要有检验主观目的与客观效果是否统一的标准。我们要坚决反对割裂主观目的与客观效果的统一性的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4.
随着实践标准问题讨论的进一步深入,近年来哲学界就实践概念本身的问题,展开了十分有益的探讨。在这一探讨中,有些同志主张对“流行的实践观进行唯物主义的‘净化’”,而“净化”的内容则是:从实践定义——人类有目的的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感性物质活动中排除“有目的的”;从实践要素——目的、主体、客体、手段、结果中排除“目的”;从实践特性——客观性、能动性、社会性、历史性中排除“能动性”;“把目的、意识、观念等等精神因素排除出实践的概念”。认为实践是“纯粹的客观的物质活动过程”,只具有客观性,不具有主观性,也不能“视为具有两重性的东西”,“那怕是渗进一丁点儿精神因素,就会从根本上动摇唯物史观的基础”,难于摆脱“种种唯心主义的纠缠”,“也难以避免实践观  相似文献   

5.
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与基本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中心”已经作为党的基本路线的主要部分,载入了党章。回顾历史实践,回顾“一个中心”在我国社会主义实践中走过的路,从曲折和胜利的比较中,从经历的挑战和机遇中,我们应当获得启迪,从而增强坚持“一个中心”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了真理的定义、要素和本性。认为,真理是人在实践中反映对象所形成的正确认识;被反映者、反映者和实践是构成真理的三要素;真理的本性是客观性、主观性、实践性和正确性。初次把实践引入了真理的定义中并认为它是构成真理的要素之一,并把实践性、正确性也看成是真理的本性,同时指出真理并非纯客观也非纯主观的东西,而是客观性、主观性、实践性和正确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黑格尔“客观性”范畴即思想的客观性。它具有两种作用 :一方面是指主观性东西和客观性东西的共同本质 ;另一方面它相当深刻地批判了主观唯物主义和不可知论 ,从而成为把唯物主义思想渗透于唯心主义体系的不自觉的工具  相似文献   

8.
传统新闻学执著于“新闻真实”与“客观真实”的一致性、符合性和同一性,以致形成 “真实性”神话的新闻乌托邦。在哲学向度上,这是一种混淆“认识论真实”与“存在论真实”的理论错位。新闻真实只是一种叙事的真实,一种被主观性侵淫后的真实。新闻真实主观性是隐匿存在的先验主观性作用于传播主体、受众和语言的结果。正视新闻真实主观性的确然性,不仅不会否定新闻的客观性价值,相反,却丰富和拓展了新闻真实的理论内涵,也使新闻实践找到理论皈依。  相似文献   

9.
作为当代发展最为迅猛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贝叶斯主义方法,尽管已经深入到了科学研究的方方面面,但其先天的“先验”、“主观性”等标签使其陷入了不必要的纷争之中.通过贝叶斯对无差别原则和不变性原理的考察,发现先验概率的无约束即主观性,是贝叶斯主义的一个优点,更重要的是该主观性的产生是由严格的“推理机”——归纳逻辑所定义出的.  相似文献   

10.
广松涉通过批判地析取马赫哲学“复合感觉要素一元论” ,提出了主体与对象整体性、函数性功能关联的“场”及人们关于物体的概念符号是“共同主观性的意义形象”———“意义的所识”之命题。但马赫哲学在骨子里是主观唯心主义 ,然而它表现出来的却是“什么也是”、“什么也不是”的折衷主义 ,而其所谓关于“物”的“思想的缩约符号”(广松涉称其为与人的知觉及“对象的所与”相联系的“意义的所识”) ,因其失去了由实践到认识、由感性形象认识到抽象思维和理性认识的说明 ,也就难以得到科学的理解与把握。其实 ,这些关于对象世界的概念性称谓 ,只不过是人们在实践及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反复实践、反复认识而形成的人们关于对象世界的一种理性把握的思维形式或观念符号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不定时量的模糊性与主观性问题,采用例证法,以《现代汉语时量范畴研究》为范本分析了不定时量“一会儿”、“一阵儿、”和“V一下”的模糊性与主观性,对研究不定时量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近两年来,理论界对实践概念作了较深入的探讨。也提出了一些争议的问题。实践有没有阶级性和主观性,就是这样的问题。本文拟就这两个问题谈些意见。关于实践的阶级性问题有一种意见否认实践具有阶级性。持这种意见的同志认为,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活动,客观性是实践的本质属性,社会性、阶级性是主观性的东西,二者不能相容,如果承认实践具有社会性、阶级性就否定了实践的客观性,那么,实践作为真理的标准就成为主观标准了。这种意见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3.
近两年来,理论界对实践概念作了较深入的探讨,也提出了一些争议的问题。实践有没有阶级性和主观性,就是这样的问题。本文拟就这两个问题谈些意见。关于实践的阶级性问题有一种意见否认实践具有阶级性。持这种意见的同志认为,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活动,客观性是实践的本质属性,社会性、阶级性是主观性的东西,二者不能相容,如果承认实践具有社会性、阶级性就否定了实践的客观性,那么,实践作为真理的标准就成为主观标准了。这种意见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4.
论文艺批评家的主体性朱丕智主体不是主观,主体性也不等于主观性,这是无须多说的。在我们看来,主体性应该指主体积极、主动、进取、创造的自觉自为精神。它是世界上人类一切实践活动、认识活动中最可宝贵的东西。倘若人类丧失其面对客观世界的主体性,那么,一切认识世...  相似文献   

15.
在近代哲学史上,可以发现一个明显的事实,那就是,实践观决定认识论的性质和特点。即在不同的实践观的基础上所建立的认识理论性质不同,特点不同。本文仅对此问题述一浅见。 一、问题的提出 关于什么是认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列宁在《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一文中指出:“唯物主义承认‘自在客体’或心外客体,认为观念和感觉是这些客体的复写或反映。”又说:“我们的感觉,我们的意识只是外部世界的映象;不言而喻,没有被反映者,就不能有反映,被反映者是不依赖于反映者而存在的。”从这些论述中可以看出,所谓认识是一种反映,是人脑对客观世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鲜明地提出 ,现在有右的东西影响我们 ,也有“左”的东西影响我们 ,但根深蒂固的还是“左”的东西。并指出 ,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 ,“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从历史经验看 ,“左”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危害性更大。在改革开放逐步展开逐步深化的情况下 ,“左”的错误集中表现在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上 ,重复“本本主义”的错误。“左”的思想根深蒂固 ,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有复杂的思想认识上的原因 ,又有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 ,还有直接的体制上的原因。与错误倾向作斗争 ,必须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 ,反对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17.
主持人语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基于新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对“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论述不断深入,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充分展现了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中国化时代化要求,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  相似文献   

18.
结合新的形势和高校的实际 ,提出高校共青团要实践“三个代表”必须进一步明确党团关系 ,增强实践“三个代表”的自觉性 ;切实加强团的自身建设 ,牢固实践“三个代表”的组织基础 ;不断创新团的工作 ,提高实践“三个代表”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理论是黯淡的,而生活之树是长青的”①这是歌德的至理名言。研究列宁如何领导苏联人民将社会主义这种“抽象的东西”“在实际生活中体现出来”②,不仅能加深我们对这句名言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使我们认识到理论和实践往往相距很远,而要把理论变为现实又是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法律生活中的 “主体” 及其 “法律自觉性” 内涵和规定性的明确, 通过对主体法律自觉性构成基础以及实现条件问题的探讨, 指出了主体在法律生活中应有的状态及其对于实现社会法治化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